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6月16日-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调研时强调,“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战略定力,加强研究调查,看清形势、适应趋势,发挥优势、破解瓶颈,统筹兼顾、协调联动,善于运用辩证思维谋划经济社会发展”,希望贵州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培植后发优势,奋力后发赶超,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努力补齐短板,科学谋划“十三五”扶贫工作,能够在2020年实现与全国同步小康的目标。习总书记对贵州的期望概括下来就是“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这既是贵州实现“奔小康”的要求,从长期来看也是贵州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蕴藏着辩证思维的光芒。
一、“守底线”背后的矛盾观
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就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两者的关系,其本质是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经济发展尽可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寻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贵州时指出,“贵州有着良好生态环境基础,必须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大意不得”,明确要求贵州“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和金山绝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靠吃资源“老本”的路也是行不通的。
鲁尔工业区是德国、也是世界最重要的工业区,它位于德国中西部,地处欧洲的十字路口,又在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区域内,邻近法国、荷兰、比利时、丹麦、瑞典等国的工业区,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煤炭资源、便利的交通运输三大比较优势。然而,德国鲁尔工业区也经历了改革的阵痛,德国鲁尔工业区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经历了由资源开发到资源枯竭、由钢铁振兴到企业没落的经济阵痛。但是通过清理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鲁尔工业区经济迅速走出了低谷,从以煤炭和钢铁工业为中心的资源型生产基地,转变为以煤炭和钢铁生产为基础,以电子计算机和信息产业技术为龙头,多种行业协调发展的新型经济区,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的成果。
那么为什么在环保观念深入人心的当代社会,污染环境的痛心事件还见诸报端?究其原因,要么是企业、个人被眼前利益所驱使,要么是地方政府有着歪曲的政绩观,图一时之快,引进破环生态环境的污染企业并充当其“保护伞”。在一些较为贫穷但拥有一些可利用自然资源的地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往往更加薄弱,人们往往认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是矛盾的,其实,这样的观念是不对的,从长期来看,发展和生态并不矛盾,生态保护能促进经济发展,尤其是对第三产业,同时,经济发展则能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资金、技术、人才支持,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当前,我国已经步入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新常态的实质是旧增长形态到新增长形态的跳跃、是传统增长形态到现代增长形态的跳跃、是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跳跃、是经济增长的低级到高级形态的跳跃,在经济放缓的背景下,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地方政府也应确立新的经济发展思路,避免陷入经济发展等于政绩的误区。
二、“走新路”背后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方法论
“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是由贵州特殊的省情实际决定的,无论与发达地区相比较,还是和西部其他省份相比较,无论是自然、历史、文化、经济还是发展阶段,无论是贵州还是黔南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复制东部或者西部已有的发展道路既不科学也不现实,必须科学选择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新路。
在“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全国的战略布局中,贵州能走出一条西部地区后发赶超的新路,从全国的大局看,贵州是长江、珠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生态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到长江、珠江中下游生态安危,对于实现整个长江、珠江流域的生态安全举足轻重。贵州在主动调整产能、守住生态底线,同时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和民生改善中已有长足发展。
在哲学当中,一切从实际出发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方法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有其独特性。因此,国务院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量体裁衣”,颁布了国发[2]号文件。贵州省委省政府从实际出发,以工业强省为主抓手,坚持“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和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战略两大主战略。黔南州委州政府也根据黔南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创造性的提出了“一圈两翼”宏伟战略构想。
三、“奔小康”背后整体与部分的辩证思维
按照国家扶贫标准2300元(人民币)来看,2014年,贵州省有农村贫困人口623万,占全国总数的8.9%,贫困发生率18%,全省88个县(市、区)中有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50个,有934个贫困乡、9000个贫困村。正所谓“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作为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贵州是中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因此,贫穷落后是当前贵州的主要矛盾,加快发展是根本任务,按照2014年GDP9251亿元、经济增速10.8%来看,到2015年底,GDP有望达到一万亿元以上,实现“十二五”完美收官。
没有农民的小康,不是真的小康,没有贵州的小康,全国也谈不上实现了小康,这体现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整体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而部分的的功能及其变化又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的部分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从这个方面来讲,正是由于贵州扶贫攻坚任务最为艰巨,这也决定了贵州的小康是实现全国是否小康的重要标准。
正如“党的政策好不好,看老百姓是哭还是笑”,习近平总书记语言平实幽默,却逻辑严密、充满哲理,在贵州调研的指示精神—“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也是如此,虽然只有短短几个字,却让人回味无穷,印象深刻。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人民的关心,贵州人民永不会忘。贵州的未来是美好的,征途慢慢,贵州人民必上下求索,在2020年实现与全国实同步小康的贵州梦!
作者简介:唐定稳(1993.3.17-),贵州贵定人,本科,任中共三都水族自治县委党校专职教师。
一、“守底线”背后的矛盾观
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就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两者的关系,其本质是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经济发展尽可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寻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贵州时指出,“贵州有着良好生态环境基础,必须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大意不得”,明确要求贵州“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和金山绝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靠吃资源“老本”的路也是行不通的。
鲁尔工业区是德国、也是世界最重要的工业区,它位于德国中西部,地处欧洲的十字路口,又在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区域内,邻近法国、荷兰、比利时、丹麦、瑞典等国的工业区,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煤炭资源、便利的交通运输三大比较优势。然而,德国鲁尔工业区也经历了改革的阵痛,德国鲁尔工业区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经历了由资源开发到资源枯竭、由钢铁振兴到企业没落的经济阵痛。但是通过清理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鲁尔工业区经济迅速走出了低谷,从以煤炭和钢铁工业为中心的资源型生产基地,转变为以煤炭和钢铁生产为基础,以电子计算机和信息产业技术为龙头,多种行业协调发展的新型经济区,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的成果。
那么为什么在环保观念深入人心的当代社会,污染环境的痛心事件还见诸报端?究其原因,要么是企业、个人被眼前利益所驱使,要么是地方政府有着歪曲的政绩观,图一时之快,引进破环生态环境的污染企业并充当其“保护伞”。在一些较为贫穷但拥有一些可利用自然资源的地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往往更加薄弱,人们往往认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是矛盾的,其实,这样的观念是不对的,从长期来看,发展和生态并不矛盾,生态保护能促进经济发展,尤其是对第三产业,同时,经济发展则能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资金、技术、人才支持,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当前,我国已经步入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新常态的实质是旧增长形态到新增长形态的跳跃、是传统增长形态到现代增长形态的跳跃、是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跳跃、是经济增长的低级到高级形态的跳跃,在经济放缓的背景下,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地方政府也应确立新的经济发展思路,避免陷入经济发展等于政绩的误区。
二、“走新路”背后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方法论
“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是由贵州特殊的省情实际决定的,无论与发达地区相比较,还是和西部其他省份相比较,无论是自然、历史、文化、经济还是发展阶段,无论是贵州还是黔南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复制东部或者西部已有的发展道路既不科学也不现实,必须科学选择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新路。
在“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全国的战略布局中,贵州能走出一条西部地区后发赶超的新路,从全国的大局看,贵州是长江、珠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生态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到长江、珠江中下游生态安危,对于实现整个长江、珠江流域的生态安全举足轻重。贵州在主动调整产能、守住生态底线,同时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和民生改善中已有长足发展。
在哲学当中,一切从实际出发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方法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有其独特性。因此,国务院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量体裁衣”,颁布了国发[2]号文件。贵州省委省政府从实际出发,以工业强省为主抓手,坚持“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和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战略两大主战略。黔南州委州政府也根据黔南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创造性的提出了“一圈两翼”宏伟战略构想。
三、“奔小康”背后整体与部分的辩证思维
按照国家扶贫标准2300元(人民币)来看,2014年,贵州省有农村贫困人口623万,占全国总数的8.9%,贫困发生率18%,全省88个县(市、区)中有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50个,有934个贫困乡、9000个贫困村。正所谓“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作为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贵州是中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因此,贫穷落后是当前贵州的主要矛盾,加快发展是根本任务,按照2014年GDP9251亿元、经济增速10.8%来看,到2015年底,GDP有望达到一万亿元以上,实现“十二五”完美收官。
没有农民的小康,不是真的小康,没有贵州的小康,全国也谈不上实现了小康,这体现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整体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而部分的的功能及其变化又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的部分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从这个方面来讲,正是由于贵州扶贫攻坚任务最为艰巨,这也决定了贵州的小康是实现全国是否小康的重要标准。
正如“党的政策好不好,看老百姓是哭还是笑”,习近平总书记语言平实幽默,却逻辑严密、充满哲理,在贵州调研的指示精神—“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也是如此,虽然只有短短几个字,却让人回味无穷,印象深刻。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人民的关心,贵州人民永不会忘。贵州的未来是美好的,征途慢慢,贵州人民必上下求索,在2020年实现与全国实同步小康的贵州梦!
作者简介:唐定稳(1993.3.17-),贵州贵定人,本科,任中共三都水族自治县委党校专职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