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4年启动至今,苏州工业园区创造了无数个“第一”和“唯一”,让苏州城外曾经名不见经传的一片洼地,成为了如今名副其实的“创新之城”“非凡园区”。
27年筚路蓝缕,园区通过对新加坡经验不断的学习、借鉴,并持续地消化、吸收、再创造,实现了令世人惊叹的发展速度。同时,“园区经验”也通过园区这个改革开放的窗口走向四面八方,成为苏州奉献给全国的发展智慧。
在苏州工业园区苏相合作区,同样充满了“园区经验”的身影,这些园区在27年发展中积累的经验,正在这片“市内飞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创新局面
顶层设计愈加清晰
高标准顶层设计引领下的“中新合作”,是苏州工业园区成为开发典范的底气之一。正所谓“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探索飞地新模式亦然,既要摸着石头过河,更要加强顶层设计。
2012年1月,“苏州工业园区-相城区合作经济开发区”正式揭牌,这里也成为了“园区经验”走出去的第四站。2020年4月8日,苏州工业园区苏相合作区正式揭牌,迈入实体化运作的新阶段。
实体化运作后的苏相合作区,采用苏州工业园区全面主导、相城区全面推进的实施路径,对“经济区、行政区适度分离,建立互利共赢的税收分享机制”进行改革探索。由市委、市政府成立的合作区工作协调理事会,充分发挥高位协商作用;苏相合作区党工委、管委会作为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管委会派出机构,全面负责合作区党的建设和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各项任务;注册资本达50亿元的苏相合作区开发有限公司,由苏州工业园区大型综合国企——新建元控股集团主导,作为开发建设主体,全面承担合作区基础设施建设、公建配套开发及资产运营。
这一套顶层设计,与原有的“苏相合作”相比全面升级,像极了当初中新合作的框架。而不一样的是,这又是一块极具探索意义的“市内飞地”,在苏州市的有力统筹下,有着相当高度的执行动力:苏相合作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纳入苏州工业园区管理体系,民生事务保障总体纳入相城区管理体系。同时,原先在苏州工业园区、相城区内享有的各类发展政策,也将在合作区内全面推行。
如此有“破”有“立”的制度设计,从顶层设计上解决了很多事务归谁管、谁来管、怎么管的问题,既让园区和相城区彼此可以紧密携手,心无旁骛共谋未来,同时最大限度确保了各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平衡、稳定和高效的合作发展。
规划引领
一张白纸“划”出最美画卷
谈到“园区经验”,很多人脑海中第一条便是“规划引领”。“规划先行”“规划即法”“先地下、后地上”,早在开发建设之初,园区上下就认定了“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理念。多年来,园区历任領导一茬接着一茬干,保证了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如今,园区的整体面貌与当初的总规蓝图基本一致,这一点常常令人赞叹不已。
璞玉无瑕,巧琢为器。50.58平方公里的土地,包括水域面积9.07平方公里的漕湖,拥有四通八达交通优势和相对充足的产业空间,在规划师眼里,苏相合作区潜力无限。
借鉴苏州工业园区创立之初,编制高标准的总体发展规划,并建立一系列的刚性约束机制,来保证规划实施始终如一的经验,苏相合作区坚持高起点编制发展规划。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合作区总体规划及城市设计由苏州市资规局委托苏州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由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编制。目前,两份规划都在逐步完善中,不久之后就将全面揭开面纱。
需要强调的是,苏相合作区的新城规划和发展同样不仅仅是追求速度,更多的是要实现高质量、高品质发展,要为后续的建设发展预留弹性空间。
“店小二”服务
让“亲商”理念花开苏相
“亲商”也是“园区经验”中不得不提的重要内容。借鉴新加坡“亲商”经验,按照“小政府、大社会”要求和扁平化管理模式,园区坚持“精简、统一、高效”原则,整合归并政府职能,减少管理层次。按照“亲商”服务理念,园区打造了“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的亲商服务体系,让企业感受到了“保姆式”服务,而坚持“择商选资”理念,使园区避免了国内不少开发区“捡到篮里就是菜”的盲目与环境后遗症。
在苏相合作区,“亲商”理念也是招商中一条不变的“准则”。比如,在选择落户企业或者项目时,亩均产值、对环保影响、与区域重点产业匹配度都是招商人员要考虑的,而非仅仅从企业能够贡献的GDP出发。
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合作区还与园区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合作,成立苏相合作区分中心,充分应用园区企服中心的运营模式和发展经验,以打造“助企赢”企业服务品牌为主线,配备专业服务队伍,完善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合理建设具有苏相合作区特色的企业服务体系。
在服务企业过程中,“助企赢”将为企业提供“问诊+帮扶+赋能”三个阶段的全生命周期服务。同时,针对合作区企业经营发展所面临的核心问题,提供“一企一策”更精准的专业服务,激活企业增长潜能,助力区内企业高质量发展。
虽然实体化运作才三个季度,但“园区经验”正跑出“加速度”,更多地融入这片土地的肌理。未来,也定将有更多“园区经验”复刻的“范本”,等待挖掘与呈现。
27年筚路蓝缕,园区通过对新加坡经验不断的学习、借鉴,并持续地消化、吸收、再创造,实现了令世人惊叹的发展速度。同时,“园区经验”也通过园区这个改革开放的窗口走向四面八方,成为苏州奉献给全国的发展智慧。
在苏州工业园区苏相合作区,同样充满了“园区经验”的身影,这些园区在27年发展中积累的经验,正在这片“市内飞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创新局面
顶层设计愈加清晰
高标准顶层设计引领下的“中新合作”,是苏州工业园区成为开发典范的底气之一。正所谓“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探索飞地新模式亦然,既要摸着石头过河,更要加强顶层设计。
2012年1月,“苏州工业园区-相城区合作经济开发区”正式揭牌,这里也成为了“园区经验”走出去的第四站。2020年4月8日,苏州工业园区苏相合作区正式揭牌,迈入实体化运作的新阶段。
实体化运作后的苏相合作区,采用苏州工业园区全面主导、相城区全面推进的实施路径,对“经济区、行政区适度分离,建立互利共赢的税收分享机制”进行改革探索。由市委、市政府成立的合作区工作协调理事会,充分发挥高位协商作用;苏相合作区党工委、管委会作为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管委会派出机构,全面负责合作区党的建设和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各项任务;注册资本达50亿元的苏相合作区开发有限公司,由苏州工业园区大型综合国企——新建元控股集团主导,作为开发建设主体,全面承担合作区基础设施建设、公建配套开发及资产运营。
这一套顶层设计,与原有的“苏相合作”相比全面升级,像极了当初中新合作的框架。而不一样的是,这又是一块极具探索意义的“市内飞地”,在苏州市的有力统筹下,有着相当高度的执行动力:苏相合作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纳入苏州工业园区管理体系,民生事务保障总体纳入相城区管理体系。同时,原先在苏州工业园区、相城区内享有的各类发展政策,也将在合作区内全面推行。
如此有“破”有“立”的制度设计,从顶层设计上解决了很多事务归谁管、谁来管、怎么管的问题,既让园区和相城区彼此可以紧密携手,心无旁骛共谋未来,同时最大限度确保了各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平衡、稳定和高效的合作发展。
规划引领
一张白纸“划”出最美画卷
谈到“园区经验”,很多人脑海中第一条便是“规划引领”。“规划先行”“规划即法”“先地下、后地上”,早在开发建设之初,园区上下就认定了“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理念。多年来,园区历任領导一茬接着一茬干,保证了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如今,园区的整体面貌与当初的总规蓝图基本一致,这一点常常令人赞叹不已。
璞玉无瑕,巧琢为器。50.58平方公里的土地,包括水域面积9.07平方公里的漕湖,拥有四通八达交通优势和相对充足的产业空间,在规划师眼里,苏相合作区潜力无限。
借鉴苏州工业园区创立之初,编制高标准的总体发展规划,并建立一系列的刚性约束机制,来保证规划实施始终如一的经验,苏相合作区坚持高起点编制发展规划。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合作区总体规划及城市设计由苏州市资规局委托苏州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由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编制。目前,两份规划都在逐步完善中,不久之后就将全面揭开面纱。
需要强调的是,苏相合作区的新城规划和发展同样不仅仅是追求速度,更多的是要实现高质量、高品质发展,要为后续的建设发展预留弹性空间。
“店小二”服务
让“亲商”理念花开苏相
“亲商”也是“园区经验”中不得不提的重要内容。借鉴新加坡“亲商”经验,按照“小政府、大社会”要求和扁平化管理模式,园区坚持“精简、统一、高效”原则,整合归并政府职能,减少管理层次。按照“亲商”服务理念,园区打造了“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的亲商服务体系,让企业感受到了“保姆式”服务,而坚持“择商选资”理念,使园区避免了国内不少开发区“捡到篮里就是菜”的盲目与环境后遗症。
在苏相合作区,“亲商”理念也是招商中一条不变的“准则”。比如,在选择落户企业或者项目时,亩均产值、对环保影响、与区域重点产业匹配度都是招商人员要考虑的,而非仅仅从企业能够贡献的GDP出发。
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合作区还与园区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合作,成立苏相合作区分中心,充分应用园区企服中心的运营模式和发展经验,以打造“助企赢”企业服务品牌为主线,配备专业服务队伍,完善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合理建设具有苏相合作区特色的企业服务体系。
在服务企业过程中,“助企赢”将为企业提供“问诊+帮扶+赋能”三个阶段的全生命周期服务。同时,针对合作区企业经营发展所面临的核心问题,提供“一企一策”更精准的专业服务,激活企业增长潜能,助力区内企业高质量发展。
虽然实体化运作才三个季度,但“园区经验”正跑出“加速度”,更多地融入这片土地的肌理。未来,也定将有更多“园区经验”复刻的“范本”,等待挖掘与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