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幼儿教育离不开环境教育。环境对人生存和发展的影响,就年龄而言一般是成反比的,年龄越小受环境的影响就越深刻。近年来,我园坚持以人为本、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为此,我们提出环境创设的新思路:凸显主题背景,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增强环境的流动性。幼儿在感知周围事物的过程中,通过与富有情趣的动态环境的互动,提升审美情感,促使环境成为幼儿主动表现个人审美体验的一道流动的风景线。
一、环境创设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要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 不重视幼儿生理的健康:设施设备的高矮、活动用具及材料的大小、安全性问题等。
2. 根据教师自我的需要考虑环境创设,而没有考虑孩子的提议及感受。
3. 环境的创设主要从教师的角度去思考,即便谈幼儿的需要,都有一种走形式的感觉。
二、环境创设的原则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社会对幼儿教育的日益重视,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幼儿园的物质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遵循一定的原则,对环境进行科学的创设,不断优化。
(一)一致性原则
幼儿园课程中的一部分就是幼儿园环境,在创设幼儿园环境时,要考虑它的教育性,应使环境创设的目标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相一致。过去有的幼儿班级,虽然也重视环境创设,但很大程度上只是追求美观,为的是布置环境,或者只是盲目地提供材料,对环境的教育性考虑较少。
(二)适宜性原则
幼儿正处在身体、智力迅速发展以及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有多方面的发展需要。幼儿园环境创设应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发展需要相适宜。首先,教师应该通过对孩子仔细、全面的观察、倾听和询问,了解孩子的兴趣与关注点,并且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孩子一起共同确定环境布置的主题。例如,小班幼儿刚入园的时候情绪十分焦虑。我们利用家长开放半日活动、家访等方式了解孩子最喜欢的游戏、最喜欢吃的东西、最喜欢的人等等,向家长收集相关的照片,展示在墙面上,让孩子触手可及,借以消除孩子的焦虑感。另外,我们在活动室内适当提供多部玩具电话机。小班的孩子在幼儿园特别想家人,他们常常会让老师打电话给亲人,让他们接自己回家。电话机可以成为他们倾诉的工具,他们常常会拿上电话机和想象中的爸爸妈妈说上好一会话,这时如果老师适时加以引导,幼儿的焦虑心理就能得到充分的缓解。因此,小班开学初,我们的环境布置主题确定为“我的家——高高兴兴上幼儿园”。意在让孩子们知道幼儿园也是我的家,从而愿意愉快的上幼儿园。
(三)参与性原则
环境创设的过程是幼儿与教师共同参与合作的过程。为使幼儿自主地展开活动,我们为幼儿提供与主题相匹配的背景素材,给予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充分发挥想象和自主参与的空间。例如,在“我爱我家”中,我为孩子布置了一间房间,红的墙,绿的瓦,留出空间让孩子自己设计房间,房间里的摆设都由孩子发挥想象,用剪、折、贴等方法制作,不断重组,构成新的环境;在“各种各样的车”中,我们为孩子编织了一条宽宽的马路,使幼儿笔下的各种汽车在马路上驰骋……在这个开始并不完善的背景中,幼儿一次次地体会到:由于自己的参与,在环境中的一切变得美丽了,孩子们对环境的变化产生了期待,由期待萌生了主动参与的冲动。他们在自己动手创造优美环境的过程中,体验了成功的快乐。这种快乐使他更自觉地关心周围事物,产生新的期待。
(四)开放性原则
幼儿园不能关起门来办教育,脱离幼儿园园外环境进行园内封闭式的教育成效有限。面对外界环境的复杂影响,幼儿园应采取积极的态度,主动与外界结合,让家庭、社区成员更进一步了解幼儿和幼儿园,使幼儿园教育获得家庭、社区的支持和配合,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教育,同时,也促使家长和社区成员从教师那里学习到教育知识和技能,改善自身的教育观念和行为。幼儿园与家庭、社区之间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三、环境创设的内容
(一)创设充足的物质环境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要充分利用室内外的地面、墙面和空间,尽可能多为幼儿提供接受各种知识或信息刺激的机会和条件,以促进幼儿的无意识学习的能力,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不知不觉地接受熏陶,吸收知识。
1.在室内外的地面可画上各种图形、谜宫,涂写上颜色或数字、字母。增大幼儿受信息刺激的机会和供幼儿游戏使用,并通过游戏巩固学过的知识或获得某方面的煅炼。
2. 空间布置。如一年当中有许多节日,而且有的相距时间较短,其布置花费时间较多,用空间布置去配合节日的主题教育最好不过,例如中秋节的灯笼,国庆节的国旗、国徽等。
3. 墙面布置。在开展《爱护图书》教育主题时,我们着重创设了墙饰《我们爱图书》,墙上布置了老师与小朋友在读书的剪贴画;美工区设计了一本立体大图书,一只玩具小猪在翻看图书;语言区里布置了《图书为什么哭》的图片;认知区陈列了小朋友们从家里带来的图书。这些围绕教育目标创设的环境,不仅使孩子获得有关知识,培养幼儿爱图书、爱读书的习惯,而且还增强了幼儿间的交往,增进了情感的交流。如要求幼儿观察一年四季的自然变化,用自然物如:树叶、草、花、小动物模型,标本或图片布置在墙上,立体画面直观、生动、富有情趣,从而通过幼儿观察、动手布置,掌握四季的基本特征,又符合寓教于游戏中的原则。
(二)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
在拥有丰富物质环境的基础上,建立一个良好的精神环境,是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苏霍姆林斯基说:“爱是用心灵去体会孩子最细微的精神需要”。由于每个幼儿来自不同家庭,有着不同的个性,在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往活动中问题会很多。如争执、互不尊重、相互干扰等,教师应对发生的问题及时作分析、解决,用不同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或帮助幼儿懂得以礼待人、或增加活动材料、或调整活动区的分布。同时教师解决问题的方式必须建立在尊重、平等的基础上,让幼儿在宽松的环境下,解决物质环境或心理环境的问题,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同伴交往环境。
四、环境创设的注意点
1. 教师在环境创设中不能以包办代替制约幼儿主体性的发挥。
环境创设的目的是引发和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的积极作用,因此幼儿是环境创设中不可缺少的参与者。
2. 不能盲目追求“精美”的、以装饰功能为主的环境创设,这样会降低环境创设的教育性,也减少了幼儿表现自己、树立自信心的机会。
3. 不应长期固定不变环境创设的内容,那种单一的创设手段,影响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减少孩子动手操作及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的机会。
4. 发掘潜力,充分创设接近大自然的环境。
一片草地,几棵绿树和一条弯蜒小径,可以实现幼儿投入大自然怀抱的梦想体验,增添幼儿对大自然的情趣。而日益都市化,使幼儿不易获得这样的机会。一个小斜坡可供幼儿尽情翻滚,一片绿草可以供幼儿享受柔软刺激的乐趣,让幼儿在大自然的怀抱中随意坐、躺、爬、打滚、享受阳光的沐浴。因此幼儿园的户外活动场地的创设,就要充分发掘场地的自然潜力,开辟一个可供幼儿翻滚、蹦跳、自由游戏的地方。
5. 充分认识环境材料所蕴含的教育价值。
幼儿与自然有一种天生的亲近感,对自然的东西深感兴趣。“顺导其志趣,调理其性情”为幼儿建造精美的充满自然情趣的院落景观,最能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如中班的墙饰“地球妈妈”就是幼儿为配合环保宣传而设计制作的一幅宣传画。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地球妈妈生病了,我们应该怎样做”,引导幼儿和家长一起收集有关地球妈妈生病的原因和为地球妈妈治病的方法。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幼儿也参与了许多环保活动,自觉、主动地保护身边的环境。在墙饰设计制作过程中,由于墙饰的内容和材料均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和幼儿关注的话题,所以幼儿很感兴趣也易于接受。教师在幼儿的兴趣点上不断提出新的问题,把环保教育引向深入,并与幼儿的日常行为联系起来。这些做法为幼儿真正理解环保的意义、形成自觉的环保行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丰富多彩的物质环境,使每一个角落都育人,每一面墙壁都说话,充分发挥了每一寸空间的教育价值,使教育环境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保护了幼儿天性,陶冶了幼儿情操,促进了幼儿主动活泼地发展。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我们应该充分认识环境创设在幼儿教育的作用,充分的利用环境中的一切有效资源进行幼儿教育,孩子的美好未来是家长的期望,实践证明,环境创设作为教育的“隐形课程”,应该是一本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无声教科书,使幼儿在这一天地里去观察、探索、创造,寻找快乐,从而得到情感的体验、智慧的启迪,使环境在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我们要在环境中不断赋予其新时代的内涵,科学的为幼儿营造快乐天地,让幼儿徜徉在金色的阳光中,走向学校,走向社会,以健康的心态迎接各种挑战,不断造就自己,获得人生的幸福。
一、环境创设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要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 不重视幼儿生理的健康:设施设备的高矮、活动用具及材料的大小、安全性问题等。
2. 根据教师自我的需要考虑环境创设,而没有考虑孩子的提议及感受。
3. 环境的创设主要从教师的角度去思考,即便谈幼儿的需要,都有一种走形式的感觉。
二、环境创设的原则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社会对幼儿教育的日益重视,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幼儿园的物质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遵循一定的原则,对环境进行科学的创设,不断优化。
(一)一致性原则
幼儿园课程中的一部分就是幼儿园环境,在创设幼儿园环境时,要考虑它的教育性,应使环境创设的目标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相一致。过去有的幼儿班级,虽然也重视环境创设,但很大程度上只是追求美观,为的是布置环境,或者只是盲目地提供材料,对环境的教育性考虑较少。
(二)适宜性原则
幼儿正处在身体、智力迅速发展以及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有多方面的发展需要。幼儿园环境创设应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发展需要相适宜。首先,教师应该通过对孩子仔细、全面的观察、倾听和询问,了解孩子的兴趣与关注点,并且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孩子一起共同确定环境布置的主题。例如,小班幼儿刚入园的时候情绪十分焦虑。我们利用家长开放半日活动、家访等方式了解孩子最喜欢的游戏、最喜欢吃的东西、最喜欢的人等等,向家长收集相关的照片,展示在墙面上,让孩子触手可及,借以消除孩子的焦虑感。另外,我们在活动室内适当提供多部玩具电话机。小班的孩子在幼儿园特别想家人,他们常常会让老师打电话给亲人,让他们接自己回家。电话机可以成为他们倾诉的工具,他们常常会拿上电话机和想象中的爸爸妈妈说上好一会话,这时如果老师适时加以引导,幼儿的焦虑心理就能得到充分的缓解。因此,小班开学初,我们的环境布置主题确定为“我的家——高高兴兴上幼儿园”。意在让孩子们知道幼儿园也是我的家,从而愿意愉快的上幼儿园。
(三)参与性原则
环境创设的过程是幼儿与教师共同参与合作的过程。为使幼儿自主地展开活动,我们为幼儿提供与主题相匹配的背景素材,给予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充分发挥想象和自主参与的空间。例如,在“我爱我家”中,我为孩子布置了一间房间,红的墙,绿的瓦,留出空间让孩子自己设计房间,房间里的摆设都由孩子发挥想象,用剪、折、贴等方法制作,不断重组,构成新的环境;在“各种各样的车”中,我们为孩子编织了一条宽宽的马路,使幼儿笔下的各种汽车在马路上驰骋……在这个开始并不完善的背景中,幼儿一次次地体会到:由于自己的参与,在环境中的一切变得美丽了,孩子们对环境的变化产生了期待,由期待萌生了主动参与的冲动。他们在自己动手创造优美环境的过程中,体验了成功的快乐。这种快乐使他更自觉地关心周围事物,产生新的期待。
(四)开放性原则
幼儿园不能关起门来办教育,脱离幼儿园园外环境进行园内封闭式的教育成效有限。面对外界环境的复杂影响,幼儿园应采取积极的态度,主动与外界结合,让家庭、社区成员更进一步了解幼儿和幼儿园,使幼儿园教育获得家庭、社区的支持和配合,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教育,同时,也促使家长和社区成员从教师那里学习到教育知识和技能,改善自身的教育观念和行为。幼儿园与家庭、社区之间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三、环境创设的内容
(一)创设充足的物质环境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要充分利用室内外的地面、墙面和空间,尽可能多为幼儿提供接受各种知识或信息刺激的机会和条件,以促进幼儿的无意识学习的能力,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不知不觉地接受熏陶,吸收知识。
1.在室内外的地面可画上各种图形、谜宫,涂写上颜色或数字、字母。增大幼儿受信息刺激的机会和供幼儿游戏使用,并通过游戏巩固学过的知识或获得某方面的煅炼。
2. 空间布置。如一年当中有许多节日,而且有的相距时间较短,其布置花费时间较多,用空间布置去配合节日的主题教育最好不过,例如中秋节的灯笼,国庆节的国旗、国徽等。
3. 墙面布置。在开展《爱护图书》教育主题时,我们着重创设了墙饰《我们爱图书》,墙上布置了老师与小朋友在读书的剪贴画;美工区设计了一本立体大图书,一只玩具小猪在翻看图书;语言区里布置了《图书为什么哭》的图片;认知区陈列了小朋友们从家里带来的图书。这些围绕教育目标创设的环境,不仅使孩子获得有关知识,培养幼儿爱图书、爱读书的习惯,而且还增强了幼儿间的交往,增进了情感的交流。如要求幼儿观察一年四季的自然变化,用自然物如:树叶、草、花、小动物模型,标本或图片布置在墙上,立体画面直观、生动、富有情趣,从而通过幼儿观察、动手布置,掌握四季的基本特征,又符合寓教于游戏中的原则。
(二)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
在拥有丰富物质环境的基础上,建立一个良好的精神环境,是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苏霍姆林斯基说:“爱是用心灵去体会孩子最细微的精神需要”。由于每个幼儿来自不同家庭,有着不同的个性,在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往活动中问题会很多。如争执、互不尊重、相互干扰等,教师应对发生的问题及时作分析、解决,用不同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或帮助幼儿懂得以礼待人、或增加活动材料、或调整活动区的分布。同时教师解决问题的方式必须建立在尊重、平等的基础上,让幼儿在宽松的环境下,解决物质环境或心理环境的问题,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同伴交往环境。
四、环境创设的注意点
1. 教师在环境创设中不能以包办代替制约幼儿主体性的发挥。
环境创设的目的是引发和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的积极作用,因此幼儿是环境创设中不可缺少的参与者。
2. 不能盲目追求“精美”的、以装饰功能为主的环境创设,这样会降低环境创设的教育性,也减少了幼儿表现自己、树立自信心的机会。
3. 不应长期固定不变环境创设的内容,那种单一的创设手段,影响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减少孩子动手操作及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的机会。
4. 发掘潜力,充分创设接近大自然的环境。
一片草地,几棵绿树和一条弯蜒小径,可以实现幼儿投入大自然怀抱的梦想体验,增添幼儿对大自然的情趣。而日益都市化,使幼儿不易获得这样的机会。一个小斜坡可供幼儿尽情翻滚,一片绿草可以供幼儿享受柔软刺激的乐趣,让幼儿在大自然的怀抱中随意坐、躺、爬、打滚、享受阳光的沐浴。因此幼儿园的户外活动场地的创设,就要充分发掘场地的自然潜力,开辟一个可供幼儿翻滚、蹦跳、自由游戏的地方。
5. 充分认识环境材料所蕴含的教育价值。
幼儿与自然有一种天生的亲近感,对自然的东西深感兴趣。“顺导其志趣,调理其性情”为幼儿建造精美的充满自然情趣的院落景观,最能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如中班的墙饰“地球妈妈”就是幼儿为配合环保宣传而设计制作的一幅宣传画。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地球妈妈生病了,我们应该怎样做”,引导幼儿和家长一起收集有关地球妈妈生病的原因和为地球妈妈治病的方法。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幼儿也参与了许多环保活动,自觉、主动地保护身边的环境。在墙饰设计制作过程中,由于墙饰的内容和材料均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和幼儿关注的话题,所以幼儿很感兴趣也易于接受。教师在幼儿的兴趣点上不断提出新的问题,把环保教育引向深入,并与幼儿的日常行为联系起来。这些做法为幼儿真正理解环保的意义、形成自觉的环保行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丰富多彩的物质环境,使每一个角落都育人,每一面墙壁都说话,充分发挥了每一寸空间的教育价值,使教育环境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保护了幼儿天性,陶冶了幼儿情操,促进了幼儿主动活泼地发展。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我们应该充分认识环境创设在幼儿教育的作用,充分的利用环境中的一切有效资源进行幼儿教育,孩子的美好未来是家长的期望,实践证明,环境创设作为教育的“隐形课程”,应该是一本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无声教科书,使幼儿在这一天地里去观察、探索、创造,寻找快乐,从而得到情感的体验、智慧的启迪,使环境在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我们要在环境中不断赋予其新时代的内涵,科学的为幼儿营造快乐天地,让幼儿徜徉在金色的阳光中,走向学校,走向社会,以健康的心态迎接各种挑战,不断造就自己,获得人生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