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遇侵权怎么办?

来源 :晚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verneverla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侵权责任法》已实施
  
  看病遇过度检查可获赔偿
  2005年,沈阳老人陈书岐在医院住院3个月后病故,住院期间花费60多万元,其中,一天就做了20大类检查,老人过世后竟还有检查单。医院在患者住院期间对其进行的高密度检查让家属难以理解。
  律师解读:有些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为了创收,迫使老百姓进行一些不必要的检查,这样的行为严重地侵害了患者的财产权利和人身权利。《侵权责任法》首次对过度诊疗行为进行明确规定:命令禁止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不得违反诊疗规范实施不必要的检查,从而防范过度诊疗行为。
  
  公共场所受伤害可获赔偿
  62岁的老人陆文利,在公共浴室洗澡时因浴室防滑设施不当,不慎摔倒在浴室,造成左腿骨折,治疗过程中花去医药费人民币9000余元。浴室负责人潘某却只愿意赔偿其1800元,并表示老人是自己摔倒,他出于人道主义才赔偿老人部分损失。
  律师解读:《侵权责任法》规定,宾馆、商场、银行、车站、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的管理人或者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因此,因上述公共场所保障设施不全,没能保障到自身安全所造成的损害,应由该公共场所管理者负责。
  
  “祸从天降”找不到真凶也能获赔
  75岁的王美云饭后在小区内遛弯,被楼上扔下的啤酒瓶砸中,头部受伤。经查,该啤酒瓶是从这幢25层的住宅楼2楼以上的窗户扔下,但2楼以上共23家住户,均不承认是自己所为。
  律师解读:侵权责任法规定,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除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根据这一规定,同一幢楼里的业主,如果不能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那么将共同为受害人的损失“埋单”。
  
  遭遇侵权注意啥
  日常生活中的侵权屡见不鲜,一旦自己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等权益遭受了侵害,要注意保全证据,如现场的保护、索要购买商品的发票、证人证言、病历等,必要时可由公证部门进行证据保全,避免因证据不足导致自身权益不能得到充分的保护。同时,一定要先弄清谁是事故的责任人,然后再诉诸法律。最重要的是,遭到侵权后,万不可忍气吞声,一定要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摘自《温州都市报》)
其他文献
由组织介绍的婚姻,似乎干涉了个人自由。其实,组织安排的婚姻,前途未必不好。邓小平与卓琳就度过幸福的一生。毛泽东与江青的婚姻,倒是个人的自由选择,并未接受保卫部门的意见,反而铸成毛泽东晚年的极大不幸。    “黄埔一期”,之所以出名,还因为有八个女学员。情工人员就够神秘的,女情工,岂不更添一份神秘?  延安本是偏远小城,本地人口不过千把。中共中央和三大主力红军的到来,迅速改变人口构成,最大特点是:男
期刊
关于“退休年龄该不该延迟”,其实无论是社会还是官方对于此话题的讨论,要核只有一个,那便是如何应对和缓解老龄化社会带来的巨大养老压力?本次争议,我们除了对国家政策的分析、研究与反思外,面对“养老危机”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什么才是行之有效的根本方针,而不是权宜之计?  为此,本刊记者特别采访了著名作家李宽定,北大教授王守常,希望他们的谈话能够带给我们一点新的启示和思考。    “孝文化”传承不容忽视  
期刊
背景:据《扬子晚报》报道,8月21日在苏州召开的“三国文化全国高层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地的23位专家学者,从各个方面对河南安阳曹操墓的真实性进行反驳,最终形成共识:安阳“曹操墓”在发现和发掘过程中,存在人为策划、蓄意造假的行为。    人生如赛场,上半场按学历、权力、职位、业绩、薪金、比上升;下半场按血压、血脂、血糖、尿酸、胆固醇、比下降。上半场顺势而为一一听命;下半场事在人为一一认命!人生没有加
期刊
瑞典前首相约兰·佩尔松曾经在一次讲话中说,作为政府首脑,他考虑最多的并不是如何发展经济、增加就业,而是怎样应对瑞典的老龄化。此言一出,立时招来一片反对之声。正在谋求事业发展的年轻人自然对首相的讲话不满意,连瑞典的老人们也不买账。这些老人宣称:“我们并不老,而且生活得很快乐。”    老有所为自得其乐  瑞典近年来的经济发展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社会福利体系也依然稳固。取得如此成就虽然有诸多原因,但
期刊
2010年7月,广州市荔湾区逢源街道办与香港邻舍辅导会合办的逢源邻舍长者日间护理中心正式成立。这是广州市首个提供长者日托的护理中心,专为社区中因忙于工作而无暇照顾家中体弱父母的中青年人提供托老服务。  早晨将老人送到护理中心“日托”,傍晚下班后再把老人接回家,既为要上班的中青年人解决了“后顾之忧”,又为居家老人的健康和安全提供了保障。    日间托老专为体弱老人设置  据中心主任林晓芬介绍,长者日
期刊
面对老龄化社会的步步逼近,很多国家不得不为今后的发展,施展所长,各寻出路,德国当然也不例外。     与同龄人互助生活   63岁的克劳迪娅是个热情开朗的老人。前不久,她和4位同龄朋友在慕尼黑江畔区合买了一栋19世纪的别墅,将它翻修改装后,作为安享晚年的寓所。在别墅里,老人们各自拥有一个卧室,并共用厨房、客厅。平时,她们会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克劳迪娅担任“主厨”;西格尔包下园丁的活儿;安娜则负责采
期刊
受困于赤字与老龄化危机,全球很多国家都在通过延迟退休年龄的方式,减轻赤字压力,延缓老龄化对经济发展带来的冲击。这种无奈之举,虽然能在减缓赤字压力上有明显效果,却也引发了激烈争论,甚至成为各国在野党与执政党、民众与政府相互博弈的焦点。针对退休制度的改革,很多国家甚至还面临着“谁改革、谁下台”的尴尬境地,退休制度改革成为了各国政府的“烫手山芋”。    现象:欧美多国拟提高退休年龄    面对严重的赤
期刊
在发达国家,由于“空巢家庭”出现较早,比例较高,应对这一挑战的经验也相对丰富。就让我们来看看世界各国关爱空巢老人的一些可供参考的做法。    法国:“别墅家庭”解孤寂   在法国,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往往会选择“家庭护士”来料理生活起居。虽然生活无忧,但老人心中的孤寂却无人理会。   最近,一项名为“别墅家庭”的计划正在法国悄然兴起,缺少温情的老人挑选一户人家,让他们搬到自己的家中,组成一个大家庭,重
期刊
无子女陪伴的老年人常受孤独寂寞、行动不便、无人照料等问题困扰。据《纽约时报》报道,美国老年人自发组织起互助社区,解决老人生活难题。这种社区在全美已有100多个。    “我能”精神  美国许多老年人虽年事已高,却仍具备“我能”的独立精神。即使进入耄耋之年,许多人依然独自驾车出行、打球甚至周游世界。他们不愿居住在子女家中或接受特殊看护,宁可生活在自己家中。  乔治?艾伦和安妮?艾伦夫妇就是这样的典型
期刊
当今,不少国家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美国老年人口的比例也呈上升趋势。在那里,无论走到哪里,都会看到许多普通的老年人。尽管他们都是下层社会的一般老百姓,但大多精神矍铄,风度翩翩。   美国老人,由于生活方式多样化,加以社会福利等因素,日子过得都不错。他们中不少人尤以打发时光有招,晚年生活自由自在,值得称道。  在这里,如果对老年世界注意观察,会感觉到做老人的愉快和开心,甚至可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一种老年美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