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何研究“拼图式”校本教研
我校是一所初级中学,办学条件相对落后。学校要求每周进行一节教研活动,形式可以是集体备课、公开课、评课。在集体备课时由一个教师主讲,其他教师一般不太愿意开口提出建议;教师公开课都是例行公事,每一学年至少完成一节,如果没什么创新,教师听课的兴趣不大,评课也就没戏了。
在科组教研活动中,一线教师是问题的发现者、方案的设计者和实践者,也是最终的受益者。根据教师的教学实践开展科组教研活动是全面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本人有幸被推荐参加2010年广东省骨干教师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广东第二师范学院胡继飞教授让我亲身感受了“拼图式”合作学习模式的魅力。作为学校备课组长的我,正处于专业发展的瓶颈期,针对如何提高科组教师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使科组的教师教学素养得到整体提高,个体专业得到成长的问题,我提出了“拼图式”校本教研,并构建“拼图式”校本教研模式。
“拼图式”合作学习是模拟拼图游戏的行为方式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经过教育研究者们的不断改进,已经发展为第四代。其一般教学流程可以概括为:任务切块→建立原属小组和明确任务分工→组建专家小组和实施课题研修→回原属小组进行组内互助→教师回馈→成绩评定。引入“拼图式合作学习”的基本元素,改造传统的校本教研活动模式,我将“拼图式”校本教研活动的一般流程设计为:课题任务切块→组建专家小组和实施课题研修→回原属小组进行组内互助→教师公开课→效果评定。这样不但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而且对提高科组教师教研活动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使科组的教师教学素养得到整体提高,个体专业得到成长,都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拼图式”校本教研如何操作
第一步:让同行认识“拼图式”校本教研模式。我首先用“拼图式”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公开了《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这节课,让同行熟悉任务切块、专家小组、原属小组、组内互助等环节和操作方法。
第二步:明确“拼图式”校本教研活动中教师分组与任务。我校生物教研组共有教师12人,其中4人是兼任生物课的其他学科的教师。“拼图式”校本教研活动中教师的分组如表1。
第三步:强调集体备课、不同课型公开课、评课都要体现“拼图式”合作学习。
第四步:集体制定听课评价表、评课记录、调查表。
第五步:实施“拼图式”校本教研模式。
1. 关于“拼图式”集体备课。采用“确定课型和课题——任务切块——各人自备——集体交流(专家小组实施课题研修→回原属小组进行组内互助)——备课组长带领达成共识——形成教学设计和学案。当教学设计和学案“集体”通过后,教师要根据本班的具体情况和自身的教学特长,对“合成品”再次进行个性化的“修饰”,鼓励倡导教师发展个性,创造性地实施“教学设计”。
2. 关于“拼图式”课型公开课。在生物教学中,一般可按教学任务的不同,把课型分类为:新授课、练习课、实验课、复习课、检测课和活动课。在“拼图式”课型公开课中,第一阶段一个课型上一个课题(一课一上),第二阶段一个课题用不同的课型上(一课多上)。“拼图式”校本教研活动中教师不同课型公开课分工见下页表2。
3. 关于“拼图式”评课。一是评教学目标。二是评教师的教。三是评学生的学。四是评教学效果。 “拼图式”评课的方式:完成“听课评价表”——集体交流公开课教师的优缺点——备课组长带领达成共识——拼成评课记录(每人至少挖掘一个不同的优点和缺点)。由于有摄影组,公开课有教学实录,教学实录可以回播,“拼图式”评课就使得所评方向更细腻,更深刻;由于形成评课记录,每人至少挖掘一个不同的优点和缺点,促进了老师们发言。评课的宗旨在于帮助教师提高教艺,促进共同提高。公开课的执教者,既是教者,也是评课人,并且首先自评自议,然后是教师们的评议。这就决定公开课评课的多维多向、多人多层、接纳互动的特性。
“拼图式”校本教研取得的成效
1. 能促进教师的主动学习和积极参与
我校生物“科班”教师缺乏,其他学科教师兼任较多,很多教师既注重眼前的教学效果,更是充分珍惜“拼图式”校本教研活动,希望学到“真经”,不断提高生物教学水平。教师们主动购置一些专业书籍,如《中学生物教学》《中学生物学》等,进行专业提升。教师们结合学校条件差的实际,教学与动手制作相结合,特别是自制生物教具,如简易显微镜等。
2. 实现了专家专业引领和同伴互助
①我们邀请市生物教研员参与“拼图式”校本教研活动。请教研员给“拼图式”校本教研活动提出一些调整建议与措施。特别是得到了胡继飞教授给予“拼图式校本教研”最有效的指导。②教师们积极参加市县教研部门组织的各类生物教研活动(如生物研讨、教学竞赛活动),积极争取到知名学校参观交流开放式活动,或参加省市互动式交流活动。通过观摩、比较和个人实践,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或从他人的失败中汲取教训,促进自我不断成长。
教师互助合作是“拼图式”校本教研的标志和灵魂。同伴互助的基本形式有:(1)讨论。如专题讨论,教师们在一起围绕某个问题畅所欲言,提出各自的意见和看法,在有效的专业切磋中每个教师都能收获单独学习所得不到的东西。例如开展“初中生物新课程研讨日”,为大家提供研究平台,对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公开而自由的讨论,在讨论以至争辩中达成共识,使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行为能有长足的发展和变化。(2)协作。教师群策群力,共同承担责任以完成任务,团队协作精神进一步加强。 (3)帮助。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在同伴互助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防止和克服了教师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现象。例如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结对子,发挥帮扶作用;组织观摩课例,通过听课评课,教师之间进行专业对话,交流教学得失,研讨教学策略,共同分享经验,彼此支持;在集体备课中对个人备课中的疑问和困惑、实践中的得失进行合作交流。这些都促进了教师的共同成长。
3. 促进教师深入课堂和开展草根研究
在“拼图式”校本教研活动中,第一就是研究教材,不仅研究所教年级的教材,还要把整个中学阶段的教材都系统地进行研究,清楚知道知识体系是怎样安排的,学生在每一个学习阶段需要学习哪些知识,哪些能力需要得到培养和提高等等。在教学中,把教材中的知识通过自己的安排糅合成一个一个专题,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合理安排教学。第二就是通过日常听课和学习,认识到自己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激励老师注意观察身边的各种现象,扎扎实实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规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第三就是教学方法上,在具体教学中,充分利用实物,特别是自然田园条件、画简笔画等来进行知识的讲解,根据课型特征,学生的基础、兴趣,实际教学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特别是教师应用“拼图式”教学模式上不同课型的课,受到学生欢迎。第四就是在解决生物问题过程中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做到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各种思维训练。总之,教师立足自身关注课堂,结合孩子特点,把课堂中生成的问题作为研究的对象,以提高课堂教学绩效为出发点,以促进师生发展为归宿,积极地开展“拼图式”校本教研,即草根研究。
我校是一所初级中学,办学条件相对落后。学校要求每周进行一节教研活动,形式可以是集体备课、公开课、评课。在集体备课时由一个教师主讲,其他教师一般不太愿意开口提出建议;教师公开课都是例行公事,每一学年至少完成一节,如果没什么创新,教师听课的兴趣不大,评课也就没戏了。
在科组教研活动中,一线教师是问题的发现者、方案的设计者和实践者,也是最终的受益者。根据教师的教学实践开展科组教研活动是全面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本人有幸被推荐参加2010年广东省骨干教师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广东第二师范学院胡继飞教授让我亲身感受了“拼图式”合作学习模式的魅力。作为学校备课组长的我,正处于专业发展的瓶颈期,针对如何提高科组教师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使科组的教师教学素养得到整体提高,个体专业得到成长的问题,我提出了“拼图式”校本教研,并构建“拼图式”校本教研模式。
“拼图式”合作学习是模拟拼图游戏的行为方式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经过教育研究者们的不断改进,已经发展为第四代。其一般教学流程可以概括为:任务切块→建立原属小组和明确任务分工→组建专家小组和实施课题研修→回原属小组进行组内互助→教师回馈→成绩评定。引入“拼图式合作学习”的基本元素,改造传统的校本教研活动模式,我将“拼图式”校本教研活动的一般流程设计为:课题任务切块→组建专家小组和实施课题研修→回原属小组进行组内互助→教师公开课→效果评定。这样不但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而且对提高科组教师教研活动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使科组的教师教学素养得到整体提高,个体专业得到成长,都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拼图式”校本教研如何操作
第一步:让同行认识“拼图式”校本教研模式。我首先用“拼图式”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公开了《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这节课,让同行熟悉任务切块、专家小组、原属小组、组内互助等环节和操作方法。
第二步:明确“拼图式”校本教研活动中教师分组与任务。我校生物教研组共有教师12人,其中4人是兼任生物课的其他学科的教师。“拼图式”校本教研活动中教师的分组如表1。
第三步:强调集体备课、不同课型公开课、评课都要体现“拼图式”合作学习。
第四步:集体制定听课评价表、评课记录、调查表。
第五步:实施“拼图式”校本教研模式。
1. 关于“拼图式”集体备课。采用“确定课型和课题——任务切块——各人自备——集体交流(专家小组实施课题研修→回原属小组进行组内互助)——备课组长带领达成共识——形成教学设计和学案。当教学设计和学案“集体”通过后,教师要根据本班的具体情况和自身的教学特长,对“合成品”再次进行个性化的“修饰”,鼓励倡导教师发展个性,创造性地实施“教学设计”。
2. 关于“拼图式”课型公开课。在生物教学中,一般可按教学任务的不同,把课型分类为:新授课、练习课、实验课、复习课、检测课和活动课。在“拼图式”课型公开课中,第一阶段一个课型上一个课题(一课一上),第二阶段一个课题用不同的课型上(一课多上)。“拼图式”校本教研活动中教师不同课型公开课分工见下页表2。
3. 关于“拼图式”评课。一是评教学目标。二是评教师的教。三是评学生的学。四是评教学效果。 “拼图式”评课的方式:完成“听课评价表”——集体交流公开课教师的优缺点——备课组长带领达成共识——拼成评课记录(每人至少挖掘一个不同的优点和缺点)。由于有摄影组,公开课有教学实录,教学实录可以回播,“拼图式”评课就使得所评方向更细腻,更深刻;由于形成评课记录,每人至少挖掘一个不同的优点和缺点,促进了老师们发言。评课的宗旨在于帮助教师提高教艺,促进共同提高。公开课的执教者,既是教者,也是评课人,并且首先自评自议,然后是教师们的评议。这就决定公开课评课的多维多向、多人多层、接纳互动的特性。
“拼图式”校本教研取得的成效
1. 能促进教师的主动学习和积极参与
我校生物“科班”教师缺乏,其他学科教师兼任较多,很多教师既注重眼前的教学效果,更是充分珍惜“拼图式”校本教研活动,希望学到“真经”,不断提高生物教学水平。教师们主动购置一些专业书籍,如《中学生物教学》《中学生物学》等,进行专业提升。教师们结合学校条件差的实际,教学与动手制作相结合,特别是自制生物教具,如简易显微镜等。
2. 实现了专家专业引领和同伴互助
①我们邀请市生物教研员参与“拼图式”校本教研活动。请教研员给“拼图式”校本教研活动提出一些调整建议与措施。特别是得到了胡继飞教授给予“拼图式校本教研”最有效的指导。②教师们积极参加市县教研部门组织的各类生物教研活动(如生物研讨、教学竞赛活动),积极争取到知名学校参观交流开放式活动,或参加省市互动式交流活动。通过观摩、比较和个人实践,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或从他人的失败中汲取教训,促进自我不断成长。
教师互助合作是“拼图式”校本教研的标志和灵魂。同伴互助的基本形式有:(1)讨论。如专题讨论,教师们在一起围绕某个问题畅所欲言,提出各自的意见和看法,在有效的专业切磋中每个教师都能收获单独学习所得不到的东西。例如开展“初中生物新课程研讨日”,为大家提供研究平台,对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公开而自由的讨论,在讨论以至争辩中达成共识,使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行为能有长足的发展和变化。(2)协作。教师群策群力,共同承担责任以完成任务,团队协作精神进一步加强。 (3)帮助。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在同伴互助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防止和克服了教师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现象。例如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结对子,发挥帮扶作用;组织观摩课例,通过听课评课,教师之间进行专业对话,交流教学得失,研讨教学策略,共同分享经验,彼此支持;在集体备课中对个人备课中的疑问和困惑、实践中的得失进行合作交流。这些都促进了教师的共同成长。
3. 促进教师深入课堂和开展草根研究
在“拼图式”校本教研活动中,第一就是研究教材,不仅研究所教年级的教材,还要把整个中学阶段的教材都系统地进行研究,清楚知道知识体系是怎样安排的,学生在每一个学习阶段需要学习哪些知识,哪些能力需要得到培养和提高等等。在教学中,把教材中的知识通过自己的安排糅合成一个一个专题,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合理安排教学。第二就是通过日常听课和学习,认识到自己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激励老师注意观察身边的各种现象,扎扎实实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规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第三就是教学方法上,在具体教学中,充分利用实物,特别是自然田园条件、画简笔画等来进行知识的讲解,根据课型特征,学生的基础、兴趣,实际教学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特别是教师应用“拼图式”教学模式上不同课型的课,受到学生欢迎。第四就是在解决生物问题过程中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做到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各种思维训练。总之,教师立足自身关注课堂,结合孩子特点,把课堂中生成的问题作为研究的对象,以提高课堂教学绩效为出发点,以促进师生发展为归宿,积极地开展“拼图式”校本教研,即草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