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果能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与教学需求,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有效思考,还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凸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关键词:问题情境;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引言: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更注重实用性,但这种教学方式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小学数学教师务必要满足新课改后对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开展的各项要求,对教学方式、教学策略加以创新及优化。
一、创设宽松活泼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小学阶段的学生虽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但是年龄尚小,在课堂学习中难以克服害羞和胆怯的心理。创设宽松活泼的学习氛围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首先,要有一个宽松活泼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活动不只是知识的传递,更重要的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两者相辅相成,才能真正实现高效课堂教学。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能够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利用丰富的表情及风趣的语言来辅助教学,使学生感到亲切,愿意与教师分享自己的看法。学生在这样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中能够发现和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从而使他们的问题意识得到充分的体现。其次,要有一个民主平等的心理环境。小学生在学习上对教师的依赖还比较强,他们心里十分在乎教师对自己的看法。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使自己的教学活动尽可能地面向全体学生,并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和信任,积极回答学生的问题。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十分幼稚、没有实质意义,也要对他们进行鼓励和表扬,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使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说出自己内心的疑问。这样,提问后的学生都能得到愉悦的心理体验,从而促使他们进行积极思考。
二、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学习和现实生活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但不少小学生未能关注这种联系,因而在学习数学时,他们仅能够浅显地理解数学知识,将所学运用于试卷中,而未能运用于现实生活中。因此,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时,教师应重视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能够感悟数学学习的价值,从而在现实生活中主动地发现、思考、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在讲述知识内容时可联系现实生活,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教师可提前准备一个摄像支架,在学生认真观察和了解摄像支架的基础上,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摄像支架为什么是三角形的?为什么将摄像机放在三角支架上就能够保持稳定呢?在教师提出这些问题后,学生进行思考和想象,并联系现实生活去解决问题。这样就能够让学生了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一数学原理,促进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内容。
三、结合学段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对小学数学教师而言,最主要的是开展好备课工作,不但要备好教材内容,而且要备好学生的学习资料,促使学生在课堂中发挥学习能动性,为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创造更广阔的空间,让学生在自由、自主的数学活动中进行深入的思考及探析,并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对数学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探索,这也能够促使学生吸收更多的数学知识,巩固学生的数学解题技巧,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都知道长方形共有4个角,现在将其中一個角去掉,还剩下几个角?此问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特征,教师应对学生加以指引:之前我们学习过类似的数学知识,那时同学们都运用了什么方式解决问题呢?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结合之前的数学学习经验,选择以实际操作的方式了解最后究竟剩下几个角。操作的过程即学生分析、思考、解决此问题的重要过程,不仅能够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四、通过活动开展,创设问题情境
通过活动开展创设问题情境也是一种重要的方式。在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具体的活动来积极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参与活动时能够更深层次地理解数学知识。这种方式的运用还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能够运用多种感官进行充分学习。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一课时,教师要针对本节课内容提前为学生准备好平行四边形纸片,然后向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同学们能否找到有效的方式来求出平行四边形的实际面积呢?问题的提出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利用教师所提供的纸片实施具体的操作,并利用剪一剪、拼一拼等方式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然后再由教师对学生加以科学指引,最终能够让学生求出平行四边形的实际面积,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五、融入趣味因素,创设问题情境
随着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凸显多媒体技术的优势,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将数学问题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思考、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同时还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难度,让学生能够更快地吸收和掌握数学知识。如,在开展“年月日”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关于“年月日”的动画:小红的爸爸去出差,要一个月才能回家,小红每天都要给爸爸写一封信,那么,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小红共给爸爸写了多少封信呢?通过观看此动画,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从而能够正确解答这个问题。利用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动画这种方式,能够深化学生对“年月日”一课数学知识的理解,提升教学效果。
结论:
总而言之,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时,若想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参与程度,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有效思考,数学教师就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下更积极地思考数学问题,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从而达成小学数学教学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汤志恒.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J]. 数学大世界(上旬),2020,(11):60.
[2]陈忠浩. 小学数学教学应用模型思想的策略分析[J]. 智力,2020,(31):67-68.
关键词:问题情境;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引言: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更注重实用性,但这种教学方式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小学数学教师务必要满足新课改后对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开展的各项要求,对教学方式、教学策略加以创新及优化。
一、创设宽松活泼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小学阶段的学生虽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但是年龄尚小,在课堂学习中难以克服害羞和胆怯的心理。创设宽松活泼的学习氛围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首先,要有一个宽松活泼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活动不只是知识的传递,更重要的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两者相辅相成,才能真正实现高效课堂教学。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能够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利用丰富的表情及风趣的语言来辅助教学,使学生感到亲切,愿意与教师分享自己的看法。学生在这样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中能够发现和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从而使他们的问题意识得到充分的体现。其次,要有一个民主平等的心理环境。小学生在学习上对教师的依赖还比较强,他们心里十分在乎教师对自己的看法。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使自己的教学活动尽可能地面向全体学生,并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和信任,积极回答学生的问题。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十分幼稚、没有实质意义,也要对他们进行鼓励和表扬,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使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说出自己内心的疑问。这样,提问后的学生都能得到愉悦的心理体验,从而促使他们进行积极思考。
二、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学习和现实生活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但不少小学生未能关注这种联系,因而在学习数学时,他们仅能够浅显地理解数学知识,将所学运用于试卷中,而未能运用于现实生活中。因此,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时,教师应重视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能够感悟数学学习的价值,从而在现实生活中主动地发现、思考、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在讲述知识内容时可联系现实生活,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教师可提前准备一个摄像支架,在学生认真观察和了解摄像支架的基础上,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摄像支架为什么是三角形的?为什么将摄像机放在三角支架上就能够保持稳定呢?在教师提出这些问题后,学生进行思考和想象,并联系现实生活去解决问题。这样就能够让学生了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一数学原理,促进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内容。
三、结合学段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对小学数学教师而言,最主要的是开展好备课工作,不但要备好教材内容,而且要备好学生的学习资料,促使学生在课堂中发挥学习能动性,为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创造更广阔的空间,让学生在自由、自主的数学活动中进行深入的思考及探析,并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对数学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探索,这也能够促使学生吸收更多的数学知识,巩固学生的数学解题技巧,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都知道长方形共有4个角,现在将其中一個角去掉,还剩下几个角?此问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特征,教师应对学生加以指引:之前我们学习过类似的数学知识,那时同学们都运用了什么方式解决问题呢?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结合之前的数学学习经验,选择以实际操作的方式了解最后究竟剩下几个角。操作的过程即学生分析、思考、解决此问题的重要过程,不仅能够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四、通过活动开展,创设问题情境
通过活动开展创设问题情境也是一种重要的方式。在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具体的活动来积极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参与活动时能够更深层次地理解数学知识。这种方式的运用还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能够运用多种感官进行充分学习。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一课时,教师要针对本节课内容提前为学生准备好平行四边形纸片,然后向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同学们能否找到有效的方式来求出平行四边形的实际面积呢?问题的提出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利用教师所提供的纸片实施具体的操作,并利用剪一剪、拼一拼等方式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然后再由教师对学生加以科学指引,最终能够让学生求出平行四边形的实际面积,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五、融入趣味因素,创设问题情境
随着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凸显多媒体技术的优势,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将数学问题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思考、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同时还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难度,让学生能够更快地吸收和掌握数学知识。如,在开展“年月日”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关于“年月日”的动画:小红的爸爸去出差,要一个月才能回家,小红每天都要给爸爸写一封信,那么,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小红共给爸爸写了多少封信呢?通过观看此动画,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从而能够正确解答这个问题。利用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动画这种方式,能够深化学生对“年月日”一课数学知识的理解,提升教学效果。
结论:
总而言之,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时,若想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参与程度,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有效思考,数学教师就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下更积极地思考数学问题,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从而达成小学数学教学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汤志恒.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J]. 数学大世界(上旬),2020,(11):60.
[2]陈忠浩. 小学数学教学应用模型思想的策略分析[J]. 智力,2020,(31):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