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而优化整个语文教学;在语文高考中,作文也占据了“半壁江山”。然而,作为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不少学生惧怕写作文;还有一些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写作知识而常常陷入“哑口无言”的窘境。针对这些情况,笔者建议广大语文教师用摹写教学法指导学生写作,以化难为易,实现作文教学目标。
一、摹写的定义
摹写就是“照样子写”,即以某一篇文章为范文,参考其中的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已的作文中去。这样,学生写作时就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不至于“望题兴叹”了。因此,从本质上讲,摹写是知识的迁移,是对范文的借鉴,是在理解范文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再创造 ,绝不能将它与机械模仿,抄袭等概念相混淆——机械模仿,势必导致学生的思想僵化;而抄袭、改头换面等投机取巧的行为,不但会助长学生的惰性,还会毒害其思想,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此外,还要让学生明确摹写是根据需要有重点地借鉴模仿,不可能面面俱到,追求尽善尽美往往会弄巧成拙。
二、摹写的对象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例子。”课文就是最好的范文,教师应当把讲读课与作文课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从课文中吸取养分,由此及彼,触类旁通。
无论是记叙文、说明文,还是议论文,现行中学语文教材都有可供学生摹写的文章。学生可根据教师的引导和教材的启发,逐步掌握一定的写作规律和写作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例如:笔者在讲授《故都的秋》一文时,着重分析该文的组织方法和写景技巧,然后带学生到附近的晴隆山去参观,并布置他们描写《晴隆山的秋》。笔者发现,在写作过程中,学生们能有意识地回忆、参照课文:以游踪为线索,采用小标题形式,将众多的景物描绘得栩栩如生,井井有条。这说明以课文为范文,有重点地进行知识迁移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有助于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
当然,也可利用报刊登载的优秀文章指导摹写,以扩大信息量,拓宽学生视野。
三、摹写的方法
摹写的成败,取决于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所选范文的特点。为此,教师要从立意、选材、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方面分析范文特点,并择其一二进行演练;同时巧妙设问帮助学生实施知识“迁移”,学以致用。
摹写教学法可贯穿在作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在学生写作前教师可利用范文来触发学生的灵感,如上文提到的以《故都的秋》为蓝本的作文教学;在作文后讲评中供学生与自己的作文进行对照比较,深化其对某一方面写作技能的理解,提高其对文章的鉴赏能力和分析能力。
四、摹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能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若是“乐之者”,学习就能事半功倍。法国教育家第惠多斯对此也做了精辟阐述:“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所以要消除学生对作文的反感或偏见,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而选用范文指导摹写,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写作难度,有助于学生树立写作方面的自信,从而产生写作兴趣。
例如,我在讲授完《装在套子里的人》之后,布置学生作人物描写片断练习,要求他们从本班师生中任选一位作为描写对象,隐去姓名,成文后当场朗读,让其他学生从他的作文中去判断人物是谁。结果,从写作到鉴赏全过程中,学生们一直处于亢奋状态,作文中的人物也都刻画得生动传神,即使一些过去视作文为苦差事的学生,写作兴趣也陡增。
五、 摹写为创新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再教”那样,摹写的目的,也正是为了不再摹写。简而言之,摹写是为创新作铺垫。
在摹写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指导学生 “照葫芦画瓢”,更要注意引导学生由“模仿”走向“创造”。这个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所以教师只能逐步提高要求,学生对各种写作方法都能运用自如。要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扶植学生的求异心理,鼓励学生借助范文打开思路,摆脱范文的束缚,独立立意、构思,谋篇布局。
总之,选用范文指导学生进行摹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它能起到启迪文思,指点迷津的作用,是一把将学生引向广阔的写作天地的钥匙。
(作者单位:561400贵州省晴隆县民族中学)
一、摹写的定义
摹写就是“照样子写”,即以某一篇文章为范文,参考其中的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已的作文中去。这样,学生写作时就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不至于“望题兴叹”了。因此,从本质上讲,摹写是知识的迁移,是对范文的借鉴,是在理解范文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再创造 ,绝不能将它与机械模仿,抄袭等概念相混淆——机械模仿,势必导致学生的思想僵化;而抄袭、改头换面等投机取巧的行为,不但会助长学生的惰性,还会毒害其思想,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此外,还要让学生明确摹写是根据需要有重点地借鉴模仿,不可能面面俱到,追求尽善尽美往往会弄巧成拙。
二、摹写的对象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例子。”课文就是最好的范文,教师应当把讲读课与作文课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从课文中吸取养分,由此及彼,触类旁通。
无论是记叙文、说明文,还是议论文,现行中学语文教材都有可供学生摹写的文章。学生可根据教师的引导和教材的启发,逐步掌握一定的写作规律和写作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例如:笔者在讲授《故都的秋》一文时,着重分析该文的组织方法和写景技巧,然后带学生到附近的晴隆山去参观,并布置他们描写《晴隆山的秋》。笔者发现,在写作过程中,学生们能有意识地回忆、参照课文:以游踪为线索,采用小标题形式,将众多的景物描绘得栩栩如生,井井有条。这说明以课文为范文,有重点地进行知识迁移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有助于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
当然,也可利用报刊登载的优秀文章指导摹写,以扩大信息量,拓宽学生视野。
三、摹写的方法
摹写的成败,取决于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所选范文的特点。为此,教师要从立意、选材、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方面分析范文特点,并择其一二进行演练;同时巧妙设问帮助学生实施知识“迁移”,学以致用。
摹写教学法可贯穿在作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在学生写作前教师可利用范文来触发学生的灵感,如上文提到的以《故都的秋》为蓝本的作文教学;在作文后讲评中供学生与自己的作文进行对照比较,深化其对某一方面写作技能的理解,提高其对文章的鉴赏能力和分析能力。
四、摹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能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若是“乐之者”,学习就能事半功倍。法国教育家第惠多斯对此也做了精辟阐述:“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所以要消除学生对作文的反感或偏见,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而选用范文指导摹写,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写作难度,有助于学生树立写作方面的自信,从而产生写作兴趣。
例如,我在讲授完《装在套子里的人》之后,布置学生作人物描写片断练习,要求他们从本班师生中任选一位作为描写对象,隐去姓名,成文后当场朗读,让其他学生从他的作文中去判断人物是谁。结果,从写作到鉴赏全过程中,学生们一直处于亢奋状态,作文中的人物也都刻画得生动传神,即使一些过去视作文为苦差事的学生,写作兴趣也陡增。
五、 摹写为创新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再教”那样,摹写的目的,也正是为了不再摹写。简而言之,摹写是为创新作铺垫。
在摹写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指导学生 “照葫芦画瓢”,更要注意引导学生由“模仿”走向“创造”。这个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所以教师只能逐步提高要求,学生对各种写作方法都能运用自如。要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扶植学生的求异心理,鼓励学生借助范文打开思路,摆脱范文的束缚,独立立意、构思,谋篇布局。
总之,选用范文指导学生进行摹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它能起到启迪文思,指点迷津的作用,是一把将学生引向广阔的写作天地的钥匙。
(作者单位:561400贵州省晴隆县民族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