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一年级写字教学的几种方法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yan2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字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写字和写字能力的培养,是第一学段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第一学段的写字要求,突出一个“好”字,要求学生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写字姿势“正确”。怎样才能做到“好”呢?下面笔者就此谈谈平时教学中所采用的几种方法。
  
  一、 观察法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上写字课时,首先要让学生观察字形,弄清每一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在指导学生观察时,如果引导学生对比抽象的汉字加以联想,活化汉字的字形,汉字的字形就会深深扎根在学生的心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让学生对文字的字形产生兴趣,如何让学生对写字感兴趣呢?除了讲故事、编儿歌外,打比方是个好方法。如:笔者在教学笔画时就采用比喻,“撇”字像扫把,“挎”字像一把剑,“竖”字像一根小棒,“竖弯钩”像一把秤钩,“横折”像一把锄头……谁来说说“伞”像什么?学生讨论很激烈,有的说“伞”像大蘑菇,有的说“伞”像一个大帐棚……学生的思维被激发起来,此时教师若再加上形象的画面显示,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形体美,学生就会对抽象的汉字字形产生兴趣,从而产生写字兴趣。
  例如:教“大”字:“大”字看起来非常简单,其实写起来却不容易。由于学生不知道运笔方法,写出来的“大”字就像金鸡独立。因此,笔者让学生观察画面上的笔画,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指名学生说说这“撇”像什么?“挎”像什么?他们顿时有了生动的视觉感受,有了生动形象的比喻,“大”字在学生的心中不再抽象,变得生动形象。打比方充分激发了学生写字的热情,学生不由自主的写了起来。
  
  二、 比较观察,示范演示
  
  小学生写字往往眼高手低,原因是:学生观察审美能力比较强,但实际动手写字的能力还不够,没有很好地把观察审美能力转化成书写能力。在教学中怎样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一年级是起始阶段,教师必须详细指导写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教师的范写很重要。教师在指导学生整体认识之后,在带有田字格的黑板上范写。教师一边写一边讲解字的结构,每一笔在田字格的哪个部位起笔,在哪个部位落笔,每一个笔画的名称、运笔方法以及笔顺等都要有所交待,让学生有个初步的感性认识。但是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讲,光范写是远远不够的,由于他们受到观察能力的限制,学生的临摹不可能一步到位,所以采用比较的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比较运笔法
  如教学“大”,笔者首先让学生观察正确的运笔,接着要求学生写,然后让学生把自己写的字和教师写的字进行比较,并指名学生说出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学“竖”字,笔者让学生比较“悬针竖”和“垂露竖”的写法有什么不同?学生比较后,笔者加以范写。
  2.比较间架结构
  教学写字时除了指导汉字的笔画外,必须着重指导汉字的间架结构。如:教“老”字,首先让学生观察“老”,接着让学生写,他们写出来的“老”字的一竖写得太长或太短,有的把一撇写得很长,有的上下不合理……这时,笔者把他们写的字贴在黑板上,并和书上的范字来比较,让学生同桌之间相互讨论自己写的字哪儿不好,哪儿写得好。这种比较法,效果非常好。
  
  三、严格训练,培养学生认真写字的良好习惯
  
  1.写字要严格要求,无规矩不成方圆
  《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的明确要求:“必须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正确的写字姿势,有利于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有利于保护学生的视力。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可以终身受益。
  在写字之前,笔者要求学生把铅笔削好,端正坐姿,指导他们如何执笔。练习时,教师查看纠正不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方法。书写时,笔者随时提醒学生要把握好每一个字每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运笔方法,与上一个笔画的间距,其长短如何,整个字的结构特点及各部分的比例。
  2.训练有度,注重学生的发展
  练字在于精,而不在于多。因为一年级学生手指的肌肉群不够发达,学习的兴趣也难以持久。如果要求学生写很多字不仅会影响他们的正常发育,还会影响学生的写字兴趣,所以让学生书写生字时要坚持一个“少”字,保证一个“好”字。每课的生字、每个生字只要学生写2—4个。如果觉得自己写得好的,可以少写几个,写得不好的字就多写几个。目的就是要学生把字写好。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选择作业的权力。
  
  四、展开竞赛
  
  表现欲是小学生的天性。教师应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成功,为了给每位学生展示的机会,在教学中笔者采用在黑板上写一写的方法展示学生的作业。将学生的作业贴在学生作业专栏,比一比谁上榜的次数多。这样学生能了解自己写的字是否有进步、在班里的位置,还能听到同学们的建议。
  通过一个学期的写字教学,学生的书写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写的字真正做到了“书写规范、端正、整洁”。他们不再觉得写字是负担,真正感受到了写字的乐趣。
  (作者单位:416408湖南省花垣县吉卫镇腊乙小学)
其他文献
台湾作家李乐薇的散文《我的空中楼阁》构思灵巧,文风脱俗,语言优美,情调浪漫,堪称现代散文经典名篇。其对于引领学生在初中阶段散文学习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散文,感受散文魅力,进而提高散文写作能力与审美鉴赏能力有着重要贡献。在新课程改革背景及白板电教技术支持下,本活动方案设计挖掘教材闪光点,个性化设计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着力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积极乐观的健康情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
期刊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促进学生的发展”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应贯穿于教学始终。“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是达到语文教学目的的基本策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时代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是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具体体现。怎样把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真正变成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
期刊
【摘要】在新课改开展得如火如荼的今天,农村中学由于经济文化等诸方面的原因,作文教学水平比城市中学偏低的现象普遍存在,教师怕改作文,学生怕写作文,作文教学低效,学生作文水平低下,影响着素质教育的整体推进和教育改革提高国民素质的目标的实现。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提高农村作文教学的质量,成为教育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首先阐述了农村中学生作文总体水平欠佳现状,分析了导致这种状况的几个原因,之后针对这一问题
期刊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写在前面》,把学习语文比作是一次旅行,走进“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人生、社会、自然......”包含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  语文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这就决定了语文学习不仅仅是在课堂里完成的,课内学到的知识要到课外的活动中去理解、消化,并形成能力;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的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而优化整个语文教学;在语文高考中,作文也占据了“半壁江山”。然而,作为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不少学生惧怕写作文;还有一些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写作知识而常常陷入“哑口无言”的窘境。针对这些情况,笔者建议广大语文教师用摹写教学法指导学生写作,以化难为易,实现作文教学目标。    一、摹写的定义    摹写就是“照样子写”,即以某
期刊
心理健康指的是人的心理处于一种能够使人所具备的全部心理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挥的理想状态。小学生处在少年时期,他们思想单纯,活泼好动,自制能力较差,容易受到社会不良环境、不良现象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对他们进行心理素质的培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树立集体主义思想,摒弃个人主义,文明礼貌,遵纪守法,养成学习、生活及日常活动的好习惯,这对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期刊
Abstract:Many foreign language learners only attach importance to grammar and vocabulary but neglect the study of the relevant cultural background while they are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thus leadi
期刊
一提到课堂教学,你可能马上会想到上课伊始教师激昂的语言,新颖独特的导入,乃至教学内容的精心呈现。实际上,课堂教学情境不只存在于课堂教学伊始,只要有学习活动的进行,就有相应的学习情境。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鲜活的教学情境,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一、创设课堂情境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师主讲,学生倾听,新课程理念更提倡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一个对话的课堂,一
期刊
通过多次新课改的专题培训,笔者认为作为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必须注意自身角色的转换。    一、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随着信息技术和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学科知识不断增加且发展极快,语文课堂已经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来源。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全部教授给学生,有些教师的知识已无法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再加上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的多样化,许多学生从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甚至互联网上
期刊
朗读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的口头语言,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学生朗读水平逐步提高的过程就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逐步加深的过程。当前,在语文教学中仍存在着“三多一少”的问题,教师空洞繁琐的分析多,不必要的提问多,灌输式的讲解多,学生潜心读书的时间少。要改善这种状况,在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