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教学观所关注的不仅是教学活动的结果,更关注的是学科学习活动的过程。合作交流是合作学习的一部分,而合作学习是指小组或团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通过学生间的合作交流,达到思维的“共振”。作为教师,应努力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因此,课堂教学就是让学生亲自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去总结规律,解决问题。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和开展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呢?笔者就此进行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合作交流 培养 开展
一、宣传教育,为合作交流注入思想动力
在信息化时代,任何重大的发明创造都需要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尤其在经济一体化与专业分工日益精细的情况下,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已经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重要品质,学生的学习活动更是如此。
新教材中有很多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合作学习、合作交流的机会,教师要进行很好的运用,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品质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发展,使学生之间互相补充、相互提高,增进了同学友谊、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为将来适应社会,提高工作和学习能力打下了基础。要让学生深深地明白,在课堂学习中,与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 合理分组,为合作交流创造平等竞争的可能
如果小组里人数太少,组数就太多,且每个人要做的事情就太多,时间就不够,讨论人数也就太少,讨论就会不够全面;如果小组里人数太多,则将不利于分工,有的人有事干,有的人就没事干,且人多嘈杂。这两种极端都不利于学生之间合作交流的正常开展。所以,在分组时,规模要适当,一般以4至6人为宜,以确保每一位學生在自己的小组里都能有足够的表现空间。在分组时,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我一般采用4人一组:一个尖子生,一个后进生,两个中等生,并且使各组的整体水平接近,为每个学生创造一个平等的学习和竞争的机会。尽量做到男女合理搭配。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进行适当地调整,力求每个同学都觉得公平公正,这样他才有合作交流的积极性,这也为小组评价创造了一个好的前提。
三、合理分工,使合作交流发挥高效
人人都是学习的主体,要培养组内成员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因而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分工一定要明确。只有分工细致明确,成员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才能得以培养,学习任务也才能顺利完成。
首先各组选派一名组长,整个过程实行组长负责制,负责每次合作交流前的分工,负责整个过程的监督,负责组织组内成员的讨论,负责互帮互教活动的积极开展。
其次是等小组学习趋于正常化后,为使组内每个成员都有锻炼的机会,为真正体现组内成员的平等,可采用组长轮换制,充分锻炼每个学生的能力,更大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四、独立思考,实施最有效的合作交流
《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新课程所倡导的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之上才是行之有效的,没有自主探索的合作交流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学生的智慧就不能发生碰撞,思想就不会实现交融。
五、 认真倾听,让每位同学都能虚心地做听众
经常看到这样的小组讨论:当一个人讲时,其他人也在各说各的,几乎没人去听;或是关系好的几个人讲,别的人不听;也有的是成绩好的几个同学在合作交流,而后进生由于自卑感就呆在一边。这种现象很不好。所以当学生在讨论交流时,最好在组长的领导下采取轮流发言的方式,然后相互补充,然后达成小组内的共识。当然,在别人发言时,其他每个人都应虚心地倾听,要养成良好的品德和习惯。
六、见好就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课堂教学中的合作交流也不能无休止地让学生讨论下去。有的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谈得兴致正浓,没完没了,这是教师没有解决好“收”的问题。当然,也不能只是走过场,还没等学生讨论到位就让他们停下来,然后就进行小组汇报,这样就是教师没有解决好“放”的问题。当学生进行合作交流的时候,教师要在班内密切注意、细心观察,如果能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最好,当发现学生讨论得差不多的时候就应及时地让讨论停下来。教师既要使合作交流发挥高效,又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把握好教学时机。
七、及时汇报,为合作交流提供展示成果的机会
可采用小组汇报的形式。小组事先推选一位发言人进行汇报,等他向全班汇报完后,小组其他成员可进行及时的补充,并将小组汇报结果作为评定优秀小组的一个重要方面。等这个小组汇报完后,其他小组再进行补充,最终使全班同学达成共识。
在具体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还有更好的方法更多的价值,广大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地进行探索和研究,使合作交流能真正落到实处,以促进课堂教学向更高的效率和更高层次发展。
(江苏丰县宋楼中学;221700)
【关键词】合作交流 培养 开展
一、宣传教育,为合作交流注入思想动力
在信息化时代,任何重大的发明创造都需要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尤其在经济一体化与专业分工日益精细的情况下,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已经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重要品质,学生的学习活动更是如此。
新教材中有很多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合作学习、合作交流的机会,教师要进行很好的运用,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品质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发展,使学生之间互相补充、相互提高,增进了同学友谊、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为将来适应社会,提高工作和学习能力打下了基础。要让学生深深地明白,在课堂学习中,与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 合理分组,为合作交流创造平等竞争的可能
如果小组里人数太少,组数就太多,且每个人要做的事情就太多,时间就不够,讨论人数也就太少,讨论就会不够全面;如果小组里人数太多,则将不利于分工,有的人有事干,有的人就没事干,且人多嘈杂。这两种极端都不利于学生之间合作交流的正常开展。所以,在分组时,规模要适当,一般以4至6人为宜,以确保每一位學生在自己的小组里都能有足够的表现空间。在分组时,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我一般采用4人一组:一个尖子生,一个后进生,两个中等生,并且使各组的整体水平接近,为每个学生创造一个平等的学习和竞争的机会。尽量做到男女合理搭配。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进行适当地调整,力求每个同学都觉得公平公正,这样他才有合作交流的积极性,这也为小组评价创造了一个好的前提。
三、合理分工,使合作交流发挥高效
人人都是学习的主体,要培养组内成员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因而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分工一定要明确。只有分工细致明确,成员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才能得以培养,学习任务也才能顺利完成。
首先各组选派一名组长,整个过程实行组长负责制,负责每次合作交流前的分工,负责整个过程的监督,负责组织组内成员的讨论,负责互帮互教活动的积极开展。
其次是等小组学习趋于正常化后,为使组内每个成员都有锻炼的机会,为真正体现组内成员的平等,可采用组长轮换制,充分锻炼每个学生的能力,更大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四、独立思考,实施最有效的合作交流
《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新课程所倡导的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之上才是行之有效的,没有自主探索的合作交流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学生的智慧就不能发生碰撞,思想就不会实现交融。
五、 认真倾听,让每位同学都能虚心地做听众
经常看到这样的小组讨论:当一个人讲时,其他人也在各说各的,几乎没人去听;或是关系好的几个人讲,别的人不听;也有的是成绩好的几个同学在合作交流,而后进生由于自卑感就呆在一边。这种现象很不好。所以当学生在讨论交流时,最好在组长的领导下采取轮流发言的方式,然后相互补充,然后达成小组内的共识。当然,在别人发言时,其他每个人都应虚心地倾听,要养成良好的品德和习惯。
六、见好就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课堂教学中的合作交流也不能无休止地让学生讨论下去。有的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谈得兴致正浓,没完没了,这是教师没有解决好“收”的问题。当然,也不能只是走过场,还没等学生讨论到位就让他们停下来,然后就进行小组汇报,这样就是教师没有解决好“放”的问题。当学生进行合作交流的时候,教师要在班内密切注意、细心观察,如果能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最好,当发现学生讨论得差不多的时候就应及时地让讨论停下来。教师既要使合作交流发挥高效,又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把握好教学时机。
七、及时汇报,为合作交流提供展示成果的机会
可采用小组汇报的形式。小组事先推选一位发言人进行汇报,等他向全班汇报完后,小组其他成员可进行及时的补充,并将小组汇报结果作为评定优秀小组的一个重要方面。等这个小组汇报完后,其他小组再进行补充,最终使全班同学达成共识。
在具体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还有更好的方法更多的价值,广大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地进行探索和研究,使合作交流能真正落到实处,以促进课堂教学向更高的效率和更高层次发展。
(江苏丰县宋楼中学;22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