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践证明,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真评价,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教学效果,调整和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我十分重视倾听学生的发言与讨论,观察学生的表情和行为,捕捉学生的点滴成功,察觉学生的烦恼和问题,以便及时给予强化和鼓励、帮助和引导。
现以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的课堂教学为例,说明实现真评价的重要。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圆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生1:将圆平均分成好多等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
生2:平均分成若干等份,分得越多越接近长方形。
生3: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的半径。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圆的面积=πr×r=πr2。
师:补充得好!请三位同学握握手,你们的发言合起来就全面了。
(多媒体显示:把圆平均分成若干等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
师:什么叫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生: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物体的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师:说得很好。你能比划一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大小吗?(生比划)
师: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怎样算?
生:底面积乘高。(板书: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师:根据体积的意义,想一想:圆柱的体积是指什么?
生:这个圆柱所占空间的大小。
师:(出示任意圆柱)你能估计这个圆柱的体积大约是多少?
生:10立方厘米(全班哄笑)。
师:你真勇敢,是第一个敢于估计的同学(停顿数秒),可惜你估计的数据太小,想再试一次吗?
(师指导:伸出手指比划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帮助学生掌握估算的技巧,生专注地跟着比划)
生(毫不犹豫):600立方厘米。
师(微笑):同学们认为是不是比较接近了?(众生表示一致同意)
师:如果想准确地计算出这个圆柱的体积,猜猜可以怎样计算?
生:两个底面积的和×2。
师:胆略过人,佩服。你们同意这个猜测吗?(大部分学生摇头)
生2:底面积×高。
师:怎样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呢?(大部分学生有点茫然,教师耐心等待……)
生:把圆柱转化成别的图形?
师:能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吗?
生:能!(学生的眼睛异常亮)
(各小组分工合作,老师尽可能参与多组活动,指导组与组之间互评。)
师:你们自认为获得成功的可以举手(有超过半数的小组获得成功)。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我们从中都能受到一些启发。下面请合作成功的小组,介绍一下他们是怎样切拼的 。
生:因为圆柱的底面是一个圆,根据圆可以切拼成近似的长方形,再沿着高的方向切,就可以拼成长方体。
师:说得很精彩。(老师先激动地鼓掌,全班跟着鼓掌,该生所在小组的学生神采奕奕)
师:拼成的长方体与圆柱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如何准确计算圆柱的体积?
全班(异口同声):长方体的底面积相当于圆柱体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相当于圆柱体的高。
因为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所以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从上面的案例中,可以看到:面对六年级学生,我没有高估他们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而是运用以教师评价为主的方法,真实而有效地引导学生探究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可见,课堂评价不是简单的鉴定,给予学生肯定或否定,而是一种无形的赏识、导向和激励。通过真评价,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苦心,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明确努力方向,获得学习的成功。
一、因人而异,差异性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应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和主动性,因人而异,不断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特别是对“学困生”要多给予肯定与激励,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例如,在回忆《圆面积的公式推导》时,生1、生2和生3分别用零星的话语描述把圆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真实地反映出三名同学在思考和回答问题时欠考虑。教师用“握握手”暗示他们思考、发言要“全面”。教师真切感人的语言,让学生深受鼓舞。为了能得到新的鼓励和表扬,学生积极思考。当教师提问“什么叫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生1不仅完整地回答出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还能有序地排列体积单位,做到滴水不漏。
二、激励调动,导向性评价
所谓激励是指利用某种外部诱因调动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人的智力和体力活动的方法。既是一种重要手段,更是一种永恒艺术。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应进行真评价,注意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力求学生对数学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当学生首次将一个接近600立方厘米的圆柱体积估计成10立方厘米时,教师明确表示:“你真勇敢,是第一个敢于估计的同学,可是你估计的数据太小,想再试一次吗?”巧妙地维护了这个学生的自尊心。教师刻意停顿数秒,给学生一点积极的心理暗示:“我的估计和精确值相差太大,是因为我没有学会估计的方法”“但我是第一个发言者”“我是好样的”“老师欣赏我”“可是你估计的数据太小,想再试一次吗?”“可是……,想再……吗?”简短话语,指向明确,帮助学生树立起学好估测的信心。在教师指导估计的方法后,学生毫不犹豫地说出“600立方厘米”的正确答案。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在这种真实的评价中,学生会更加愿意展示自己的才华,不怕暴露自身的不足与缺点。
三、无声语言,形象性评价
数学教学中的无声语言,包括教师的表情语言和手势语言等,这种无声语言更具艺术魅力。不善于运用表情的教师不可能成为一名好教师。事实证明,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学习交流,有时候常靠眼睛来联系。在学生积极思考时,教师开始安静地等待,用和蔼亲切的目光,捕捉每个学生的视线,把眼光撒遍教室的每个角落,让每个学生都感到教师在等待自己的答案。期待的目光、会心的微笑,让学生感到一种爱的鼓舞。营造出一种和谐、民主和互动的课堂环境,学生感到亲切,增强探索欲望,在切拼转化活动中,多个小组获得成功。面对学生简练到位的切拼介绍和严谨推导,教师由衷地向学生竖起大拇指。
等待的眼神、和蔼的目光、竖起的大拇指和不约而同的鼓掌,课堂里洋溢着获得成功的兴奋之情,教师的评价更具形象性和真实性,学生充满自信,不断奋发努力,争取更大进步。
现以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的课堂教学为例,说明实现真评价的重要。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圆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生1:将圆平均分成好多等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
生2:平均分成若干等份,分得越多越接近长方形。
生3: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的半径。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圆的面积=πr×r=πr2。
师:补充得好!请三位同学握握手,你们的发言合起来就全面了。
(多媒体显示:把圆平均分成若干等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
师:什么叫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生: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物体的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师:说得很好。你能比划一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大小吗?(生比划)
师: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怎样算?
生:底面积乘高。(板书: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师:根据体积的意义,想一想:圆柱的体积是指什么?
生:这个圆柱所占空间的大小。
师:(出示任意圆柱)你能估计这个圆柱的体积大约是多少?
生:10立方厘米(全班哄笑)。
师:你真勇敢,是第一个敢于估计的同学(停顿数秒),可惜你估计的数据太小,想再试一次吗?
(师指导:伸出手指比划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帮助学生掌握估算的技巧,生专注地跟着比划)
生(毫不犹豫):600立方厘米。
师(微笑):同学们认为是不是比较接近了?(众生表示一致同意)
师:如果想准确地计算出这个圆柱的体积,猜猜可以怎样计算?
生:两个底面积的和×2。
师:胆略过人,佩服。你们同意这个猜测吗?(大部分学生摇头)
生2:底面积×高。
师:怎样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呢?(大部分学生有点茫然,教师耐心等待……)
生:把圆柱转化成别的图形?
师:能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吗?
生:能!(学生的眼睛异常亮)
(各小组分工合作,老师尽可能参与多组活动,指导组与组之间互评。)
师:你们自认为获得成功的可以举手(有超过半数的小组获得成功)。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我们从中都能受到一些启发。下面请合作成功的小组,介绍一下他们是怎样切拼的 。
生:因为圆柱的底面是一个圆,根据圆可以切拼成近似的长方形,再沿着高的方向切,就可以拼成长方体。
师:说得很精彩。(老师先激动地鼓掌,全班跟着鼓掌,该生所在小组的学生神采奕奕)
师:拼成的长方体与圆柱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如何准确计算圆柱的体积?
全班(异口同声):长方体的底面积相当于圆柱体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相当于圆柱体的高。
因为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所以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从上面的案例中,可以看到:面对六年级学生,我没有高估他们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而是运用以教师评价为主的方法,真实而有效地引导学生探究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可见,课堂评价不是简单的鉴定,给予学生肯定或否定,而是一种无形的赏识、导向和激励。通过真评价,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苦心,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明确努力方向,获得学习的成功。
一、因人而异,差异性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应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和主动性,因人而异,不断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特别是对“学困生”要多给予肯定与激励,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例如,在回忆《圆面积的公式推导》时,生1、生2和生3分别用零星的话语描述把圆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真实地反映出三名同学在思考和回答问题时欠考虑。教师用“握握手”暗示他们思考、发言要“全面”。教师真切感人的语言,让学生深受鼓舞。为了能得到新的鼓励和表扬,学生积极思考。当教师提问“什么叫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生1不仅完整地回答出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还能有序地排列体积单位,做到滴水不漏。
二、激励调动,导向性评价
所谓激励是指利用某种外部诱因调动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人的智力和体力活动的方法。既是一种重要手段,更是一种永恒艺术。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应进行真评价,注意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力求学生对数学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当学生首次将一个接近600立方厘米的圆柱体积估计成10立方厘米时,教师明确表示:“你真勇敢,是第一个敢于估计的同学,可是你估计的数据太小,想再试一次吗?”巧妙地维护了这个学生的自尊心。教师刻意停顿数秒,给学生一点积极的心理暗示:“我的估计和精确值相差太大,是因为我没有学会估计的方法”“但我是第一个发言者”“我是好样的”“老师欣赏我”“可是你估计的数据太小,想再试一次吗?”“可是……,想再……吗?”简短话语,指向明确,帮助学生树立起学好估测的信心。在教师指导估计的方法后,学生毫不犹豫地说出“600立方厘米”的正确答案。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在这种真实的评价中,学生会更加愿意展示自己的才华,不怕暴露自身的不足与缺点。
三、无声语言,形象性评价
数学教学中的无声语言,包括教师的表情语言和手势语言等,这种无声语言更具艺术魅力。不善于运用表情的教师不可能成为一名好教师。事实证明,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学习交流,有时候常靠眼睛来联系。在学生积极思考时,教师开始安静地等待,用和蔼亲切的目光,捕捉每个学生的视线,把眼光撒遍教室的每个角落,让每个学生都感到教师在等待自己的答案。期待的目光、会心的微笑,让学生感到一种爱的鼓舞。营造出一种和谐、民主和互动的课堂环境,学生感到亲切,增强探索欲望,在切拼转化活动中,多个小组获得成功。面对学生简练到位的切拼介绍和严谨推导,教师由衷地向学生竖起大拇指。
等待的眼神、和蔼的目光、竖起的大拇指和不约而同的鼓掌,课堂里洋溢着获得成功的兴奋之情,教师的评价更具形象性和真实性,学生充满自信,不断奋发努力,争取更大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