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主要特点是抽象性和概括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容易接受直观形象的事物。合理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进行数学教学,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创设学生数学思维的空间,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还可以有效地避免学生的厌学情绪,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使学生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知识的心理状态。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把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就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教育水平。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数学课堂;提高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新媒体的不断出现与更新,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日益显著,已成为教育发展的推动力量。当前,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还存在严重脱节的现象,绝大多数的课堂教学依旧是“粉笔+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我们这些中青年教师,积极利用现代教育媒体,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抽象性和概括性是数学学科的基本特征。很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距离,让学生觉得比较抽象,而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又比较差,接受起知识相当困难。在数学课教学中适时、有效地应用多媒体课件,在一定程度上能节省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合理优化课堂教学。下面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谈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
不管做什么事,只要有了兴趣,才能认真地对待事情,才能把事情做好。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研究性学习,就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使其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抽象思维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形象思维。因此,这就决定了他们必然对直观形象、色彩鲜明的事物感兴趣。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就是图、文、声、像并茂,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动感画面,悦耳动听的声乐背景,就把学生带进了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从而为课堂教学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以此拨动学生的心弦,荡起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使学生以最佳状态主动参与学习。
例如在教学《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课时,教材要求统计某路口在10分钟内各种机动车辆通过的数量,并制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如果只通过教师的口述是难以描绘这一场景的,为了营造学习氛围。我就用投影仪展示了一幅相关情景图的画面,学生非常直观地通过投影屏幕清晰地看见10分钟各种机动车辆通过路口,学生犹如身临其境注意力高度集中,学习兴趣高涨,并在此发现收集数据的方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实践收集数据的真实感,从而优化了课堂教学,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又例如在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时,把梯形通过旋转——平移的方法转化成平行四边形,进而利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课堂教学的难点。单靠课本上的图例和抽象的讲解,学生是很难理解的。在教学时,如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屏幕上演示出旋转、平移和比较的过程,学生一目了然,就很容易接受知识,从而牢固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样不仅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也利于学生的思维拓展,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求知欲
数学源于生活,只有从实际出发,才能便于操作,容易理解。数学源于生活,生活充满着数学,数学教学应寓于生活实际,且运用于生活实际。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沟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与有关数学问题的联系,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事例,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引导他们进行研究性学习。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就可以轻松地达到这一目标。
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这一部分知识时,课本的例题、课堂活动以及练习题大部分都是联系生活实际的例子,如果单靠课本上的图例和抽象的讲解学生很难理解余数和有余数的除法的。这时候,我们就应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出精美的课件,展示出例题中的分圆片、分羽毛球等相关过程,让学生在欣赏课件的同时自然地建立余数、有余数除法的概念,并且为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的求商顺利打下良好基础。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的生活情境中学习,充分体现了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求知欲,优化了课堂教学,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标。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发现,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信息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占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每一个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应该做到:学生能做的一定让学生做,学生能说的一定让学生说。这样,才能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着与合作者。在教学中,教师应当经常给学生提供能引起观察、研究的环境,善于提出一些学生既熟悉而又不能立刻解决的问题,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和寻找问题的答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多给学生一些研究的机会,多一些成功的体验。因此,在教学中,通过计算机控制文字、图形等,使它们自动演绎出结果(而不是由老师说出),使学生对这些对象及其演绎的过程有着亲切感;利用计算机的快速功能可以充分展示某个思维的各种发展方向,以开拓学生思维的广度;利用计算机的存储功能,反复多次演示某些内容,而避免板书和擦黑板的不方便。另外,在传统的信息单向传递中,学生接受信息时处于一种被控制的消极地位,计算机的人机交互性使学生可以通过上机直接操作课件,控制信息传输的速度和次数,或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络,还能实现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多向交流,这些都使学生在教学中有更强地参与度,更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总之,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不仅能有效地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而且可以加大课堂容量,调节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拓宽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兴趣,变革课堂教学的传递结构,扩展信息功能,增加个别化教学的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数学课堂;提高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新媒体的不断出现与更新,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日益显著,已成为教育发展的推动力量。当前,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还存在严重脱节的现象,绝大多数的课堂教学依旧是“粉笔+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我们这些中青年教师,积极利用现代教育媒体,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抽象性和概括性是数学学科的基本特征。很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距离,让学生觉得比较抽象,而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又比较差,接受起知识相当困难。在数学课教学中适时、有效地应用多媒体课件,在一定程度上能节省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合理优化课堂教学。下面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谈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
不管做什么事,只要有了兴趣,才能认真地对待事情,才能把事情做好。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研究性学习,就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使其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抽象思维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形象思维。因此,这就决定了他们必然对直观形象、色彩鲜明的事物感兴趣。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就是图、文、声、像并茂,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动感画面,悦耳动听的声乐背景,就把学生带进了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从而为课堂教学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以此拨动学生的心弦,荡起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使学生以最佳状态主动参与学习。
例如在教学《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课时,教材要求统计某路口在10分钟内各种机动车辆通过的数量,并制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如果只通过教师的口述是难以描绘这一场景的,为了营造学习氛围。我就用投影仪展示了一幅相关情景图的画面,学生非常直观地通过投影屏幕清晰地看见10分钟各种机动车辆通过路口,学生犹如身临其境注意力高度集中,学习兴趣高涨,并在此发现收集数据的方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实践收集数据的真实感,从而优化了课堂教学,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又例如在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时,把梯形通过旋转——平移的方法转化成平行四边形,进而利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课堂教学的难点。单靠课本上的图例和抽象的讲解,学生是很难理解的。在教学时,如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屏幕上演示出旋转、平移和比较的过程,学生一目了然,就很容易接受知识,从而牢固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样不仅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也利于学生的思维拓展,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求知欲
数学源于生活,只有从实际出发,才能便于操作,容易理解。数学源于生活,生活充满着数学,数学教学应寓于生活实际,且运用于生活实际。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沟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与有关数学问题的联系,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事例,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引导他们进行研究性学习。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就可以轻松地达到这一目标。
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这一部分知识时,课本的例题、课堂活动以及练习题大部分都是联系生活实际的例子,如果单靠课本上的图例和抽象的讲解学生很难理解余数和有余数的除法的。这时候,我们就应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出精美的课件,展示出例题中的分圆片、分羽毛球等相关过程,让学生在欣赏课件的同时自然地建立余数、有余数除法的概念,并且为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的求商顺利打下良好基础。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的生活情境中学习,充分体现了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求知欲,优化了课堂教学,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标。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发现,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信息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占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每一个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应该做到:学生能做的一定让学生做,学生能说的一定让学生说。这样,才能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着与合作者。在教学中,教师应当经常给学生提供能引起观察、研究的环境,善于提出一些学生既熟悉而又不能立刻解决的问题,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和寻找问题的答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多给学生一些研究的机会,多一些成功的体验。因此,在教学中,通过计算机控制文字、图形等,使它们自动演绎出结果(而不是由老师说出),使学生对这些对象及其演绎的过程有着亲切感;利用计算机的快速功能可以充分展示某个思维的各种发展方向,以开拓学生思维的广度;利用计算机的存储功能,反复多次演示某些内容,而避免板书和擦黑板的不方便。另外,在传统的信息单向传递中,学生接受信息时处于一种被控制的消极地位,计算机的人机交互性使学生可以通过上机直接操作课件,控制信息传输的速度和次数,或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络,还能实现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多向交流,这些都使学生在教学中有更强地参与度,更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总之,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不仅能有效地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而且可以加大课堂容量,调节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拓宽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兴趣,变革课堂教学的传递结构,扩展信息功能,增加个别化教学的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