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力避成为矛盾焦点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随着中国国际作用的提升,国内外有人认为中国已经占据国际舞台的中心位置,对中国的未来展望过于直线和乐观,而有意无意忽略了中国的大半个身子还处于发展中、处于落后的严峻事实,更没有看到由于世界渗透性的增强,即使是一些非国家角色、一些非极力量也都已经引起广泛的国际关注。新中国成立以来,战略上冒进的情况时有发生,到今天仍有一些战略研究习惯性地把愿望当成现实,而不习惯对问题进行结构性、系统性的科学分析。而在实际上,中国要成功实现和平崛起,在当前及未来较长时期里,应该力避成为国际体系变革过程中矛盾聚集的焦点,以此为条件才有可能成功破解大国崛起的安全困境,逐步担当起大国责任。
  今天世界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不仅体现在国际力量结构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国际关系的性质也已经显示出许多新特征。国际体系的变迁可为中国的和平崛起提供新的条件,同时也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因为变化已经带来权力政治的进一步松动,减少了体系的惯性制约,带来机遇和开启空间;但另一方面,在国际体系的变化过程中,中国实力的迅速提升更容易引起反弹,处理不当将成为体系变迁中诸多矛盾聚集的焦点。要成功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不仅要从中国悠久的历史中寻找基本逻辑和内在动力,而且也要将其放在中国与外部世界关系深刻调整的大背景下来认识和筹划。
  具体在大国关系层面上,中国的战略任务十分繁重,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在强化和巩固中国全球战略格局地位的同时,如何防范和慑止美国或以美国为首的国家集团与我发生直接冲突。随着国家利益的拓展和综合实力的增强,中国在国际战略格局中的位次进一步前移,对重大国际事务的影响力将不断增强,与此同时,美国内一些势力对中国的戒心也日益加重,对我防范与牵制逐步上升。尽管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在国际事务中努力追求合作和共赢,但美国对外政策中的权力政治逻辑仍未有实质改变,对中国的战略顾虑将随着我综合国力的持续提高而不断加深,将我确定为最大“挑战者”和“现实对手”的可能性长期存在。此外,随着美国实力相对下滑,美国对中国实力的上升会比较敏感,疑惧也将进一步增加。而且,美国作为国际体系中的霸权国家,在亚太地区安全事务中具有主导性影响,其对华政策和立场必然会在不同程度上扩散到整个同盟体系,这将进一步加重体系内一些国家对中国防范、牵制的倾向。从这种意义上看,中美之间“崛起”和“霸权”的结构性矛盾将成为影响中美关系、甚至国际关系全局发展变化的长期性因素。
  然而,影响中美关系未来走向的因素众多,中美关系的结构性矛盾要受到日益增多的因素的制约,并非必然走向冲突。中国致力于民族复兴,并不是向美国提出挑战。中美之间“谁更需要谁”这一问题的提出有其积极意义。在今天,非此即彼、非敌即友的世界已经渐渐离我们远去。
  中美之间存在竞争,但中美彼此也是重要的合作者,而中国的开放首先则是向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开放。今天的战略筹划更是需要具有更宽广高远的哲学境界。英国人利德尔·哈特曾这样写道:“大战略的某些原则又经常与军事战略所推行的原则相抵触。”“生活是在矛盾中发展的。这些矛盾处在相互容忍并存的时候,可以激起真正的进步。它们所以能够容忍并存,是因为彼此看到,如果不相互迁就、和平共处,而企图一个压倒另一个,那么其结果很快就会变坏。和平进步的最好保障就是维持一种在力量平衡条件下构成的相互制约关系。”这段话更适用于今天的国际关系。
  在新的条件下,中国要完成民族复兴的使命并为世界的发展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在根本上就是要审视度势,充分认识和顺应世界历史发展潮流,在历史发展的大势之下谋求国家的生存和长远发展。其中最重要的工作是,及时认清世界政治的特征演变和发展大势,从而激发出更大的战略智慧,敏锐洞察未来世界可能的走向,及时消除自身存在的不适合未来发展的种种弊端,谋求社会的全面发展,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利益。当前,国际联系在经济、政治及文化领域不断深化的历史条件下,一个国家要独领世界风骚已经越来越不可能,没有更有效的国际合作与协调就不可能应对全球性挑战。如果一味认准霸权兴替的传统原则,无论是想继续维持霸权优势还是谋求新的霸主地位,试图凌驾其他国家之上,一定会被历史所愚弄;而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重要依据不仅依赖自身的努力,也在于国际关系的发展为之提供了新的条件和机遇。
其他文献
“乔恩到哪儿去了?”2006年2月4日深夜,大批网友聚集在一个名叫“乔恩·斯图尔特情报局”的网站,询问美国脱口秀节目主持人乔恩·斯图尔特的下落。就在那一天,原定主持播出《每日秀》节目的他离奇失踪!  在纽约,疲惫的斯图尔特终于回到家,他妻子刚刚生下了女儿小麦琪。一向是工作狂的斯图尔特破天荒地逃离演播室直奔医院。凌晨3点,斯图尔特还没有睡,患有严重失眠症的他,一边挂在网上发送着电子邮件,一边抱着18
中共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中共中央对台方针政策进行了高度概括,正式确立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思想的历史定位,对未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行了全面规划与部署,提出了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四大途径”与未来两岸关系发展的“三大政治愿景”。  确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思想的历史定位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正式确立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思想的历史定位,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思想与邓小平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江泽
陈水扁上台后,即以“爱台”自居,把政治对手斥为“卖台”“爱台”成了陈水扁的金字招牌,台湾社会被他分裂为“爱台”和“卖台”两个阵营  那么,陈水扁“爱台”又爱在哪里呢?他采取了哪些“爱台”的政策呢?结出了哪些“爱台”的成果呢?    制造“爱台”的“理念”    陈水扁为了表明自己及其民进党比国民党“爱台”,便制造出了一个似是而非的“理念”,即国民党是台湾的“外来政权”,“外来政权不爱台”他把60年
2月,林书豪——一个亚裔美国人——红遍太平洋两岸。他是美国职业篮球协会(NBA)成员、纽约尼克斯队的控球后卫,姚明之后第二个在美国篮坛绽放异彩的华裔球员。  截止2月16日,他率领尼克斯队在本赛季中七战连胜,并在前五场比赛中以首发球员身份出场,总共拿下136分,成为1976~1977赛季NBA和ABA(美国篮球协会)合并以来前五场得分最多的首发球员。  在球市低迷的美国,林书豪激起的经济效益异常可
前段时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高调访问了巴林、科威特和卡塔尔三国。这是安倍自去年12月再次出任首相后对中东地区进行的第二次访问。  在日本外务省网站的地图上,世界被划为七大区域,“中东”与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等纯地理概念并列,显示了日本政府对中东地区的高度重视。经济上,中东对于严重依赖能源进口的日本来说具有天然的重要性;政治上,中东是冲突不断的世界热点地区,又是日本最重要盟国——美
“阿拉伯之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中东国家民众的第三次意识觉醒,其直接后果就是维系中东地区国家半个世纪之久的基本政治架构土崩瓦解。与国家政治变革相联系,中东地区的国际关系必然也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旧的结构崩解并不意味着新的结构能够应运而“生”,这个“生”不仅仅指产生,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指生存、存续。从目前看,至少有三大“不确定性”让人困扰。    政治发展的不确定性  到目前为止,“阿拉伯之春”已造成
新中国建立后相当长时期,我国把破产定义为:在资本主义社会,债务人不能偿还债务时,法院根据本人或债权人的申请做出裁定,把债务人的财产变价依法归还各债主,其不足之处不再偿付。  这句话至少引伸出三层含义:首先,破产是一个源自西方的概念;其次。它是一个法律裁定,再次,破产并不意味着丧失全部财产。除此之外,在美国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含义:破产还成了个人生活和企业管理的一种手段,这点是本文要重点说明的。   
人民币国际化是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和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启程的,走的是“双轨制”。三年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发展以及香港和内地金融合作的推进,使香港的人民币业务和人民币金融产品迅速增加,在市场需求驱动和政策推进下,香港成为世界最庞大的人民币离岸资金池,担负人民币国际化的重任。人民币跨境业务的飞速发展吸引了全球其他金融中心的目光,新加坡、伦敦、纽约相继开展了人民币离岸业务。2012年以来中国内地多项
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在其近著《新加坡赖以生存的硬道理》一书中,在谈到如何定义“新加坡人”时,他说:“把所有加入新加坡社会的人都认为是我们的一分子,这就是新加坡人的定义。”  开放性是这个国家的内在特性  从1819年英国人在新加坡开埠以来,移民就是新加坡经济增长和繁荣的基石。上世纪20年代,来自中国、印度和马来半岛的男工大量涌入新加坡的锡矿和橡胶园。20世纪30年代,随着更多女性移民的到来,新加坡
金正日突然去世后,人们普遍关心,2012年之后的朝鲜,会做些什么?将往何处去?让我们来读一读《劳动新闻》、《朝鲜人民军》和《青年先锋》三报联合发表的元旦社论,其字里行间传递出的一些信息,或许可以解读出朝鲜未来内外政策的些许动向。  保持稳定是朝鲜当前的第一要务。朝鲜虽仍在国丧期间,但其政治、经济、社会和生活的各项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推进。社论发出的明确信息就是号召全党、全军、全体人民遵循金正日的遗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