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柳”重青

来源 :山东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ua0358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年,青春版昆曲《牡丹亭》开始在世界巡演,观众为之倾倒,场场爆满,中国戏曲艺术之美大放异彩。2011年,主创白先勇先生带领剧团四度进京,容纳三千多人的北展剧场座无虚席。青春版《牡丹亭》秉承美学传统、立足当代审美观,并通过新的艺术表现形式,把汤显祖的这一得意之作和昆曲之美,推向新的艺术高峰。
  山东省柳子剧团演出的《玩会跳船》也曾有过类似的辉煌。1959年,在济南为毛泽东主席演出,同年进京演出,获得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赞赏与接见。梅兰芳先生观看由李艳珍主演的《玩会跳船》后,以“东柳重青”为题,评价李艳珍扮演的白月娟“字眼清楚,步法身段都有准地方”。此后的全国巡演,更是一票难求,座无虚席。艺术界和媒体对柳子剧团和李艳珍的精彩表演好评如潮,山东省柳子剧团迎来了辉煌时期。时年17岁的李艳珍,艺术成就也达到了一个高峰。
  作为柳子戏第一代女旦角,李艳珍见证了柳子戏的大起大落,她的艺术人生也随之起起伏伏。
  柳子戏第一代女旦角
  柳子戏是中国戏曲艺术中的一枝奇葩,是一个古老的剧种,素有中国戏曲音乐、行当、角色“活化石”之称。清代有“南昆、北弋、东柳、西梆”之说,其中的“东柳”就是指山东柳子戏,和其他剧种一样,它流行于山东各地,鼎盛一时,素有“吃肉吃肘子,听戏听柳子”之美誉。
  李艳珍出生在菏泽郓城一个富有的家庭,从小就迷恋戏曲。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家族极力反对她学戏。因为从事戏曲艺术,李艳珍的祖父直至去世都没有原谅她。
  李艳珍的父亲是黄埔军校第二期毕业生,曾在国民党军队任高级军官。新中国成立后,父亲逃到台湾,留下母亲带着姐弟四人无以为生,李艳珍也因此辍学。
  1953年,长相俊俏、能歌善舞的李艳珍考入郓城梆子剧团,时年11岁。因为父亲的历史问题,不到一年她就被取消了学员资格,被迫离开了剧团,赋闲在家。有一天,她在大街上玩,被郓城县工农剧团(山东省柳子剧团前身)的团长黄育才发现。黄团长看李艳珍清丽灵秀、气质不俗,一问果然有功底,没经过考试,便破格录用了她。进入剧团后,李艳珍如鱼得水,加上禀赋超人,一点就通,老师们都愿意教她。就此,李艳珍才真正开启了她的戏曲艺术生涯,也开启了她与柳子戏难以割舍的情缘。
  当时,和李艳珍同时进团的还有十来个女孩,都十来岁。作为剧团建国后招收的第一批女演员,团里很重视对她们的传帮带培养。老戏骨李冠德先生,从基本功开始,言传身教,培养了她们扎实的功底。
  她们在学中历练演出经验,到各地进行演出。期间,练功没有地方,沙土地成了天然“舞台”;演出环境艰苦,简陋舞台不影响她们的艺术展示……
  “那时候演出环境跟现在比,差远了,没有音响,全靠嗓子!”李艳珍至今难忘的是,有一次,穿着厚底靴的她从简陋的戏台上摔了下来。这些都还是其次,学戏很难,入门更难,尤其是柳子戏,刚开始繁杂的曲调牌让年仅11岁的李艳珍倍感吃力。
  “我都急哭了,不想学了,但是不学戏能干什么呢?家里又穷,还是咬着牙坚持下来!”好在有在梆子剧团打下的功底,李艳珍很快克服了种种困难,渐渐进入角色。
  有一次,马上就要开演了,有个角色临时要换。“剧团领导问‘谁能演’,我能演!虽然是个小角色,但下来之后,剧团的人说‘这个小孩有戏胆’!当时年龄小,胆子大,敢上台!”抚今追昔,李艳珍觉得当年“戏胆”真是大得不可思议。
  虽然当时年纪小,但李艳珍已深深瞳得“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她随时随地练功,边吃饭边压腿,走路的时候,想着剧中的人物,就不自觉地比划起来。剧团老师悉心指导,她学得一丝不苟,加上天资聪颖,不到一年,小小的李艳珍已把唱、念繁重的柳子戏学得有模有样。
  李艳珍主工闺门旦,兼扮花旦、花衫、青衣等,入团一年多就成了剧团里的当家花旦,成为柳子戏第一代女旦,为这一剧种增添了婉媚细腻的风格。
  “东柳一翠”动京城
  1959年6月,郓城工农剧团整建制,调转省城济南,更名为山东省柳子剧团。《孙安动本》是定迁省城后剧团重新加工、整理、编排的一个重要剧目,由当时只有1 7岁的李艳珍担任主角。
  因为身材瘦小,与剧中所饰的角色年龄差距大,一开始困难重重,难为得她经常哭。但从小就有著坚强意志和韧劲的李艳珍不畏困难,迎难而上。经过耐心揣摩,一次一次排练,舞台感觉和表演渐入佳境,使得《孙安动本》正式上演后,便轰动一时。
  柳子剧团经典剧目《玩会跳船》也反响强烈,备受好评。此剧多次进京汇演,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及艺术家的赞赏。梅兰芳先生对李艳珍在《玩会跳船》中扮演的白月娟赞赏有加,誉其为“东柳一翠”。
  此后,山东省柳子剧团在全国展开巡演,让全国观众领略到柳子戏的魅力,被誉为“天下第一团”。
  1963年,正在地方演出的李艳珍被临时召回济南,京剧名旦尚小云点名要观赏她表演的《红罗记》。观戏后,尚先生收李艳珍为徒,并举办了隆重的拜师仪式。师徒关系确定后,尚先生不但为李艳珍编排身段,还把京剧表演中的经验和技艺传给她。
  李艳珍融会贯通,把京剧艺术融入了柳子戏的同时,还博采众长,琢磨名家精华,融入所扮演的不同角色中,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表演风格,塑造了诸多深入人心的舞台经典艺术形象:清丽典雅的大家闺秀白月娟、雍容贤淑的孙安妻、活泼灵动的春草、凛然正气的江姐、嫉恶如仇的白毛女……广受好评,屡获大奖。其表演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柳子戏也迎来了发展高峰。
  “文革”时期,柳子戏被视为“毒草”,李艳珍被扣上了诸如“官僚资本家小姐”等各种歧视和侮辱性的帽子,被取消演出机会,被安排在剧团里打杂。
  这段不堪回首的经历,让李艳珍深受其害,但并没有影响她对柳子戏的一往情深。否极泰来,“文革”之后,云开日出,柳子戏迎来了新的历史发展机遇,重新站在舞台中央的李艳珍,在《孙安动本》《玩会跳船》《琵琶遗恨》等经典剧目中,饰演的各种经典人物形象重新精彩绽放在舞台,再次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
  梨园芳菲续芳华
  与柳子戏结缘至今的李艳珍视舞台如生命,无论条件如何艰苦,无论身体怎样不适,她总会尽心尽力演好每一场。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丝毫不怠慢,让观众看到的永远是她精彩靓丽的艺术形象。
  同时,她把积累多年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新一代演员。
  2018年4月27日,在柳子剧团剧场后台,柳子戏传统剧目《金箭媒》汇报演出,即将呜锣开戏。
  76岁的李艳珍仔细打量着镜子里三徒弟陈凤英的装扮,觉得头花不是很好,给她试了一个又一个,直到满意为止。不是给这个帮着包头,就是帮那个整理戏服,一刻不停。徒弟们和团里的同事都让她歇歇,她像没听见一样。满头银发、温婉随和的老人,指点教授起徒弟来,举手投足,韵味沛然。
  《金箭媒》汇报演出开始,她坐在台下,看徒弟们粉墨登场。其间,有个细节不是很满意,李艳珍让她们再演一遍。她对自己,对弟子都严格要求,力求将柳子戏艺术的美丽绽放到极致。
  退休之后的李艳珍告别舞台,仍传戏不怠,乐此不疲,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青年演员。
  “我的大徒弟陈媛都退休了,她获得过梅花奖!”李艳珍提起自己的徒弟,骄傲之情溢于言表。陈媛、宋东青、陈凤英、王蕊等柳子戏戏骨,都是在李艳珍悉心指导下成长起来的。
  2006年,山东省柳子戏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李艳珍成为柳子戏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17年,她签约“首届山东省戏曲名家工作室”,每年传戏。今年她主要传《金箭媒》《断桥》《白毛女》三出柳子戏经典折子戏。
  除了传戏,李艳珍平时深居简出,读读小说,看看电视,清静安逸。她粉墨大半生,把精彩和热闹留给了舞台。
  (编辑/陈先云)
其他文献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大王镇结合正在开展的“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活动,围绕全镇新旧动能转换工程规划,找准切入点、着力点,采取多项措施为产业转型升级动能转换提供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培训警务助理,确保社区、村居安全稳定。为提高警务助理专业素养、提升处理突发事件能力,大王镇组织召开警务助理培训会议,各社区分管领导、镇综治办及辖区内130余名村居警务助
期刊
拿破仑·波拿巴是古今中外世界上最不缺故事、最善于创造故事的政治明星,从他诞生的那天起,波澜壮阔、扣人心弦的故事就伴随其非凡的一生。  他退居厄尔巴岛,东山再起之谜,今天说来依然令人惊心动魄,引人入胜。  在浩瀚无垠的地中海之北,在古老文明的意大利,在湛蓝的第勒尼安海和利古里亚海之间,有那么一串珍珠般的大小岛屿洒落于大海之上,其中面积最广大者即厄尔巴岛。  说其大,其实也并不大,也只有200多平方公
期刊
李克昌,字燮,1942年出生于山东博山。曾拜师毕荣九之侄毕恒远为师,并师从张文堂、薛京万等内画大师,被誉为鲁派内画“四大神笔”之一。1988年,被国务院轻工部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同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8年,杭州国际工艺美术大会评其为“亚洲太平洋地区工艺美术大师”。1996年起,客居澳洲。近二十年来,其创作主要以油画、国画、水彩画为主,作品被多家美术馆、博物馆收藏。  有着“鲁派内
期刊
千百年前,阳河两岸的先民辛勤耕作,繁衍生息,用勤劳创造了灿烂的文化;现如今,东营市广饶县大王镇阳河两岸的人们不忘母亲河的哺育,用智慧让其再次焕发最美的容颜。  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带动下,河道管理的“智慧化”成为了一项重要的课题。大王镇阳河综合治理工程,为达到建管并重、巩固河道治理成果的目标,适应河长制工作需要,开创性实施了“智慧河道”建设工程,经过近三年的建设,现已全面完成。工程总投资300
期刊
每年的“五一”劳动节,都有许多同行与我们一样,试图用自己的笔墨,为大众勾勒出与众不同的劳动者形象。与此同时,中华总工会与各省总工会,也会在此时发布“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或全国劳动模范的评选结果。在一个个不同的名字和故事背后,是一幅幅鲜活的面孔。他们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我们对时代的理解,呈现着时代需要的样子。  那么在当下,在新旧动能转换和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之下,我们所需要的,我们身边所熟悉和不熟悉的劳动
期刊
说到“天命”,人们往往会觉得有几分神秘。其实,孔子很重视“天命”,他说自己“五十而知天命”,又说君子要“畏天命”,还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孔子为什么重视“天命”,以至于反复叮咛、谆谆告诫,其实都是为了一个沉甸甸的字眼,它就是“担当”。  人组成社会,就需要引领者,需要担当者。我们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在一些事情上,是非选择没那么难,错误明明不该出现,可是令人乍舌的现象竟然层出不穷。那么,问题在哪里
期刊
面对教育政策新形势的挑战,近三年来,山东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教育产业按照山东出版集团创新提升、规范管理的总体要求,著眼规范,探索创新,不断加快产业定位转换,教材教辅主营业务稳步提升,教育多元产业和融合发展初显成效,正在加快由教育产品提供商向教育综合服务商转变的步伐。  一、规划谋定全局,制度保障规范——制定出台了山东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教材教辅“十三五”发展规划和经营管理规定,切实加强对教材教辅经
期刊
2016年,央视推出大型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两年多的时间过去了,这部讲述中国当代文物修复师故事的纪录片热度不减。如今,其在知名视频网站爱奇艺的点击率已经突破1100万次。而文物修复师这个以往不为人知的特殊职业,也就此走入大众视野。  这部纪录片最火的时候,刘建国并不清楚,那时的他正在沂南研究清代棺木的修复,重复着两点一线的日子,在外人看来单调乏味,他却乐在其中。几个月之后,也就是2017年3
期刊
4月19日至20日,山东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会议在日照召开。本次会议旨在通报情况、交流经验,对新一轮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会议强调,自今年起全省17市全部进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序列,把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规划、协调推进,推动实施全域创建。  “全国文明城市”是由中央文明办牵头、每三年一届的评选表彰活动。它是合金量最高、影响力最大,也是最具价值的城市品牌,是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
期刊
2018年4月10日,习近平主席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开放共创繁荣,创新引领未来》的主旨演讲。习主席说:“‘天行有常’‘应之以治则吉’。中国进行改革开放,顺应了中国人民要发展、要创新、要美好生活的历史要求,契合了世界各国人民要发展、要合作、要和平生活的时代潮流。中国改革开放必然成功,也一定能够成功!”  “天行有常”“应之以治则吉”出自《荀子·天论》。荀子说:“天行有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