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让数学课堂真正走向高效与精彩,是每位数学教师的不懈追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的两次教学中,教师采取了让新知引入变得有趣、让深入探究变得丰富、让巩固练习变得综合、让课堂总结变得精致的有效教学策略,从而打造了高效、精彩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高效;精彩;数学课堂;数对;确定位置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5-0013-02
“用数对确定位置”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这节课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的知识。我曾两次执教这节课的公开课,在执教过程中碰撞出无数火花,它使我对教材的剖析更深刻,对教学重难点的把握更到位,使我的教学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同时也使我体会到只有不断思考与探索,才能真正获得课堂教学的高效益,才能让课堂教学真正走向高效与精彩。下面以两次执教“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为例,谈谈我的收获与反思。
一、让新知引入变得有趣
“让学习成为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原则,所以怎样让新知引入既有趣又有吸引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值得深思。
第一次执教时,我舍棄了书本中的例1,改为从学生的座位出发开展教学,并把例2需要完成的目标——“认识方格图,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巧妙融入之前的教学中。这样教学,课堂生成非常流畅,知识点如抽丝剥茧般一层层展开,易于学生理解与接受。然而,这样的课堂虽准确把握了学生学习的起点,也充分挖掘了学生熟悉的学习材料,但它缺少思维冲突,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与活力。这并不是我想要的课堂。
于是,在第二次执教时,我请来了一群孩子,让他们坐成五列四行,然后给他们拍照,最后利用此照片从“猜一猜哪个是我的孩子”这个问题入手,给出一个数对作参考,引导学生思考。当学生无法唯一确定时,自然就想到需要知道数对的规定才能唯一确定是哪个位置,从而引发求知的需要。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两个数表示的具体含义,而是又给出一个参照物,让学生自主地去探索数对的含义。在初步理解数对含义的基础上,我再隐去照片,只出示方格图,把具体的图像抽象出来,引导学生看懂、会用方格图。
调整如下:
这样教学,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概念的认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在不断的思维冲突中逐渐明确数对的含义,知识在对话中生成、在交流中共享、在共享中成长,真正做到了学习既有趣又有吸引力,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效果很好。
二、让深入探究变得丰富
引导学生运用数对确定位置,是本节课教学的又一重点,这是加深数对学习的重要一环,也是检验学生是否能真正理解、运用数对的重要标准。
第一次执教时,由于之前已经让学生制作好座位表,用数对确定了自己的位置,所以我直接让学生自己举例介绍,然后我再把几个特殊的情况一一列举出来,引导学生发现数对在生活中的不同表现形式。然而数对的奥秘不仅仅是外延的扩大,更重要的是内涵的丰富,因此我们应使学生在了解数对不同表现形式的同时,进一步探索数对的特点与规律。
于是,第二次执教时,我把“制作学生的座位表,找到自己的位置用数对表示”这一环节放到了“深入探究”环节,并在学生举例和我举例的基础上,加入了更多的元素,使得“数对”的内涵更加丰富,外延更加扩大,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大程度的提升。
扩充如下:
在第二次执教中,我让学生把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用数对来确定,并通过一组游戏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只有当数对中两个数都确定时,在平面图上才能唯一确定一个点的位置。这样的教学活动既有趣,又有思维冲突,学生们在欢声笑语中一次次丰富了对数对的认识,体会到了数对的作用。
三、让巩固练习变得综合
数学教学要注重对学生思维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而如何充分挖掘练习的价值,使学生在练习中不仅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还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我又一个深入思考的问题。
第一次执教时,在新授部分,教材在安排学生认识列、行,学完数对和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后,很自然地安排了动物园示意图的专项练习,并进行了一定的拓展。所以在综合练习环节,我安排了两道综合性的练习题。第一道练习题从观察数对的特征猜想三角形的形状入手,通过平移,发现数对的变化规律,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第二道练习题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及其重要性。但是,在第二次执教时,由于从“新知教学”到“深入探究”是一气呵成的,中间没有插入让学生动手操作的基本练习题,所以此时的综合练习环节需要这样一道题以承上启下。同时,考虑到授课时间的限制和练习是否必要等因素,我舍弃了最后一个实际问题。
修改如下:
这两道练习题的设计,既考虑到了知识巩固的需要,也拓展了学生的能力。之前的教学,我已把一个个关键点分散到每个环节中,一边学新知一边加拓展,使得学生在一次次思维冲突、一次次学习活动中建构起了知识、丰富了内涵、拓展了外延,无需过多重复、机械的练习,此处已然水到渠成。
四、让课堂总结变得精致
课堂总结往往是一节课最容易让人忽略的环节。很多时候,我们总是以“走过场”的形式,公式化地问一句“同学们,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啊”。这样的效果可想而知。
第一次执教时,我也是这样一问,再加一则数对产生的小知识和一段自认为精彩的总结来结束这节课。这样的结课中规中矩,没有什么问题,也没有什么新意,更提不上能为学生的今后发展有什么启示了。于是,在第二次执教时,我把直线上确定点的位置、平面上确定点的位置、空间里确定点的位置结合起来,做了一个简单的疏理,以达到总结回顾、拓展延伸、启示今后学习的目的。
延伸如下:
让数学课堂教学真正走向高效与精彩,是每位数学教师的不懈追求。我在一次次的执教、反思、修改、磨练中成熟起来,在执教的困惑与痛苦、顿悟与快乐中,我感受着成长,感受着自身能力的提高,也感受着不断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益的律动。就让我们一起努力,不拒绝执教、不害怕执教,珍惜每一个充分展示自我和锻炼成长的机会,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真正走向高效与精彩。
(责编 黄春香)
[关键词]高效;精彩;数学课堂;数对;确定位置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5-0013-02
“用数对确定位置”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这节课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的知识。我曾两次执教这节课的公开课,在执教过程中碰撞出无数火花,它使我对教材的剖析更深刻,对教学重难点的把握更到位,使我的教学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同时也使我体会到只有不断思考与探索,才能真正获得课堂教学的高效益,才能让课堂教学真正走向高效与精彩。下面以两次执教“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为例,谈谈我的收获与反思。
一、让新知引入变得有趣
“让学习成为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原则,所以怎样让新知引入既有趣又有吸引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值得深思。
第一次执教时,我舍棄了书本中的例1,改为从学生的座位出发开展教学,并把例2需要完成的目标——“认识方格图,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巧妙融入之前的教学中。这样教学,课堂生成非常流畅,知识点如抽丝剥茧般一层层展开,易于学生理解与接受。然而,这样的课堂虽准确把握了学生学习的起点,也充分挖掘了学生熟悉的学习材料,但它缺少思维冲突,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与活力。这并不是我想要的课堂。
于是,在第二次执教时,我请来了一群孩子,让他们坐成五列四行,然后给他们拍照,最后利用此照片从“猜一猜哪个是我的孩子”这个问题入手,给出一个数对作参考,引导学生思考。当学生无法唯一确定时,自然就想到需要知道数对的规定才能唯一确定是哪个位置,从而引发求知的需要。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两个数表示的具体含义,而是又给出一个参照物,让学生自主地去探索数对的含义。在初步理解数对含义的基础上,我再隐去照片,只出示方格图,把具体的图像抽象出来,引导学生看懂、会用方格图。
调整如下:
这样教学,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概念的认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在不断的思维冲突中逐渐明确数对的含义,知识在对话中生成、在交流中共享、在共享中成长,真正做到了学习既有趣又有吸引力,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效果很好。
二、让深入探究变得丰富
引导学生运用数对确定位置,是本节课教学的又一重点,这是加深数对学习的重要一环,也是检验学生是否能真正理解、运用数对的重要标准。
第一次执教时,由于之前已经让学生制作好座位表,用数对确定了自己的位置,所以我直接让学生自己举例介绍,然后我再把几个特殊的情况一一列举出来,引导学生发现数对在生活中的不同表现形式。然而数对的奥秘不仅仅是外延的扩大,更重要的是内涵的丰富,因此我们应使学生在了解数对不同表现形式的同时,进一步探索数对的特点与规律。
于是,第二次执教时,我把“制作学生的座位表,找到自己的位置用数对表示”这一环节放到了“深入探究”环节,并在学生举例和我举例的基础上,加入了更多的元素,使得“数对”的内涵更加丰富,外延更加扩大,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大程度的提升。
扩充如下:
在第二次执教中,我让学生把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用数对来确定,并通过一组游戏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只有当数对中两个数都确定时,在平面图上才能唯一确定一个点的位置。这样的教学活动既有趣,又有思维冲突,学生们在欢声笑语中一次次丰富了对数对的认识,体会到了数对的作用。
三、让巩固练习变得综合
数学教学要注重对学生思维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而如何充分挖掘练习的价值,使学生在练习中不仅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还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我又一个深入思考的问题。
第一次执教时,在新授部分,教材在安排学生认识列、行,学完数对和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后,很自然地安排了动物园示意图的专项练习,并进行了一定的拓展。所以在综合练习环节,我安排了两道综合性的练习题。第一道练习题从观察数对的特征猜想三角形的形状入手,通过平移,发现数对的变化规律,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第二道练习题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及其重要性。但是,在第二次执教时,由于从“新知教学”到“深入探究”是一气呵成的,中间没有插入让学生动手操作的基本练习题,所以此时的综合练习环节需要这样一道题以承上启下。同时,考虑到授课时间的限制和练习是否必要等因素,我舍弃了最后一个实际问题。
修改如下:
这两道练习题的设计,既考虑到了知识巩固的需要,也拓展了学生的能力。之前的教学,我已把一个个关键点分散到每个环节中,一边学新知一边加拓展,使得学生在一次次思维冲突、一次次学习活动中建构起了知识、丰富了内涵、拓展了外延,无需过多重复、机械的练习,此处已然水到渠成。
四、让课堂总结变得精致
课堂总结往往是一节课最容易让人忽略的环节。很多时候,我们总是以“走过场”的形式,公式化地问一句“同学们,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啊”。这样的效果可想而知。
第一次执教时,我也是这样一问,再加一则数对产生的小知识和一段自认为精彩的总结来结束这节课。这样的结课中规中矩,没有什么问题,也没有什么新意,更提不上能为学生的今后发展有什么启示了。于是,在第二次执教时,我把直线上确定点的位置、平面上确定点的位置、空间里确定点的位置结合起来,做了一个简单的疏理,以达到总结回顾、拓展延伸、启示今后学习的目的。
延伸如下:
让数学课堂教学真正走向高效与精彩,是每位数学教师的不懈追求。我在一次次的执教、反思、修改、磨练中成熟起来,在执教的困惑与痛苦、顿悟与快乐中,我感受着成长,感受着自身能力的提高,也感受着不断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益的律动。就让我们一起努力,不拒绝执教、不害怕执教,珍惜每一个充分展示自我和锻炼成长的机会,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真正走向高效与精彩。
(责编 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