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素养一词最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提出。多年的发展后,个人信息技术的掌控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建构已成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重点。本文就如何培养高中学生的信息素养展开讨论。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 信息素养 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6.038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在当今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却并不注重这一点。许多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和电脑的实践操作上过于层次低化、简单化、分散化。这样既不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也无法培养出具有高水平的信息技术人才。在高中,有一大部分学生都具有制作网站的能力,但由于不会在网上建立站点,不懂如何去管理自己建立的网站,导致网站站点中的文件、电子资料、模块等存放过于凌乱,也不方便查找。种种现象表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已刻不容缓。本人凭借多年的教学经验对信息素养的培养做了一些实践。
一、信息素养
一般来说,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信息素养包括三部分,分别是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信息意识是培养信息素养建立、发展的“温床”,信息意识逐渐加深形成信息能力,这也是信息素养中的重点,而信息道德规范我们的信息行为,确保信息社会的稳步发展。这三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相作用的。
第一,信息意识,即人对信息的敏感程度、察觉力和判断力,建立对已得到的信息进行分析、筛选、吸收的过程。养成良好的信息意识有利于形成关注时下最新信息技术的习惯,并在第一时间进行信息技术知识的了解和吸收,以便日后在遇到信息技术问题时解燃眉之急。
第二,信息能力,指的是发生信息问题时,运用信息技术和信息知识的解决能力。培养信息素养的重点是培养信息能力。信息能力包含三种,即信息检索能力、信息整合能力、信息扩展能力。所以,教学中应侧重对这三种能力的培养。
第三,信息道德,含义是个人或个体在进行信息活动时应遵守道德规范。在现代,网络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问题,比如网络诈骗、知识产权问题、网络黑客、个人信息的窃取等。这些问题的出现需要网民们建立信息道德准则,对违法的信息行为坚决抵制。
二、有效提高信息素养的教学方法
由于高中信息技术课与其他课程存在明显的差异,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在教学时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学习,从而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独特性。
1.设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设置学习任务实质上即“任务驱动”,其含义是学生从教师授业之外的途径获取知识,或以其他的教学方式中通过学习资料或互相借鉴等方式来获取知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实质就是将传统教学方式转化为“任务驱动”模式进行教学。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高中阶段的教师应懂得以教学目标来设置情境,挖掘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知识真正融入自身。“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获得学习的主动权,主动进入学习的模式中。
2.培养学生特长,分区域教学。由于每个学生在生活环境、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的差异性,势必导致每个学生存在差异性。教学应对这些“差异性”一视同仁,并且根据每个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划分不同的教学方向,保证每位学生的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类划分不同教学方向的分区域教学法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每位学生展示出的不同能力,将学生进行分区域教学。比如,逻辑思维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应该着重发展其程序设计方面,培养专业的计算机人才;如果遇到对美学感兴趣且信息技术操控能力较强的学生,应着重在软件编程、运作能力、CAD软件操作等方面进行专业性的培养,为学生进入大学学习动漫设计专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普通的学生按一般的教学模式教学即可。
3.课堂反馈,修正学生学习中的错误。高中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其课程的特殊性,所以学习知识反馈是教师尤其需要重视的。一般课堂练习便可以达到反馈学生学习质量的效果,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布置课堂练习需具有针对性,根据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布置课堂练习。假如有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的学生,教师需对其引起重视,询问未能及时完成作业的原因,如果学生是因为作业的难度而未能及时完成,教师就应立即加以辅导。教师在对作业进行批阅的过程中,不能只重视作业的错对结果,对于不正确的地方,要进行修改分析,使学生懂得错误的原因及正确答案得来的原理,这样学生能及时地了解自身的不足,并在课堂反馈的过程中得到改正。
三、结语
改革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是促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提升,这就要求教师对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方法不断地提高和创新,正确引导学生构建信息素养,成为具备信息素养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 信息素养 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6.038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在当今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却并不注重这一点。许多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和电脑的实践操作上过于层次低化、简单化、分散化。这样既不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也无法培养出具有高水平的信息技术人才。在高中,有一大部分学生都具有制作网站的能力,但由于不会在网上建立站点,不懂如何去管理自己建立的网站,导致网站站点中的文件、电子资料、模块等存放过于凌乱,也不方便查找。种种现象表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已刻不容缓。本人凭借多年的教学经验对信息素养的培养做了一些实践。
一、信息素养
一般来说,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信息素养包括三部分,分别是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信息意识是培养信息素养建立、发展的“温床”,信息意识逐渐加深形成信息能力,这也是信息素养中的重点,而信息道德规范我们的信息行为,确保信息社会的稳步发展。这三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相作用的。
第一,信息意识,即人对信息的敏感程度、察觉力和判断力,建立对已得到的信息进行分析、筛选、吸收的过程。养成良好的信息意识有利于形成关注时下最新信息技术的习惯,并在第一时间进行信息技术知识的了解和吸收,以便日后在遇到信息技术问题时解燃眉之急。
第二,信息能力,指的是发生信息问题时,运用信息技术和信息知识的解决能力。培养信息素养的重点是培养信息能力。信息能力包含三种,即信息检索能力、信息整合能力、信息扩展能力。所以,教学中应侧重对这三种能力的培养。
第三,信息道德,含义是个人或个体在进行信息活动时应遵守道德规范。在现代,网络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问题,比如网络诈骗、知识产权问题、网络黑客、个人信息的窃取等。这些问题的出现需要网民们建立信息道德准则,对违法的信息行为坚决抵制。
二、有效提高信息素养的教学方法
由于高中信息技术课与其他课程存在明显的差异,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在教学时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学习,从而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独特性。
1.设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设置学习任务实质上即“任务驱动”,其含义是学生从教师授业之外的途径获取知识,或以其他的教学方式中通过学习资料或互相借鉴等方式来获取知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实质就是将传统教学方式转化为“任务驱动”模式进行教学。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高中阶段的教师应懂得以教学目标来设置情境,挖掘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知识真正融入自身。“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获得学习的主动权,主动进入学习的模式中。
2.培养学生特长,分区域教学。由于每个学生在生活环境、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的差异性,势必导致每个学生存在差异性。教学应对这些“差异性”一视同仁,并且根据每个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划分不同的教学方向,保证每位学生的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类划分不同教学方向的分区域教学法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每位学生展示出的不同能力,将学生进行分区域教学。比如,逻辑思维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应该着重发展其程序设计方面,培养专业的计算机人才;如果遇到对美学感兴趣且信息技术操控能力较强的学生,应着重在软件编程、运作能力、CAD软件操作等方面进行专业性的培养,为学生进入大学学习动漫设计专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普通的学生按一般的教学模式教学即可。
3.课堂反馈,修正学生学习中的错误。高中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其课程的特殊性,所以学习知识反馈是教师尤其需要重视的。一般课堂练习便可以达到反馈学生学习质量的效果,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布置课堂练习需具有针对性,根据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布置课堂练习。假如有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的学生,教师需对其引起重视,询问未能及时完成作业的原因,如果学生是因为作业的难度而未能及时完成,教师就应立即加以辅导。教师在对作业进行批阅的过程中,不能只重视作业的错对结果,对于不正确的地方,要进行修改分析,使学生懂得错误的原因及正确答案得来的原理,这样学生能及时地了解自身的不足,并在课堂反馈的过程中得到改正。
三、结语
改革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是促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提升,这就要求教师对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方法不断地提高和创新,正确引导学生构建信息素养,成为具备信息素养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