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方法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hongyu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讲求方法,把握套路
  现代文阅读观念强调以获取信息、掌握知识为目的而兼顾鉴赏评价,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比如速读能力、认读能力、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等。只有具备了这些能力,才能适合当今时代高效率、快节奏的需要。能力不是天生就具备的,它是通过科学的、一定量的训练逐渐形成的。从现代文阅读应试能力的培养与训练的角度看,精读细读是现代文阅读的基本功,是培养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精读的要求就是读懂,甚至达到吃透,读懂吃透就是要从整体入手,局部理解,而最终达到整体把握这一目的。理解不了局部就把握不了整体,把握了整体又可以更好地理解局部。局部理解也不仅仅是孤立的理解局部自身含义,还要把握好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间的相互关系。这样才能完成由局部到整体、由语言到内容,然后再由整体到局部、由内容到语言的反复的过程。
  二、系统总结,培养能力
  语文知识是阅读能力的基矗从近几年现代文阅读考查的情况看,综合性的、高层次的题比较多,而它要求必须以系统的、综合的知识为基矗知识系统化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先决条件,没有系统的知识,仅凭简单的零散的知识,培养阅读能力那只是纸上谈兵。所以复习阶段一定要做好知识的系统化工作,形成自己的语文“知识树”——知识网络。
  在复习时,要充分利用教材,特别是教材中的知识短文,它们往往是带有总结性质的,是系统归纳、加深加宽的好材料。归纳时要注意不要只是罗列一些名词术语,要向纵深发展。比如文体知识中的人称问题,学生都知道有两种,但每一种作用是否清楚,还是个问题。比如1993年六省市试卷《青菜》阅读文后的一个题目,共有三问:
  第一问:这篇短文是用第几人称写青菜的?
  第二问:这种写法对内容的表达起什么作用?
  第三问:文中哪些语句用这种人称表述取得了比其它人称表述更好的效果?(举一例简要说明)
  关键是第二问,作用就是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在本文中起到拟人化的作用。平时复习总结时,如果不细致不深入,答题就显得很盲目。
  还要特别注意一些难点知识的归纳与迁移。比如语文表达中的四种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学生比较熟悉,而心理顺序,特别是实用性强的逻辑顺序,有的学生就一知半解了。在议论性文章及事证明说明文中常常使用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的内在联系安排顺序。或先总后分、先分后总,或由因到果、由果到因,或由主到次、由次到主,或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或由简单到复杂、由现象到本质,或由一般到特殊、由特殊到一般等,总的原则是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明白了这些,我们在阅读时就会迁移过来,变成我们的一种运用能力。
  再如,调整下面各句的顺序,使之合理。①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②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③总之,我们要拿来。④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会成为新宅子。⑤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①②③④句属于正面阐述,⑤句属于反面阐述,这两大层次就明确了;再看前四句,第③句是前提条件,应放在第一位,第①句是“拿来”后的具体做法,又是第④句话的条件,第②句是强调第④句中“这人”应具备的品格,可放在④句之后。顺序就调整为:③①④②⑤
  三、发展思维,提高能力
  知识是基础,思维是关键。在阅读中注重提高思维能力,也就成了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思维虽然似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有它的表现形式——借助于语言。
  对于现代文阅读来说,要进行好以下几方面的思维训练:
  A、认识理解能力;B、分析综合能力;C、抽象概括能力;D、调整组合能力;E、比同较异能力;F、评价鉴赏能力。
  例如,1995年高考语文第26题:通观第二自然段,并参照第三自然段關于“第二点错误认识”的表述,概括说明第一点错误认识是什么。
  这题就是考查分析综合能力的。通观四段材料,第一段是总说,从语文学科的性质和语文教学的任务两方面,总提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第二段从语文学科的性质方面进行阐述叶老的教育思想;第三、四段从语文教学的任务方面阐述叶老的教育思想。第三段的“第二点错误认识”是对语文教学任务的错误认识,那么第二段拽出的“第一点错误认识”显然是针对语文学科性质的。总说部分和第二段都有指出语文学科性质的语句,据此,“第一点错误认识”就可概括为:不清楚(或:不了解、不知道)语文是工具,日用学习及交流知识都少不了它,因而照搬旧式教育那一套。(或:没有认清语文是人生日用不可缺少的工具,因而照搬旧式教育那一套。)
  在阅读诸能力中,抽象概括能力是学生的一个相当薄弱的环节。要求概括的时候,大多数学生还只停留在寻章摘句式的水平上,对于在分析的基础上加以综合,在具体的基础上加以抽象那就很难做到,因此概括往往缺乏准确性,经常犯一些“以偏概全”、“偷换概念”、“转移论题”等逻辑错误。
  例如:阅读下面的文字,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纸币出现的两个条件。纸币首先出现在北宋,当时称为“交子”。这决非偶然。要发行纸币,就必须具备造纸术和印刷术。然而在当时的地球上,掌握印刷术的国家寥寥无几,其中以北宋帝国的条件最为成熟,最为优越。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然而初唐是钱帛兼行。贞观治世,“匹绢得粟十余斛”。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自唐中叶后,铜钱日益排挤绢帛,到北宋时帛制大体上已经终止货币的职能。北宋统一中原后,却没有统一的币制,而是铜钱和铁钱兼行。如在四川行用铁钱,陕西与河东地区兼用铜铁钱。铁钱是一种价贱而笨重的铸币,铁钱一贯,即1000文,约重39千克。而社会钱币的需求量日益增大,于是纸币应运而生。
  我们分析这段文字可以看到,第一、二句话是总说,后边分两层分别说明“决非偶然”的原因:一是北宋具备了当时世界上最为成熟、最为优越的造纸术和印刷术;一是北宋商品经济发展,社会对钱币的需求量日益增大。这是在分析的基础上加以综合的,是比较具体的,还需抽象概括。可抽象概括为:技术条件和经济条件。可我们的学生不会抽象概括,答成:一、造纸术和印刷术;二、商品经济的发展。这还是较为具体的。更有甚者,在分析时就出了偏差,认为是造纸术和印刷术是两个条件。
其他文献
摘 要: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初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基础学科,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我们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就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最大限度的熏陶学生的思想,为建立健全学生的人格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效性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课程,该课程的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学生的道德素
摘 要:朗读,语文教学中的灵魂。它能丰富学生的情感,能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方面。朗读的形式和内容是非常丰富的。从形式上看可互相品析读、配乐读、手舞足蹈读等;从内容上,诗词的诵读、古文的诵读、散文的诵读等等,种类繁多。学生通过朗读感受着美妙的语言文字,徜徉在美妙的语言文字中,泛起心中的阵阵涟漪。课堂因朗读而美丽而生动,让朗读成为爱上语文的理由。  关键词:朗读;语文  朗
期刊
摘 要:类比推理是一种推理形式,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方面的相似点共同点运用类比推理进行猜测,发现结论,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洞察力,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有很大作用,因此在现代的数学教学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探讨高中数学教学中类比推理思维的运用,说明类比推理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类比推理;思维培养;类比对象  一、引言  数学是一门缜密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类比推理
摘 要:英语课外阅读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采取不同的阅读教学策略指导学生展开课外阅读。要处理好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关系;设计好课外阅读教学活动,在活动中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交流和总结,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并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外阅读;策略
摘 要:德育是培养“四有”新人和新一代建设者的重要手段,然而,当代中国学校德育在市场经济新背景下却存在着许多问题。德育有效性效果不大成为德育众多问题中的热点。阻碍德育有效性发挥的原因及其改进措施便是本文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德育;学校德育;有效性  德育是全球性的话题,也是面向21世纪各国共同关心的教育问题。如何在飞速发展、日趋复杂的社会中生存发展并有益于社会,已成为各国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如
摘 要:根据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转变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物理学知识。这要求广大的一线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还涉及了教与学等多个方面,本文具体论述了师生角色的转变、课堂结构的转变、评价机制的转变。  关键词: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引导;自主;合作;探究;评价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目标是要让学生掌握一生受用的学习技能。也就是说要把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创造性阅读要求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构建民主课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要放手让学生发问,引导学生自问自答;教师提问,激发学生质疑;开拓想象力,促进发散性思维。拓展阅读,进一步提高创造性阅读能力。  关键词:创造性;阅读;质疑;想象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