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举国上下,全民动员,群策群力为大学生就业献计献策。偌大一个中国,好像我们的大学生真的无法就业一样。其实,深究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深层原因就会发现:只要我们的大学生愿意就业,只要我们的家长勇于让学生就业,大学生就业就不再难。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状况俯瞰
(一)就业规模庞大
2010年将新增652万大学毕业生,加上09年、08年积滞下来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规模更加庞大,就业竞争更加激烈,尤其是公务员岗位和带编制的事业单位用人指标少,加上企业用人单位提高选人用人门槛,无疑使就业问题雪上加霜。在这种严峻形势下,相当部分大学毕业生则消极就业,有钱的、有势的、娇生惯养的、不负责任的……他们坐以观望,等待行政事业单位的编制降临,等待父母找关系,托熟人,等待轻松的工作岗位去享受。
(二)各专业就业率参差不齐
据09年统计资料分析,各专业就业率如下:文学86%,理学84%,工科90%,教育84%,医学82%,法学79%,哲学76%等。从专业种类来看,地矿类专业就业率独居榜首,工科类专业就业率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就业率前十的专业种类中,有8个为理工类专业。
(三)自主创业成功率低
07年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率为0.7%,08年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率为1%,09年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率为1.94%,2010年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率为3%。目前,浙江省大学生自主创业5%,成功率为60%,成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为5.13%,清华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率为2%。全世界自主创业成功率为20%,美国自主创业成功率为25%。相比之下,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率显著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四)先就业后择业,急功近利
面对居高不下的就业压力,各高校纷纷要求学生先就业后择业。这种被动就业的后果就是用人单位可能面临极高的跳槽率,不但延缓了大学生就业成功的路途,甚至误入歧途,还降低了学生追求事业的成功率。这种慌不择业的就业观于己于人都没有任何好处。
二、当今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分析
(一)大学毕业生不应是等待别人来雇佣自己,而应是解放别人的创业者
在这点上,民营企业家励精图治谋发展、艰苦奋斗思创业的精神为大学毕业生们树立了创业的标杆。
民营企业不仅为国民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为国家税收、为大量的下岗工人和农民工提供了数以亿计的就业岗位,为国计民生做出了突出贡献。民营企业家的成功说明了什么?翻开我国民营企业家的发家史,又有哪一个民营企业家不是自我创业、白手起家的?大学毕业生是社会的精英,尽管我国已进入大众化教育,但无论国家还是家庭方面,对他们的成长都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培养大学生的目的是让他们服务于国家,造福社会,而不是成为社会包袱。因此他们就应承担起为自己、为他人谋幸福的责任,就应该勇敢地去寻找机会、创造机会,解决自己和他人的吃饭问题,而不是被动地就业。
(二)生产力的解放和农民工的替代
随着农村生产力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形成庞大的农民工进城务工队伍,他们渗透到各行业,各角落,并通过自己的艰苦奋斗,在技术、管理等各方面、各阶层,都占领着一席之地。他们中的姣姣者还独占鳌头。这种与大学生相伴而生的就业局面,毫无疑问替代了大学生的就业岗位,这是公平竞争。在这场竞争中,占优势的是我们的农民工,他们不怕吃苦,不怕受累,占据了众多的岗位,形成了在表面上看来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局面。
(三)不是就业难,而是就业思想转变难
大的做不来,小的不去做。受"学而优则仕"等旧有思想的束缚,总认为大学生应该坐办公室,当白领、金领,拿高工资、过好日子,而不是从基层的普普通通工作做起,因此已有的普通员工工作他们不去做,奢望的管理岗位又期待有经验、有能力的大学生去努力,而中间的艰苦锻炼过程很少大学生愿磨练,所以大中专学生却能获此领地,因为他们没有高学历,只能从零起点干起,却能独领风骚!
(四)娇生惯养怕吃苦
我们的父母怕孩子再向自己那样吃苦受累,处处为孩子着想,久而久之,孩子习以为常地认为一切都应以他为中心,自私自利,并且容不得别人的批评。在中国应试教育制度下,父母除了忙于工作外,大多苦于对孩子的辛勤抚养和教育,一旦孩子走进大学校园,他们便万事大吉,上了大学等于进了保险箱。他们所接收的使命就是考上大学,至于考上之后,不知干什么,所以很多大学生因为缺乏理想和抱负,上了大学,无所事事。
(五)急于求成,盲目躁动
当今人们渴望一夜成名,一夜暴富,还有多少年轻人愿意通过脚踏实地的辛勤劳动换来功成名就?所以大学生在择业时更多地对高收入岗位趋之若鹜,放弃那些有助于理想、事业实现的低收入工作岗位。比如春节伊始的民工慌,这难道不是大学生们就业的好机会吗?此时此刻,大学生们即可选取好的就业机会,更是他们向老板提高报酬的大好时机。因为工厂停工的成本远大于给工人加薪带来的成本。而我们的大学生们则认为,这是农民工应去的地方。
三、大学生消极就业存在的隐患
(一)消极就业造成资源浪费
从09年度统计的就业率较高的专业看,至少还有10%以上的大学生未就业,加上08年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待业大学生闲置起来,无疑是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我们知道,国家、社会和家庭为每一个大学生的成长耗费不少精力和财力,这些大学生迟迟不就业,既是人力资源的浪费,又不能产生社会资源,所以说是双重浪费。
(二)给社会治安带来一定的隐患
据以上10%待业比率推算:08年的500多万大学毕业生中就有50万人未就业,09年的610万大学毕业生中就有61万人未就业,加上2010年将有652万中大学毕业生的65万人,合计就是170多万大学生待业!这个高素质的、精力旺盛的无业群体,终日无所事事,其中有些大学生又缺乏生活来源,他们能做什么,又会做什么,不能不令人担忧。
(三)给中学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大学生就业难,这个话题或多或少地传入中学生那里,对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难免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中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差,他们中部分学习差的学生就会更加悲观,考大学何用,连工作都找不到,还不如现在就去打工(在农村);在城市可能会产生越来越多的待业青年,给城市生活带来不安定因素。
四、大学生就业出路
(一)直面社会历练自己出成就
空军一航院的04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在这方面做的尤其突出!因为一航院工商管理专业缺乏师资力量,学生认为不可能消极等待别人帮自己就业,所以,他们在大学二年级就开始勇敢地走向社会,寒暑假不回家,在社会上滚打摸爬,摔打磨练自己,对就业谋生没有一丝畏惧。现能联系上的88人,至08年毕业至今一年半的时间,全部就业,而且已有多人做到管理岗位,其中有7人做了部门负责人,6人选择自主创业,并已初具规模。他们与民营企业家都可谓"穷人"的孩子,他们的成功就是其他大学生们就业的最好的例证。
(二)早就业早抓机会
我们的大学生多有这样的境遇:用人单位大多优先录用有工作经验的应聘者。有经验者,可直接上岗,单位既节省了培训费用,又缩短了入职的时间,两方面为单位节约成本。比如会计行业,用人单位基本上只招中层以上的会计人员,需知,没有基层的工作基础哪来中高层经验?而大学生们迟迟不就业,既没有基层的经历,何谈中高层?而早就业的学生有基础,一旦职位空缺,机会垂手可得。
(三)重塑大学生价值观
80后的大学生是备受责备的一代,目前出现就业难的也是这一代人。80后的孩子处在我国改革开放富裕起来的时代,家长们感觉自己吃了太多苦,再也不能让孩子受苦受穷!与西方教育理念完全相反,所以造就了孩子追求享受、怕吃苦,自私自利、自我中心的极端思想。这样的孩子找工作,自然也是处处碰壁,因为没有哪家单位拿独生子女的标准来量员工,市场竞争更容不得娇生惯养的孩子贻误商机。所以,我们的教育还应回归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上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为人民服务,勇于追求自我实现、为祖国奉献青春的价值观、世界观。
(四)高校应加强大学生就业、创业课程设置
在国外许多小学的课程和游戏中,都会有意无意地把未来的生涯资讯和职场情况传达给学生。西方国家的大学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开设创业理论、创业风险、创业心理、创业技巧、创业能力、创业指导、创业法制常识等系列课程,传授创业知识和技能。
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推孟在30年中追踪研究了800人的成长过程。结果发现,他们中成就最大的20%与成就最小的20%的最明显的差异就是个性方面的不同。高成就者具有谨慎、自信、不屈不挠、进取心、坚持性、不自卑等心理特征。这说明个性特征对个体的创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独立性、坚持性、敢为性、克制性等。所以,人格教育对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
(五)新农村建设显身手
越来越多大学毕业生在农村创业的道路上取得了成功。上海复旦大学计算机系学生顾澄勇,毕业时主动放弃"白领"工作,回到农村,把所学知识与卖鸡蛋结合在一起,通过网络销售,生意越做越红火。从四川农业大学经济系毕业的龙波与女友王旭到农村"科学养猪",如今在全国各地已拥有12个养猪场,年产猪万余头,产值超千万元。安徽科技学院王中华等三位大四学生顶着压力,毅然把户口迁到凤阳县小岗村开展创业活动。由于他们懂技术、善经营,双孢菇生产项目当年就基本收回投资成本,这对当地农民产生了显著的示范作用,当年有7户农民加入双孢蘑菇生产,今年又有20多户农民要求加入村里新成立的食用菌生产合作社。
毕业于江西农业大学的刘明辉回到家乡江西省瑞金市壬田镇高轩村,干起了养殖业。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他的"猪-沼-果"生态农业养殖项目当年获利6万余元。目前,瑞金市有500多名大学生争相回乡创业,发展起肉牛养殖、花卉种植、反季节蔬菜等高效农业生产基地600多个,普及推广各种种养技术120多项,带动5万余户农民走上了现代农业之路。空军一航院04工商就有7人从事种植业,而且已是相关部门负责人。
以上事例说明,大学毕业生农村创业渐成燎原之势,农村创业成功的例子和良好的农村创业氛围,正吸引着大学毕业生奔向社会主义新农村,一个大学生创业致富的全新平台呈现在人们面前。
(六)政府政策扶植
大学毕业生一律下基层锻炼3-5年后回城。因为基层工作对于大学生来说太重要了。毛泽东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们的大学生好高骛远,不懂基层的实际情况,又怎么能管好基层?上世纪,大学生毕业国家包分配,他们基本都要先下基层锻炼一年,然后才转正。这一政策现在仍不过时。
增派大学生村官,形成大学生村官团队,克服来自旧有势力的阻挠,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在农村施展自己的才华,加快新农村建设;并从资金、政策方面扶持,使新农村建设更快更好地发展,也为其他大学生提供榜样示范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周俊,肖文,姜宇.新农村建设对大学生自主创业吸引力研究.商场现代化,2009,(3).
[2]中国学生网,2009,(7).
[3]法制日报.2009,(10).
[4]凤凰财经网.2010,(5).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状况俯瞰
(一)就业规模庞大
2010年将新增652万大学毕业生,加上09年、08年积滞下来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规模更加庞大,就业竞争更加激烈,尤其是公务员岗位和带编制的事业单位用人指标少,加上企业用人单位提高选人用人门槛,无疑使就业问题雪上加霜。在这种严峻形势下,相当部分大学毕业生则消极就业,有钱的、有势的、娇生惯养的、不负责任的……他们坐以观望,等待行政事业单位的编制降临,等待父母找关系,托熟人,等待轻松的工作岗位去享受。
(二)各专业就业率参差不齐
据09年统计资料分析,各专业就业率如下:文学86%,理学84%,工科90%,教育84%,医学82%,法学79%,哲学76%等。从专业种类来看,地矿类专业就业率独居榜首,工科类专业就业率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就业率前十的专业种类中,有8个为理工类专业。
(三)自主创业成功率低
07年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率为0.7%,08年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率为1%,09年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率为1.94%,2010年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率为3%。目前,浙江省大学生自主创业5%,成功率为60%,成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为5.13%,清华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率为2%。全世界自主创业成功率为20%,美国自主创业成功率为25%。相比之下,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率显著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四)先就业后择业,急功近利
面对居高不下的就业压力,各高校纷纷要求学生先就业后择业。这种被动就业的后果就是用人单位可能面临极高的跳槽率,不但延缓了大学生就业成功的路途,甚至误入歧途,还降低了学生追求事业的成功率。这种慌不择业的就业观于己于人都没有任何好处。
二、当今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分析
(一)大学毕业生不应是等待别人来雇佣自己,而应是解放别人的创业者
在这点上,民营企业家励精图治谋发展、艰苦奋斗思创业的精神为大学毕业生们树立了创业的标杆。
民营企业不仅为国民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为国家税收、为大量的下岗工人和农民工提供了数以亿计的就业岗位,为国计民生做出了突出贡献。民营企业家的成功说明了什么?翻开我国民营企业家的发家史,又有哪一个民营企业家不是自我创业、白手起家的?大学毕业生是社会的精英,尽管我国已进入大众化教育,但无论国家还是家庭方面,对他们的成长都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培养大学生的目的是让他们服务于国家,造福社会,而不是成为社会包袱。因此他们就应承担起为自己、为他人谋幸福的责任,就应该勇敢地去寻找机会、创造机会,解决自己和他人的吃饭问题,而不是被动地就业。
(二)生产力的解放和农民工的替代
随着农村生产力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形成庞大的农民工进城务工队伍,他们渗透到各行业,各角落,并通过自己的艰苦奋斗,在技术、管理等各方面、各阶层,都占领着一席之地。他们中的姣姣者还独占鳌头。这种与大学生相伴而生的就业局面,毫无疑问替代了大学生的就业岗位,这是公平竞争。在这场竞争中,占优势的是我们的农民工,他们不怕吃苦,不怕受累,占据了众多的岗位,形成了在表面上看来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局面。
(三)不是就业难,而是就业思想转变难
大的做不来,小的不去做。受"学而优则仕"等旧有思想的束缚,总认为大学生应该坐办公室,当白领、金领,拿高工资、过好日子,而不是从基层的普普通通工作做起,因此已有的普通员工工作他们不去做,奢望的管理岗位又期待有经验、有能力的大学生去努力,而中间的艰苦锻炼过程很少大学生愿磨练,所以大中专学生却能获此领地,因为他们没有高学历,只能从零起点干起,却能独领风骚!
(四)娇生惯养怕吃苦
我们的父母怕孩子再向自己那样吃苦受累,处处为孩子着想,久而久之,孩子习以为常地认为一切都应以他为中心,自私自利,并且容不得别人的批评。在中国应试教育制度下,父母除了忙于工作外,大多苦于对孩子的辛勤抚养和教育,一旦孩子走进大学校园,他们便万事大吉,上了大学等于进了保险箱。他们所接收的使命就是考上大学,至于考上之后,不知干什么,所以很多大学生因为缺乏理想和抱负,上了大学,无所事事。
(五)急于求成,盲目躁动
当今人们渴望一夜成名,一夜暴富,还有多少年轻人愿意通过脚踏实地的辛勤劳动换来功成名就?所以大学生在择业时更多地对高收入岗位趋之若鹜,放弃那些有助于理想、事业实现的低收入工作岗位。比如春节伊始的民工慌,这难道不是大学生们就业的好机会吗?此时此刻,大学生们即可选取好的就业机会,更是他们向老板提高报酬的大好时机。因为工厂停工的成本远大于给工人加薪带来的成本。而我们的大学生们则认为,这是农民工应去的地方。
三、大学生消极就业存在的隐患
(一)消极就业造成资源浪费
从09年度统计的就业率较高的专业看,至少还有10%以上的大学生未就业,加上08年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待业大学生闲置起来,无疑是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我们知道,国家、社会和家庭为每一个大学生的成长耗费不少精力和财力,这些大学生迟迟不就业,既是人力资源的浪费,又不能产生社会资源,所以说是双重浪费。
(二)给社会治安带来一定的隐患
据以上10%待业比率推算:08年的500多万大学毕业生中就有50万人未就业,09年的610万大学毕业生中就有61万人未就业,加上2010年将有652万中大学毕业生的65万人,合计就是170多万大学生待业!这个高素质的、精力旺盛的无业群体,终日无所事事,其中有些大学生又缺乏生活来源,他们能做什么,又会做什么,不能不令人担忧。
(三)给中学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大学生就业难,这个话题或多或少地传入中学生那里,对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难免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中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差,他们中部分学习差的学生就会更加悲观,考大学何用,连工作都找不到,还不如现在就去打工(在农村);在城市可能会产生越来越多的待业青年,给城市生活带来不安定因素。
四、大学生就业出路
(一)直面社会历练自己出成就
空军一航院的04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在这方面做的尤其突出!因为一航院工商管理专业缺乏师资力量,学生认为不可能消极等待别人帮自己就业,所以,他们在大学二年级就开始勇敢地走向社会,寒暑假不回家,在社会上滚打摸爬,摔打磨练自己,对就业谋生没有一丝畏惧。现能联系上的88人,至08年毕业至今一年半的时间,全部就业,而且已有多人做到管理岗位,其中有7人做了部门负责人,6人选择自主创业,并已初具规模。他们与民营企业家都可谓"穷人"的孩子,他们的成功就是其他大学生们就业的最好的例证。
(二)早就业早抓机会
我们的大学生多有这样的境遇:用人单位大多优先录用有工作经验的应聘者。有经验者,可直接上岗,单位既节省了培训费用,又缩短了入职的时间,两方面为单位节约成本。比如会计行业,用人单位基本上只招中层以上的会计人员,需知,没有基层的工作基础哪来中高层经验?而大学生们迟迟不就业,既没有基层的经历,何谈中高层?而早就业的学生有基础,一旦职位空缺,机会垂手可得。
(三)重塑大学生价值观
80后的大学生是备受责备的一代,目前出现就业难的也是这一代人。80后的孩子处在我国改革开放富裕起来的时代,家长们感觉自己吃了太多苦,再也不能让孩子受苦受穷!与西方教育理念完全相反,所以造就了孩子追求享受、怕吃苦,自私自利、自我中心的极端思想。这样的孩子找工作,自然也是处处碰壁,因为没有哪家单位拿独生子女的标准来量员工,市场竞争更容不得娇生惯养的孩子贻误商机。所以,我们的教育还应回归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上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为人民服务,勇于追求自我实现、为祖国奉献青春的价值观、世界观。
(四)高校应加强大学生就业、创业课程设置
在国外许多小学的课程和游戏中,都会有意无意地把未来的生涯资讯和职场情况传达给学生。西方国家的大学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开设创业理论、创业风险、创业心理、创业技巧、创业能力、创业指导、创业法制常识等系列课程,传授创业知识和技能。
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推孟在30年中追踪研究了800人的成长过程。结果发现,他们中成就最大的20%与成就最小的20%的最明显的差异就是个性方面的不同。高成就者具有谨慎、自信、不屈不挠、进取心、坚持性、不自卑等心理特征。这说明个性特征对个体的创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独立性、坚持性、敢为性、克制性等。所以,人格教育对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
(五)新农村建设显身手
越来越多大学毕业生在农村创业的道路上取得了成功。上海复旦大学计算机系学生顾澄勇,毕业时主动放弃"白领"工作,回到农村,把所学知识与卖鸡蛋结合在一起,通过网络销售,生意越做越红火。从四川农业大学经济系毕业的龙波与女友王旭到农村"科学养猪",如今在全国各地已拥有12个养猪场,年产猪万余头,产值超千万元。安徽科技学院王中华等三位大四学生顶着压力,毅然把户口迁到凤阳县小岗村开展创业活动。由于他们懂技术、善经营,双孢菇生产项目当年就基本收回投资成本,这对当地农民产生了显著的示范作用,当年有7户农民加入双孢蘑菇生产,今年又有20多户农民要求加入村里新成立的食用菌生产合作社。
毕业于江西农业大学的刘明辉回到家乡江西省瑞金市壬田镇高轩村,干起了养殖业。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他的"猪-沼-果"生态农业养殖项目当年获利6万余元。目前,瑞金市有500多名大学生争相回乡创业,发展起肉牛养殖、花卉种植、反季节蔬菜等高效农业生产基地600多个,普及推广各种种养技术120多项,带动5万余户农民走上了现代农业之路。空军一航院04工商就有7人从事种植业,而且已是相关部门负责人。
以上事例说明,大学毕业生农村创业渐成燎原之势,农村创业成功的例子和良好的农村创业氛围,正吸引着大学毕业生奔向社会主义新农村,一个大学生创业致富的全新平台呈现在人们面前。
(六)政府政策扶植
大学毕业生一律下基层锻炼3-5年后回城。因为基层工作对于大学生来说太重要了。毛泽东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们的大学生好高骛远,不懂基层的实际情况,又怎么能管好基层?上世纪,大学生毕业国家包分配,他们基本都要先下基层锻炼一年,然后才转正。这一政策现在仍不过时。
增派大学生村官,形成大学生村官团队,克服来自旧有势力的阻挠,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在农村施展自己的才华,加快新农村建设;并从资金、政策方面扶持,使新农村建设更快更好地发展,也为其他大学生提供榜样示范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周俊,肖文,姜宇.新农村建设对大学生自主创业吸引力研究.商场现代化,2009,(3).
[2]中国学生网,2009,(7).
[3]法制日报.2009,(10).
[4]凤凰财经网.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