外剥内扎合皮桥整形缝合术治疗环状混合痔186例临床观察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外剥内扎合皮桥整形缝合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186例环状混合痔病人采用外剥内扎合皮桥整形缝合术治疗,观察治疗后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86例,全部治愈。结论:外剥内扎合皮桥整形缝合术治疗环状混合痔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环状混合痔?? 外剥内扎合皮桥整形缝合术
  混合痔是内痔通过丰富的静脉丛吻合支和相应部位的外痔静脉丛相互融合,混合痔围绕直肠一周即称为环状混合痔,是痔疮发展的最后阶段,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其列为肛肠科16种难治病之一。我们采用外剥内扎合皮桥整形缝合术治疗环状混合痔186例,达到痔核剥除较彻底、肛管皮肤损伤少、肛门平整度高、不会引起肛门狭窄和粘膜外翻情况发生,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86例病例均为2010年1月-2014年11月我科住院患者,其中男83例,女103例,最小年龄26岁,最大年龄67岁,平均年龄48.5岁,病程最短7年,最长35年,平均23年。
  1.2 诊断标准? 参照2000年中华医学会肛肠外科学组制定的《痔的诊断暂行标准.》①,186例环状混合痔病例全部符合。
  2治疗方法
  外剥内扎合皮桥整形缝合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手术操作方法,我们按照《实用痔瘘手术学》②?混合痔外剥内扎术的方法进行了改良而得。所谓外剥内扎,就是沿肛缘放射状方向进行外痔剥离和内痔结扎的方法,一般选择在3、7、11点位母痔区的混合痔进行;所谓皮桥整形缝合,就是在齿线0.5cm以下为点,作与齿线平行切口,切开肛管皮肤,剥离皮下痔静脉团、结缔组织,切除多余皮赘的方法,选择在非母痔区的外痔进行。具体实施如下:(1)肛周常规消毒,0.25%布比卡因局部麻醉下指法扩肛,充分暴露内外痔核。(2)肛门镜下,所有内痔间质内注射1:1消痔灵硬化剂,依据痔核大小,剂量为2-6ml,较大痔核基底部加注一针,使之引起无菌性炎症反应与纤维化,借助纤维组织的收缩作用压迫曲张的静脉,促使痔核硬化萎缩③。(3)3、7、11点位母痔区混合痔,分别依次用皮钳夹持外痔部分,轻轻提起向外牵拉,沿肛缘放射状皮肤纹理设计外痔小梭形切口,切口内端至齿线0.3cm上方,切口外端会合于肛缘外0.5—1cm处,将齿线外方的外痔静脉丛剥离至齿线上方3-5mm,修剪外痔皮缘。用弯止血钳沿直肠纵轴方向夹持痔块的内痔基底部,用7号丝线从弯止血钳下穿过,作“8”字结扎内痔,剪出外痔及部分内痔组织,留下残根任其自然脱落。切口不缝合,开放引流。(4)非母痔区的外痔,在痔核最高点作两条与齿线平行的横切口,两切口的间距依痔核大小而定,痔核大间距大,反之则小。用皮钳轻轻提起两切口间皮肤,充分剥离痔静脉丛团、结缔组织,连同多余皮赘一并切除,用1号丝线缝合上下皮桥,固定在内括肌下缘,力求缝合无张力。
  术后常规预防性使用抗菌素三天,便后坐浴,伤口换药至愈。
  3. 疗效观察
  所有病例我们均采取一次性手术方法,对3、7、11点位母痔区混合痔进行外剥内扎,非母痔区痔核进行横切剥离缝合。只要留足了肛管皮桥,充分剥离切除痔核皮下静脉丛及结缔组织,修剪去多余皮赘,术毕能正常插入大号肛门镜,就能做到愈后肛门平整,不会引起狭窄和粘膜外翻情况。
  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肛肠科诊断疗效标准》④,本组治疗186例,均全部治愈出院,住院时间最长17天,最短9天,平均13.5天。出院后一个月复诊,13例轻度肛门狭窄者,均给予指法扩肛,每天一次,两周后肛门狭窄症状都能改善。
  4. 讨 论
  环状混合痔即为混合痔环绕直肠管一周的病症,是痔疮发展的最后阶段,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其列为肛肠科16种难治病之一。之所以难治,就在于:如果皮肤、粘膜损伤太多,就会导致肛门狭窄,粘膜外翻;如果皮瓣切除不够、残留过多,或者皮下静脉丛剥离切除不干净,肛门愈合后就会凹凸不平整,达不到治疗目的。环状混合痔的手术方法过去一般为两种:最早是采用环状混合痔环切术,其优点是术后肛门平整度好,缺点是横向肛管皮肤损伤过多,最严重的后遗症是粘膜外翻和粘液外渗,此术式现基本不再使用;后来采用环状混合痔多区位痔剥扎术,其优点是不会引起粘膜外翻,但缺点是,为追求治疗效果,剥扎区位往往超过3个,纵向肛管皮肤势必损伤过多而出现肛门狭窄。我们采用混合痔纵向剥扎加横向剥离整形后缝合的术式,即外剥内扎合皮桥整形缝合术,能够较干净地剥离皮下曲张的静脉团和结缔组织,修剪冗长皮瓣后缝合固定于内括约肌下缘,剥扎与缝合面参差错落不齐,较好地保留了肛管的纵向和横向皮桥,从而避免肛门狭窄和粘膜外翻渗液情况发生,术后肛门平整,肛门反射及控便功能恢复良好,是治疗环状混合痔理想的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喻德洪.杨新庆.黄筳庭? 重新认知提高痔的诊治水平. 中华外科杂志. 2000. 38(12):890
  (2)凌朝坤. 实用痔瘘手术学. 第一版.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75-77.
  (3)胡伯虎、李宁汉. 实用痔瘘学. 第一版.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8:162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9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剔除术中不同止血方式的临床比较。方法:对我院2013年到2014年间94例患者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手术中止血方式进行必要对比研究。把所有患者分别分为电凝组58例和缝合组36例,观察两者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手术三个月进行卵泡刺激素和雌二醇的检测,对患者月经情况进行跟踪随访。结果:由数据显示,手术过程中电凝组从手术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明显优于缝合组,P<0.05
期刊
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单纯修补术与胃部分切除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疗效。方法: 选取68名患者均分为两组,A组与B组,每组34名,A组给予单纯修补术,B组给予胃部分切除术,比较两组的手术疗效、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到出院时间。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Visick分级。结果: 两组患者均痊愈出院,手术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养肝汤联合甘利欣治疗慢性乙型黄疸型肝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8例慢性乙型黄疸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与治疗组(34),对照组采用甘利欣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养肝汤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为73.53%,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具有一定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采取对症支持治疗与保肝治疗。对照组采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中医辩证治疗甲亢致甲减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诊治的甲亢致甲减水肿患者11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治疗,对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55%,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0.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对克氏针张力带与记忆合金髌骨爪内固定的治疗方法对于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最佳方法。方法:在本医院随机抽取60例骨折患者,分为两组,其中有28例患者接受克氏针张力带治疗,32例患者接受记忆合金髌骨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出血、膝关节恢复状况、髌骨关节面功能评价、治疗费用等方面的差异。结果:采用记忆合金髌骨爪的治疗效果显著好于采用改良克氏针张力带的治疗效果,此次实验的差异记忆合金髌骨
期刊
摘要:目的:针对天麻钩藤饮治疗肝阳暴亢证型急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 随机选择2014年05月~2015年0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阳暴亢证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12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天麻钩藤饮治疗。针对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进行统计比较。结果: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生脉散加味联合西药治疗气阴两虚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气阴两虚型充血性心力衰竭,共7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n=36),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生脉散加味治疗,n=36)。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在治疗前,两组患者在LVEF、CI、SV等指标上无明显差异(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和对比在小儿弱视治疗中阿托品压抑疗法与遮盖疗法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弱视患儿共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使用遮盖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阿托品压抑疗法进行治疗,将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有可比性。两组患儿的家长均详细了解了治疗的方式、目的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等,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硫酸镁治疗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记录两组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血脂、24h尿蛋白定量、尿酸、D-二聚体等指标变化情况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给予统计学分析并得出结论。结果:两组治疗前各指标对比结果并无显著差异(P>0.05);经不同方法治疗后两组平均动脉压、24h尿蛋白定量、UA
期刊
摘要:目的: 探究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呼吸科收治的50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入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气、血压的变化情况。结果: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动脉血气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血压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