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并逐步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灵活,要鼓励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用简便算法,以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可见,简便算法的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掌握简便运算的方法,是提高学生运算速度的重要途径。然而,笔者发现在简便运算教学中存在许多不足,导致学生不能正确地简算,只是凭着自己的感觉随便解答,出现许多不应有的错误。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简便运算的教学效率呢?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作了尝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理解运算定律、运算性质,奠定基础
许多简便运算都是充分合理地应用运算定律、运算性质的结果。理解运算定律、运算性质是学习简便运算的前提。如果学生没有理解运算定律、运算性质,简便运算就是无本之木,只能是照葫芦画瓢。这样学生在题目明确要求用简便方法时才简算,题目没有明确要求用简便方法计算时,即使算式有简算条件,也不会自觉地采用简便方法计算。因此,运算定律、运算性质的教学就是简便运算教学中的重中只重。在这些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的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计教案,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轻松掌握,而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或让学生机械地背诵某个定律或性质。例如,在教学减法的性质时,我问了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妈妈买了10个苹果,第一天吃了2个,第二天吃了3个,还剩几个?”学生轻而易举地列出了10-2-3和10-(2 3)两道算式,然后引导学生得出10-2-3=10-(2 3)。再问:“一本书100页,小明第一天看了15页,第二天看了20页,还剩多少页没看?”在学生得出100-15-20=100-(15 20)后,问:“这两道等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当学生说出一些例子后,再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即a-b-c=a-(b c)。通过这些简单易懂的小问题,让学生轻松地理解了减法的性质,且印象深刻。
二、围绕运算定律、运算性质,理清思路
学生在进行简便运算时,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错误。教师在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时,一定要围绕学过的运算定律及运算性质进行讲解,引导他们弄清错误的原因,切忌简单地告诉应该怎么做。如果这样的话,学生也许一时通过模仿记住了简算的过程,时间一长又会因遗忘而出错。例如,在计算36×25时,学生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36×25=(9×4)×25=9×25 4×25。我们一看就知道,这样计算的学生是把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混淆了。这时教师千万不能直接告诉学生该怎么做,不妨先引导他们复习两个定律的意义及字母表示法,让学生从直观比照和意义理解两方面找出错误的原因,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如果教师能坚持围绕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进行讲解,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自觉地运用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三、对比练习,加强理解
正如上面所举的例子一样,在简便运算中,许多题目都极易混淆,当学生做错时,教师不要着急,更不能回避。学生出现错误是很正常的,可以抓住这些错误巧妙讲解,把学生的错误变为很好的教学资源。其中,对比讲解法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在比较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运用的能力。例如,学生先计算26×99=26×(100-1)=26×100-26×1,当他们再计算26×99 26时,就会有一些学生写成26×(100-1) 26,很显然这样做有点麻烦。所以,我们可以把这两道题放在一起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先观察异同,再选择合适的方法解答,下次遇到这两种类型的题目时,学生自然就不会出现错误了。此外,还有一类多解型题目也是很好的对比资源。如25×44,有些学生做成25×(4×11)=25×4 25×11,还有的学生做成25×(40 4)=25×40 25×4。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这两种解法进行对比,分别依据了什么运算定律,各自要注意什么,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两个定律的理解,而且学生的开放性思维也得到了很好的训练。
以上所说只是笔者的一些粗浅看法,要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简便运算,肯定还要在其他方面多作尝试,比如要重视学生对数的敏感性的培养、重视学生逆向思维的训练等。只要教师多动脑、多思考,学生就会学得更好,因为聪明的教师定能教出聪明的学生。
(责编黄海)
一、理解运算定律、运算性质,奠定基础
许多简便运算都是充分合理地应用运算定律、运算性质的结果。理解运算定律、运算性质是学习简便运算的前提。如果学生没有理解运算定律、运算性质,简便运算就是无本之木,只能是照葫芦画瓢。这样学生在题目明确要求用简便方法时才简算,题目没有明确要求用简便方法计算时,即使算式有简算条件,也不会自觉地采用简便方法计算。因此,运算定律、运算性质的教学就是简便运算教学中的重中只重。在这些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的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计教案,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轻松掌握,而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或让学生机械地背诵某个定律或性质。例如,在教学减法的性质时,我问了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妈妈买了10个苹果,第一天吃了2个,第二天吃了3个,还剩几个?”学生轻而易举地列出了10-2-3和10-(2 3)两道算式,然后引导学生得出10-2-3=10-(2 3)。再问:“一本书100页,小明第一天看了15页,第二天看了20页,还剩多少页没看?”在学生得出100-15-20=100-(15 20)后,问:“这两道等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当学生说出一些例子后,再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即a-b-c=a-(b c)。通过这些简单易懂的小问题,让学生轻松地理解了减法的性质,且印象深刻。
二、围绕运算定律、运算性质,理清思路
学生在进行简便运算时,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错误。教师在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时,一定要围绕学过的运算定律及运算性质进行讲解,引导他们弄清错误的原因,切忌简单地告诉应该怎么做。如果这样的话,学生也许一时通过模仿记住了简算的过程,时间一长又会因遗忘而出错。例如,在计算36×25时,学生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36×25=(9×4)×25=9×25 4×25。我们一看就知道,这样计算的学生是把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混淆了。这时教师千万不能直接告诉学生该怎么做,不妨先引导他们复习两个定律的意义及字母表示法,让学生从直观比照和意义理解两方面找出错误的原因,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如果教师能坚持围绕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进行讲解,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自觉地运用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三、对比练习,加强理解
正如上面所举的例子一样,在简便运算中,许多题目都极易混淆,当学生做错时,教师不要着急,更不能回避。学生出现错误是很正常的,可以抓住这些错误巧妙讲解,把学生的错误变为很好的教学资源。其中,对比讲解法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在比较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运用的能力。例如,学生先计算26×99=26×(100-1)=26×100-26×1,当他们再计算26×99 26时,就会有一些学生写成26×(100-1) 26,很显然这样做有点麻烦。所以,我们可以把这两道题放在一起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先观察异同,再选择合适的方法解答,下次遇到这两种类型的题目时,学生自然就不会出现错误了。此外,还有一类多解型题目也是很好的对比资源。如25×44,有些学生做成25×(4×11)=25×4 25×11,还有的学生做成25×(40 4)=25×40 25×4。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这两种解法进行对比,分别依据了什么运算定律,各自要注意什么,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两个定律的理解,而且学生的开放性思维也得到了很好的训练。
以上所说只是笔者的一些粗浅看法,要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简便运算,肯定还要在其他方面多作尝试,比如要重视学生对数的敏感性的培养、重视学生逆向思维的训练等。只要教师多动脑、多思考,学生就会学得更好,因为聪明的教师定能教出聪明的学生。
(责编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