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者越来越重视将心理学理论知识和实用技术运用在护理学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工作中,针对病人及其家属进行心理护理已成为现代系统化整体护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虽然护理心理学还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但越来越被大家所承认,是对转变护理观念,适应现代医学模式和现代护理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将心理护理的特点、方法及重要性总结如下:
一 心理护理的特点
(一)广泛性心理护理的范围很广,医护人员与患者接触的每个阶段,每样事物和任何护理操作,都包含着心理护理的内容,它随时都会在患者心理上产生影响。患者从人院到出院,其心理活动无时不在护士的影响下产生作用。
(二)个体性与深刻性心理护理的个体性即根据患者的特点,掌握每例患者的需要(物质的和精神的),并给予恰当的帮助。躯体疾病过程中患者不可避免会出现情绪反应,而情绪变化又由于每例患者对同类事物的认识不同而表现各异,心理护理是在观察疾病发展特点的基础上,了解在疾病发展中所表现的认知、情绪、行为反应的个体特征,以便有针对性地制定护理措施。心理护理的深刻性在于患者的心理活动常令人难以理解,必须通过外显的行为予以判断,而人们有时会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行为,这样从外显的行为来探究心理活动比较困难,因为由表及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通过观察、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等思维过程,其难度较之躯体护理大得多,因此心理护理具有深刻的意义.
(三)复杂性心理护理是复杂的影响过程,它的目标是让患者在认知、情感、行为上发生变化,因此患者的主观因素起决定性作用。护士的责任是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心理护理是协调和促进的过程。
(四)心身统一性与心理能动性人是心理和躯体的复合体,从疾病的因果关系讲,心理因素可引起躯体 rf 疾病(心身疾病、心理生理疾病),反过来躯体疾病可促其产生不同的心理现象,二者相互循环影响。同时,人对客观事物的反应是一个主观能动的过程,做好心理护理可使患者得到安抚和激励,在情绪上由焦虑、不安变为安定,在意志上由懦弱变得坚强,在治疗态度上由被动变为主动,其结果使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
(五)不可测量性与技术无止境性心理护量依靠护理人员的信念、意志、力量而发挥作用,从而给患者以实际的感受,因此它是不可测量、无价的。同时心理护理的内容十分丰富,其技术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它的知识和技术是无止境的。
只有掌握了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及心理治疗和心理卫生等多方面理论与技术才能做好心理护理工作。
(六)前瞻性许多观察和研究表明,心理护理措施开始得越早,效果越好,通过早期的预防性评估,收集资料,分析有关信息便能预测患者潜在的心理问题,有效预防较严重的疾病引起的情绪或生理方面的并发症。因此,心理护理具有前瞻性。
二 心理护理的方法
(一)一般性的心理问题对所有患者都适宜,所有护理人员都应了解、掌握。首先要建立病友间的良性交往,可以让康复期患者向刚入院的同类患者讲述自己治愈疾病的感受和体验,可起到医护人员难以起到的积极作用。其次要争取家属、亲友和同事的支持与配合,创造良好的医疗休养环境,充实患者的休养生活,满足他们的生理、心理需要。同时要将心理护理寓于基础护理中,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尽力为患者排忧解难。
(二)根据心理生理学的理论做好心理护理首先尽量设法减少和缓解外因刺激,改变不良个性,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每患者对不良刺激的易感性,承受力和抵抗力不同,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提高患者的心理免疫力。其次帮助患者重塑良好的行为,纠正不良行为模式,建立合理的生活方式,更好地适应环境。患病后临床症状轻重之一,表现繁多,其中很多与患者错误的认识评价导致的继发性障碍有关,提高患者的认识水平,能有效地改善某些临床症状,最后注意调节、控制、疏导、宣泄患者的消极情绪,情绪因素是心理因素的主要部分,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中起重要作用,心理护理就是设法调整患者的情绪,通过优化情绪来维持神经生理,神经内分泌和神经免疫功能的平衡与协调,促使病情的好转。
(三)重视语言艺术和沟通技巧多用安慰、支持、鼓励、积极暗示、果断、明确的解答等治疗性语言,避免用讽刺、嘲弄、刺激、消极、暗示、犹豫、粗暴、含糊其辞的解答等伤害性语言,同时重视语调、表情、姿势、动作、态度等非语词性沟通技巧。
三 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一)建立信任安全感营造支持性气氛 护士在心理沟通中起主导作用,有效的沟通不仅不以获取患者完整、真实的心理信息资料,还可在沟通过程中使患者体验到友好、尊重、融洽的情感,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使之保持稳定情绪,有利患者更坦率,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观点,促进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
(二)合作性人是一个有意识、有思维活动、过着社会活动的人,有着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当人患病后,由于社会角色和环境的改变,内心承受了恐惧、病痛的折磨等心理与生理压力,从而产生特殊的心理需求和反应,这些需求和反应的程度与患者的思想、文化背景、社会、经济地位有关,由于许多护理工作的完成需要患者的密切配合,而取得患者的合作关键在于有效地沟通。通过正确及时的心理疏导,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履行护患双方的角色、责任、义务及各自的权利,调动主动合作的积极性。
(三)协调与促进作用护士在护患、医护的相互联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特殊角色。护士与患者接触及与患者家属的联系比医生多,工作中与医生又必须密切合作,这些复杂得多角联系显示了护士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护患关系好了,就能更深入地了解患者的情况,以积极的心理效应,协调一致的行为,完成治疗疾病的任务。
(四)有效性患者是躯体生理活动与心理活动的统一体。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和心理护理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逐步取代功能制护理,护理工作范围将逐步扩展到对人的全部生命过程中的各个不同阶段。护士应该在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的基础上,从心理与生理两方面整体的角度去观察病情变化。以良好的心理素质,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知识等给患者以安全感、信任感,从而影响患者的感受认识,尽快促进其角色适应。
四 小结
总之,良好的心理护理有助于消除不良的心理刺激,防止心身疾病的恶性循环,有助于协调各种关系,使患者适应医院环境,增加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有助于对患者的检查和诊断,以及医疗护理操作的顺利进行;有助于发挥药物和手术的疗效;有助于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主动地做好“自我护理”以利于病体康复和保持心理的健康。因此,心理护理是整体护理不可缺失的一部分,整体护理特色是通过心理护理体现的,心理护理已成为现代护理模式和护理程序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现将心理护理的特点、方法及重要性总结如下:
一 心理护理的特点
(一)广泛性心理护理的范围很广,医护人员与患者接触的每个阶段,每样事物和任何护理操作,都包含着心理护理的内容,它随时都会在患者心理上产生影响。患者从人院到出院,其心理活动无时不在护士的影响下产生作用。
(二)个体性与深刻性心理护理的个体性即根据患者的特点,掌握每例患者的需要(物质的和精神的),并给予恰当的帮助。躯体疾病过程中患者不可避免会出现情绪反应,而情绪变化又由于每例患者对同类事物的认识不同而表现各异,心理护理是在观察疾病发展特点的基础上,了解在疾病发展中所表现的认知、情绪、行为反应的个体特征,以便有针对性地制定护理措施。心理护理的深刻性在于患者的心理活动常令人难以理解,必须通过外显的行为予以判断,而人们有时会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行为,这样从外显的行为来探究心理活动比较困难,因为由表及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通过观察、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等思维过程,其难度较之躯体护理大得多,因此心理护理具有深刻的意义.
(三)复杂性心理护理是复杂的影响过程,它的目标是让患者在认知、情感、行为上发生变化,因此患者的主观因素起决定性作用。护士的责任是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心理护理是协调和促进的过程。
(四)心身统一性与心理能动性人是心理和躯体的复合体,从疾病的因果关系讲,心理因素可引起躯体 rf 疾病(心身疾病、心理生理疾病),反过来躯体疾病可促其产生不同的心理现象,二者相互循环影响。同时,人对客观事物的反应是一个主观能动的过程,做好心理护理可使患者得到安抚和激励,在情绪上由焦虑、不安变为安定,在意志上由懦弱变得坚强,在治疗态度上由被动变为主动,其结果使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
(五)不可测量性与技术无止境性心理护量依靠护理人员的信念、意志、力量而发挥作用,从而给患者以实际的感受,因此它是不可测量、无价的。同时心理护理的内容十分丰富,其技术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它的知识和技术是无止境的。
只有掌握了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及心理治疗和心理卫生等多方面理论与技术才能做好心理护理工作。
(六)前瞻性许多观察和研究表明,心理护理措施开始得越早,效果越好,通过早期的预防性评估,收集资料,分析有关信息便能预测患者潜在的心理问题,有效预防较严重的疾病引起的情绪或生理方面的并发症。因此,心理护理具有前瞻性。
二 心理护理的方法
(一)一般性的心理问题对所有患者都适宜,所有护理人员都应了解、掌握。首先要建立病友间的良性交往,可以让康复期患者向刚入院的同类患者讲述自己治愈疾病的感受和体验,可起到医护人员难以起到的积极作用。其次要争取家属、亲友和同事的支持与配合,创造良好的医疗休养环境,充实患者的休养生活,满足他们的生理、心理需要。同时要将心理护理寓于基础护理中,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尽力为患者排忧解难。
(二)根据心理生理学的理论做好心理护理首先尽量设法减少和缓解外因刺激,改变不良个性,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每患者对不良刺激的易感性,承受力和抵抗力不同,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提高患者的心理免疫力。其次帮助患者重塑良好的行为,纠正不良行为模式,建立合理的生活方式,更好地适应环境。患病后临床症状轻重之一,表现繁多,其中很多与患者错误的认识评价导致的继发性障碍有关,提高患者的认识水平,能有效地改善某些临床症状,最后注意调节、控制、疏导、宣泄患者的消极情绪,情绪因素是心理因素的主要部分,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中起重要作用,心理护理就是设法调整患者的情绪,通过优化情绪来维持神经生理,神经内分泌和神经免疫功能的平衡与协调,促使病情的好转。
(三)重视语言艺术和沟通技巧多用安慰、支持、鼓励、积极暗示、果断、明确的解答等治疗性语言,避免用讽刺、嘲弄、刺激、消极、暗示、犹豫、粗暴、含糊其辞的解答等伤害性语言,同时重视语调、表情、姿势、动作、态度等非语词性沟通技巧。
三 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一)建立信任安全感营造支持性气氛 护士在心理沟通中起主导作用,有效的沟通不仅不以获取患者完整、真实的心理信息资料,还可在沟通过程中使患者体验到友好、尊重、融洽的情感,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使之保持稳定情绪,有利患者更坦率,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观点,促进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
(二)合作性人是一个有意识、有思维活动、过着社会活动的人,有着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当人患病后,由于社会角色和环境的改变,内心承受了恐惧、病痛的折磨等心理与生理压力,从而产生特殊的心理需求和反应,这些需求和反应的程度与患者的思想、文化背景、社会、经济地位有关,由于许多护理工作的完成需要患者的密切配合,而取得患者的合作关键在于有效地沟通。通过正确及时的心理疏导,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履行护患双方的角色、责任、义务及各自的权利,调动主动合作的积极性。
(三)协调与促进作用护士在护患、医护的相互联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特殊角色。护士与患者接触及与患者家属的联系比医生多,工作中与医生又必须密切合作,这些复杂得多角联系显示了护士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护患关系好了,就能更深入地了解患者的情况,以积极的心理效应,协调一致的行为,完成治疗疾病的任务。
(四)有效性患者是躯体生理活动与心理活动的统一体。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和心理护理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逐步取代功能制护理,护理工作范围将逐步扩展到对人的全部生命过程中的各个不同阶段。护士应该在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的基础上,从心理与生理两方面整体的角度去观察病情变化。以良好的心理素质,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知识等给患者以安全感、信任感,从而影响患者的感受认识,尽快促进其角色适应。
四 小结
总之,良好的心理护理有助于消除不良的心理刺激,防止心身疾病的恶性循环,有助于协调各种关系,使患者适应医院环境,增加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有助于对患者的检查和诊断,以及医疗护理操作的顺利进行;有助于发挥药物和手术的疗效;有助于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主动地做好“自我护理”以利于病体康复和保持心理的健康。因此,心理护理是整体护理不可缺失的一部分,整体护理特色是通过心理护理体现的,心理护理已成为现代护理模式和护理程序中的一项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