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提升学生提问能力

来源 :广东教学·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hicun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小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能力逐渐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非是一朝一夕之事,而是要通过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必须为达到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问题”兴趣,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和提问、引导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培养学生“问题”的意志和品质等目标而努力创新。
  【关键词】问题意识;提问能力;勇气
  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下,数学课堂教学更加注重趣味性与自主性,以及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我们地处农村学校,学生的提问能力更为低下。在多年的实践教学中,我常常会根据课本内容与要求,创设数学情境,以此来发现简单的问题,并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增添了课堂学习乐趣,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消除恐惧,激发“提出问题”的勇气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一种求知状态中,由于他们没有掌握好提问的方法和组织语言,所以课堂上表现出一种“害怕心理”,害怕在课堂上不会提问,得到老师的批评;害怕提出的问题不成问题而变成同学们的笑料。因此,要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提问,首先教师要努力帮助学生消除“害怕心理障碍,让学生放心提问”。使学生敢于“提问题”, 教师要诚心诚意地信任和鼓励学生,走下讲台,走近学生,与学生一起交流,一起活动。使学生在教师面前没有拘束感,为学生敢于“提问题”奠定基础。
  比如对于在课堂上提问由于情绪紧张而说不清楚的学生,可以教师先简单举例提个问题,再让学生照样子提问,耐心地启发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自己提问;让胆小的、不敢在师生面前提问的学生,可以同桌间互相提问。像教学“位置与顺序——左右”中,学生刚开始不会提問题,于是我就走在学生中间,提问:“我的左边是谁?我的右边是谁?”学生踊跃回答。接着我开始让学生提问,学生觉得很简单,照着样子就会提问了。我还在课堂上组织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提问竞赛活动,或通过争做小老师,小老师提出问题,全班来解决问题,这样,激起学生提问的兴趣,大胆质疑和发问。
  二、善于鼓励,培养“提出问题”的习惯
  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创造者,教师给予的鼓励,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培养“提出问题”的习惯鼓励学生多说话。在课堂上充分保证人人有说的机会,我们可以利用同桌间互相说或小组间互相说,通过多说的训练,培养学生勤于提问的习惯。比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如果让学生分别去说“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学生将会提出问题:“除数应该怎样算?”“余数为什么要小于除数?”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鼓励学生多动手。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可以从实践中受到一定的启发而提出问题。比如教学“教室有多长”时,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用书本来测量,用脚步来测量,用尺子来测量,从而提出“在测量过程中要注意什么?”等这样的问题。
  鼓励学生多思考。课堂上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对新的问题作较深层次的思考,通过分析和比较,就能将问题转化,提出优化解答过程的新问题。比如在“数一数与乘法——儿童乐园”的教学中,先让学生充分思考“有多少人坐小火车?”这个问题,当有的学生列出算式“4 4 4 4 4 4”后,教师启发学生:“这么长的算式麻烦吗?”然后引导学生提出“能不能用简便的算式来表示?”这个问题,并想到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4个6相加并列出算式“4×6”。由此可见,只要指导学生对问题多作思考,学生就能创造性地提出新的问题来。
  三、创设情境,提升“提出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法过分强调封闭, 学生习惯于“师讲生听”“师问生答”。《新课标》中,是更多地以“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的形式,创设贴近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的常见情境,激励学生提出问题,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加与减的“小小图书馆”,当老师出现小小图书馆情况表时,问:“你们根据图表中提供的信息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学生经过思考后提出“故事书比连环画多多少本?”“科技书比连环画少多少本?”“故事书和科技书一共有多少本?”“连环画和科技书一共有多少本?”“故事书、连环画和科技书一共有多少本?”等,虽然这节课无法一一解答这些问题,但学生觉得这些问题是自己经过思考自己提出来的,他们感到很自豪,属于处于最佳状态,注意力也特别集中了。在这节课中学生提出问题很多很多,教师就要注意,一方面注意结合本节课的内容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使学生感到确实有问题可问;另一方面在教学中注意对学生的提问仔细分析,慎重地处理好各种关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在本节课中我就选取了“故事书比连环画多多少本?”为重点,组织学生探究三位数进位加减的计算方法。
  小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不仅提高课堂效率,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必须注重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有系统地进行培养。在教学课堂中,采取科学的手段促使学生敢问、勤问、乐问、善问。让每个学生在提问中进步,在提问中提高,在提问中获取新知。
  参考文献:
  [1]刘兼,孙晓天.数学课程标准解读,2002.
  [2]钟启泉,崔允,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 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王海莹.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中国教育报,2014.2.
其他文献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授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小学阶段是人才成长的启蒙时期,创新意识必须从这时开始孕育。广泛的学习兴趣,质疑问难的好奇心理,灵活的多向性思维是创新人才早期教育不容忽视的方面。  一、鼓励一题多解——不同的思路和方法  他坚定地说:“我觉得没错。解这道题的关键是:要寻找一个整数能与分数的分母约分,并最
【摘要】随着新课改实施的深入,我国对小学生的审美教育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希望能够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并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加强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这门学科对于小学生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近几年来,我国越来越注重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而审美教育恰恰是人文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新课标背景下,在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审美教育。本文就是对当前我国小学语
摘要:随着教学体制不断发展和完善,对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小学生不管是思维能力还是认知能力都没有发展成熟,因此他们对于眼前的世界抱有很大的好奇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仅使学生的好奇心得以满足,兴趣得以激发,参与积极性得以调动,还能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学习习惯:培养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怎样在实践中培养学生
【摘要】语言文字从一个日常交流工具为起点,又衍生出信息载体的作用,其鲜明的工具性特征,同时负载着传承祖国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任务,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人文精神,具有深刻的人文性。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笔者以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语言文字运用为主要论点,结合当下教育环境做一个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目标;语言文字;运用  小学语文致力于探索语言文字的学习,以综合实
【摘要】核心素养的价值原点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核心素养的落实,不仅仅是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更是对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本文从小学语文教学“听、说、读、写”等四个核心素养关键点进行深入探究,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语文教学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推进,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改革脚步在一步一个脚印地不断向前,各个试点的教育教学方式和能力也在不断地更新,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但由于我国地广人多,教育改革的推进虽然进展良好、成绩斐然,但是这些成绩多取得于各个推行试点之中,并不是各级城市都有良好推广,大多数地区的改革脚步仍处于初级阶段,取得的成绩较低。虽然在很努力的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但依然并没有很好的成效。九年义务教育改
【摘要】音乐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审美教育,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教学中得到培养,审美情感体验在教学中得以获取,从而使知识与生命产生共鸣。本人根据当今音乐教学中仍存在过于关注知识技能的传递及偏离学生生活实际的现象,探讨如何在音乐教学中通过情境教学渗透以美育人,从而实现审美教育是最核心的音乐教育。  【关键词】音乐教学;情境教学;审美感知;审美体验;审美兴趣;美育渗透  一、问题的提出  美育是音乐教育中
教育部颁布了《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要求少布置课外作业。大家都清楚,如果想在课后少做作业,必须做到练习课课清。而这就需要老师精心设计课堂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知识、提高能力,那样的课堂肯定就是高效的。下面,笔者就如何在阅读课堂中有效地进行练习设计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紧扣语言点,感受文本语言  语文教材选取的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能较大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
【摘要】如何培养我们的孩子从小成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小公民,是全社会交给我们学校教育的一项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我们的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中最重要、最基础的阶段,在这个时期对小学生进行适当的遵纪守法的教育有助于他们今后一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守纪教育;以身作则;细化常规;渗透;创设  建设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之一,是我们社会上的每个公民都要遵纪守法,因此我国的公民道德规范中的第一句话就是 “爱国守法
2017年高考全国卷地理试题突出了“素养立意”,着重考查了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笔者通过对2017年高考全国Ⅰ卷、Ⅱ卷、Ⅲ卷三套地理试题的分析研究,从以下几方面阐述“素养立意”背景下地理试题的命制特点,以期对今后高三教学备考带来一定的启示。  一、命题素材的选取——关注“一点四面”高考改革主题  2016年初,教育部提出高考命题要体现“一点四面”的基本原则。其中“一点”是 “立德树人”,“四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