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素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讨论式”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教师通过“讨论式”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学生之间可以充分交流自己独特的见解。[1]可以说“讨论式”教学的应用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具有独特的优势,但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因此,本文以香坊中学历史课为素材,探索讨论式教学在历史课堂出现的问题、讨论式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在历史课堂的实践,以期为讨论式教学在历史课堂提供借鉴。
关键词:讨论室教学;历史课堂;实践
一、讨论式教学出现的问题
(一)教师经验不足
当前,在大多数学校,教师仍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即教师讲授,学生接受;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是课堂的客体。当然,这都是和目前中学的实际情况分不开的,中学重视的就是学生的成绩,家长关心的只有学生分数的高低,因为学生分数的高低与学生是否可以去更好的大学,获得更好的资源有直接的关系。[2]但是“讨论式”教学具有不确定性的因素,虽然“讨论式”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发散学生的思维,但是教师并没有进行充分地培训,只是自己对“讨论式”教学进行摸索,所以教学经验存在严重的不足。
(二)难以发挥学生主动性
新生事物在前期由于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支撑,因此在实施的过程中,只能进行摸索,就难以充分体现出新生事物的积极作用。虽然“讨论式”教学方法并不算得上新生事物,但在传统的教学方法占主流的授课过程中,对于“讨论式”教学就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比如,由于教师的经验不足,就难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浪费课堂时间,降低课堂效率,教学任务不能按时完成。教师在进行“讨论式”教学过程中,没有让学生课前预习,学生在讨论时就没有讨论的内容进行支撑。不能设置有趣的问题,或者在进行分组时没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差异性,从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可能让学生觉得乏味。
(三)讨论式教学具有局限性
“讨论式”教学具有不稳定性、多变性等局限性。由于在“讨论式”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进行分组的形式进行讨论,那么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就会出现开小差,不积极参与或者扰乱课堂的现象。使教师难以充分发挥“讨论式”教学的优势,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降低课堂效率,导致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因此,“讨论式”教学本身也具有局限性。[3]
二、讨论式教学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教师通过“讨论式”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由于“讨论式”教学是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之间,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和他人进行讨论,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补充,发现自己的不足。[4]与此同时,在进行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比如在课前教师布置预习作业后,小组内可以进行详细的分工,从不同的角度去進行资料的收集,那么课堂上学生就可以将自己的资料进行整理总结,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
教师在历史课堂进行“讨论式”教学的之前,会把相关的问题和讨论内容告诉学生,让学生准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交流能力,思考能力,以及资料的检索能力都能够得以培养,与之相对应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求知欲、注意力、耐心都得以培养,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
三、讨论式教学在历史课堂的实践
(一)掌握讨论式教学的适用条件
教学的适用条件主要是指教师的教学方法的运用时机是否符合当前课堂的教学状况。历史课程看似简单实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体系,各种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错综复杂,体现在教学中就是重点、难点的教学。对于历史素养较弱的同学往往很难理解,更不用说进行记忆。或者当学生对于历史知识有自己的见解或与他人见解不同出现争议的时候,就可以运用讨论式教学。在进行讨论式课堂中,学生之间互相讨论、互相交流,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对学生的知识进行补充。
比如在学习“明朝内阁”的时候,宰相废除与内阁建立有着很大的关联,宰相废除是内阁建立的原因,内阁又是宰相工作职务的继续。并且对于宰相废除的原因有很多,包括直接原因宰相骄恣擅权、私下勾结党羽,历史原因宰相权力过大、皇权不稳,个人原因朱元璋疑心过重,各种原因下的影响因又有着不同的差异。由于学生历史知识的存储容量不同、理解能力不同,那么在进行教学时就会出现不同的声音,那么讨论式教学在此时就有了一定的适用条件,教师可以进行讨论式教学,让学生之间互相讨论,拓宽学生的视野,学生也可以通过讨论式教学补充自身的不足,从而在讨论中加深对历史知识的印象,建立与历史更紧密的联系。
(二)营造讨论式课堂的氛围
在讨论式课堂中,活跃的学生可能会提出各种意见,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此时发表意见。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教师应该努力梳理和总结自己的核心思想,充分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 这不仅有助于双方总结自己的核心要点,而且可以使双方形成有效的反驳,从而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讨论。 对于学生而言,这也是一种鼓励。当他们自己的意见存在缺陷时,教师也不要直接否认而是应该给予指导。 将极大地鼓励学生、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并更积极地参与讨论。例如,在讲到“戊戌变法”时,一个很重要的反面人物“袁世凯”,有的学生可能会提出:如果当时袁世凯在得知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要变法时,没有急忙跑去向慈禧告密邀功请赏,戊戌变法还会是同样的结局吗?教师可以将这种观点加入到讨论式课堂中,然后从顽固的封建力量,以及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双面性等特征入手,为学生层层进行深入分析,让学生理解,在外忧内患的历史条件下,即使没有告密者,改革也会失败。这不仅鼓励了这名学生敢于提出问题的精神,也让其他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总结:通过香坊中学历史课堂可以发现,“讨论式”教学,是通过课前预习,课中讨论,课后总结的方式进行。在“讨论式”教学的过程中,针对不同情况设置讨论问题,发挥了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究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既增长了知识,又提高了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甄珍,姚海明. 习近平教育思想对高等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新要求:从本科阶段起推行讨论式课堂教学法[J]. 高教刊,2019,(08):127-130.
[2]贾根子. 历史教师强化备课能力实施有效教学的研究[A]. .《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七卷)[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4.
[3]孙雪军. 讨论式教学方法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2016,(08):56.
[4]尹英杰. 讨论式Seminar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A].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深化教学改革?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下册)[C].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15:5.
[5]赵成良,艾克军,苏俊清. 历史课堂分层讨论式教学的实践及思考[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3,(S1):134-135.
关键词:讨论室教学;历史课堂;实践
一、讨论式教学出现的问题
(一)教师经验不足
当前,在大多数学校,教师仍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即教师讲授,学生接受;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是课堂的客体。当然,这都是和目前中学的实际情况分不开的,中学重视的就是学生的成绩,家长关心的只有学生分数的高低,因为学生分数的高低与学生是否可以去更好的大学,获得更好的资源有直接的关系。[2]但是“讨论式”教学具有不确定性的因素,虽然“讨论式”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发散学生的思维,但是教师并没有进行充分地培训,只是自己对“讨论式”教学进行摸索,所以教学经验存在严重的不足。
(二)难以发挥学生主动性
新生事物在前期由于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支撑,因此在实施的过程中,只能进行摸索,就难以充分体现出新生事物的积极作用。虽然“讨论式”教学方法并不算得上新生事物,但在传统的教学方法占主流的授课过程中,对于“讨论式”教学就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比如,由于教师的经验不足,就难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浪费课堂时间,降低课堂效率,教学任务不能按时完成。教师在进行“讨论式”教学过程中,没有让学生课前预习,学生在讨论时就没有讨论的内容进行支撑。不能设置有趣的问题,或者在进行分组时没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差异性,从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可能让学生觉得乏味。
(三)讨论式教学具有局限性
“讨论式”教学具有不稳定性、多变性等局限性。由于在“讨论式”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进行分组的形式进行讨论,那么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就会出现开小差,不积极参与或者扰乱课堂的现象。使教师难以充分发挥“讨论式”教学的优势,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降低课堂效率,导致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因此,“讨论式”教学本身也具有局限性。[3]
二、讨论式教学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教师通过“讨论式”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由于“讨论式”教学是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之间,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和他人进行讨论,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补充,发现自己的不足。[4]与此同时,在进行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比如在课前教师布置预习作业后,小组内可以进行详细的分工,从不同的角度去進行资料的收集,那么课堂上学生就可以将自己的资料进行整理总结,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
教师在历史课堂进行“讨论式”教学的之前,会把相关的问题和讨论内容告诉学生,让学生准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交流能力,思考能力,以及资料的检索能力都能够得以培养,与之相对应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求知欲、注意力、耐心都得以培养,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
三、讨论式教学在历史课堂的实践
(一)掌握讨论式教学的适用条件
教学的适用条件主要是指教师的教学方法的运用时机是否符合当前课堂的教学状况。历史课程看似简单实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体系,各种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错综复杂,体现在教学中就是重点、难点的教学。对于历史素养较弱的同学往往很难理解,更不用说进行记忆。或者当学生对于历史知识有自己的见解或与他人见解不同出现争议的时候,就可以运用讨论式教学。在进行讨论式课堂中,学生之间互相讨论、互相交流,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对学生的知识进行补充。
比如在学习“明朝内阁”的时候,宰相废除与内阁建立有着很大的关联,宰相废除是内阁建立的原因,内阁又是宰相工作职务的继续。并且对于宰相废除的原因有很多,包括直接原因宰相骄恣擅权、私下勾结党羽,历史原因宰相权力过大、皇权不稳,个人原因朱元璋疑心过重,各种原因下的影响因又有着不同的差异。由于学生历史知识的存储容量不同、理解能力不同,那么在进行教学时就会出现不同的声音,那么讨论式教学在此时就有了一定的适用条件,教师可以进行讨论式教学,让学生之间互相讨论,拓宽学生的视野,学生也可以通过讨论式教学补充自身的不足,从而在讨论中加深对历史知识的印象,建立与历史更紧密的联系。
(二)营造讨论式课堂的氛围
在讨论式课堂中,活跃的学生可能会提出各种意见,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此时发表意见。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教师应该努力梳理和总结自己的核心思想,充分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 这不仅有助于双方总结自己的核心要点,而且可以使双方形成有效的反驳,从而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讨论。 对于学生而言,这也是一种鼓励。当他们自己的意见存在缺陷时,教师也不要直接否认而是应该给予指导。 将极大地鼓励学生、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并更积极地参与讨论。例如,在讲到“戊戌变法”时,一个很重要的反面人物“袁世凯”,有的学生可能会提出:如果当时袁世凯在得知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要变法时,没有急忙跑去向慈禧告密邀功请赏,戊戌变法还会是同样的结局吗?教师可以将这种观点加入到讨论式课堂中,然后从顽固的封建力量,以及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双面性等特征入手,为学生层层进行深入分析,让学生理解,在外忧内患的历史条件下,即使没有告密者,改革也会失败。这不仅鼓励了这名学生敢于提出问题的精神,也让其他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总结:通过香坊中学历史课堂可以发现,“讨论式”教学,是通过课前预习,课中讨论,课后总结的方式进行。在“讨论式”教学的过程中,针对不同情况设置讨论问题,发挥了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究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既增长了知识,又提高了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甄珍,姚海明. 习近平教育思想对高等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新要求:从本科阶段起推行讨论式课堂教学法[J]. 高教刊,2019,(08):127-130.
[2]贾根子. 历史教师强化备课能力实施有效教学的研究[A]. .《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七卷)[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4.
[3]孙雪军. 讨论式教学方法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2016,(08):56.
[4]尹英杰. 讨论式Seminar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A].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深化教学改革?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下册)[C].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15:5.
[5]赵成良,艾克军,苏俊清. 历史课堂分层讨论式教学的实践及思考[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3,(S1):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