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学生思维,让数学学习真正发生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fzzf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教学要充分落实以儿童为本位的理念,真正尊重学生的认知起点和思维特质。以“整万及整亿数”的教学为例,顺应学生的思维意识展开教学,不断完善、修正学生认知中的不足之处,从而让学生的数学学习真正发生。
  [关键词]顺应思维;儿童本位;真正发生;计数单位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1-0025-01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对象,更是教与学的主体。因此,笔者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倡导和践行“顺应学生的思维意识展开教学”。顺应学生的思维是指依照学生的原始思维顺势而下,让学生在不经意间从原始性思维向全新思维迈进。
  【案例呈现】
  对于“整万及整亿数的改写”,苏教版教材是让学生在对比状态下,通过读一读、比一比的实践活动,掌握从以“个”为单位转向以“万”或以“亿”为单位的计数方法,感受如此改写的合理性和简洁性,从而渗透求简思想。但学生受到自身认知能力的限制,往往不能依照教材的思路展开学习。此时,作为教师是该生拉硬扯,强行将学生拉到教材思维中来,还是从学生的具体学情出发,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让学生在讨论和反思的基础上构建数学知识呢?
  如教学“400000、360000、540000”的大小比较时,很多学生已经有了数字大小比较的经验,知道从高位到低位逐次比较的方法。其中一位学生指出:这三个数字个级上都是4个0,可以将个级上的4个0全部划去,只比较万级上的40、36、54就可以了。多么富有创意的想法!虽然没有对计数单位进行转化,与教材设计意图有所偏差,但求简的思想已经悄然萌芽。于是笔者顺着这位学生的思维进行教学。
  师:大家觉得这种比较方法对吗?(不对)但最终结果对不对?(对)那与我们的方法相比,是不是更简单了?(是)那就说明这种方法有着值得学习的合理之处,但这种方法有怎样的问题呢?
  生1:题目要求我们对比的是400000、360000、540000,他最终对比的却是40、36、54。原题的意思改变了,数字已经发生了变化,所以最终还是错的。
  生2:虽然他思考的过程是正确的,但表示数字的方法上出了问题。比如360000并不等于36呀!
  师:大家说得非常好!以这位同学的想法为基础,大家想办法帮助他改正錯误的表述方法,或许我们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呢!
  (每个学生都在思考,小组讨论积极热烈)
  生3:我们小组讨论的结果是“在40、36、54这些数字后面都加上一个‘万’字”,因为这位同学所去掉的4个0,其实就是 “万”。
  生4:我们小组也是这么认为的。这些数字所代表的就是40个万、36个万、54个万。
  生5:最终的结果应该表示为“54万>40万>36万”。
  师:54万与540000有哪些异同点呢?
  生6:我觉得它们最终的数值大小是相同的。
  生7:不同的地方在于它们的单位不同,比如54万的单位是万,而540000的单位是“个”。
  师:如果让你来读、写这些数字,或者像刚才一样来比较这些数字的大小,你会选择怎样的计数方法?
  生8:肯定是选择以“万”为单位的计数方法,因为这样表达和比较起来方便很多。
  (随后进行“比较整亿数的大小”时,学生都纷纷运用以“亿”为单位的方式进行对比,实现了学习方法的迁移)
  【课后反思】
  顺应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教学,就需要教师从教学目标出发,捕捉课堂教学中学生有失偏颇的,甚至是错误的认知,挖掘包含在其中的合理性因素,顺势引领学生深入思考,不断完善、修正学生思维认知中的不足之处,或帮助学生明确修改的方向,从而在构建正确的数学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本案例中,学生选用改变原来数字大小的方式进行比较的方法确实存在着不妥的地方,但这是学生凭借自己的认知能力努力追求创新和至简方法的过程,因此教师不能否定学生思维方式中包含的积极因素。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不能简单粗暴地当头棒喝,而应在辨析学生错误的基础上,顺应学生的认知思维,带领学生不断向知识的内核迈进,引领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思维历程中建构并体验大数改写的必要性,凸显学生是学习主体的理念。
  总而言之,数学教学要充分落实以儿童为本位的思想,真正尊重学生的认知起点、接受水平、思维特质。只有做到这一点,学生的数学学习才能真正发生。
  (责编 金 铃)
其他文献
[摘 要]“以学生自学为中心,教师围绕学生的自学转”已成为现代课堂教学的核心所在。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及时抓住生成的资源,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相互学习,并适时放慢脚步,挖掘学生的潜力,放飞学生的想象力,使我们的数学教学呈现无限的精彩。  [关键词]放慢脚步 节外生枝 思考 智慧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5-022  课堂教
[摘 要]“四学”是“三性教育”课堂教学中的关键环节,主要是指个体首学、小组互学、全班群学、师生共学四个学习流程。它的创建,体现了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过程的外显性评价的需要。教师在实际操作中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增加或者重组这些教学环节,以便达到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个体首学;小组互学;全班群学;师生共学;学时课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
[摘 要]让数学课堂真正走向高效与精彩,是每位数学教师的不懈追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的两次教学中,教师采取了让新知引入变得有趣、让深入探究变得丰富、让巩固练习变得综合、让课堂总结变得精致的有效教学策略,从而打造了高效、精彩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高效;精彩;数学课堂;数对;确定位置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
为突显“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教学中,我组织“动手操作,合作探索”的活动,有效地达成了“自主建构”的学习目标。现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作简要的梳理和反思。  一、关注合作要素,促进合作成功  教学片断:  师:看来,长方形面积的大小与它的长和宽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师
[摘 要]小学数学概念的形成,一般要经历以下过程:一是创设形成情境,形成感性认识;二是抽象概念特征,初步理解概念;三是强化实践运用,巩固概念认知。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首先强调概念的引入,遵循现实性原则;其次强调概念的理解,遵循科学性原则;再次强调概念的强化,遵循应用性原则。  [关键词]概念教学 形成 三部曲 现实性 应用性 科学性 抽象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摘 要]“角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平面图形的基础,在教学中,应以感知生活中的角作为教学的重点,先让学生在趣味操作中认识图形中的角,然后立足生活抽象出数学中的角,并通过巧引妙启,促进学生理解与内化角的相关知识。  [关键词]角;初步认识;生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32-0039-01  角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平面图形,学好“角
[摘 要]数学课堂应该将简洁作为最高追求,在简中求真,在简中启智。在“11~20各数的认识”的三次磨课中,教师逐步感悟到数学教学应该简化教的环节,为促进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留出足够的空间,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本质。  [关键词]磨课;简洁;大道至简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4-0004-04  老子云:“大道至简。”这告诉
[摘 要]“圆的认识”是小学数学各版本教材都有的经典内容,许多教师都对这一内容的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一些经典的名师教学片段的赏析,找到如何精选教学内容、突出数学本质、训练学生数学思维的方法和策略,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学生视角;数学本质;数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0-0005-02  
[摘 要]在解读教材时,教师不能只追求形式,对表象材料进行简单的加工替换处理,而应该从学生的学习情绪和认知规律出发,对个体表象进行有机组合形成连体表象,并且充分利用个体与连体之间的逻辑关联,通过分步呈现的方式激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并让学生的注意力精确锁定目标问题。  [关键词]表象材料;数学价值;教学思考;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
[摘 要]万以内数加、减法是三年级上册教材中的一个教学重点,它在整个计算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以20以内数的加、减法,尤其是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为知识基础,而它又是后续小数加减法、多位数乘两位数、小数乘除法等内容的知识基础。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计算错误层出不穷,可从聚焦易错题本源入手,分析错因,从基础落实、强化对比、计算习惯等角度寻找改进的对策。  [关键词]易错题搜集 错因聚焦 对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