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开展校本教研的重要意义
校本教研,是指学校根据自身办学思想及实际情况,以教师为本,以新课程改革实施中教师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为对象,自主进行的重心下移的教学研究。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中,教师将会遇到越来越多的问题和困惑,能否解决这些问题和困惑,是关系到能否顺利推进课程改革的关键。开展校本教研是创造性的实施新课程改革,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全面实施课改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更是教育发展的必然。因此开展校本教研至关重要。
二、当前校本教研存在的诸多问题
1.教师自身知识水平有限,认识不足成为阻碍校本教研有效开展的主要因素
在农村,许多学校师资匮乏,年龄老化,学历层次偏低。自从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由于受传统教法的影响大,他们对新事物接受慢,领会能力不强,个别教师对新课程甚至有逆反心理。因此对以新课程改革为基础的校本教研也没有多大兴趣。
农村许多教师将科研神圣化,认为教育科研是专家学者的事,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因而遗弃了许多值得探讨的课题或问题,也放弃了许多锻炼提升的机会。
2.教师负担过重,耽误了校本教研的时间
农村学校,师资匮乏,班额量大,课业负担过重。据调查,农村中学教师周课时数均在14节左右,加上早晚自习在20节左右,有的教师还包班;即使是校领导,也还有“校长兼职工,上课又打钟”的现象。另外,许多学校以学生成绩来评价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因此教师们只好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无限的为学生成绩服务之中去”。可想而知,在这种繁重的工作状态下,教师哪有时间和精力进行校本教研呢?
3.教研经费短缺,制约着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
近年来,国家大力扶持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下拨经费大幅度提高。但由于农村很多学校忙于建设、购置设备,有的领导过于“会当家”,在校本教研工作经费投入上,十分有限。教师购买教研资料,外出参观学习的经费报销比例也就小了。开展教研活动时,教师只有“集资”或个人出资备办费用了。教研经费的不足,严重挫伤了广大教师进行校本教研的积极性,从而使得校本教研不能有效开展。
4.教师开展校本教研的技术、设备准备不足
在农村,尤其是偏远学校,网络不通,信息资源少,没有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实验室等教学设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教师讲课抽象费力,学生听课晦涩难懂。其次是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能力差。必要的教研技术设备,熟练的操作技能,是校本教研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然而,在农村学校,许多教师都缺少必备的技术设备的操作技能。
5.教师开展校本教研,相应的激励机制和适用的指导意见不够完善
许多学校的教研活动流于形式,形同虚设——“研”与“不研”一个样,“研”好“研”劣一个样。没有完善的激励机制,就很难调动教师教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除此之外,不少教师开展教研活动深感力不从心、茫然不知。不知“研”什么,怎样“研”。因为学校没有出台操作性强,严格、规范、科学的指导性意见和教研目标,教师无从着手。
三、开展校本教研的有效途径
1.提高认识,更新观念
校本教研是学校适应时代发展,求生存、图发展的需要。当前,“以科研兴校、用教研强校”已成为许多学校的广泛共识。校本教研是教师知识和技能的再提高、再更新的创造性过程。只有积极有效地开展教研活动,才能保证教师知识、技能有充足的源头活水来,才能不至于在学生面前捉襟见肘、束手无策。同时校本教研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坚持实施校本教研,观念先行。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用素质教育的观念来理解和指导校本教研的顺利开展。目前,上至教育行政机关官员,下至学校领导、老师,都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坚持实施校本教研。
2.加大投入,保障有力
学校应花大力气配置多媒体教室、实验室、多功能实验室等现代化设施、设备;确保书籍资料齐全;保证活动组织、参观学习、成果奖励等经费的投入。
教师要保证参加教研活动的精力和时间。教师虽然常规工作繁重,时间紧迫,但须谨记“磨刀不误砍柴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时代发展,知识更新,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必须具有“长流水”。树立终身学习的态度和意识,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才能顺应教学发展的需要。
3.教研形式应多样化,教研方法应有灵活性
当前,发展农村校本教研形式主要有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等形式。
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教研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教学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教学中的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教学的后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教师要自觉学习教学新理念,把自我反思变成不断改善自己教学行为的良好习惯,坚持写教学反思笔记和教学自我评价。
教师互助是校本教研的基本形式,它是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开放自己,与其他教师切磋心得,交流经验,探讨问题的解决办法,互相学习,教学相长。
专业引领是校本教研水平提升的关键,专业引领就是要让专业人员共同备课、听课、评课、说课等,进行现场指导,或利用示范课、报告、讲座,对教师进行引路、辅导。
专业人员包括大学教授、特级教师、教研员、教学骨干等,有条件的学校还要有计划地聘请专家进校指导。
总之,校本教研的形式要不拘一格,方法应灵活多样,要充分发挥其特有的作用。
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为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提供了较大的空间,为教师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了机会。它是教师提高教育水平、实施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渠道。加强农村学校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强烈呼唤。
(作者单位:552107贵州省织金县以那中学)
校本教研,是指学校根据自身办学思想及实际情况,以教师为本,以新课程改革实施中教师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为对象,自主进行的重心下移的教学研究。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中,教师将会遇到越来越多的问题和困惑,能否解决这些问题和困惑,是关系到能否顺利推进课程改革的关键。开展校本教研是创造性的实施新课程改革,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全面实施课改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更是教育发展的必然。因此开展校本教研至关重要。
二、当前校本教研存在的诸多问题
1.教师自身知识水平有限,认识不足成为阻碍校本教研有效开展的主要因素
在农村,许多学校师资匮乏,年龄老化,学历层次偏低。自从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由于受传统教法的影响大,他们对新事物接受慢,领会能力不强,个别教师对新课程甚至有逆反心理。因此对以新课程改革为基础的校本教研也没有多大兴趣。
农村许多教师将科研神圣化,认为教育科研是专家学者的事,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因而遗弃了许多值得探讨的课题或问题,也放弃了许多锻炼提升的机会。
2.教师负担过重,耽误了校本教研的时间
农村学校,师资匮乏,班额量大,课业负担过重。据调查,农村中学教师周课时数均在14节左右,加上早晚自习在20节左右,有的教师还包班;即使是校领导,也还有“校长兼职工,上课又打钟”的现象。另外,许多学校以学生成绩来评价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因此教师们只好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无限的为学生成绩服务之中去”。可想而知,在这种繁重的工作状态下,教师哪有时间和精力进行校本教研呢?
3.教研经费短缺,制约着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
近年来,国家大力扶持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下拨经费大幅度提高。但由于农村很多学校忙于建设、购置设备,有的领导过于“会当家”,在校本教研工作经费投入上,十分有限。教师购买教研资料,外出参观学习的经费报销比例也就小了。开展教研活动时,教师只有“集资”或个人出资备办费用了。教研经费的不足,严重挫伤了广大教师进行校本教研的积极性,从而使得校本教研不能有效开展。
4.教师开展校本教研的技术、设备准备不足
在农村,尤其是偏远学校,网络不通,信息资源少,没有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实验室等教学设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教师讲课抽象费力,学生听课晦涩难懂。其次是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能力差。必要的教研技术设备,熟练的操作技能,是校本教研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然而,在农村学校,许多教师都缺少必备的技术设备的操作技能。
5.教师开展校本教研,相应的激励机制和适用的指导意见不够完善
许多学校的教研活动流于形式,形同虚设——“研”与“不研”一个样,“研”好“研”劣一个样。没有完善的激励机制,就很难调动教师教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除此之外,不少教师开展教研活动深感力不从心、茫然不知。不知“研”什么,怎样“研”。因为学校没有出台操作性强,严格、规范、科学的指导性意见和教研目标,教师无从着手。
三、开展校本教研的有效途径
1.提高认识,更新观念
校本教研是学校适应时代发展,求生存、图发展的需要。当前,“以科研兴校、用教研强校”已成为许多学校的广泛共识。校本教研是教师知识和技能的再提高、再更新的创造性过程。只有积极有效地开展教研活动,才能保证教师知识、技能有充足的源头活水来,才能不至于在学生面前捉襟见肘、束手无策。同时校本教研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坚持实施校本教研,观念先行。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用素质教育的观念来理解和指导校本教研的顺利开展。目前,上至教育行政机关官员,下至学校领导、老师,都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坚持实施校本教研。
2.加大投入,保障有力
学校应花大力气配置多媒体教室、实验室、多功能实验室等现代化设施、设备;确保书籍资料齐全;保证活动组织、参观学习、成果奖励等经费的投入。
教师要保证参加教研活动的精力和时间。教师虽然常规工作繁重,时间紧迫,但须谨记“磨刀不误砍柴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时代发展,知识更新,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必须具有“长流水”。树立终身学习的态度和意识,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才能顺应教学发展的需要。
3.教研形式应多样化,教研方法应有灵活性
当前,发展农村校本教研形式主要有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等形式。
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教研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教学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教学中的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教学的后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教师要自觉学习教学新理念,把自我反思变成不断改善自己教学行为的良好习惯,坚持写教学反思笔记和教学自我评价。
教师互助是校本教研的基本形式,它是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开放自己,与其他教师切磋心得,交流经验,探讨问题的解决办法,互相学习,教学相长。
专业引领是校本教研水平提升的关键,专业引领就是要让专业人员共同备课、听课、评课、说课等,进行现场指导,或利用示范课、报告、讲座,对教师进行引路、辅导。
专业人员包括大学教授、特级教师、教研员、教学骨干等,有条件的学校还要有计划地聘请专家进校指导。
总之,校本教研的形式要不拘一格,方法应灵活多样,要充分发挥其特有的作用。
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为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提供了较大的空间,为教师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了机会。它是教师提高教育水平、实施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渠道。加强农村学校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强烈呼唤。
(作者单位:552107贵州省织金县以那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