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物理中考试题命题走向分析
通过分析,发现近两年物理中考试题命题有如下特点:
1 命题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考查的内容符合课标的目标要求,侧重学科的主要内容,试题中各部分内容的比例和分布与考试科目说明相吻合。
2 试题的来源,一是教材,是根据教材中的有关概念、实验、图表、习题等经过少许修改而来的,二是命题组成员自编和改编的试题,这些试题取材于生产或生活实际、科普杂志、报刊文摘、教辅资料等,改编题中往往有新创设的情景,并贯穿新的教育理念。
3 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试题占有较大的比例,并注重考查学生在具体情景中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试卷中大多数试题难度控制得当,特别是计算题,与以往相比,繁、难的现象明显减少,难度与课程标准的要求相适应。
5 科学探究的考查内容涉及科学探究的各个方面,如提出问题、提出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分析处理实验数据、解释实验结果等,并且是在新的情景中进行的,而不是课本内容的简单重复。
二、物理中考复习的重难点和热点
1 物理科中考内容大部分是教材中的基本、核心内容,以及各部分内容的综合,所以这些内容应作为复习的重点,如:
力学中的密度、压强与浮力、简单机械、功和能;
热学中的温度、物态与变化、分子理论和内能及利用;
光学中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与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现象和凸透镜成像;
电学中的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欧姆定律、电功与电功率、磁现象; 综合类的电热综合、密度与压强综合、简单机械与功和能综合等;
联系实际内容的从公共信息(用电器铭牌等)中提取有用信息、联系家用电器等。
2 科学探究的复习内容应以新课程标准的规定为依据,包括:(1)探究物态变化过程;(2)探究力和运动的关系;(3)探究液体压强跟哪些因素有关;(4)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知道阿基米德定律;(5)探究激光束在平面镜上反射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6)探究并了解光的折射规律;(7)探究并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8)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9)探究白光的组成;(10)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11)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12)探究电流、电压与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13)探究并了解电流热效应与电阻的关系。在这13项探究内容中,其中有的只有过程要求,没有结果要求。同时从2007年中考可看出,部分地区除考查课标所规定的探究内容外,还向两个方向扩展;①规定内容之间的组合探究;②规定内容之外的探究。
实验能力作为科学探究的重要能力,在复习过程中应受到足够的重视,实验复习的内容应包括实验操作、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等。考查最频繁的内容是设计性实验,要求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与论证。
3 新课标下的中考命题注重贴近学生的学习实际和生活体验,考题素材的选取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反映地方特色,关注社会热点和最新科技成果,试题情景注重体现现实性、生活性、时代性和趣味性。今年中考联系实际的热点内容有2008年奥运会中涉及的物理知识,嫦娥一号卫星中涉及的物理知识,以及南方冰冻雪灾中涉及的物理知识等。
三、物理中考应试对策
1 夯实基础,注意紧扣教材
在复习中,最重要的是过好基础知识关。只有夯实基础知识,才有可能灵活运用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过好基础知识关,实际上主要是过好教材关。
复习时要通读教材,也就是教材上的文字材料(包括大字、小字和黑体字)、插图(如放大镜、手影、杯中筷、平面镜成像、铁皮剪刀、内燃机、站台上的安全线、尺子敲打棋子、高空走钢丝、船闸、电视机遥控等)、表格、“小资料”、“小制作”(模型照相机)都要读到。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要对所有知识点进行回忆和梳理。新教材的特点是内容深度的编排不是直线式而是呈螺旋式上升,学生不易适应,可先出示复习导航问题,即将各章节涉及到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标地去看书,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训练化,训练系列化”,然后让学生找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并用适当的形式表达出来。表达知识网络的形式灵活多样,可以是提纲、表格,也可以是“树形”结构。
在复习中,还要注意从教材中提取、总结一些方法。对出现物理概念和规律形成过程中的一些科学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模型法、类比法、等效替代法等,包括一些具体方法,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论证等方法,要让学生不仅知道“什么是”,还要掌握“如何用”。
2 突出重点,注意总结归纳
对课标要求掌握的一些重点知识,要通过各种途径突破,并进行总结归纳。如,复习“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时,分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在电流、电压和电阻等方面的特点;复习“物态变化”时,分析自然界的三态循环,使学生明确云、雨、雾、露、霜、雪、雹的成因;复习“测量物质的密度”时,分析总结密度测定的各种方法。
3 强化实验,注重科学探究
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出现了一些探究性问题(例如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而且这些题在试卷中的分量较重。它考查学生对一个新问题如何去设计、去研究、去把握、去分析解决,与新课标的要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科学验证)是一致的。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挖掘教材,进行课本知识的再创造,对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设计一些内容不太复杂,不需要太多时间的探究问题,如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解面积的大小是否有关?滑轮组的效率与功率是否有关?电压表为何一定要并联在电路中使用,能否串联使用?电灯的明亮程度是否和电压有关?铅笔芯的电阻大小与其软硬度有什么关系?……
4 分类解题,注意方法策略
做填空题时要注意所填的定义、规律及观察到的现象是否完整,不写错别字,尤其是关键字,不漏填物理量的单位,涉及有比例的计算切忌将比例前后项颠倒。
做选择题主要采用的方法有直接判断法、排除法、代人检验法和计算求解法,时间充足的话,最好用不同的方法解题,看能不能得到相同的答案;另外注意不要觉得前面的选项是正确答案就不看后面的选项。
做作图题要注意:画物体受力示意图时,要画出力的作用点,若是重力还要标注上重心0,要画出力的方向并在箭头附近标上重力、压力、浮力、摩擦力等的符号;画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用平面镜改变光路、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三条特 殊光线的光路图时,要正确使用虚线和实线,要在光线上画出光的传播方向箭头;画电路图时要注意实物图和电路图的元件“一一对应”,尤其要注意滑动变阻器接线柱的使用,注意在所画元件符号下标注元件的名称。
做问答题时如果涉及到公式记得把公式先写上去,不要遗漏一些重要的前提条件,然后对公式里的物理量一一进行分析。
做计算题时即使感到很难,也不要轻易放弃,应该仔细地多读几遍题目,从中找出所求的物理量和其他物理量之间的联系,列出相应的关系式,使问题逐步获得解决。
5 适当检测,注意选题和训练
在进行知识过关和摸底时,应适当让学生做一些检测题,通过检测发现问题,然后进行有关的训练。
在这一过程中有以下几点值得大家注意:
(1)选用检测题时,要紧扣课标,通常选用的检测题包括:历年来的中考经典题,这类题具有很好的代表性;近三年各实验区和非实验区的中考题;各种刊物上的典型题;相邻省市近几年的中考题等。
(2)所选题目要有基础性、灵活性,要使大多数学生通过做题都有收获和提高,尤其是能保证中等生不掉队。新课程中考题的难度一般控制为0.7左右,基础题和中等题偏多,而从近几年学生的考试情况看,学生丢分往往是因为基础不扎实而造成的。
(3)选用的试题对各知识点的覆盖要尽可能全面,同时避免重复训练。
(4)检测题要在课堂上做,而且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重在准确,而不追求速度,以养成良好习惯,减少规范性失误。
(5)教师阅卷后,对存在的共性问题要重点讲解。学生用红笔改错,并将试卷保存好,到一定时候将红笔改过的地方再看一遍。
(6)大多数学生对于简答题的回答,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结论的归纳,计算题解题过程中必要的文字说明这些语言表达感到比较发愁,心里明白但是答不出来,所以教师在平时讲解试题时要注意示范,不能只重答案不重过程。
(7)选择相应的习题对学生进行专题规范化训练,例如:审题训练、解题思路训练、解题书写过程训练、字母表示物理量规范化训练、画图规范化训练等。防止学生在考试中对会做的题由于解题不规范而丢分,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责编 王学军)
通过分析,发现近两年物理中考试题命题有如下特点:
1 命题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考查的内容符合课标的目标要求,侧重学科的主要内容,试题中各部分内容的比例和分布与考试科目说明相吻合。
2 试题的来源,一是教材,是根据教材中的有关概念、实验、图表、习题等经过少许修改而来的,二是命题组成员自编和改编的试题,这些试题取材于生产或生活实际、科普杂志、报刊文摘、教辅资料等,改编题中往往有新创设的情景,并贯穿新的教育理念。
3 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试题占有较大的比例,并注重考查学生在具体情景中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试卷中大多数试题难度控制得当,特别是计算题,与以往相比,繁、难的现象明显减少,难度与课程标准的要求相适应。
5 科学探究的考查内容涉及科学探究的各个方面,如提出问题、提出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分析处理实验数据、解释实验结果等,并且是在新的情景中进行的,而不是课本内容的简单重复。
二、物理中考复习的重难点和热点
1 物理科中考内容大部分是教材中的基本、核心内容,以及各部分内容的综合,所以这些内容应作为复习的重点,如:
力学中的密度、压强与浮力、简单机械、功和能;
热学中的温度、物态与变化、分子理论和内能及利用;
光学中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与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现象和凸透镜成像;
电学中的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欧姆定律、电功与电功率、磁现象; 综合类的电热综合、密度与压强综合、简单机械与功和能综合等;
联系实际内容的从公共信息(用电器铭牌等)中提取有用信息、联系家用电器等。
2 科学探究的复习内容应以新课程标准的规定为依据,包括:(1)探究物态变化过程;(2)探究力和运动的关系;(3)探究液体压强跟哪些因素有关;(4)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知道阿基米德定律;(5)探究激光束在平面镜上反射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6)探究并了解光的折射规律;(7)探究并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8)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9)探究白光的组成;(10)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11)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12)探究电流、电压与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13)探究并了解电流热效应与电阻的关系。在这13项探究内容中,其中有的只有过程要求,没有结果要求。同时从2007年中考可看出,部分地区除考查课标所规定的探究内容外,还向两个方向扩展;①规定内容之间的组合探究;②规定内容之外的探究。
实验能力作为科学探究的重要能力,在复习过程中应受到足够的重视,实验复习的内容应包括实验操作、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等。考查最频繁的内容是设计性实验,要求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与论证。
3 新课标下的中考命题注重贴近学生的学习实际和生活体验,考题素材的选取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反映地方特色,关注社会热点和最新科技成果,试题情景注重体现现实性、生活性、时代性和趣味性。今年中考联系实际的热点内容有2008年奥运会中涉及的物理知识,嫦娥一号卫星中涉及的物理知识,以及南方冰冻雪灾中涉及的物理知识等。
三、物理中考应试对策
1 夯实基础,注意紧扣教材
在复习中,最重要的是过好基础知识关。只有夯实基础知识,才有可能灵活运用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过好基础知识关,实际上主要是过好教材关。
复习时要通读教材,也就是教材上的文字材料(包括大字、小字和黑体字)、插图(如放大镜、手影、杯中筷、平面镜成像、铁皮剪刀、内燃机、站台上的安全线、尺子敲打棋子、高空走钢丝、船闸、电视机遥控等)、表格、“小资料”、“小制作”(模型照相机)都要读到。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要对所有知识点进行回忆和梳理。新教材的特点是内容深度的编排不是直线式而是呈螺旋式上升,学生不易适应,可先出示复习导航问题,即将各章节涉及到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标地去看书,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训练化,训练系列化”,然后让学生找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并用适当的形式表达出来。表达知识网络的形式灵活多样,可以是提纲、表格,也可以是“树形”结构。
在复习中,还要注意从教材中提取、总结一些方法。对出现物理概念和规律形成过程中的一些科学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模型法、类比法、等效替代法等,包括一些具体方法,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论证等方法,要让学生不仅知道“什么是”,还要掌握“如何用”。
2 突出重点,注意总结归纳
对课标要求掌握的一些重点知识,要通过各种途径突破,并进行总结归纳。如,复习“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时,分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在电流、电压和电阻等方面的特点;复习“物态变化”时,分析自然界的三态循环,使学生明确云、雨、雾、露、霜、雪、雹的成因;复习“测量物质的密度”时,分析总结密度测定的各种方法。
3 强化实验,注重科学探究
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出现了一些探究性问题(例如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而且这些题在试卷中的分量较重。它考查学生对一个新问题如何去设计、去研究、去把握、去分析解决,与新课标的要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科学验证)是一致的。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挖掘教材,进行课本知识的再创造,对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设计一些内容不太复杂,不需要太多时间的探究问题,如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解面积的大小是否有关?滑轮组的效率与功率是否有关?电压表为何一定要并联在电路中使用,能否串联使用?电灯的明亮程度是否和电压有关?铅笔芯的电阻大小与其软硬度有什么关系?……
4 分类解题,注意方法策略
做填空题时要注意所填的定义、规律及观察到的现象是否完整,不写错别字,尤其是关键字,不漏填物理量的单位,涉及有比例的计算切忌将比例前后项颠倒。
做选择题主要采用的方法有直接判断法、排除法、代人检验法和计算求解法,时间充足的话,最好用不同的方法解题,看能不能得到相同的答案;另外注意不要觉得前面的选项是正确答案就不看后面的选项。
做作图题要注意:画物体受力示意图时,要画出力的作用点,若是重力还要标注上重心0,要画出力的方向并在箭头附近标上重力、压力、浮力、摩擦力等的符号;画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用平面镜改变光路、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三条特 殊光线的光路图时,要正确使用虚线和实线,要在光线上画出光的传播方向箭头;画电路图时要注意实物图和电路图的元件“一一对应”,尤其要注意滑动变阻器接线柱的使用,注意在所画元件符号下标注元件的名称。
做问答题时如果涉及到公式记得把公式先写上去,不要遗漏一些重要的前提条件,然后对公式里的物理量一一进行分析。
做计算题时即使感到很难,也不要轻易放弃,应该仔细地多读几遍题目,从中找出所求的物理量和其他物理量之间的联系,列出相应的关系式,使问题逐步获得解决。
5 适当检测,注意选题和训练
在进行知识过关和摸底时,应适当让学生做一些检测题,通过检测发现问题,然后进行有关的训练。
在这一过程中有以下几点值得大家注意:
(1)选用检测题时,要紧扣课标,通常选用的检测题包括:历年来的中考经典题,这类题具有很好的代表性;近三年各实验区和非实验区的中考题;各种刊物上的典型题;相邻省市近几年的中考题等。
(2)所选题目要有基础性、灵活性,要使大多数学生通过做题都有收获和提高,尤其是能保证中等生不掉队。新课程中考题的难度一般控制为0.7左右,基础题和中等题偏多,而从近几年学生的考试情况看,学生丢分往往是因为基础不扎实而造成的。
(3)选用的试题对各知识点的覆盖要尽可能全面,同时避免重复训练。
(4)检测题要在课堂上做,而且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重在准确,而不追求速度,以养成良好习惯,减少规范性失误。
(5)教师阅卷后,对存在的共性问题要重点讲解。学生用红笔改错,并将试卷保存好,到一定时候将红笔改过的地方再看一遍。
(6)大多数学生对于简答题的回答,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结论的归纳,计算题解题过程中必要的文字说明这些语言表达感到比较发愁,心里明白但是答不出来,所以教师在平时讲解试题时要注意示范,不能只重答案不重过程。
(7)选择相应的习题对学生进行专题规范化训练,例如:审题训练、解题思路训练、解题书写过程训练、字母表示物理量规范化训练、画图规范化训练等。防止学生在考试中对会做的题由于解题不规范而丢分,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责编 王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