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学科是自然学科中发展最迅速的学科之一,为满足每个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就需要教师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改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探索出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生物教学的开放性应是全方位的体现。那么如何进行开放型的教学呢?我想从以下四个方面略谈浅见:
一、创设开放型的教学目标
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否合理得当,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否达到目标,是我们判断一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依据。在开放型的教学目标中,生物教学目标与传统的的教学目标不同,他更强调生物知识的综合性、过程性和应用性。开放型课堂预先的目标应是动态的可调整的,而不是传统的静止封闭式的,这样有利于鼓励师生在教学的互动过程中即兴发挥创造。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下,学生大胆思考, 如我在教学:“千年古莲的种子为什么会萌发?卫星搭载后植物的某些性状为什么会发生变异?骨髓移植为什么有时近亲之间不一定配型成功,而没有血亲关系的人却能配型成功?”时,我经常的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甚至经常被难住。教学目标的开放,拉近了我和孩子们之间的距离,也拉进了学生与社会和生活的距离,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使每个学生发展更加主动、更加全面。
二、创设开放型的教学内容
二十一世纪是生物学世纪,生物科学与人类生存和健康以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开方式的教学内容要求实践与理论兼收并蓄,突破教材的限制,积极吸收生物科学的最新成就和信息。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当今的生命科学正从分析走向综合,其特征是分子、细胞、组织、器官及整体的、全方位的综合研究,生命科学正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向纵深发展,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生物技术的应用前景也很广阔,教学中我们教师应恰当的把新的科学技术、新成就补充进课堂。
我在教学内容里增加了如下知识:一、反映现代生物科技进展的知识,如克隆技术的发展,转基因技术的最新成果,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前景等;二、人与生物圈关系的知识;三、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知识;四、仿生学研究成果在工业、航空、军事等领域尖端项目中的广泛应用……
我在教学中增加了很多可发展性的内容,通过向学生描述生物学发展的美好前景及取得的新成果,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学是一门年轻有长远发展的科学,对生物学有了强烈的兴趣驱使,学生对生物课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了,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有了更好的发展。
三、 创设开放型的教学模式
教师的职责已不是专门的传递知识,而是越来越多的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有效果的、创造性的活动,使自己的教学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教师的角色也必须做出适应终身教育的转换,既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习方法的指导者,要充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交给学生学习的终身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通过启发学生用已有的生物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出现的现象,学生就会感到生活的价值,因而更加乐学、好学。如我在讲传染病这节课时,向学生介绍季节变化与传染病流行的关系,了解肝炎、流感、流脑、肺结核等病的传染途径与预防措施;联系几年前肆虐一时的非典,结合多媒体图片等资料,让同学们讨论非典的症状、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疫苗的研制情况以及还会不会死灰复燃等。这样实现了多维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和人与媒体互动的教学模式,形成了多层次多渠道多方位的立体信息交流网络,真正使课堂“动”起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体会到了“授之以渔”所带来的教学成果,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了一个真正的“共同体”。
四、创设开放型的教学空间
生物学不是关起门来做的学问,当地资源环境、社区生活有很多与生物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并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就要求生物教学的空间要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校内延伸到校外,多给学生提供感知和体验的机会。实验室、学校植物园、图书阅览室、郊外养殖场等,这都是课外学习的好场所,让学生亲自动手种植植物、饲养动物、关注动植物的生长状况,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对生物的情感。
大自然是生物学的天然课堂,带学生到大自然中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多的观察生物,了解他们栖息地的情况,熟悉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生长发育规律,识别常见的动植物种类,让学生观察到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错综复杂的关系,意识到生物资源不是永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体会到珍惜生物资源和保护生态平衡对于人和其他生物生存的重要性,对学生的思想和心灵是一次强有力的震撼,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的第一手知识将是学生一生中取之不尽的财富。
总之,进行生物开放型教学的实践是一个漫长艰辛的过程,新课改向教师提出了一个挑战,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审时度势,顺应时代的发展,使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不断更新,使开放型的生物教学实践活动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
一、创设开放型的教学目标
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否合理得当,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否达到目标,是我们判断一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依据。在开放型的教学目标中,生物教学目标与传统的的教学目标不同,他更强调生物知识的综合性、过程性和应用性。开放型课堂预先的目标应是动态的可调整的,而不是传统的静止封闭式的,这样有利于鼓励师生在教学的互动过程中即兴发挥创造。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下,学生大胆思考, 如我在教学:“千年古莲的种子为什么会萌发?卫星搭载后植物的某些性状为什么会发生变异?骨髓移植为什么有时近亲之间不一定配型成功,而没有血亲关系的人却能配型成功?”时,我经常的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甚至经常被难住。教学目标的开放,拉近了我和孩子们之间的距离,也拉进了学生与社会和生活的距离,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使每个学生发展更加主动、更加全面。
二、创设开放型的教学内容
二十一世纪是生物学世纪,生物科学与人类生存和健康以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开方式的教学内容要求实践与理论兼收并蓄,突破教材的限制,积极吸收生物科学的最新成就和信息。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当今的生命科学正从分析走向综合,其特征是分子、细胞、组织、器官及整体的、全方位的综合研究,生命科学正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向纵深发展,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生物技术的应用前景也很广阔,教学中我们教师应恰当的把新的科学技术、新成就补充进课堂。
我在教学内容里增加了如下知识:一、反映现代生物科技进展的知识,如克隆技术的发展,转基因技术的最新成果,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前景等;二、人与生物圈关系的知识;三、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知识;四、仿生学研究成果在工业、航空、军事等领域尖端项目中的广泛应用……
我在教学中增加了很多可发展性的内容,通过向学生描述生物学发展的美好前景及取得的新成果,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学是一门年轻有长远发展的科学,对生物学有了强烈的兴趣驱使,学生对生物课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了,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有了更好的发展。
三、 创设开放型的教学模式
教师的职责已不是专门的传递知识,而是越来越多的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有效果的、创造性的活动,使自己的教学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教师的角色也必须做出适应终身教育的转换,既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习方法的指导者,要充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交给学生学习的终身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通过启发学生用已有的生物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出现的现象,学生就会感到生活的价值,因而更加乐学、好学。如我在讲传染病这节课时,向学生介绍季节变化与传染病流行的关系,了解肝炎、流感、流脑、肺结核等病的传染途径与预防措施;联系几年前肆虐一时的非典,结合多媒体图片等资料,让同学们讨论非典的症状、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疫苗的研制情况以及还会不会死灰复燃等。这样实现了多维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和人与媒体互动的教学模式,形成了多层次多渠道多方位的立体信息交流网络,真正使课堂“动”起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体会到了“授之以渔”所带来的教学成果,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了一个真正的“共同体”。
四、创设开放型的教学空间
生物学不是关起门来做的学问,当地资源环境、社区生活有很多与生物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并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就要求生物教学的空间要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校内延伸到校外,多给学生提供感知和体验的机会。实验室、学校植物园、图书阅览室、郊外养殖场等,这都是课外学习的好场所,让学生亲自动手种植植物、饲养动物、关注动植物的生长状况,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对生物的情感。
大自然是生物学的天然课堂,带学生到大自然中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多的观察生物,了解他们栖息地的情况,熟悉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生长发育规律,识别常见的动植物种类,让学生观察到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错综复杂的关系,意识到生物资源不是永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体会到珍惜生物资源和保护生态平衡对于人和其他生物生存的重要性,对学生的思想和心灵是一次强有力的震撼,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的第一手知识将是学生一生中取之不尽的财富。
总之,进行生物开放型教学的实践是一个漫长艰辛的过程,新课改向教师提出了一个挑战,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审时度势,顺应时代的发展,使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不断更新,使开放型的生物教学实践活动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