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皋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评价提升——检测反馈。“合作探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或群体,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而在行动上相互配合的过程,是学生在以自主学习为基础的前提下,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初步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疑难,同时提出新的问题,通过互帮互学为手段,努力培养学生合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获取知识,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误区是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存在的伪合作及合作的不合理性,对策是根据存在的误区所采用的尽可能好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活动单导学 合作探究 误区 对策
在五严背景、规范办学的今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课堂45分钟要效益,成为每个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抓手。我市正在探讨的“活动单教学模式”正是这种努力的方向,而“合作探究”环节是其中的重要核心。如何增强初中数学活动单教学中“合作探究”的高效性,需要先反思我们目前在合作探究环节出现的常见的现象。我认为“合作探究”环节主要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1.活动单教学中存在“生生合作”的几种假合作。①“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当学生积极性正浓、劲头正足的时候,教师为了节省课堂时间随意中断了学生的合作讨论。②教师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老师的话刚出口,组内的同学立即转向一起进行组内交流发言,学生缺少先自己独立思考的空间,教师若无其事地在教室里踱来走去,或若无其事地东瞧西看,很难看见教师的指导作用。③当老师宣布“小组开始合作探究讨论”时,小组立即有一个成员(实际上是组内的优秀学生)在迫不及待、权威地发表着自己的“高见”,其他成员洗耳恭听,把老师的一言堂变成了学生的一言堂;有时小组成员表面在热热闹闹地发言,但没围绕主题,造成讨论时气氛热烈,却没有解决实际问题。
2.“合作”的泛滥化。①有的知识点学生通过自学就能解决,但是老师还故意设置合作探究环节,让学生进行有意的讨论。②一节课的合作探究次数太多,有的达到4次以上,这样无疑在教学容量上难以得到保证。
3.“合作”时问题设置的不合理性。①发现学生合作探究主要以老师设置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合作探究,缺少学生深入思考,自己主动提出问题,进行合作探究。②有时问题难度太大,问题的设计没有梯度。
针对上述出现的教学问题,如何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研讨、反思,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改进:
一、上课前精心组织
精心做好“组织”工作是有效开展小组助学合作的重要前提。我的具体做法是,先把班内的所有学生按性别、学习能力、学科特长以及课上的表现每5—7个人分成一组,每组中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做到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建立各学科组内课代表、纪律委员、卫生委员、记录员、组长。
二、合作前明确目标
在每次小组合作探究之前,教师必须根据活动单的设计要求明确提出本次合作探究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让学生知道要干什么、怎么做。可以把具体的要求投影在课件上,并且要求学生认真听清楚要求之后,先思考一段时间才能开始合作助学,不然的话就会造成有的学生对教师的要求只听见了一部分,或者根本什么都没听清楚就盲目地围坐在一起,最后展示时不知道展示什么,影响到合作学习的效果。
三、合作中适时指导
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活动期间,教师要在组间进行认真不间断的巡视,对各组探究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及时收集、反馈各组存在的问题,准确掌握各组学情,要在善于观察、倾听中捕捉契机,在巡视中可以通过追问为什么、友情提醒解题关键等形式,开拓学生的思维,老师千万不能在那边无事可做。
四、合作后及时总结
每次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之后教师都要及时对本次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一种可以是对小组学习的情况进行总结,观点可以是本人的也可以是小组全体成员的,把小组讨论形成的结论拓展为全班交流,允许学生之间互相质疑,在思考和合作探究中,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另一种,对小组的合作参与情况进行评价,在小组内对每个同学的表现进行评价,主要从课堂是否积极参与、小组合作是否实在、课堂展示是否到位等方面进行,同时在各组之间进行评比,看一看哪个小组的合作探究开展得最好、哪个小组的同学最积极主动,尤其要特别关注那些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是否能主动、积极参与,对表现好的小组和个人及时进行表扬或奖励。
总之,如皋“活动单导学”中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可使思考结果不正确的学生及时得到纠正,不愿思考的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不得不去思考、讨论,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组内的每一个学生都树立起集体中心意识,增强学生为捍卫集体荣誉而学习的强烈动机,这种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正是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具体体现。
参考文献
[1]袁玥《“活动单导学”:小课堂演绎大课改》[J].江苏档案,2009,(10)。
[2]丁非《“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解读》[J].江苏档案,2010,(3)。
关键词:活动单导学 合作探究 误区 对策
在五严背景、规范办学的今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课堂45分钟要效益,成为每个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抓手。我市正在探讨的“活动单教学模式”正是这种努力的方向,而“合作探究”环节是其中的重要核心。如何增强初中数学活动单教学中“合作探究”的高效性,需要先反思我们目前在合作探究环节出现的常见的现象。我认为“合作探究”环节主要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1.活动单教学中存在“生生合作”的几种假合作。①“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当学生积极性正浓、劲头正足的时候,教师为了节省课堂时间随意中断了学生的合作讨论。②教师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老师的话刚出口,组内的同学立即转向一起进行组内交流发言,学生缺少先自己独立思考的空间,教师若无其事地在教室里踱来走去,或若无其事地东瞧西看,很难看见教师的指导作用。③当老师宣布“小组开始合作探究讨论”时,小组立即有一个成员(实际上是组内的优秀学生)在迫不及待、权威地发表着自己的“高见”,其他成员洗耳恭听,把老师的一言堂变成了学生的一言堂;有时小组成员表面在热热闹闹地发言,但没围绕主题,造成讨论时气氛热烈,却没有解决实际问题。
2.“合作”的泛滥化。①有的知识点学生通过自学就能解决,但是老师还故意设置合作探究环节,让学生进行有意的讨论。②一节课的合作探究次数太多,有的达到4次以上,这样无疑在教学容量上难以得到保证。
3.“合作”时问题设置的不合理性。①发现学生合作探究主要以老师设置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合作探究,缺少学生深入思考,自己主动提出问题,进行合作探究。②有时问题难度太大,问题的设计没有梯度。
针对上述出现的教学问题,如何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研讨、反思,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改进:
一、上课前精心组织
精心做好“组织”工作是有效开展小组助学合作的重要前提。我的具体做法是,先把班内的所有学生按性别、学习能力、学科特长以及课上的表现每5—7个人分成一组,每组中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做到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建立各学科组内课代表、纪律委员、卫生委员、记录员、组长。
二、合作前明确目标
在每次小组合作探究之前,教师必须根据活动单的设计要求明确提出本次合作探究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让学生知道要干什么、怎么做。可以把具体的要求投影在课件上,并且要求学生认真听清楚要求之后,先思考一段时间才能开始合作助学,不然的话就会造成有的学生对教师的要求只听见了一部分,或者根本什么都没听清楚就盲目地围坐在一起,最后展示时不知道展示什么,影响到合作学习的效果。
三、合作中适时指导
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活动期间,教师要在组间进行认真不间断的巡视,对各组探究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及时收集、反馈各组存在的问题,准确掌握各组学情,要在善于观察、倾听中捕捉契机,在巡视中可以通过追问为什么、友情提醒解题关键等形式,开拓学生的思维,老师千万不能在那边无事可做。
四、合作后及时总结
每次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之后教师都要及时对本次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一种可以是对小组学习的情况进行总结,观点可以是本人的也可以是小组全体成员的,把小组讨论形成的结论拓展为全班交流,允许学生之间互相质疑,在思考和合作探究中,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另一种,对小组的合作参与情况进行评价,在小组内对每个同学的表现进行评价,主要从课堂是否积极参与、小组合作是否实在、课堂展示是否到位等方面进行,同时在各组之间进行评比,看一看哪个小组的合作探究开展得最好、哪个小组的同学最积极主动,尤其要特别关注那些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是否能主动、积极参与,对表现好的小组和个人及时进行表扬或奖励。
总之,如皋“活动单导学”中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可使思考结果不正确的学生及时得到纠正,不愿思考的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不得不去思考、讨论,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组内的每一个学生都树立起集体中心意识,增强学生为捍卫集体荣誉而学习的强烈动机,这种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正是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具体体现。
参考文献
[1]袁玥《“活动单导学”:小课堂演绎大课改》[J].江苏档案,2009,(10)。
[2]丁非《“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解读》[J].江苏档案,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