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小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能力逐渐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非是一朝一夕之事,而是要通过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必须为达到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问题”兴趣,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和提问、引导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培养学生“问题”的意志和品质等目标而努力创新。
【关键词】问题意识;提问能力;勇气
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下,数学课堂教学更加注重趣味性与自主性,以及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我们地处农村学校,学生的提问能力更为低下。在多年的实践教学中,我常常会根据课本内容与要求,创设数学情境,以此来发现简单的问题,并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增添了课堂学习乐趣,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消除恐惧,激发“提出问题”的勇气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一种求知状态中,由于他们没有掌握好提问的方法和组织语言,所以课堂上表现出一种“害怕心理”,害怕在课堂上不会提问,得到老师的批评;害怕提出的问题不成问题而变成同学们的笑料。因此,要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提问,首先教师要努力帮助学生消除“害怕心理障碍,让学生放心提问”。使学生敢于“提问题”, 教师要诚心诚意地信任和鼓励学生,走下讲台,走近学生,与学生一起交流,一起活动。使学生在教师面前没有拘束感,为学生敢于“提问题”奠定基础。
比如对于在课堂上提问由于情绪紧张而说不清楚的学生,可以教师先简单举例提个问题,再让学生照样子提问,耐心地启发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自己提问;让胆小的、不敢在师生面前提问的学生,可以同桌间互相提问。像教学“位置与顺序——左右”中,学生刚开始不会提問题,于是我就走在学生中间,提问:“我的左边是谁?我的右边是谁?”学生踊跃回答。接着我开始让学生提问,学生觉得很简单,照着样子就会提问了。我还在课堂上组织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提问竞赛活动,或通过争做小老师,小老师提出问题,全班来解决问题,这样,激起学生提问的兴趣,大胆质疑和发问。
二、善于鼓励,培养“提出问题”的习惯
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创造者,教师给予的鼓励,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培养“提出问题”的习惯鼓励学生多说话。在课堂上充分保证人人有说的机会,我们可以利用同桌间互相说或小组间互相说,通过多说的训练,培养学生勤于提问的习惯。比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如果让学生分别去说“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学生将会提出问题:“除数应该怎样算?”“余数为什么要小于除数?”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鼓励学生多动手。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可以从实践中受到一定的启发而提出问题。比如教学“教室有多长”时,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用书本来测量,用脚步来测量,用尺子来测量,从而提出“在测量过程中要注意什么?”等这样的问题。
鼓励学生多思考。课堂上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对新的问题作较深层次的思考,通过分析和比较,就能将问题转化,提出优化解答过程的新问题。比如在“数一数与乘法——儿童乐园”的教学中,先让学生充分思考“有多少人坐小火车?”这个问题,当有的学生列出算式“4 4 4 4 4 4”后,教师启发学生:“这么长的算式麻烦吗?”然后引导学生提出“能不能用简便的算式来表示?”这个问题,并想到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4个6相加并列出算式“4×6”。由此可见,只要指导学生对问题多作思考,学生就能创造性地提出新的问题来。
三、创设情境,提升“提出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法过分强调封闭, 学生习惯于“师讲生听”“师问生答”。《新课标》中,是更多地以“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的形式,创设贴近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的常见情境,激励学生提出问题,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加与减的“小小图书馆”,当老师出现小小图书馆情况表时,问:“你们根据图表中提供的信息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学生经过思考后提出“故事书比连环画多多少本?”“科技书比连环画少多少本?”“故事书和科技书一共有多少本?”“连环画和科技书一共有多少本?”“故事书、连环画和科技书一共有多少本?”等,虽然这节课无法一一解答这些问题,但学生觉得这些问题是自己经过思考自己提出来的,他们感到很自豪,属于处于最佳状态,注意力也特别集中了。在这节课中学生提出问题很多很多,教师就要注意,一方面注意结合本节课的内容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使学生感到确实有问题可问;另一方面在教学中注意对学生的提问仔细分析,慎重地处理好各种关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在本节课中我就选取了“故事书比连环画多多少本?”为重点,组织学生探究三位数进位加减的计算方法。
小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不仅提高课堂效率,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必须注重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有系统地进行培养。在教学课堂中,采取科学的手段促使学生敢问、勤问、乐问、善问。让每个学生在提问中进步,在提问中提高,在提问中获取新知。
参考文献:
[1]刘兼,孙晓天.数学课程标准解读,2002.
[2]钟启泉,崔允,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 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王海莹.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中国教育报,2014.2.
【关键词】问题意识;提问能力;勇气
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下,数学课堂教学更加注重趣味性与自主性,以及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我们地处农村学校,学生的提问能力更为低下。在多年的实践教学中,我常常会根据课本内容与要求,创设数学情境,以此来发现简单的问题,并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增添了课堂学习乐趣,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消除恐惧,激发“提出问题”的勇气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一种求知状态中,由于他们没有掌握好提问的方法和组织语言,所以课堂上表现出一种“害怕心理”,害怕在课堂上不会提问,得到老师的批评;害怕提出的问题不成问题而变成同学们的笑料。因此,要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提问,首先教师要努力帮助学生消除“害怕心理障碍,让学生放心提问”。使学生敢于“提问题”, 教师要诚心诚意地信任和鼓励学生,走下讲台,走近学生,与学生一起交流,一起活动。使学生在教师面前没有拘束感,为学生敢于“提问题”奠定基础。
比如对于在课堂上提问由于情绪紧张而说不清楚的学生,可以教师先简单举例提个问题,再让学生照样子提问,耐心地启发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自己提问;让胆小的、不敢在师生面前提问的学生,可以同桌间互相提问。像教学“位置与顺序——左右”中,学生刚开始不会提問题,于是我就走在学生中间,提问:“我的左边是谁?我的右边是谁?”学生踊跃回答。接着我开始让学生提问,学生觉得很简单,照着样子就会提问了。我还在课堂上组织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提问竞赛活动,或通过争做小老师,小老师提出问题,全班来解决问题,这样,激起学生提问的兴趣,大胆质疑和发问。
二、善于鼓励,培养“提出问题”的习惯
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创造者,教师给予的鼓励,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培养“提出问题”的习惯鼓励学生多说话。在课堂上充分保证人人有说的机会,我们可以利用同桌间互相说或小组间互相说,通过多说的训练,培养学生勤于提问的习惯。比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如果让学生分别去说“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学生将会提出问题:“除数应该怎样算?”“余数为什么要小于除数?”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鼓励学生多动手。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可以从实践中受到一定的启发而提出问题。比如教学“教室有多长”时,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用书本来测量,用脚步来测量,用尺子来测量,从而提出“在测量过程中要注意什么?”等这样的问题。
鼓励学生多思考。课堂上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对新的问题作较深层次的思考,通过分析和比较,就能将问题转化,提出优化解答过程的新问题。比如在“数一数与乘法——儿童乐园”的教学中,先让学生充分思考“有多少人坐小火车?”这个问题,当有的学生列出算式“4 4 4 4 4 4”后,教师启发学生:“这么长的算式麻烦吗?”然后引导学生提出“能不能用简便的算式来表示?”这个问题,并想到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4个6相加并列出算式“4×6”。由此可见,只要指导学生对问题多作思考,学生就能创造性地提出新的问题来。
三、创设情境,提升“提出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法过分强调封闭, 学生习惯于“师讲生听”“师问生答”。《新课标》中,是更多地以“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的形式,创设贴近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的常见情境,激励学生提出问题,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加与减的“小小图书馆”,当老师出现小小图书馆情况表时,问:“你们根据图表中提供的信息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学生经过思考后提出“故事书比连环画多多少本?”“科技书比连环画少多少本?”“故事书和科技书一共有多少本?”“连环画和科技书一共有多少本?”“故事书、连环画和科技书一共有多少本?”等,虽然这节课无法一一解答这些问题,但学生觉得这些问题是自己经过思考自己提出来的,他们感到很自豪,属于处于最佳状态,注意力也特别集中了。在这节课中学生提出问题很多很多,教师就要注意,一方面注意结合本节课的内容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使学生感到确实有问题可问;另一方面在教学中注意对学生的提问仔细分析,慎重地处理好各种关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在本节课中我就选取了“故事书比连环画多多少本?”为重点,组织学生探究三位数进位加减的计算方法。
小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不仅提高课堂效率,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必须注重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有系统地进行培养。在教学课堂中,采取科学的手段促使学生敢问、勤问、乐问、善问。让每个学生在提问中进步,在提问中提高,在提问中获取新知。
参考文献:
[1]刘兼,孙晓天.数学课程标准解读,2002.
[2]钟启泉,崔允,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 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王海莹.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中国教育报,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