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为提高水生生物学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创新能力,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实验教学和考核方式四个方面探讨了立体化水生生物学教学模式的构建,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水生生物学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水生生物学 立体化教学模式 构建
1.立体化水生生物学教学模式构建的背景和意义
水生生物学(Hydrobiology)是研究水环境中生命现象一门科学,主要介绍各类水生植物和水生无脊椎动物的形态、分类,以及它们与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关系。其课程开设对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基础科研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纸质教材单一、枯燥乏味;教学方法死板,老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强调以教师为中心、不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由于学时的限制,实验学时较少,使学生缺乏实验技能的锻炼和对水生生物的理性认识;统一的评价和考核,学生以拿到学分为目标,教师以完成评价和考核为目的。这种重“教”、轻“学”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无法调动起来,严重地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更不利于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
立体化教学是一种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探索,它的核心是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师生间充分互动,建立传授和学习知识的立体网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热情,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立体化教学方法将书本平面、死板的黑白世界转为立体、鲜活的多彩世界,把学生引进水生生物学的大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立体化水生生物学教学模式的构建
利用新教育理念、新技术手段、新教学方法,将教师和学生、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教学与考核紧密结合起来,构建一个完整的、丰富的、互动的立体化教学模式。
2.1教学内容立体化
水生生物学的教学内容中主要涉及几大水生生物类群的形态特征和生态意义,其中知识点众多且较繁杂,许多同学在首次接触到水生生物学的繁杂的知识点时往往容易产生“畏惧”的心理。如果不能很好地建立其立体化的知识框架,就很难掌握。
立体化的教学方法,首先是将教材中繁杂的知识点连成线、组成面,再转变为纵横交错的动态立体型的科学构架。这样就容易给学生们建立起水生生物的整体概念和动态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浮游植物”这一章节,教师可以首先介绍每类藻的形态特点,然后依据总体的形态特点再分别介绍具体的种类,最后将所有的藻类构建在一起,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浮游植物”。立体化的网络体系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所学的知识,避免“畏惧”心理。
2.2教学方式立体化
水生生物种类繁多、结构复杂,水生生物学知识点多集中在形态、分类等方面,其内容较抽象。在传统的教学中,纸质教材单一,黑板加粉笔式的教学,使具有生命现象的活生生的“生物”变成了“死物”,造成了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应有的主动性、创造性,严重影响了水生生物学教学的效果。多媒体教学则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的方法,创设出逼真的教学环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如在讲到浮游动物分类时,教师可将课本上的黑白模式图换成各种浮游动物的彩色实物图,将静态的的浮游动物图片转变为动态的浮游动物世界。色彩艳丽、动态性的浮游动物往往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具体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例如讲到“浮游生物”部分,主要采用讲授法和讨论法,教师的讲授、类比,以及学生的分组讨论能够加深学生对浮游生物的认识。比如在讲到“藻类的生态分布及意义”时,教师可向学生提出问题:“藻类有哪些?藻类有什么经济意义?”让学生课后自己查阅资料,也可向学生提供部分参考资料,并启发学生从实验课中观察到的水样中存在的藻类的种类、数量、藻类的饵料作用、水质监测作用和地质勘探作用等几个方面进行思考,由学生写出演讲提纲,选出部分学生进行课堂演讲,再由全体学生进行讨论,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得出结论。这种讨论式教学模式不仅能极大地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发挥教和学双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取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在讲到“底栖动物”和“大型浮游植物”等章节时,则主要采用谈话法和讨论法,让学生依据自己已经掌握的动物学和植物学的基础知识,相互讨论整理出水生的相关类群。教师选用多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增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而且能让学生在探究中掌握水生生物学的基础知识。
2.3实验教学立体化
水生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教师要加深学生对该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必须注重实验教学。在实验教学安排中,不仅要有大量的基础性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而且要有一定的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如在水生生物学实验中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来测定某一水体的浮游生物量,学生为了达到实验目的,就会主动查阅资料,开动脑筋来设计可行的方案,从而由被动学习转入主动学习。另外,在实验教学中不仅仅局限于教室内的水生生物的观察和培养,还应该与室外教学相接合。例如,在平时的实验中,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学校周边的水环境中广泛采集水生生物标本,识别采集水域的水质条件,并根据鉴定结果分析水质状况。学生在室外的实验中,不仅能了解各类水域的特征与浮游生物的关系,而且能掌握常见标本的采集和保存方法,使学生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同时也激发学生对水生生物学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2.4考核方式立体化
为了督促学生学习,培养学生勤奋严谨的学风和科学的态度,教师应该对课程进行适当的考核,但传统的考核方式往往是仅就理论知识出一张考卷,考核方式过于单一,往往考核不出学生的真实水平。为了使考试能更真实、更全面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应将学习过程和考核结果相结合,建立立体化、多样性的考核方式。在具体的考核过程中,采用平时学习过程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理论考试和实验考核相结合、课堂考试与课下考试相结合的全方位立体化的考核体系。在学习过程的评价中,不仅仅采用出勤率作为考核指标,而是将平时的小组讨论、参观学习、专题研讨、团队作业等方式纳入平时成绩,引导学生阅读科技期刊,并且自发组织学习小组,平时在小组内部进行微型文献综述和专题报告会;期末考试应从较单一的闭卷方式拓宽到开卷,从笔试方式拓宽到口试、答辩、实践和操作,从单个学生的考核拓宽到对协作组、团队小组等的整体考核,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结语
近几年来我们通过对以上多条水生生物学课程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实施,已在较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对于水生生物学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意识、创新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协作能力。立体化的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思维、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其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体现代教育理念,必将顺应历史趋势,成为最有价值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江红霞.农业院校水生生物学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J].安徽农业科学,2009,(21).
[2]崔恒林.《微生物学》课程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2005,27,(4):78-80,92.
[3]朱道立,陈佩林,马以桐,王康乐,蒋建国.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07,(12):55-58.
基金项目: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教学研究项目。
关键词: 水生生物学 立体化教学模式 构建
1.立体化水生生物学教学模式构建的背景和意义
水生生物学(Hydrobiology)是研究水环境中生命现象一门科学,主要介绍各类水生植物和水生无脊椎动物的形态、分类,以及它们与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关系。其课程开设对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基础科研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纸质教材单一、枯燥乏味;教学方法死板,老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强调以教师为中心、不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由于学时的限制,实验学时较少,使学生缺乏实验技能的锻炼和对水生生物的理性认识;统一的评价和考核,学生以拿到学分为目标,教师以完成评价和考核为目的。这种重“教”、轻“学”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无法调动起来,严重地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更不利于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
立体化教学是一种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探索,它的核心是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师生间充分互动,建立传授和学习知识的立体网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热情,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立体化教学方法将书本平面、死板的黑白世界转为立体、鲜活的多彩世界,把学生引进水生生物学的大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立体化水生生物学教学模式的构建
利用新教育理念、新技术手段、新教学方法,将教师和学生、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教学与考核紧密结合起来,构建一个完整的、丰富的、互动的立体化教学模式。
2.1教学内容立体化
水生生物学的教学内容中主要涉及几大水生生物类群的形态特征和生态意义,其中知识点众多且较繁杂,许多同学在首次接触到水生生物学的繁杂的知识点时往往容易产生“畏惧”的心理。如果不能很好地建立其立体化的知识框架,就很难掌握。
立体化的教学方法,首先是将教材中繁杂的知识点连成线、组成面,再转变为纵横交错的动态立体型的科学构架。这样就容易给学生们建立起水生生物的整体概念和动态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浮游植物”这一章节,教师可以首先介绍每类藻的形态特点,然后依据总体的形态特点再分别介绍具体的种类,最后将所有的藻类构建在一起,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浮游植物”。立体化的网络体系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所学的知识,避免“畏惧”心理。
2.2教学方式立体化
水生生物种类繁多、结构复杂,水生生物学知识点多集中在形态、分类等方面,其内容较抽象。在传统的教学中,纸质教材单一,黑板加粉笔式的教学,使具有生命现象的活生生的“生物”变成了“死物”,造成了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应有的主动性、创造性,严重影响了水生生物学教学的效果。多媒体教学则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的方法,创设出逼真的教学环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如在讲到浮游动物分类时,教师可将课本上的黑白模式图换成各种浮游动物的彩色实物图,将静态的的浮游动物图片转变为动态的浮游动物世界。色彩艳丽、动态性的浮游动物往往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具体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例如讲到“浮游生物”部分,主要采用讲授法和讨论法,教师的讲授、类比,以及学生的分组讨论能够加深学生对浮游生物的认识。比如在讲到“藻类的生态分布及意义”时,教师可向学生提出问题:“藻类有哪些?藻类有什么经济意义?”让学生课后自己查阅资料,也可向学生提供部分参考资料,并启发学生从实验课中观察到的水样中存在的藻类的种类、数量、藻类的饵料作用、水质监测作用和地质勘探作用等几个方面进行思考,由学生写出演讲提纲,选出部分学生进行课堂演讲,再由全体学生进行讨论,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得出结论。这种讨论式教学模式不仅能极大地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发挥教和学双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取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在讲到“底栖动物”和“大型浮游植物”等章节时,则主要采用谈话法和讨论法,让学生依据自己已经掌握的动物学和植物学的基础知识,相互讨论整理出水生的相关类群。教师选用多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增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而且能让学生在探究中掌握水生生物学的基础知识。
2.3实验教学立体化
水生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教师要加深学生对该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必须注重实验教学。在实验教学安排中,不仅要有大量的基础性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而且要有一定的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如在水生生物学实验中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来测定某一水体的浮游生物量,学生为了达到实验目的,就会主动查阅资料,开动脑筋来设计可行的方案,从而由被动学习转入主动学习。另外,在实验教学中不仅仅局限于教室内的水生生物的观察和培养,还应该与室外教学相接合。例如,在平时的实验中,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学校周边的水环境中广泛采集水生生物标本,识别采集水域的水质条件,并根据鉴定结果分析水质状况。学生在室外的实验中,不仅能了解各类水域的特征与浮游生物的关系,而且能掌握常见标本的采集和保存方法,使学生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同时也激发学生对水生生物学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2.4考核方式立体化
为了督促学生学习,培养学生勤奋严谨的学风和科学的态度,教师应该对课程进行适当的考核,但传统的考核方式往往是仅就理论知识出一张考卷,考核方式过于单一,往往考核不出学生的真实水平。为了使考试能更真实、更全面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应将学习过程和考核结果相结合,建立立体化、多样性的考核方式。在具体的考核过程中,采用平时学习过程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理论考试和实验考核相结合、课堂考试与课下考试相结合的全方位立体化的考核体系。在学习过程的评价中,不仅仅采用出勤率作为考核指标,而是将平时的小组讨论、参观学习、专题研讨、团队作业等方式纳入平时成绩,引导学生阅读科技期刊,并且自发组织学习小组,平时在小组内部进行微型文献综述和专题报告会;期末考试应从较单一的闭卷方式拓宽到开卷,从笔试方式拓宽到口试、答辩、实践和操作,从单个学生的考核拓宽到对协作组、团队小组等的整体考核,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结语
近几年来我们通过对以上多条水生生物学课程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实施,已在较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对于水生生物学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意识、创新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协作能力。立体化的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思维、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其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体现代教育理念,必将顺应历史趋势,成为最有价值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江红霞.农业院校水生生物学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J].安徽农业科学,2009,(21).
[2]崔恒林.《微生物学》课程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2005,27,(4):78-80,92.
[3]朱道立,陈佩林,马以桐,王康乐,蒋建国.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07,(12):55-58.
基金项目: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教学研究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