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西王母”与“泾川精神”
进入二十—世纪以来,社科界在长期研究西王母神话的基础上进而转入到对西王母文化的研究,从而炒作出了许多与西王母神话相关的文化现象,并终于在西部大地上形成了—个“西王母文化热”。诸如:传说汉武帝迎接西王母时,亲手接下王母所送的香炉,此炉熏出的百合之香,沁香馥郁,由此“博山香炉”有了一个诱人的注解,无疑,这个西王母的标签是硬贴上去的;传说西王母宴请周穆王的御宴珍品中有瓜州蜜瓜,由此,蜜瓜借了西王母的“东风”,被推上了中国名优特产榜;新疆和田产无花果,传说于阗国王七十无子,西王母赐此树结果,食而得之,而传说再度被文化人演绎,有了—个响亮的名字——“福寿仙果”,且成为西域特产,远销他乡……还有诸如汉武酒、夜光杯、洗脚盆等等,更有以西王母为题的研讨会、论坛及打出的旅游牌等等。
“西王母文化热”在继续升温,“文化搭台,旅游唱戏”,发展一方旅游经济离不开文化,越来越成为近年来开拓者们的共识。甘肃省泾川县连续几年举办的泾川海内外西王母民俗文化学术研讨会,是近年来西王母文化研究与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较成功的例子。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县份,举办国际性的文化研讨会,吸引海外华人、台胞等络绎不绝地来参会,而且执著地创办了国内第一个以《西王母》命名的文化网站,还荟萃了一批包括政府官员、民间贤达在内的西王母文化研究人才队伍,且硕果累累,影响极大。西王母文化拉动泾川旅游经济的发展,关键不在打出的是西王母的牌子,以及拥有诸多的能够佐证的碑石窟庙、民风民俗之类,而是他们有着现代人特有的对于古文化传承的积极态度和人文精神。泾川人独具慧眼,一边深挖西王母文化的精髓,一边高扬的是一面和平与长寿的大旗。小小泾川打出这一张实实在在的大文化牌,其中最主要的是有“泾川精神”的有力支撑,和对文化旅游内涵的深刻挖掘。
“泾川精神”实际上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文化回归现象”,以及那股挖掘当地文化旅游资源的劲头。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对于新兴的旅游产业来说,一旦认识到由于文化内涵的不足而造成了产业发展滞后,寻找问题的症结一定要从人文和自然等方面去思考和观照,由此产生的强烈的文化欲,便成为必然的需要。为了文化取向的实现,挖掘、研讨的最终目的是把文化渗透到经济产业过程中去,而不是简单的叠加,于是单纯的旅游开发已成为初级阶段,取而代之的将是更高、更深、更精的文化旅游。
二、“大昆仑文化旅游圈”的提出
经济生活的奠基最牢靠有力的是以古老优秀文化做基石,而灿烂的文化尤如母体将不断孕育出丰硕的财富之果。当我们认识到文化与经济建设相辅相成的道理,并以积极的主张和行动去为两者的相得益彰奋斗时,首先要提出—个更适合发展的理论要求。任何文化都有着广狭之分,而我们要坚持提出的是—个广义的、更大视野上的文化理念,这就是以昆仑文化为核心、以格尔木为幅射中心、带动整个西部旅游产业发展的“大昆仑文化旅游圈”。
格尔木位于西部的甘肃、新疆、西藏、青海4省区的中心位置,发达的铁路、公路在这里交汇,使之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特别是青藏铁路贯通后,格尔木处于更优势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地位。同时,格尔木还是国家西部大开发重要的资源开发基地,具有强大的发展后劲。基于种种优势,在建设中国西部现代中心城市的步伐中,将旅游产业作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格尔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优势产业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十分令人鼓舞。但是,我们更面临着一个如何开阔眼界、优势幅射、引导促进、共同繁荣的重要使命。
作为优势产业的发展,从一开始就提出了特色旅游的口号,而当所有关注的目光集中到资源开发利用上时,有些地方仅仅局限于对形式的认识,主张把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进行简单的整合,恰恰忽略了如何给予这个优势产业一个大的支点,一个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一个壮阔的前景。
同样,丰富奇特的自然景观,别具特色的昆仑文化(包括民族文化、历史文化、宗教文化等)已成为格尔木昆仑文化旅游发展的优势资源,也牢牢确立了格尔木在“大昆仑文化旅游圈”中的中心地位。与周边省区及省内邻县共同携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加强协作,实现共赢,是昆仑文化旅游发展的最终目的。努力以昆仑文化作为立足点,在尽可能的范围内与更多的地区达成共识,形成—个产业链式的“大昆仑文化旅游圈”,这种区域合作肇始于昆仑文化旅游的研讨,最终必将形成一个比较成熟的跨区域合作的经济文化组织。
由此,又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外向型文化旅游的理论问题。
狭隘、保守是落后文化的表征,其骨子里是对先进文化的反动。内引外联、外引内联,走出地域的小圈子,走向合作发展的大世界,需要大的胸襟、大的气魄、大的手笔,更需要一批不辱使命、开拓创新的人才。
三、昆仑文化旅游的内涵
昆仑文化以其特殊的地理环境、物质生产方式及一定的社会形态为基础,通过特殊的心理、习俗、行为等形式,综合反映着历史形成、发展过程中价值观念、意识形态诸方面的形式和内容。它不仅仅是传统文化的积淀,还是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交织的结晶,尤其是它所代表的昆仑神话早已成为华夏文明的基石,它的核心是文明进步,它的主题是融合发展。
学者曲六乙说,“西部文化圈是一个历史相当久远,地域非常广阔,民族聚居多,资源丰富,人文生态环境独特的大地域文化概念。”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对昆仑文化资源十分慨叹,认为类型多、数量多、价值高、潜力大是格尔木文化旅游的优势资源,把握机遇,加快发展是当务之急。但是,高山大川、盆地河源、冰川草原,以及古迹遗存、石刻岩画、民俗民风等等,并不能涵盖昆仑文化的全部。从昆仑文化研究的角度看,其内涵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形态所能代表。从这个意义上讲,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历史的要求,而开发昆仑文化旅游的文化价值,挖掘其文化内涵显得尤为重要,且任重道远。
昆仑文化丰富的内涵从一般概括来说,包括了山文化、树文化、石文化、神文化、鸟文化、玉文化、黑白文化、绿洲文化、草原文化等等,关键是如何深挖内涵,并以积极的态度和执著的追求,努力高扬昆仑文化中最精萃的人文主义精神,并使之一步步渗透到文化旅游产业的方方面面中去。
首先,要认识到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智慧和力量的源泉,她将在西部大开发建设中发挥巨大潜能和作用,所以我们应当珍视并努力发扬光大之。
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的历史,作为社会的维系,它具有极强的同化能力和吸收消化功能,它教育人们顾全大局,求得社会整体的和谐稳定;它还强调追求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提倡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等等,这些对于文化旅游来说无疑是积极向上的内涵所在。
比如,绍兴之游,一碗黄酒一碟茴香豆使人不由地联想到鲁迅笔下栩栩如生的诸多形象,从而产生对旧国民性的悲悯;九寨沟风光把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增强的是人们“金山银山,还要绿水青山”的生态环保意识……
昆仑山作为中华民族共同向往的圣山,游历者从美丽动人的神话、气吞万象的古拔中积聚涵养,焕发精神,思古唱今,情怀自长。周穆天子与西王母瑶池相会的故事则更具有传奇性,这段帝王与女神的情爱过程缠绵悱恻,情深意厚,成为上古情爱史的开篇。把这一传奇创新为“中国西部情人节”,应当说是一“大手笔”,其内涵和意义远远超出了传奇本身,影响深远。
其次,文化旅游是一种人的文化行为的过程,更是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主动,它不同于旧式的旅游观光,一些活动仅具有很少的文化因素。我们所主张的文化旅游则包容了娱乐、求知、探险、保健、美食、休闲、交谊等等,已不是通常所说的游山玩水。以现代人的行为取向、价值取向,掏钱远足,除了满足身心的愉悦,更重要的是游学和游历,完全成为一种时尚的文化实践活动。
文化旅游深蕴的内涵,并不是由旅游公司提供更多的对古迹和传说的复述,而是要继承和创新,最终使昆仑文化通过旅游业的提升得到进一步的延伸,并逐步使之经典化。也就是说,要在传统昆仑文化的基础上赋予其新的文化含义,要把深挖内涵与高扬精神结合起来,使之惟妙惟肖,浑然一体。
比如,格尔木旅游现有项目中的胡杨林、大地震遗址、贝壳梁、雅丹地貌、风火山、野牛沟等旅游,有人称之为生态旅游,实际上还是一种初级的观光旅游。假设把它变为仿古生态游,或叫仿真生态游,才能让游人真切体验戈壁大漠行走的苦与乐,才能感受到原始、粗犷、神秘、自然之美,而我们预期的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则潜移默化,其内涵和效果是导游无法用言语来描述的。
另外,对于一些文化遗址的挖掘整理、一些景点的修缮保护、一些宣传资料的组织撰写等等,都是深挖文化内涵的工作范围,需要做出积极的努力,但不能停留在一般的水平上。要强调的是,在昆仑文化研究中对于西王母文化内涵挖掘要下大力气做大文章,它们是昆仑文化旅游的重头戏,其所具有的古文化意蕴和浪漫神秘色彩,最能释放金光四射的无限魅力。
四、昆仑文化旅游建设构想
有学者这样认为,“从洪荒年代起,在人文历史与地理生态环境方面代表青海形象的昆仑文化,在西部文化圈中占有重要位置。青海地域文化以昆仑冠名,具有历史的象征意义和深刻的启示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格尔木作为昆仑文化的中心位置也是不可动摇的,其昆仑文化旅游的吸附力与幅射力无庸置疑。因此,大视野、高起点,以格尔木文化旅游为中心,幅射西部各省区及周边地区,努力构建“大昆仑文化旅游圈”,应当成为我们将来发展的宏伟目标。同时,还要转变观念,与时俱进,科学规划本地区的文化旅游发展蓝图,尽快改变那些与文化旅游不协调的方面;要重视旅游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加大对项目的投资建设;要加强创新能力,挖掘文化内涵;要建设一支素养好的专业队伍,提升服务功能;要走出去吆喝,加大宣传力度……总之,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努力开创格尔木昆仑文化旅游的新局面。
昆仑文化幅射地域广,文化包容丰富,它是以原始人类文明为肇始,以华夏文化为契机,以中华封建文化为发展的中国本土文化,同样也包括了不同历史阶段、不同文化形态的民族民间文化。挖掘与创新相结合、静态与动态相结合、人文与自然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是深刻挖掘昆仑文化旅游文化内涵的基本要求。笔者认为,就目前格尔木旅游的现实情况而言,昆仑文化旅游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去构想:
以古王国(西王母王国、吐谷浑王国)寻踪游、昆仑山探险游、资源文化游、生态体验游、圣山圣地游为五大主题文化旅游版块,以格尔木市区全景式的人造景观为中心,设定科学合理的线路,形成昆仑文化旅游网络。
根据不同的文化旅游资源种类,召集专家学者进行深入的专题研讨,如中国西部大昆仑文化旅游圈论坛、昆仑山与西王母文化国际研讨会、昆仑玉文化观摩会、盐湖城昆仑文化笔会等等。
根据不同的主题组织开展国际性、影响大的文化旅游活动,如:中国西王母民族艺术节、海内外昆仑圣山祭祀活动、中国道教昆仑派法会(水陆道场)、中国龙脉文化探险考察;中国盐湖城经贸洽谈会、中国西部情人节、中国西部盐湖城狂欢节等等。
历史文化积淀与现实服务功能相融合,以形成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多文化、多功能、多层次的旅游新项目。如:仿古风情游、生态亲历游、山川探险游及圣山祭祀游、瑶池浪漫游、无极洞天游、玄圃逍遥游等等。
目前急需要考虑开发的人造景观有——“昆仑丘(悬圃)”、“西王母宫”、“黄帝宫”、“周穆王殿”、“九天玄女造像”以及与道家昆仑派有关的洞室等等。另外,项目中还应当考虑:
①建造“昆仑文化博物馆”;
②在格尔木市区规划一个主题广场,场中建造大型标志性的西王母雕像一座,周围辅以昆仑神话故事为题材的群雕;
③市中区建造标志性的大型“太阳鸟”雕塑;
④加大昆仑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注重产品文化内涵,突出吉祥、长寿、富贵、平安的主题,如昆仑玉挂件、发财树玉雕、盐花制品、金蟾蜍仿制、昆仑剑、胡杨根艺、太阳鸟工艺品等等;
⑤尽快创办《昆仑文化旅游网》;
⑥扩建无极龙凤宫;
⑦适时引入博彩产业,即发行昆仑彩票;
⑧努力将昆仑山大地震遗址、贝壳梁、雅丹地貌、可可西里打造成生态旅游精品级的品牌;
……
总之,要在开发系列的蕴含特定文化内涵的主题文化景观的同时,还要规划主题突出、点线结合、功能完备、服务优质的文化旅游新格局,使格尔木昆仑文化旅游更高、更深、更精。
作者单位:中共青海省海东地委党校
进入二十—世纪以来,社科界在长期研究西王母神话的基础上进而转入到对西王母文化的研究,从而炒作出了许多与西王母神话相关的文化现象,并终于在西部大地上形成了—个“西王母文化热”。诸如:传说汉武帝迎接西王母时,亲手接下王母所送的香炉,此炉熏出的百合之香,沁香馥郁,由此“博山香炉”有了一个诱人的注解,无疑,这个西王母的标签是硬贴上去的;传说西王母宴请周穆王的御宴珍品中有瓜州蜜瓜,由此,蜜瓜借了西王母的“东风”,被推上了中国名优特产榜;新疆和田产无花果,传说于阗国王七十无子,西王母赐此树结果,食而得之,而传说再度被文化人演绎,有了—个响亮的名字——“福寿仙果”,且成为西域特产,远销他乡……还有诸如汉武酒、夜光杯、洗脚盆等等,更有以西王母为题的研讨会、论坛及打出的旅游牌等等。
“西王母文化热”在继续升温,“文化搭台,旅游唱戏”,发展一方旅游经济离不开文化,越来越成为近年来开拓者们的共识。甘肃省泾川县连续几年举办的泾川海内外西王母民俗文化学术研讨会,是近年来西王母文化研究与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较成功的例子。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县份,举办国际性的文化研讨会,吸引海外华人、台胞等络绎不绝地来参会,而且执著地创办了国内第一个以《西王母》命名的文化网站,还荟萃了一批包括政府官员、民间贤达在内的西王母文化研究人才队伍,且硕果累累,影响极大。西王母文化拉动泾川旅游经济的发展,关键不在打出的是西王母的牌子,以及拥有诸多的能够佐证的碑石窟庙、民风民俗之类,而是他们有着现代人特有的对于古文化传承的积极态度和人文精神。泾川人独具慧眼,一边深挖西王母文化的精髓,一边高扬的是一面和平与长寿的大旗。小小泾川打出这一张实实在在的大文化牌,其中最主要的是有“泾川精神”的有力支撑,和对文化旅游内涵的深刻挖掘。
“泾川精神”实际上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文化回归现象”,以及那股挖掘当地文化旅游资源的劲头。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对于新兴的旅游产业来说,一旦认识到由于文化内涵的不足而造成了产业发展滞后,寻找问题的症结一定要从人文和自然等方面去思考和观照,由此产生的强烈的文化欲,便成为必然的需要。为了文化取向的实现,挖掘、研讨的最终目的是把文化渗透到经济产业过程中去,而不是简单的叠加,于是单纯的旅游开发已成为初级阶段,取而代之的将是更高、更深、更精的文化旅游。
二、“大昆仑文化旅游圈”的提出
经济生活的奠基最牢靠有力的是以古老优秀文化做基石,而灿烂的文化尤如母体将不断孕育出丰硕的财富之果。当我们认识到文化与经济建设相辅相成的道理,并以积极的主张和行动去为两者的相得益彰奋斗时,首先要提出—个更适合发展的理论要求。任何文化都有着广狭之分,而我们要坚持提出的是—个广义的、更大视野上的文化理念,这就是以昆仑文化为核心、以格尔木为幅射中心、带动整个西部旅游产业发展的“大昆仑文化旅游圈”。
格尔木位于西部的甘肃、新疆、西藏、青海4省区的中心位置,发达的铁路、公路在这里交汇,使之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特别是青藏铁路贯通后,格尔木处于更优势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地位。同时,格尔木还是国家西部大开发重要的资源开发基地,具有强大的发展后劲。基于种种优势,在建设中国西部现代中心城市的步伐中,将旅游产业作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格尔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优势产业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十分令人鼓舞。但是,我们更面临着一个如何开阔眼界、优势幅射、引导促进、共同繁荣的重要使命。
作为优势产业的发展,从一开始就提出了特色旅游的口号,而当所有关注的目光集中到资源开发利用上时,有些地方仅仅局限于对形式的认识,主张把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进行简单的整合,恰恰忽略了如何给予这个优势产业一个大的支点,一个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一个壮阔的前景。
同样,丰富奇特的自然景观,别具特色的昆仑文化(包括民族文化、历史文化、宗教文化等)已成为格尔木昆仑文化旅游发展的优势资源,也牢牢确立了格尔木在“大昆仑文化旅游圈”中的中心地位。与周边省区及省内邻县共同携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加强协作,实现共赢,是昆仑文化旅游发展的最终目的。努力以昆仑文化作为立足点,在尽可能的范围内与更多的地区达成共识,形成—个产业链式的“大昆仑文化旅游圈”,这种区域合作肇始于昆仑文化旅游的研讨,最终必将形成一个比较成熟的跨区域合作的经济文化组织。
由此,又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外向型文化旅游的理论问题。
狭隘、保守是落后文化的表征,其骨子里是对先进文化的反动。内引外联、外引内联,走出地域的小圈子,走向合作发展的大世界,需要大的胸襟、大的气魄、大的手笔,更需要一批不辱使命、开拓创新的人才。
三、昆仑文化旅游的内涵
昆仑文化以其特殊的地理环境、物质生产方式及一定的社会形态为基础,通过特殊的心理、习俗、行为等形式,综合反映着历史形成、发展过程中价值观念、意识形态诸方面的形式和内容。它不仅仅是传统文化的积淀,还是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交织的结晶,尤其是它所代表的昆仑神话早已成为华夏文明的基石,它的核心是文明进步,它的主题是融合发展。
学者曲六乙说,“西部文化圈是一个历史相当久远,地域非常广阔,民族聚居多,资源丰富,人文生态环境独特的大地域文化概念。”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对昆仑文化资源十分慨叹,认为类型多、数量多、价值高、潜力大是格尔木文化旅游的优势资源,把握机遇,加快发展是当务之急。但是,高山大川、盆地河源、冰川草原,以及古迹遗存、石刻岩画、民俗民风等等,并不能涵盖昆仑文化的全部。从昆仑文化研究的角度看,其内涵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形态所能代表。从这个意义上讲,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历史的要求,而开发昆仑文化旅游的文化价值,挖掘其文化内涵显得尤为重要,且任重道远。
昆仑文化丰富的内涵从一般概括来说,包括了山文化、树文化、石文化、神文化、鸟文化、玉文化、黑白文化、绿洲文化、草原文化等等,关键是如何深挖内涵,并以积极的态度和执著的追求,努力高扬昆仑文化中最精萃的人文主义精神,并使之一步步渗透到文化旅游产业的方方面面中去。
首先,要认识到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智慧和力量的源泉,她将在西部大开发建设中发挥巨大潜能和作用,所以我们应当珍视并努力发扬光大之。
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的历史,作为社会的维系,它具有极强的同化能力和吸收消化功能,它教育人们顾全大局,求得社会整体的和谐稳定;它还强调追求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提倡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等等,这些对于文化旅游来说无疑是积极向上的内涵所在。
比如,绍兴之游,一碗黄酒一碟茴香豆使人不由地联想到鲁迅笔下栩栩如生的诸多形象,从而产生对旧国民性的悲悯;九寨沟风光把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增强的是人们“金山银山,还要绿水青山”的生态环保意识……
昆仑山作为中华民族共同向往的圣山,游历者从美丽动人的神话、气吞万象的古拔中积聚涵养,焕发精神,思古唱今,情怀自长。周穆天子与西王母瑶池相会的故事则更具有传奇性,这段帝王与女神的情爱过程缠绵悱恻,情深意厚,成为上古情爱史的开篇。把这一传奇创新为“中国西部情人节”,应当说是一“大手笔”,其内涵和意义远远超出了传奇本身,影响深远。
其次,文化旅游是一种人的文化行为的过程,更是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主动,它不同于旧式的旅游观光,一些活动仅具有很少的文化因素。我们所主张的文化旅游则包容了娱乐、求知、探险、保健、美食、休闲、交谊等等,已不是通常所说的游山玩水。以现代人的行为取向、价值取向,掏钱远足,除了满足身心的愉悦,更重要的是游学和游历,完全成为一种时尚的文化实践活动。
文化旅游深蕴的内涵,并不是由旅游公司提供更多的对古迹和传说的复述,而是要继承和创新,最终使昆仑文化通过旅游业的提升得到进一步的延伸,并逐步使之经典化。也就是说,要在传统昆仑文化的基础上赋予其新的文化含义,要把深挖内涵与高扬精神结合起来,使之惟妙惟肖,浑然一体。
比如,格尔木旅游现有项目中的胡杨林、大地震遗址、贝壳梁、雅丹地貌、风火山、野牛沟等旅游,有人称之为生态旅游,实际上还是一种初级的观光旅游。假设把它变为仿古生态游,或叫仿真生态游,才能让游人真切体验戈壁大漠行走的苦与乐,才能感受到原始、粗犷、神秘、自然之美,而我们预期的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则潜移默化,其内涵和效果是导游无法用言语来描述的。
另外,对于一些文化遗址的挖掘整理、一些景点的修缮保护、一些宣传资料的组织撰写等等,都是深挖文化内涵的工作范围,需要做出积极的努力,但不能停留在一般的水平上。要强调的是,在昆仑文化研究中对于西王母文化内涵挖掘要下大力气做大文章,它们是昆仑文化旅游的重头戏,其所具有的古文化意蕴和浪漫神秘色彩,最能释放金光四射的无限魅力。
四、昆仑文化旅游建设构想
有学者这样认为,“从洪荒年代起,在人文历史与地理生态环境方面代表青海形象的昆仑文化,在西部文化圈中占有重要位置。青海地域文化以昆仑冠名,具有历史的象征意义和深刻的启示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格尔木作为昆仑文化的中心位置也是不可动摇的,其昆仑文化旅游的吸附力与幅射力无庸置疑。因此,大视野、高起点,以格尔木文化旅游为中心,幅射西部各省区及周边地区,努力构建“大昆仑文化旅游圈”,应当成为我们将来发展的宏伟目标。同时,还要转变观念,与时俱进,科学规划本地区的文化旅游发展蓝图,尽快改变那些与文化旅游不协调的方面;要重视旅游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加大对项目的投资建设;要加强创新能力,挖掘文化内涵;要建设一支素养好的专业队伍,提升服务功能;要走出去吆喝,加大宣传力度……总之,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努力开创格尔木昆仑文化旅游的新局面。
昆仑文化幅射地域广,文化包容丰富,它是以原始人类文明为肇始,以华夏文化为契机,以中华封建文化为发展的中国本土文化,同样也包括了不同历史阶段、不同文化形态的民族民间文化。挖掘与创新相结合、静态与动态相结合、人文与自然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是深刻挖掘昆仑文化旅游文化内涵的基本要求。笔者认为,就目前格尔木旅游的现实情况而言,昆仑文化旅游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去构想:
以古王国(西王母王国、吐谷浑王国)寻踪游、昆仑山探险游、资源文化游、生态体验游、圣山圣地游为五大主题文化旅游版块,以格尔木市区全景式的人造景观为中心,设定科学合理的线路,形成昆仑文化旅游网络。
根据不同的文化旅游资源种类,召集专家学者进行深入的专题研讨,如中国西部大昆仑文化旅游圈论坛、昆仑山与西王母文化国际研讨会、昆仑玉文化观摩会、盐湖城昆仑文化笔会等等。
根据不同的主题组织开展国际性、影响大的文化旅游活动,如:中国西王母民族艺术节、海内外昆仑圣山祭祀活动、中国道教昆仑派法会(水陆道场)、中国龙脉文化探险考察;中国盐湖城经贸洽谈会、中国西部情人节、中国西部盐湖城狂欢节等等。
历史文化积淀与现实服务功能相融合,以形成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多文化、多功能、多层次的旅游新项目。如:仿古风情游、生态亲历游、山川探险游及圣山祭祀游、瑶池浪漫游、无极洞天游、玄圃逍遥游等等。
目前急需要考虑开发的人造景观有——“昆仑丘(悬圃)”、“西王母宫”、“黄帝宫”、“周穆王殿”、“九天玄女造像”以及与道家昆仑派有关的洞室等等。另外,项目中还应当考虑:
①建造“昆仑文化博物馆”;
②在格尔木市区规划一个主题广场,场中建造大型标志性的西王母雕像一座,周围辅以昆仑神话故事为题材的群雕;
③市中区建造标志性的大型“太阳鸟”雕塑;
④加大昆仑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注重产品文化内涵,突出吉祥、长寿、富贵、平安的主题,如昆仑玉挂件、发财树玉雕、盐花制品、金蟾蜍仿制、昆仑剑、胡杨根艺、太阳鸟工艺品等等;
⑤尽快创办《昆仑文化旅游网》;
⑥扩建无极龙凤宫;
⑦适时引入博彩产业,即发行昆仑彩票;
⑧努力将昆仑山大地震遗址、贝壳梁、雅丹地貌、可可西里打造成生态旅游精品级的品牌;
……
总之,要在开发系列的蕴含特定文化内涵的主题文化景观的同时,还要规划主题突出、点线结合、功能完备、服务优质的文化旅游新格局,使格尔木昆仑文化旅游更高、更深、更精。
作者单位:中共青海省海东地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