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历来都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题,是一块“硬骨头”。老师难教,学生难学。对于我们广大农村中学来说作文更是让他们“谈文色变”。我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来自农村,对课外书籍的阅读相对城里的学生薄弱,知识面较窄,语言比较贫乏,写作有些困难。即便写了,也显得干巴巴的,没一点真情实感。老师一看开头就知道后面要说什么。学生不会观察生活,闭着眼睛瞎编。我想就 如何让初中学生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无话可说
不少的同学一动笔作文就感到为难:“老师一命题,学生抓头发。肚里空荡荡,怎会做文章?”于是像挤牙膏似的生拼硬凑。写出的文章空洞乏味,面目可憎。拒读者于门外。
二、有话不敢说
本来,文章应是作者心声的自然流露,言为心声,文以传情。但由于教师常常以成人的眼光来要求孩子的作文,缺乏换位思考,指导作文时对于主题、选材、结构等方面往往规定条条框框,加以限制,从而导致学生面对文题无话可说,心中有不少真话又因为不合文题要求而不便说,不敢说。
三、缺乏新意
学生一写助人为乐,总是“推车”、“让座”;一叙事,总是学雷锋做好事;一写景,总是春花、秋月,美不胜收。材料老而又老,结构似曾相识,主题尽人皆知,干巴巴像个“瘪三”,没有一点新意。更有甚者,有的学生从作文刊物上,把别人的文章稍作改动,抄下来权当自己的作文。 以 上列举的几个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缺乏“真情”,没有“实感”。怎样引导初中生写出真情实感呢?我认为,当务之急,我们的语文老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是取消束缚,划框框。主要是破除“重大主体论”的限制。初中生作文,特别是刚进入初中的学生作文时,教师应当明确要求,只要是真情实感,就是好文章。从而激励学生放胆作文,说真话,道真情,写真文。
2.是坚决纠正学生抄袭的坏毛病。初中学生中,抄作文选中的文章充当自己的习作,向老师交差,这样的学生不在少数。教师必须明令禁止。阅读别人的文章,只能借鉴写法,获得启迪,绝不能照抄照搬别人家的文章。否则有百害而无一利。同时,要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帮助学生拓宽思路,启发学生选择身边周围最熟悉、感受最深刻的材料作文。
3.让学生在生活中作文。农村孩子虽然生活在农村,可随着他们在父母心目中地位的日渐升高,他们对劳动却变得越来越陌生。很多学生将劳动曲解为仅仅是扫扫地、洗洗碗、烧烧水等,缺乏对农村艰苦生活和繁重的农活的真实体验。为此,农村学校应正视这一现状,利用夏秋两季农忙时间,把学生从课堂带进农田。
4.让学生多读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1)是充分利用教材。老师应该选择一些比较典型的范文让学生大声朗读,在朗读中让学生整体感受课文内容之后,老师要引导学生欣赏文章的取材,尤其是同一主题的文章多找几篇进行比较阅读,看看表现同一主题可以从哪些不同的角度取材。其次,老师还可以选一些课外的美文,特别是同龄人的作文,不光是深情并茂地念给他们听,还要举一反三,教他们学习别人表现某个主题用的是什么材料,这些类似的材料在我们身边有没有?如果有,会不会跟别人用的一模一样? 别人用的是这个材料,他们则可以用另外的材料。我有个学生叫阿的阿子,她喜欢上作文课,每次给他批的作文他都会认真去看并喜欢捉摸。
(2)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成为一个有心人 。学生的生活范围相对狭窄,几乎永远是几点一线,缺乏色彩。我们的写作课应向生活“开放”,求教于生活,让美好生活本身去触动学生写作的灵性。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学生不会从生活中积累材料。往往让一些事物、事情从身边悄然而过,而不会去牢牢抓住。只有让他们学会了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取材,文章素材才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生活中有写不完的东西,我们的学生却视而不见,非要瞎编,编的结果是千篇一律。我们做老师的就要把这种观察生活的方法教给学生,要在课堂上公开讲师生都看得见,学生却没感觉的事例,让学生学会做一个有心人。其实,观察生活不需刻意,关键得有心,让他们在写作文需要材料时主动在记忆中去搜索。当然,这需要教师的逐步引导和培养,。学生们每天上学、放学都要走一段长长的路,我让学生把自己在路上所见所闻和周围的变化,写进日记,学生有的写路边又新设置了垃圾筒;有的写路边的村民新修了许多小洋楼,学校操场上还设置了篮球场;有的写农村人也买电冰箱、空调了;有的写春天来了,路边的小树吐出了嫩芽,挺直了腰杆……刚开始是有意识的要求,渐渐学生就养成了良好的习惯,真正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只要是来源于生活的作文,肯定会有真情实感。
5.让学生这会筛选使用材料
生活中的事是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我们不能都把它拿到作文里来,我们要让学生学会筛选使用。我采取的办法是让学生写作文之前先说。第一步,确定主题。第二步,让学生说符合这个主题的可以用哪些材料,几个学生可以说出几个材料。第三步,让学生大家来选哪些材料可以采用。
6.让学生学会把“新八股文”改得有真情实感
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作文有好有坏,老师可选一篇比较有代表性的作文让大家来提意见,大家说怎样修改,让不会作文的同学受点启发或刺激。我有时在评讲作文时,专门找一篇特别“八股”的作文,或干脆加工成“新八股”作文,然后读给学生听。“……,我的妈妈十分爱我,有一次,我生病了,妈妈背着我就往医院跑,豆大的汗珠……”,我刚念到这里,就有学生开始说了:“好假哦。”学生的思路按我预设的程序在走,我暗自高兴,马上放下作文本,问:“假吗?”几乎全体同学都拉长声音回答:“嗯——”我看时机已经成熟,马上又问:“怎么假了?”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有的说:“又是上医院。”有的说:“如果是冬天也有豆大的汗珠吗?”有的说:“后面肯定还会写我看妈妈的头发里已有了白发。”“……”其实,这是我故意加工的“新八股文”。学生开始反感这样的作文了,这是好事。于是,我问大家:“有谁生病让妈妈照顾过的?”举手的人一大片,我让他们说自己的妈妈是怎样照顾自己的。有的说:“我小时候输液又哭又闹,妈妈抱着我,爸爸举着输液瓶在医院的坝子里逛了两个小时。”有的说:“我输液时,护士老扎不准血管,我哭多久我妈妈就会哭多久。”有个学生说得很感人:“我生病在乡卫生院住院,身上睡痛了,想斜靠一下,枕头又矮,床又摇不起来,棉被又只有一床,结果妈妈弓着背让我靠着,我觉得很舒服很快就瞅着了,一睡就是小半天,等我醒了,妈妈的背都直不起来了。”同学们听完都默不作声,显然是被感动了。我最后总结:“同学们,是不是写妈妈照顾生病的我一定要写成先前那篇作文那样?”回答是否定的。然后,叫同学们来给这篇作文提修改方案,学生提了很多建议都是可取的,我相信学生对于如何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有了真切的體会。老师还可以找一篇次好的,精心修改后作范文念给大家听,让他们了解这样的作文怎样写。
总之,我认为让学生学会了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会让我们的作文教学充满盎然的生机。我想,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努力做到:在学生写作陷入困境时,要激发起他们兴趣的火花,点燃火花以后,还要帮助他们燃起“真情实感”的火把,并使之越烧超期旺,从而提高写作水平。所以要想让学生喜欢写作文,并且写出的作文有真情实感,就要让学生有生活体验和积累,并鼓励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写身边的人和事,,这样也有利于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使他们作文“有内容可写,有情感可抒”。要教会学生写好作文,非一日之功。这要依靠教师的指导,学生的感悟,对生活的观察,对素材的提炼,对语言的驾驭的能力等各种因素,合发挥效力。《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写作的要求共有八点,提得很全面,很具体。其中第二点这样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一、无话可说
不少的同学一动笔作文就感到为难:“老师一命题,学生抓头发。肚里空荡荡,怎会做文章?”于是像挤牙膏似的生拼硬凑。写出的文章空洞乏味,面目可憎。拒读者于门外。
二、有话不敢说
本来,文章应是作者心声的自然流露,言为心声,文以传情。但由于教师常常以成人的眼光来要求孩子的作文,缺乏换位思考,指导作文时对于主题、选材、结构等方面往往规定条条框框,加以限制,从而导致学生面对文题无话可说,心中有不少真话又因为不合文题要求而不便说,不敢说。
三、缺乏新意
学生一写助人为乐,总是“推车”、“让座”;一叙事,总是学雷锋做好事;一写景,总是春花、秋月,美不胜收。材料老而又老,结构似曾相识,主题尽人皆知,干巴巴像个“瘪三”,没有一点新意。更有甚者,有的学生从作文刊物上,把别人的文章稍作改动,抄下来权当自己的作文。 以 上列举的几个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缺乏“真情”,没有“实感”。怎样引导初中生写出真情实感呢?我认为,当务之急,我们的语文老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是取消束缚,划框框。主要是破除“重大主体论”的限制。初中生作文,特别是刚进入初中的学生作文时,教师应当明确要求,只要是真情实感,就是好文章。从而激励学生放胆作文,说真话,道真情,写真文。
2.是坚决纠正学生抄袭的坏毛病。初中学生中,抄作文选中的文章充当自己的习作,向老师交差,这样的学生不在少数。教师必须明令禁止。阅读别人的文章,只能借鉴写法,获得启迪,绝不能照抄照搬别人家的文章。否则有百害而无一利。同时,要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帮助学生拓宽思路,启发学生选择身边周围最熟悉、感受最深刻的材料作文。
3.让学生在生活中作文。农村孩子虽然生活在农村,可随着他们在父母心目中地位的日渐升高,他们对劳动却变得越来越陌生。很多学生将劳动曲解为仅仅是扫扫地、洗洗碗、烧烧水等,缺乏对农村艰苦生活和繁重的农活的真实体验。为此,农村学校应正视这一现状,利用夏秋两季农忙时间,把学生从课堂带进农田。
4.让学生多读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1)是充分利用教材。老师应该选择一些比较典型的范文让学生大声朗读,在朗读中让学生整体感受课文内容之后,老师要引导学生欣赏文章的取材,尤其是同一主题的文章多找几篇进行比较阅读,看看表现同一主题可以从哪些不同的角度取材。其次,老师还可以选一些课外的美文,特别是同龄人的作文,不光是深情并茂地念给他们听,还要举一反三,教他们学习别人表现某个主题用的是什么材料,这些类似的材料在我们身边有没有?如果有,会不会跟别人用的一模一样? 别人用的是这个材料,他们则可以用另外的材料。我有个学生叫阿的阿子,她喜欢上作文课,每次给他批的作文他都会认真去看并喜欢捉摸。
(2)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成为一个有心人 。学生的生活范围相对狭窄,几乎永远是几点一线,缺乏色彩。我们的写作课应向生活“开放”,求教于生活,让美好生活本身去触动学生写作的灵性。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学生不会从生活中积累材料。往往让一些事物、事情从身边悄然而过,而不会去牢牢抓住。只有让他们学会了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取材,文章素材才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生活中有写不完的东西,我们的学生却视而不见,非要瞎编,编的结果是千篇一律。我们做老师的就要把这种观察生活的方法教给学生,要在课堂上公开讲师生都看得见,学生却没感觉的事例,让学生学会做一个有心人。其实,观察生活不需刻意,关键得有心,让他们在写作文需要材料时主动在记忆中去搜索。当然,这需要教师的逐步引导和培养,。学生们每天上学、放学都要走一段长长的路,我让学生把自己在路上所见所闻和周围的变化,写进日记,学生有的写路边又新设置了垃圾筒;有的写路边的村民新修了许多小洋楼,学校操场上还设置了篮球场;有的写农村人也买电冰箱、空调了;有的写春天来了,路边的小树吐出了嫩芽,挺直了腰杆……刚开始是有意识的要求,渐渐学生就养成了良好的习惯,真正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只要是来源于生活的作文,肯定会有真情实感。
5.让学生这会筛选使用材料
生活中的事是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我们不能都把它拿到作文里来,我们要让学生学会筛选使用。我采取的办法是让学生写作文之前先说。第一步,确定主题。第二步,让学生说符合这个主题的可以用哪些材料,几个学生可以说出几个材料。第三步,让学生大家来选哪些材料可以采用。
6.让学生学会把“新八股文”改得有真情实感
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作文有好有坏,老师可选一篇比较有代表性的作文让大家来提意见,大家说怎样修改,让不会作文的同学受点启发或刺激。我有时在评讲作文时,专门找一篇特别“八股”的作文,或干脆加工成“新八股”作文,然后读给学生听。“……,我的妈妈十分爱我,有一次,我生病了,妈妈背着我就往医院跑,豆大的汗珠……”,我刚念到这里,就有学生开始说了:“好假哦。”学生的思路按我预设的程序在走,我暗自高兴,马上放下作文本,问:“假吗?”几乎全体同学都拉长声音回答:“嗯——”我看时机已经成熟,马上又问:“怎么假了?”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有的说:“又是上医院。”有的说:“如果是冬天也有豆大的汗珠吗?”有的说:“后面肯定还会写我看妈妈的头发里已有了白发。”“……”其实,这是我故意加工的“新八股文”。学生开始反感这样的作文了,这是好事。于是,我问大家:“有谁生病让妈妈照顾过的?”举手的人一大片,我让他们说自己的妈妈是怎样照顾自己的。有的说:“我小时候输液又哭又闹,妈妈抱着我,爸爸举着输液瓶在医院的坝子里逛了两个小时。”有的说:“我输液时,护士老扎不准血管,我哭多久我妈妈就会哭多久。”有个学生说得很感人:“我生病在乡卫生院住院,身上睡痛了,想斜靠一下,枕头又矮,床又摇不起来,棉被又只有一床,结果妈妈弓着背让我靠着,我觉得很舒服很快就瞅着了,一睡就是小半天,等我醒了,妈妈的背都直不起来了。”同学们听完都默不作声,显然是被感动了。我最后总结:“同学们,是不是写妈妈照顾生病的我一定要写成先前那篇作文那样?”回答是否定的。然后,叫同学们来给这篇作文提修改方案,学生提了很多建议都是可取的,我相信学生对于如何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有了真切的體会。老师还可以找一篇次好的,精心修改后作范文念给大家听,让他们了解这样的作文怎样写。
总之,我认为让学生学会了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会让我们的作文教学充满盎然的生机。我想,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努力做到:在学生写作陷入困境时,要激发起他们兴趣的火花,点燃火花以后,还要帮助他们燃起“真情实感”的火把,并使之越烧超期旺,从而提高写作水平。所以要想让学生喜欢写作文,并且写出的作文有真情实感,就要让学生有生活体验和积累,并鼓励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写身边的人和事,,这样也有利于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使他们作文“有内容可写,有情感可抒”。要教会学生写好作文,非一日之功。这要依靠教师的指导,学生的感悟,对生活的观察,对素材的提炼,对语言的驾驭的能力等各种因素,合发挥效力。《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写作的要求共有八点,提得很全面,很具体。其中第二点这样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