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将“读思达”教学法应用到化学教学中,可以优化化学教学目标,充实教学内容,简化教学过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最终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本文从读思达教学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的理论依据、具体内容、研究方法三个方面,对“读思达”教学法的应用前景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字:“读思达”教学法;化学教学;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7-327
当前我们正从教育时代转向学习时代,从知识时代转向素养时代,我们的学习最终指向的是素养的形成。而阅读、思考和表达是学生学习的基本能力和基本工具,这三种能力是手段、又是目的;是过程,又是结果;是工具,又是归宿,它是指向核心素养的‘完整的学习’。阅读、思考、表达是教学的基本,也是完整的学习过程阅读、思考、表达是教学的三个基本环节、步骤、流程,只有经过这三个环节的完整学习,知识才能转化为素养。
化学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识,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五个方面。通过“读思达”教学法在化学课堂中的运用,可以真正落实化学的核心素养。
“读思达”教学法的依据直接(间接依据)来自于认知加工理论。学习本质是一种认知的过程,根据认知加工理论的观点,完整的认知过程包括认知输入、认知加工、认知输出三个环节(展开阐释),与此相对应,完整的学习过程也包括阅读、思考、表达三个环节。教学过程就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过程即阅读、思考、表达的过程,阅读、思考、表达是教学的三个基本环节、步骤、流程。
一、理论依据
中国基础教育正在迈向核心素养的新时代。从教学目标来说,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经历了由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養的转型,这个转型过程实际上也就是教育对人的不断回归,核心素养已成为时代的最强音。
“读思达”教学法的依据直接(间接依据)来自于认知加工理论。学习本质是一种认知的过程,根据认知加工理论的观点,完整的认知过程包括认知输入、认知加工、认知输出三个环节(展开阐释),与此相对应,完整的学习过程也包括阅读、思考、表达三个环节。
二、具体内容
教学过程就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过程即阅读、思考、表达的过程,阅读、思考、表达是教学的三个基本环节、步骤、流程。
认知输入:阅读的本质(功能)是认知输入和信息吸收,阅读是教学的基础、前提,通过阅读来定一个学生一节课的思考的高度和思维发展的潜力。
认知加工:思考的本质(功能)是加工、建构,思考的价值在于加工、建构,在于产生自己的想法、观点、见解,做出自己的判断、选择。思考能力是最核心、最根本的学习能力,它直接决定学生学习的水平(深度)和质量,通过知识或以知识为媒介培养学生的思考力、判断力、鉴赏力,这也是教学的根本任务。
认知输出:学习过程是一个吸收和表达交互作用的过程,吸收是个知识内化的过程,表达是个知识外化的过程。在表达中获得知识的呈现、展示、迁移、运用,教学过程要满足、培养学生的表现欲,给学生表现、展示的机会。
三者不仅相互促进,互为目的互为手段;而且彼此相互包含,且又具有相对独立性。
强调“师生对话”和“专业介入”,上课时师生表层是透过对话和学生传递、交流、讨论知识、激发思考,底层却不断透过对话让师生彼此都伸出内在的连结,连结渴望,相互成长;再经由教师专业涵养的介入、设计、提问与引导,帮助学生进入高速度、高效率、高品质、多元样貌、高创造力、严肃学习、深刻思考的学习,同时又展现出意境盎然、活泼、满盈学习现场。即“学科学习=学科阅读+学科思考+学科表达”。
三、研究方法
1.实验法:以课改课堂教学为核心,对本校化学学科课堂进行该课题的研究与分析。
2.收集资料:广泛收集和查阅国内外有关与该教学法有关的研究文献资料,学习国内外先进地区的应用经验。
3.对比研究:与同年段、未进行本课题研究的教学班级对比,对比本教学法的优势与不足,找到两者的最佳整合点。
4. 问卷调查:对同年段、进行本小课题研究的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对本课题的认识情况,及改进的建议等。
四、基本思路
通过文献研究,搜集整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了解与本课题相关的理论,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认识本课题的研究价值,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定研究课题,初步形成课题研究方案。
1.再学习阶段:研究他人运用“读思达”教学法的成果,结合学科的特点,学科核心素养,确立本课题的研究方向。2.探索阶段:与同学科教师研讨,由教务处和科研处审核,形成课题研究方案。3.开题阶段:在教务处和科研处的指导下,撰写开题报告,确定课题研究规章制度,预计实验效果,并进行对比探究,分解每位参与者的任务。4.实验阶段:采集运用“读思达”教学法的班级教学数据,发挥学科特色,进行全面对比分析,找到两者最佳整合点。5. 运用“读思达”教学法教学:将 “读思达”教学法应用到日常教学中,分析该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利与弊。6.形成课例:通过运用“读思达”教学法的教学课堂,形成课堂实录和教学课例,进行课题研究。
余文森教授的“读思达”教学法是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体现“以学为主”的新式教学法。是一种“让学生的学习在课堂真实发生”和“让核心素养在课堂真正落地”的教学法。将“读思达”教学法应用到化学教学中,可以优化化学教学目标,充实教学内容,简化教学过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最终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余文森《读思达教学法》
本文系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2020年开放课题《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读思达”教学法应用研究》(立项批准号:KCZ2020100)研究成果。
关键字:“读思达”教学法;化学教学;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7-327
当前我们正从教育时代转向学习时代,从知识时代转向素养时代,我们的学习最终指向的是素养的形成。而阅读、思考和表达是学生学习的基本能力和基本工具,这三种能力是手段、又是目的;是过程,又是结果;是工具,又是归宿,它是指向核心素养的‘完整的学习’。阅读、思考、表达是教学的基本,也是完整的学习过程阅读、思考、表达是教学的三个基本环节、步骤、流程,只有经过这三个环节的完整学习,知识才能转化为素养。
化学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识,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五个方面。通过“读思达”教学法在化学课堂中的运用,可以真正落实化学的核心素养。
“读思达”教学法的依据直接(间接依据)来自于认知加工理论。学习本质是一种认知的过程,根据认知加工理论的观点,完整的认知过程包括认知输入、认知加工、认知输出三个环节(展开阐释),与此相对应,完整的学习过程也包括阅读、思考、表达三个环节。教学过程就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过程即阅读、思考、表达的过程,阅读、思考、表达是教学的三个基本环节、步骤、流程。
一、理论依据
中国基础教育正在迈向核心素养的新时代。从教学目标来说,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经历了由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養的转型,这个转型过程实际上也就是教育对人的不断回归,核心素养已成为时代的最强音。
“读思达”教学法的依据直接(间接依据)来自于认知加工理论。学习本质是一种认知的过程,根据认知加工理论的观点,完整的认知过程包括认知输入、认知加工、认知输出三个环节(展开阐释),与此相对应,完整的学习过程也包括阅读、思考、表达三个环节。
二、具体内容
教学过程就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过程即阅读、思考、表达的过程,阅读、思考、表达是教学的三个基本环节、步骤、流程。
认知输入:阅读的本质(功能)是认知输入和信息吸收,阅读是教学的基础、前提,通过阅读来定一个学生一节课的思考的高度和思维发展的潜力。
认知加工:思考的本质(功能)是加工、建构,思考的价值在于加工、建构,在于产生自己的想法、观点、见解,做出自己的判断、选择。思考能力是最核心、最根本的学习能力,它直接决定学生学习的水平(深度)和质量,通过知识或以知识为媒介培养学生的思考力、判断力、鉴赏力,这也是教学的根本任务。
认知输出:学习过程是一个吸收和表达交互作用的过程,吸收是个知识内化的过程,表达是个知识外化的过程。在表达中获得知识的呈现、展示、迁移、运用,教学过程要满足、培养学生的表现欲,给学生表现、展示的机会。
三者不仅相互促进,互为目的互为手段;而且彼此相互包含,且又具有相对独立性。
强调“师生对话”和“专业介入”,上课时师生表层是透过对话和学生传递、交流、讨论知识、激发思考,底层却不断透过对话让师生彼此都伸出内在的连结,连结渴望,相互成长;再经由教师专业涵养的介入、设计、提问与引导,帮助学生进入高速度、高效率、高品质、多元样貌、高创造力、严肃学习、深刻思考的学习,同时又展现出意境盎然、活泼、满盈学习现场。即“学科学习=学科阅读+学科思考+学科表达”。
三、研究方法
1.实验法:以课改课堂教学为核心,对本校化学学科课堂进行该课题的研究与分析。
2.收集资料:广泛收集和查阅国内外有关与该教学法有关的研究文献资料,学习国内外先进地区的应用经验。
3.对比研究:与同年段、未进行本课题研究的教学班级对比,对比本教学法的优势与不足,找到两者的最佳整合点。
4. 问卷调查:对同年段、进行本小课题研究的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对本课题的认识情况,及改进的建议等。
四、基本思路
通过文献研究,搜集整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了解与本课题相关的理论,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认识本课题的研究价值,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定研究课题,初步形成课题研究方案。
1.再学习阶段:研究他人运用“读思达”教学法的成果,结合学科的特点,学科核心素养,确立本课题的研究方向。2.探索阶段:与同学科教师研讨,由教务处和科研处审核,形成课题研究方案。3.开题阶段:在教务处和科研处的指导下,撰写开题报告,确定课题研究规章制度,预计实验效果,并进行对比探究,分解每位参与者的任务。4.实验阶段:采集运用“读思达”教学法的班级教学数据,发挥学科特色,进行全面对比分析,找到两者最佳整合点。5. 运用“读思达”教学法教学:将 “读思达”教学法应用到日常教学中,分析该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利与弊。6.形成课例:通过运用“读思达”教学法的教学课堂,形成课堂实录和教学课例,进行课题研究。
余文森教授的“读思达”教学法是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体现“以学为主”的新式教学法。是一种“让学生的学习在课堂真实发生”和“让核心素养在课堂真正落地”的教学法。将“读思达”教学法应用到化学教学中,可以优化化学教学目标,充实教学内容,简化教学过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最终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余文森《读思达教学法》
本文系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2020年开放课题《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读思达”教学法应用研究》(立项批准号:KCZ2020100)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