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麻醉状态下热量积聚对手术中患者心理影响的探究

来源 :健康护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unisrunn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局麻手术中手术单下热量积聚对患者的心理影响程度及通过护理措施是否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方法: 选取110例23-53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果:手术单下的温度随手术时间的延长而升高。5例(4.5%)患者在术中觉得不适,经过护理干预,坚持到手术结束。有6例(5.4%)患者因为开始铺单就觉得憋闷不适,烦躁,自觉无法耐受而暂停手术。结论:通过手术前访视,放松训练等护理干预措施有效降低手术单下温度,舒缓了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安全度过手术期。
  关键字:眼科手术;热量积聚;心理影响
  眼科手术大部分均为局麻手术,患者意识清醒,当手术中头部被无菌巾覆盖,患者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抑郁情绪[1]。随着手术的进行,手术单下的温度也会升高,术中多数患者会出现应激反应,出现焦虑、心悸、气急等情况,甚至少数患者由于应激反应比较强烈会导致心脑血管的疾病以及严重的精神障碍。但通过给予心理护理,氧气吸入,增加空气流通等护理措施后,情况可改善。先将总结我院2015年1月至6月110例患者手术中出现的由于手术单下热量积聚所导致的应激反应及护理措施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至6月在我院行局麻手术的患者110例,男65例,女45例,年龄23-53岁,平均38岁,健康状况良好,身体无其他疾患。手术方式均为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手术地点均为同一术间,手术时间均为40-50min。手术单均为棉布类制品。
  1.2 方法
  使用Drager麻醉机的温度探头于术前10min测出固定术间的室温并记录,等固定好患者体位后将探头放于距患者颈部20cm处固定。手术开始后将无菌手术大单遮住患者面部及全身,观察并记录手术后10min,25min,35min后的手术单下的温度,计算出平均温度。
  1.3调查工具
  借鉴相关文献自行设计术中患者心理感受调查问卷, 经临床专家审定,修改后使用。手术后由巡回护士询问患者并进行填写。
  1.4 结果
  通过表一发现,手术单下的温度随手术时间的延长而升高。5例(4.5%)患者在术中觉得不适,经过加大氧气吸入,降低室温,抬高头架等护理干预,坚持到手术结束。有6例(5.4%)患者因为开始铺单就觉得憋闷不适,烦躁,自觉无法耐受而暂停手术。
  2 讨论
  眼科手术是非常精细的,尤其是微创玻璃体手术,需要在显微镜下完成,而麻醉方式为局部麻醉,这就要求患者的心情平和、安定,高度配合醫生,才能高质量完成手术。
  患者有不适的主诉,主要原因是因为手术中患者的头面部被双层无菌单覆盖,局部空间狭小,空气流动性差,重复吸入率高,容易出现心跳加快,胸闷,憋气,心悸,呼吸不畅等缺氧状态,进一步增加患者恐惧,紧张心理。当局部温度>28℃时,体内的热量无法畅快的散发,就会感到闷热。生理、心里研究表示:精神紧张,植物神经活动及条件作用均可引起心率加快,疼痛增加,使手术难度增加[2]。这些症状若不及时处理,症状进一步加重,可出现躁动,导致眼底出血、低眼压等,导致手术失败。
  3 护理干预
  3.1 心理护理
  研究结果表明,患者的术前焦虑与术后的心身康复存在线性关系,提示术前焦虑对在手术中的适应能力、手术效果存在较大的影响。术前充分与患者沟通,讲解手术注意事项,手术程序,训练眼球转动等,减轻其焦虑的心情。轻微患者在手术开始铺单,盖住口鼻时出现焦虑,紧张、烦闷、严重者烦躁不安、焦急、幽闭恐惧症和恐慌。6例患者因有幽闭恐惧症的倾向,而暂停手术。术前训练患者可先用毛巾盖住面部,模拟手术环境,如能适应,方可进行手术,对不能适应者,可选择全麻手术。
  3.2密切观察病情
  眼科玻璃体切割手术术中经常顶压眼球,可引起眼心反射,严重者心率减慢,可致心跳骤停[4]!巡回护士要密切观察手术进度,在医生顶压眼球期间,注意监护仪,当心率<50次/分时提醒医生,暂缓手术,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感,在心率>60次/分并患者无不适主诉方可再次手术。
  3.3氧气吸入
  由于眼科局部麻醉手术是在病人意识清醒的状态下进行,手术开始即给予中高流量持续氧气吸入,6-10L/min,使血氧饱和度维持在较高水平,使患者憋闷症状有所改善。
  3.4适当增加无菌手术单下的空间
  抬高患者头架与颈部的距离,增加空气流通。眼部固定后,将四周的无菌单稍微上提,增加单下的空间。
  3.5适当降低室温,做好保暖
  温度探头在患者周围固定后,温度上升1.2-1.5℃,这是患者本身散发的热量,且眼科手术暴露的术野小,对怕热,憋闷的患者手术可以适当降低室温。
  小结
  患者在术中处于完全清醒状态,麻醉和手术作为一种严重的不良“刺激源”,大部分患者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均会表现出不同的恐惧害怕心理,产生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而手术单下的热量积聚又加大了反应的程度。应激反应过程是机体内多系统、多器官的协同反应,使患者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心肌耗氧量增加。护士通过给予患者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有效地降低不良心理反应,减轻幽闭恐惧综合症的发生,提高身心健康水平。通过护理干预,有效降低了手术单下的温度,使患者较舒适、安全度过手术期。
  参考文献:
  [1]张立新,苏淑梅,牛亮.眼科局麻手术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 [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4(26)增:125-126.
  [2]刘琳,崔红.未婚与已婚妇女sCL一90评定结果分析[J].性学杂志,1999,8(3):7.
  [3]Khanna J.Reproductive health research:the new directions Progress in Human Reproduction[J].Research,1998,47:1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抽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58例行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29例。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生存质量各项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200ml,提示可能出现尿崩,需及时告知医师,进行处理。轻度尿崩症者,可仅给予补液干预,重度者需在补液的基
期刊
摘要:目的:对胃肠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8年-1月-6月收治的76例胃肠肿瘤伴糖尿病为主要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实验组与对比组,对比组主要选用围术期常规性护理,实验组患者在选用围术期常规性护理基础上,在进行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和对比组术中、术后患者的血糖指标相比,实验组患者的血糖指标更高,两组患者的数据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疼痛规范护理用于神经外科术后疼痛控制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行神经外科术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抛硬币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给予对照组疼痛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疼痛规范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疼痛程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疼痛数字评分法分数相近,分别护理后,两组分数均下降,观察组疼痛数字评分法得分(2.86±1.
期刊
摘要:新生儿肠造口术是治疗新生儿肠坏死、肠穿孔、绞窄性 肠梗阻、腹腔广泛性感染等危重急腹症的常用方法。待肠造口的新生儿临床症状消除或缓解后即进行造口闭合术。但在等待二期手术的过程中肠造口及周围皮肤是护理的难题。但由于新生儿年龄小、不易配合、皮肤娇嫩及抵抗力差等特点,肠造口的并发症发生率较成人高;造口并发症是导致患儿发生各种意外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预防新生儿肠造口术后的并发症是护理的重点内容。本文对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强化口腔护理干预方法对ICU昏迷患者口腔卫生状况、并发坠积性肺炎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的对照组纳入对象为2018年1月-2018年6月于我院以常规干预方法进行口腔护理的37例ICU昏迷患者,观察组纳入对象为2018年7月-2018年12月于我院以强化干预方法进行口腔护理的37例ICU昏迷患者。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口腔卫生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坠积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过渡期护理模式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重症监护过渡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资料显示我院在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共接收诊治80例重度颅脑损伤,经患者及患者家属同意后,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给予过渡期护理。护理结束后,医护人员将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详细记录并对比。结果观察患者
期刊
摘要:总结1例膀胱肿瘤术后伤口愈合不良患者的伤口护理过程及效果观察。通过细致的伤口评估,及时发现伤口局部问题,并对伤口进行高渗盐敷料填塞引流,银离子敷料控制感染等局部处理,配合全身控制感染、加强营养支持、做好心理护理以及健康宣教等综合治疗护理措施,促进伤口的愈合,最终本例患者伤口恢复效果好,未出现相关并发症。  关键词:膀胱肿瘤;伤口愈合不良;护理  膀胱肿瘤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主要治疗方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给予行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应用不同护理方法对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41例行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21例)与对照组(20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患者综合护理干预,观察组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排便及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具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采用优质手术室护理配合的效果。方法 对我院68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进行研究,按手术顺序先后将其分为常规组(34例)与优质组(34例),分别予以一般手术室护理与优质护理配合,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与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优质组患者手术时间、导管留置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中运用优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精神科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对抑郁障碍情绪及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8月本院收治的50例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护理组与常规组,每组25例。比较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精神症状评定量表(NOISE)评分。结果 实施CNP后,护理组HAMD评分低于常规组;护理组迟钝、抑郁、激惹评分均低于常规组,个人整洁、社会能力、兴趣爱好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