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根据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转变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物理学知识。这要求广大的一线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还涉及了教与学等多个方面,本文具体论述了师生角色的转变、课堂结构的转变、评价机制的转变。
关键词: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引导;自主;合作;探究;评价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目标是要让学生掌握一生受用的学习技能。也就是说要把教育定位为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在这一目标下,课堂教学自然要达成养成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他们终身乐于学习的目标。在这个崭新的背景下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就要求有重大的转变。
一、师生角色的转变
传统课堂模式中,教师永远是主角,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在新课程标准下,老师要放下权威,学生要变得主动。当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的时候,学生的角色也就不知不觉地发生转变,由被动地学习变成主动地学习,主要表现为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增强团队合作学习和个人探究相结合的观念和能力、提高勇于提问和积极展示自己观点的意识。
师生角色的转变应该贯穿整个课堂。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是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食盐全部吸收了。同样的,老师就像技艺精湛的厨师,知识就好像是盐,新观念新模式就好像汤,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享受到知识的“美味”,感受习得知识的奇妙。
二、课堂结构的转变
传统课堂45分钟基本上都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是知识的唯一传授者。而学生主要是听教师怎么讲就怎么来学习,是被动式的学习。我们称这种传统模式为填鸭式。在新型课堂模式下,课堂几十分钟发生了彻底转变。我们在实践过程中也形成了具体的流程:集体备课——编写导学案——学生课前自学预习——小组合作探究课堂展示——课堂检测。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1.第一步:教师编写导学案,学生自主预学
学生自主预学是通过自己研读教材和结合导学案来获得知识技能的一种方法,它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读书习惯,扩展阅读面必不可少的途径。自主预学,这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剖析知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激发学生的自主预学的热情,教师编制的导学案要由浅入深,紧扣重、难点,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能力。
2.第二步: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展示预学成果
结合预学情况,小组进行讨论,十几分钟后教师就可鼓励学生当众展示,这是个人和集体智慧的具体表现。借助演示,每位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的认识和收获。知识层面,可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探究能力。情感和价值观层面,能使学生增加在解决问题后产生的自豪感,以及自主解决问题的幸福感。
结合学生的展示,教师可以及时地提出一些共同的疑问或者问题的变式,让学生当堂解答。当这位学生不能解决的时候,教师就让小组进行讨论并解决这些问题。合作讨论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它利于集思广益,相互启迪,实现信息之间共享,可以使问题迅速得到解决并使得对知识的认识得到深入理解;同时能充分暴露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认知情况,这样教师就及时了解了学生的学情;这种方法信息反馈及时,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老师掌握学生的认识状况,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激情,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在提出问题、论证解答问题、归纳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能力。
3.第三步:学生小组阶段性小结并完成针对训练,教师巡回辅导并给予评价
展示结束后,根据学生的掌握及小组反馈情况,教师给出课堂作业让学生及时练习。及时练习的优点就在于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多次重复温故知识,这样的重復刺激有助于记忆和理解知识。在完成课堂作业的时候,教师应注意巡视辅导,随时解答学生作业中的疑难问题,并评价学生的作业情况,及时的帮助和正面的评价都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最大的推动。
4.第四步:学生最后总结回顾,教师布置作业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这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教师做适当的补充。最后,教师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再练习,做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
当减少了教师“填鸭式”的讲授,增加了教师适时的引导;减少了学生“机械式”的学习,增加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操作,就能够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眼界和思维,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评价机制的转变
长期以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依据的就是考试成绩。这种唯考试成绩、“一卷定终身”的评价机制也要进行改革,新型课堂学生评价主要包括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小组评价三个方面。
教师的评价对于激发学生的热情,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自信心等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教师每次备课都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目标来设计,不能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新型课堂教师的评价也要紧扣三维目标来进行。教师及时、肯定、鼓励、期待性的评价,对学生完成“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有着积极推动的重大意义。
新型课堂中教师已不再是唯一的知识传授者,学生之间的互评能够让他们互相学习,使得思维在交流中碰撞出更多智慧的火花。学生互评由预学效果、小组研讨、课堂展示、归纳总结等几部分组成。通过这些互评,就能够让学生认清自己在哪方面存在不足和在哪些方面比较成功。有了这些准确的自我认识,学生在掌握知识上就能达到理解深刻,不易遗忘的效果。
新型课堂注重小组合作学习,因而课堂教学评价要强化小组合作与小组竞争意识,学习小组的评价要对预学、展示、合作、检测等教学过程赋予分值,及时公布,从而调动学习小组的积极性。科学利用小组评价能促进小组成员互帮互学,把评价主体让给学生,使学生在合作中借鉴,在借鉴中思考,在思考中提高,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总之,要想实现新课程的目标,物理的课堂就要做大的转变,新课程的改革才更深入更具有意义,我们的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引导;自主;合作;探究;评价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目标是要让学生掌握一生受用的学习技能。也就是说要把教育定位为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在这一目标下,课堂教学自然要达成养成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他们终身乐于学习的目标。在这个崭新的背景下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就要求有重大的转变。
一、师生角色的转变
传统课堂模式中,教师永远是主角,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在新课程标准下,老师要放下权威,学生要变得主动。当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的时候,学生的角色也就不知不觉地发生转变,由被动地学习变成主动地学习,主要表现为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增强团队合作学习和个人探究相结合的观念和能力、提高勇于提问和积极展示自己观点的意识。
师生角色的转变应该贯穿整个课堂。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是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食盐全部吸收了。同样的,老师就像技艺精湛的厨师,知识就好像是盐,新观念新模式就好像汤,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享受到知识的“美味”,感受习得知识的奇妙。
二、课堂结构的转变
传统课堂45分钟基本上都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是知识的唯一传授者。而学生主要是听教师怎么讲就怎么来学习,是被动式的学习。我们称这种传统模式为填鸭式。在新型课堂模式下,课堂几十分钟发生了彻底转变。我们在实践过程中也形成了具体的流程:集体备课——编写导学案——学生课前自学预习——小组合作探究课堂展示——课堂检测。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1.第一步:教师编写导学案,学生自主预学
学生自主预学是通过自己研读教材和结合导学案来获得知识技能的一种方法,它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读书习惯,扩展阅读面必不可少的途径。自主预学,这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剖析知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激发学生的自主预学的热情,教师编制的导学案要由浅入深,紧扣重、难点,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能力。
2.第二步: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展示预学成果
结合预学情况,小组进行讨论,十几分钟后教师就可鼓励学生当众展示,这是个人和集体智慧的具体表现。借助演示,每位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的认识和收获。知识层面,可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探究能力。情感和价值观层面,能使学生增加在解决问题后产生的自豪感,以及自主解决问题的幸福感。
结合学生的展示,教师可以及时地提出一些共同的疑问或者问题的变式,让学生当堂解答。当这位学生不能解决的时候,教师就让小组进行讨论并解决这些问题。合作讨论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它利于集思广益,相互启迪,实现信息之间共享,可以使问题迅速得到解决并使得对知识的认识得到深入理解;同时能充分暴露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认知情况,这样教师就及时了解了学生的学情;这种方法信息反馈及时,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老师掌握学生的认识状况,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激情,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在提出问题、论证解答问题、归纳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能力。
3.第三步:学生小组阶段性小结并完成针对训练,教师巡回辅导并给予评价
展示结束后,根据学生的掌握及小组反馈情况,教师给出课堂作业让学生及时练习。及时练习的优点就在于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多次重复温故知识,这样的重復刺激有助于记忆和理解知识。在完成课堂作业的时候,教师应注意巡视辅导,随时解答学生作业中的疑难问题,并评价学生的作业情况,及时的帮助和正面的评价都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最大的推动。
4.第四步:学生最后总结回顾,教师布置作业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这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教师做适当的补充。最后,教师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再练习,做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
当减少了教师“填鸭式”的讲授,增加了教师适时的引导;减少了学生“机械式”的学习,增加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操作,就能够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眼界和思维,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评价机制的转变
长期以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依据的就是考试成绩。这种唯考试成绩、“一卷定终身”的评价机制也要进行改革,新型课堂学生评价主要包括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小组评价三个方面。
教师的评价对于激发学生的热情,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自信心等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教师每次备课都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目标来设计,不能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新型课堂教师的评价也要紧扣三维目标来进行。教师及时、肯定、鼓励、期待性的评价,对学生完成“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有着积极推动的重大意义。
新型课堂中教师已不再是唯一的知识传授者,学生之间的互评能够让他们互相学习,使得思维在交流中碰撞出更多智慧的火花。学生互评由预学效果、小组研讨、课堂展示、归纳总结等几部分组成。通过这些互评,就能够让学生认清自己在哪方面存在不足和在哪些方面比较成功。有了这些准确的自我认识,学生在掌握知识上就能达到理解深刻,不易遗忘的效果。
新型课堂注重小组合作学习,因而课堂教学评价要强化小组合作与小组竞争意识,学习小组的评价要对预学、展示、合作、检测等教学过程赋予分值,及时公布,从而调动学习小组的积极性。科学利用小组评价能促进小组成员互帮互学,把评价主体让给学生,使学生在合作中借鉴,在借鉴中思考,在思考中提高,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总之,要想实现新课程的目标,物理的课堂就要做大的转变,新课程的改革才更深入更具有意义,我们的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