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 开展真评价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bo12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践证明,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真评价,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教学效果,调整和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我十分重视倾听学生的发言与讨论,观察学生的表情和行为,捕捉学生的点滴成功,察觉学生的烦恼和问题,以便及时给予强化和鼓励、帮助和引导。
  现以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的课堂教学为例,说明实现真评价的重要。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圆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生1:将圆平均分成好多等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
  生2:平均分成若干等份,分得越多越接近长方形。
  生3: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的半径。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圆的面积=πr×r=πr2。
  师:补充得好!请三位同学握握手,你们的发言合起来就全面了。
  (多媒体显示:把圆平均分成若干等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
  师:什么叫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生: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物体的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师:说得很好。你能比划一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大小吗?(生比划)
  师: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怎样算?
  生:底面积乘高。(板书: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师:根据体积的意义,想一想:圆柱的体积是指什么?
  生:这个圆柱所占空间的大小。
  师:(出示任意圆柱)你能估计这个圆柱的体积大约是多少?
  生:10立方厘米(全班哄笑)。
  师:你真勇敢,是第一个敢于估计的同学(停顿数秒),可惜你估计的数据太小,想再试一次吗?
  (师指导:伸出手指比划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帮助学生掌握估算的技巧,生专注地跟着比划)
  生(毫不犹豫):600立方厘米。
  师(微笑):同学们认为是不是比较接近了?(众生表示一致同意)
  师:如果想准确地计算出这个圆柱的体积,猜猜可以怎样计算?
  生:两个底面积的和×2。
  师:胆略过人,佩服。你们同意这个猜测吗?(大部分学生摇头)
  生2:底面积×高。
  师:怎样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呢?(大部分学生有点茫然,教师耐心等待……)
  生:把圆柱转化成别的图形?
  师:能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吗?
  生:能!(学生的眼睛异常亮)
  (各小组分工合作,老师尽可能参与多组活动,指导组与组之间互评。)
  师:你们自认为获得成功的可以举手(有超过半数的小组获得成功)。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我们从中都能受到一些启发。下面请合作成功的小组,介绍一下他们是怎样切拼的 。
  生:因为圆柱的底面是一个圆,根据圆可以切拼成近似的长方形,再沿着高的方向切,就可以拼成长方体。
  师:说得很精彩。(老师先激动地鼓掌,全班跟着鼓掌,该生所在小组的学生神采奕奕)
  师:拼成的长方体与圆柱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如何准确计算圆柱的体积?
  全班(异口同声):长方体的底面积相当于圆柱体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相当于圆柱体的高。
  因为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所以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从上面的案例中,可以看到:面对六年级学生,我没有高估他们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而是运用以教师评价为主的方法,真实而有效地引导学生探究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可见,课堂评价不是简单的鉴定,给予学生肯定或否定,而是一种无形的赏识、导向和激励。通过真评价,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苦心,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明确努力方向,获得学习的成功。
  一、因人而异,差异性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应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和主动性,因人而异,不断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特别是对“学困生”要多给予肯定与激励,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例如,在回忆《圆面积的公式推导》时,生1、生2和生3分别用零星的话语描述把圆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真实地反映出三名同学在思考和回答问题时欠考虑。教师用“握握手”暗示他们思考、发言要“全面”。教师真切感人的语言,让学生深受鼓舞。为了能得到新的鼓励和表扬,学生积极思考。当教师提问“什么叫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生1不仅完整地回答出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还能有序地排列体积单位,做到滴水不漏。
  二、激励调动,导向性评价
  所谓激励是指利用某种外部诱因调动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人的智力和体力活动的方法。既是一种重要手段,更是一种永恒艺术。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应进行真评价,注意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力求学生对数学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当学生首次将一个接近600立方厘米的圆柱体积估计成10立方厘米时,教师明确表示:“你真勇敢,是第一个敢于估计的同学,可是你估计的数据太小,想再试一次吗?”巧妙地维护了这个学生的自尊心。教师刻意停顿数秒,给学生一点积极的心理暗示:“我的估计和精确值相差太大,是因为我没有学会估计的方法”“但我是第一个发言者”“我是好样的”“老师欣赏我”“可是你估计的数据太小,想再试一次吗?”“可是……,想再……吗?”简短话语,指向明确,帮助学生树立起学好估测的信心。在教师指导估计的方法后,学生毫不犹豫地说出“600立方厘米”的正确答案。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在这种真实的评价中,学生会更加愿意展示自己的才华,不怕暴露自身的不足与缺点。
  三、无声语言,形象性评价
  数学教学中的无声语言,包括教师的表情语言和手势语言等,这种无声语言更具艺术魅力。不善于运用表情的教师不可能成为一名好教师。事实证明,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学习交流,有时候常靠眼睛来联系。在学生积极思考时,教师开始安静地等待,用和蔼亲切的目光,捕捉每个学生的视线,把眼光撒遍教室的每个角落,让每个学生都感到教师在等待自己的答案。期待的目光、会心的微笑,让学生感到一种爱的鼓舞。营造出一种和谐、民主和互动的课堂环境,学生感到亲切,增强探索欲望,在切拼转化活动中,多个小组获得成功。面对学生简练到位的切拼介绍和严谨推导,教师由衷地向学生竖起大拇指。
  等待的眼神、和蔼的目光、竖起的大拇指和不约而同的鼓掌,课堂里洋溢着获得成功的兴奋之情,教师的评价更具形象性和真实性,学生充满自信,不断奋发努力,争取更大进步。
其他文献
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一切听从老师、依赖老师的“顺民”,教师也不再被赋予至高无上的权力。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学生发展的天地,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享受教师服务的过程。要想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表演的舞台,教师就应该多给他们一些权力。那么,小学语文课堂中,孩子应该有哪些权力?  一、主动权  不少教师常常感叹:“这些学生怎么了,做了一遍又一遍的题目为什么到现在还是会错。”其实,不是
音乐是小学教育中陶冶学生情操的一门重要的课,其作用是教给学生如何正确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以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音乐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和心理特征,充分挖掘学生的音乐创作潜能,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如节奏游戏、即兴哼唱等来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一、创造性思维的概念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传授音乐知识、训练音乐技能为主要教学目标,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教学半径,把音乐
课程改革后的教材中计算教学仍占有很大的比重,这是因为运算能力是反映人的智慧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数学乃至物理、化学等学科学习的基础。新教材在安排计算教学的内容时,大多是先提供一幅情境图,再从中提出数学问题,列出需要学习的算式,从而引入对计算方法的探究。教材这样安排是为了体现新课程理念,那就是密切联系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把数学学习置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探索能力。这种理念与当
“一(2)班班主任张老师抽到的是F榜,F榜的孩子们,你们是一(2)班的学生了!”一名家长志愿者大声宣布道。话音刚落,操场东边的家长方阵就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操场南边,一年级300余名新生按随机编排的6张名单榜,排成了六个整齐的方阵,等待着抽签分班。  上面这一幕,是江西南昌市珠市小学一年级新生分班的场景。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为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自从2008年起,学校就开始实行均衡
小学生活泼好动、表现欲强,对节奏与音律十分敏感,感知与模仿能力强。英语歌谣简单明了、通俗易懂,且节奏明朗欢快、语调升降起伏,对孩子们而言趣味横生。因此,将英语歌谣渗透于小学英语教学中,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与操练的积极性,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想象与创造力的发展、英语感知与识记水平的提高、语音模仿与表演能力的培养,在营造课堂教学气氛的同时,挖掘学生语言学习、模仿、交际方面的潜能。  一、歌谣在哪里  
封面拍攝那天,北京的气温极低,寒风凛冽,所有人到达片场时都裹得严严实实的。时序逼近年末,所有人都有点懈怠与放松,但赵薇不同。两三天前,她刚刚决定和导演田壮壮一起合作舞台剧《求证》,她身上带着一股子显而易见的兴奋劲儿,仿佛积蓄了很久的力量,恨不得在戏剧的舞台上尽情释放出来。“我渴望看到自己的改变。”她希望在接触新事物的过程中,唤醒一些自己底层的东西。在宽敞明亮的摄影棚里,音乐自由流动在偌大的空间,她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时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应是语文实践活动。那么在朴实的语文课堂中如何开展丰富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语言的魅力,在活动中提升自身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值得我们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  一、依托文本,让课堂小练笔成为靓丽风景  每一篇语文教材都是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也是学习语言的最佳范本。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多关注文本,努力
孩子们怀着对小学的憧憬和好奇,迈着轻松的步子走进了向往的小学校园。他们天真可爱、活泼好动;毫无顾忌,所做即所想;约束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40分钟的课堂对他们来说是一大挑战。如何让孩子们尽快适应小学学习生活,融入课堂,感受美妙的小学语文课堂魅力呢?  教师作为孩子的引领者和组织者,应抓住孩子的心理,想孩子所想,做孩子所做,设计相应的教学过程,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构造快乐轻松的语文课堂,让孩子喜欢上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就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语文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教语文、学语文,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在教学中,让语文回归于生活,是语文的教学之道。为此,笔者对小学语文的生活化教学进行了一些实践探
复习课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形式,有着新授课所无法替代的功能和作用。它不但可以弥补学生知识上的不足,而且能使学生将已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但在复习课时,大部分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已经掌握,对于他们来说,复习就如同嚼冷饭,难以下咽。那么,如何“烹调”,才能使它焕然一新,“风味”俱佳呢?  烹调1:“盖浇饭”  把新鲜的菜浇在饭上,就如同把旧知识以一种新鲜的方式来呈现并巩固一样。《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