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成本有多大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hlilani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带一路”是近期中国投资界热议的话题,投资界自成一个系统,市场空间的扩大有益于他们,自然鼓掌欢呼。但从国家大系统的战略角度看,“一带一路”还有其令人担忧之处,亟待对症解忧。
  “一带一路”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是中国近几十年来的一个很大的历史性突破,这样讲毫不夸张。中国的地缘政治历史,自从“第三世界”理论、“中国不当老大”等具国际影响力的概念之后,就没有更为实质性的突破。但在2013年-2014年间,这种情况发生了改变,中国先是提出“新丝绸之路”,接着又提出“海上丝绸之路”,最后定型在“一带一路”。
  目前,这一战略已经引起国际上的广泛关注,也引起国际地缘政治学者的研究兴趣。

战略需要系统解决方案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按照主流解释,“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以和平发展的理念,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一带一路”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是中国近几十年来的一个很大的历史性突破。

  毋庸置疑,“新丝绸之路”对中国稳定新疆、发展中亚有着重大的地缘政治意义。但像很多中国问题一样,沿着战略—政策—市场的梯次过渡,重大战略在落地过程中,往往也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扭曲和变形。
  一般来讲,中国的战略实施进程是这样的:战略必须依靠政策确保落地,政策在制订过程中,又不能不考虑各地的现实以及市场利益,不断地进行修正与解读,甚至添加各种市场有利因素。而且由于中国的重大战略利益相关方,主要是地方政府和央企这样的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单位,因而往往等到水落石出的时候一看,整个国家战略可能已经变得勉为其难了。
  战略,在理论上是一个因势利导的系统。在理论上,正常的战略,均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个系统解决方案,这一方案关键是要反映“因势利导”的主旨。其中的“势”,讲的是国家战略,这可能是一个方向、一个定位;但要实现,又必须善用市场,善用利益,所以战略只有在一个系统解决方案的形态下,才能有机融合国家战略目标和市场利益,利用市场来实现国家利益,并且不会在实践中出现走形,不会出现本末倒置的情况。
  不过,这是理想并非现实。一个清晰有效的“新丝绸之路”战略,增加了“海上丝绸之路”,最后又成为了“一带一路”。在这个战略演变的过程中,空间规模不断递增的同时,地缘政治的复杂性也变得无与伦比。也就是说,一个原本具有历史地位的地缘战略,在从战略到政策再到市场的演变过程中,可能存在变形,被加入了很多局部利益相关的因素,这样的结果无疑变得有些令人担心。

两个层面的缺失


  具体而言,存在两个不可思议:
  一个不可思议是,为什么要在“一带一路”战略中放弃实体和机制的要求?
  在复杂的地缘政治条件下,回避最为困难的体系设计和实施的问题,应该是为“顺利推行”做考虑,属于“让开大路抄小路”的思路。但问题是这样做会带来什么问题?既然没了实体和机制的约束,当然国家层面的战略利益也就让位于经济,至于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在没有体系和机制的条件下,更多的只能是说说而已。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研究地缘政治的人清楚,最后很可能演变成为这样的一种局面,中国变成了东盟以至中亚各国的“提款机”。
  如果说担忧的是“顺利推行”的问题,害怕的是遭遇新疆那样复杂地缘政治问题困扰的话,那么按照现在“一带一路”的空间范围,可以预言,今后必然会遭遇的是无数个类似的“新疆”。要知道,现在“一带一路”所涉及到的亚洲核心区,是世界上地缘政治最为复杂的破碎地区,在这个地区,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比起中国的新疆,今后问题只多不少。而国家战略利益的实现,最核心的体现就是在实体和机制,只有到了这个程度,才能称得上是具有地缘政治影响力的国家战略。也只有这些实体和机制,才能真正确保市场利益的安全,使得中国投资在国家和企业产生双重效应。
  另外一个不可思议的问题是资源。
  据悉,“一带一路”规划已经获批,即将正式出台。有新疆人士认为,“作为跨越千年丝绸之路的新疆,更会得到格外关照。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围绕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中央将给予新疆政策大礼包。”中西部在发展问题上一向渴求,因此而欢喜欲狂,殊不知这已经是一个缩水的大礼包。同样的一块蛋糕,被一切为二,甚至可能一切为三。
  现在根据“一带一路”战略的构想,沿线有44亿人口、26个国家地区、21万亿美元的经济规模,这样的估算规模几乎将整个亚洲的核心区囊括在内。而根据以往从未涉足于新丝绸之路问题研究的中金公司“初步估计”,未来十年我国对“一带一路”地区的出口占比有望提升至三分之一左右,我国在“一带一路”上的总投资有望达到1.6万亿美元。如何解读这样的前景呢?
  中国的对外投资,一向是国家队的地盘,怎么投资,如何投资,国家级的政策有很大的话语权。
  所以投资层面的事情不好讲,总计外汇储备就这么多,全投出去,3万亿美元也能做到。至于“提升出口”,这个前景就不乐观了。如果中国的“一带一路”是为了提升出口,首先就会遭遇东盟国家的强烈抵制。以往印度尼西亚甚至因为中国出口服装而全面禁止中国服装的进口,所以“提升出口”,这完全是一个涉及东盟以至其他国家内部政治的竞争话题,并非是因为你有投资就能改变的。如果是那样的话,也就无法脱离开机制和实体的框架了。
  再来看看中国的实际资源状况,“一带一路”的资源前景与人民币的升值和贬值关系极大。如果人民币升值,则外商投资将持续流入中国,同时也可以支持人民币的对外投资;如果人民币贬值,则不仅对外投资的成本大为增加,而且外资也将会持续流出,结果就是水还没流出多少,池塘却可能面临干涸的局面。
  如果放在一个周期里面看中国的外汇储备量,基本是一个相对稳定的量,大致在3万亿美元左右。如果投资就用掉1.6万亿美元甚至更多,而“出口提升”等战略回报不尽如人意,外汇储备却不增反减,这种局面如何应对?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还需要大量的国家配套成本。这是一种国家隐性成本(投资),表现为国家与国家间的资本和商品往来。这包括投资、减债、贷款、援助和实物等等。没有这些国家隐性成本做保证,国与国的关系就处不好,投资风险就会大增。从以往的经验来看,这种国家隐性成本的比例是相当高的,根据公开的资料来看,至少在1∶1左右。如果考虑到一些非公开的国家隐性成本,则这个比例可能还会更高。
  所以,企业投资、政府投资、金融资本加上国家的隐性成本,这个规模之大,很可能会超出我们的预计,按照传统的对外投资操作模式,最后至少一部分有可能演变成为尾大不掉的债务。因此客观地说,中国现有的资源实际是不支持同时搞“一带一路”的,真正能够做的,只有集中资源,搞好“新丝绸之路”建设,稳定新疆,发展中亚。
  当然,这样的地缘政治战略要求我们,必须放弃一部分不切实际的期望和愿景,踏实做好艰苦工作,以国家级的战略利益为着眼点,从体系和机制上着手,真正赢得陆权基础上的贸易优势和战略主导权。
  只有国家这盘大棋活了,各个地方和央企的小棋才是真活了。
  作者为安邦咨询的智库学者
其他文献
2015年3月24日,广州市海珠区法院第二法庭座无虚席,多达12名犯罪嫌疑人在此公开受审。这12人并不是全部,还有36人被另案处理。  这些人均涉新中国大厦案。  新中国大厦,地处广州市十三行路1号——这一门牌号即彰显了大厦价值。19年来,围绕这座大厦博弈不断、冲突难止,大厦也历经由地标变烂尾、再重焕生机的戏剧性变化。  而不变的是,十余年来原开发商负责人潘维曦对大厦的牢牢掌控。  生于1958年
期刊
2015年年初成立的总规模400亿元人民币的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下称“国家创投基金”)已基本完成方案设计,并计划开始面向市场化机构招标。  旨在支持“蹒跚起步”的创新型企业的国家创投基金,希望改变以往政府通过行政划拨模式支持创新企业的模式,建立市场化、专业化的投资扶持机制,从而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400亿创投引导基金的设立恰逢其时,这是上升到国家层面对创新创业战略的具体支持,对
期刊
中国有句古话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近代以来人类历史的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当人类的智慧和理性被用来创造互相毁灭与奴役的手段达到巅峰之时,也正是我们反思现代制度与现代“文明”的开始。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中国已经走出了固步自封的时代,变革将成为中国的主题。在改革中创造新的政治文化与国际秩序,共同创建东亚地区互相依存而非恶性竞争、更具人文精神而非工具理性的共同家园,也将成为
期刊
经济“新常态”亟待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要使创新要素高度集聚、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实现创新驱动,推动科技创新是核心。然而,科技创新不是短期内加大科技投入就能实现的,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调动所有创新主体的积极性。  当下,科技事权履行微观化、碎片化、部门化,其背后折射出政府履行科技事权集体行为方向的迷失,行为走偏,亟需加强创新驱动战略的顶层设计和宏观管理。  政府则需要加强宏观管理,不仅要
期刊
法律是对现实的规范,具有稳定性的一面。同时,法律在一定程度上又有引领和推动现实发展的一面。教育法律及其相关法律是教育事业包括民办教育事业的重要保障。从某种意义上说,离开了教育法律及其相关法律,民办教育不仅难以顺利发展,甚至可能寸步难行。  《民办教育促进法》自2003年实施以来,对推动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促进民办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维护民办学校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社会改革发
期刊
中国民办教育的复兴和发展,迎来了一个良好契机。  2014年1月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按照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需要,通过了对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进行一揽子修改的修正案草案,决定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草案增加了关于健全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发展学前教育等基本制度的规定,完善了高校设立审批、经费投入等管理制度,把部分高校设立审批下放到省级政府,明确对民办学校
期刊
尽管陈乐民先生一生“研究”的是欧洲,但心中始终有个“中国”,其一生孜孜以求的目的就是为了弄清“欧洲何以为欧洲,中国何以为中国”?无论是探讨西方文化、中国文化,还是先生在文章中一直呼吁的“中国需要启蒙”,其间都贯穿着这样一个主题,即“中国”。  另外,这也解决了困扰笔者很多年的一个问题。因为以前总是觉得单纯地研究国际问题,“对中国有什么用”?先生告诉了我这个问题的答案,那就是,作为一个中国人,研究西
期刊
过去一年,中国金融市场上最令人关注的热点之一就是影子银行。目前影子银行的规模已达到15万亿,主要为信托及理财产品。对于企业来说,这些融资渠道的综合成本在15%-17%,而他们在欧美、日本、韩国、东南亚的竞争对手的财务成本仅为5%-7%。  相比高额利率,一个更令企业头疼的问题是,不管是从银行还是影子银行,能拿到的资金大都是一年至一年半的短期贷款,如果算上审批周期及续贷流程加长,企业要长期使用昂贵的
期刊
去年3月底,我去维也纳参加了一个“不同信仰间的对话:政治决策中的全球伦理观”小型会议。参与者共30人,一半是退任的各国政府首脑,一半是来自不同宗教和文化背景的高层专家。会议中有印度人和中国人各一名。这位印度人是个“大师级”人物,在印度很有声望;他的发言引起不少回应。我不是宗教人物,也不是儒学专家,但我在发言时用汉语背诵并派发了中、英文印的《礼记·礼运·大同篇》,简单解释了孔子以降的中国政治理念,也
期刊
随着亚太各经济体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亚太经贸图谱也出现新一轮重构。由此带来的区域贸易链和价值链的重组,正在颠覆传统的内外贸的界限、进出口的估值和贸易量的统计。而方兴未艾的区域自贸协定所推动的投资贸易便利化、基础设施的互通互联和资本技术人员流动的加速,则更对各经济体的应变能力和企业角色再定位提出了新的挑战。  对于中国而言,从贸易获得更多增长,更有利于新常态的实现。但相较于过去的出口补助和外商投资优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