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写作是一项综合性、创造性的书面语言表达训练,它是学生从学习语言文字到运用语言文字的一次飞跃。但目前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作文比比皆是,可彰显自由个性的作品,在我们小学生中几乎难觅其迹。那么,如何让写作成为学生锤炼思维,放飞心灵,展示创造力的载体,这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面对的一个值得深思和尝试实践的课题。
关键词:作文教学;学生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4-0236-02
一、培养兴趣,放飞心灵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在某一学科上落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那冷漠的态度。我们的作文教学应注重在“趣”字上下功夫,在“导”字上作文章,让学生有材料、会表达,通过培养学生兴趣,放飞心灵,展现孩子们的童言、童真、童趣。
1.指导观察,帮助积累——有材料。“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丰富学生的生活,用生动、多样的教学方式诱导学生用心体味、观察生活,让多彩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比如定期举行信息交流会、自办小报比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尝到写作的乐趣,使他们感到“处处留心皆文章”,从而写出生活气息浓郁的佳作。
2.引导参与,激发情趣——会表达。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积极的摸索:①营造亲切平等的教学氛围。教师想方设法启发、引导学生心里怎么想,嘴里怎么说,笔下就怎么写,脑子里不要有框框。对于学生每一个成功的闪光点,要充分挖掘、善于捕捉,及时加以肯定。即使是存在的问题,也应正面引导、耐心指导,避免出现学生不动脑、走过场的现象。②实施开放灵活的教学格局。我们突破传统作文所受的时空限制,让作文教学同社会生活、自然环境等联系起来,可以凭借操作,启发想象;可以创设情境,变换角度;也可以专门进行一次实地考察,开展一项活动。学生在多姿多彩的作文课上积极主动地参与,无拘无束地表达,兴致勃勃地作文,让作文成为学生的切实需要。③引进合作竞争的教学机制。教师以一个与学生平等的合作者的身份出现,通过师生的共同讨论,得出一致认可的结果,在讨论中教师不时予以引导和指正,学生乐意接受。学生也可以“老师”的身份出现,审阅修改其他同学的作文,生生合作,取长补短,这无异于一次观摩和交流,而合作产生的竞争动机,能使学生保持特有的振奋情绪,智力活动就是在这样情绪高昂的气氛里进行的。”
二、拓展思维,转换角度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善于运用联想、逆向、灵感等多种思维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1.开放思维,创新立意。面对一个事物、一道文题,不直接从事物的本身引发联想,而找到与此事物相关的事,这许多相关的事组成一个外围圈,它们都以原事物为圆心,我们作文可以从外围圈上任找一点展开联想,写出有新意的作文。如以“水”为话题写篇作文。如果只从水的本身展开思考,大多会写出这样一些立意:①化水害为水利;②爱护环境,防止水污染;③珍惜用水,否则“世界上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④温柔似水,暴戾如洪,由水想到人的性格等等。这些都是从水的“原点”起步展开思考的,比较狭窄。如果我们的思维先走出一步,找到许多与水相关联的事物,再从“第二起跑线”起步,思维就会开阔得多,联想也就丰富得多了。如:①水与生命,水是生命之源;②水与大海,可写大海的浩瀚气势,可写聚涓滴而成大海;③由“水滴石穿”“飞瀑之下必有深潭”写到有恒必成;④由“君子之交淡如水”写到人际关系;⑤水与小溪,写小溪奔流入海百折不回,或写成“小溪流之歌”一类的童话故事;⑥水与文章,由“黄河之水天上来”说到文气的磅礴;⑦水与血,由“喷泉里出来的总是水,血管里流出的总是血”写到事物本质的区别……这样的立意几乎是难以穷尽的。这些都不是直接只写“水”,而是由水与别事物的关联写起的,思路变得异常开阔。
2.求异构思,新的解读。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没错,不同的读者,对教材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感悟。记得在讲完《落花生》后提问:“当代社会,你想做落花生那样的人,还是想做苹果、石榴那样的人?”学生纷纷发言,在激烈的争辩中,一反传统的一味推崇落花生式默默无闻的人,树立了现代人应具备的价值观:既要像落花生那样不计名利,踏实肯干,又应像苹果、石榴那样在适当的时候展示自己的才华,最终被社会所认可。这种辩证的人生观并非许地山当初撰文的初衷,但在现代社会,被赋予了新的涵义。又如以“雪”为题来作文,甲赞它的洁白纯净,乙却批判它的虚伪,掩盖了污泥浊水,粉饰了虚假的现状;丙批判它的冷酷,丁还可以赞扬它的温情,手捧着雪,它吸收了人的体温融化为水珠,颗颗滴下,这是它因为得到温暖而感动得滴落眼泪……这样褒褒贬贬,看似对立,实在都在以物喻人,各从一个侧面来谈塑造人的美好品格。通过聆听学生的不同声音,教师方能真正了解他们对文本的理解究竟到了何种地步,学生的这些观点也许不一定全对,但毕竟能从多侧面考虑,进行逆向求异的思维,正是学生的这种不同的思维使文本的解读价值长盛不衰。
三、真情评价,静待花开
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成功的意志和动力。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要尽可能创造成功的机会,帮助学生去获得成功的体验,用满意的效果去强化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对于优等生的作文我一般采取多种形式的综合评价,以挖掘他们的习作潜能,促使他们的作文质量越来越好,对中等生与后进生的作文,本着“多就少改、高分重赏”的批发原则,以鼓励为主,注重面批,善于捕捉他们文章中的闪光点,一句话、一个词甚至一个标点符号,我都会拿到班上去评议、赞赏,从而让学生看到自己写作的“光明前程”,充满信心地投人到每一次习作活动中去,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就感。
总之,作文教学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所谓教无定法,学无定式,我们教师要珍视并智慧地利用这个有利条件,积极探索新方法新途径,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潜能,在写作的这方土地里,用心浇灌,静待花开……
关键词:作文教学;学生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4-0236-02
一、培养兴趣,放飞心灵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在某一学科上落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那冷漠的态度。我们的作文教学应注重在“趣”字上下功夫,在“导”字上作文章,让学生有材料、会表达,通过培养学生兴趣,放飞心灵,展现孩子们的童言、童真、童趣。
1.指导观察,帮助积累——有材料。“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丰富学生的生活,用生动、多样的教学方式诱导学生用心体味、观察生活,让多彩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比如定期举行信息交流会、自办小报比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尝到写作的乐趣,使他们感到“处处留心皆文章”,从而写出生活气息浓郁的佳作。
2.引导参与,激发情趣——会表达。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积极的摸索:①营造亲切平等的教学氛围。教师想方设法启发、引导学生心里怎么想,嘴里怎么说,笔下就怎么写,脑子里不要有框框。对于学生每一个成功的闪光点,要充分挖掘、善于捕捉,及时加以肯定。即使是存在的问题,也应正面引导、耐心指导,避免出现学生不动脑、走过场的现象。②实施开放灵活的教学格局。我们突破传统作文所受的时空限制,让作文教学同社会生活、自然环境等联系起来,可以凭借操作,启发想象;可以创设情境,变换角度;也可以专门进行一次实地考察,开展一项活动。学生在多姿多彩的作文课上积极主动地参与,无拘无束地表达,兴致勃勃地作文,让作文成为学生的切实需要。③引进合作竞争的教学机制。教师以一个与学生平等的合作者的身份出现,通过师生的共同讨论,得出一致认可的结果,在讨论中教师不时予以引导和指正,学生乐意接受。学生也可以“老师”的身份出现,审阅修改其他同学的作文,生生合作,取长补短,这无异于一次观摩和交流,而合作产生的竞争动机,能使学生保持特有的振奋情绪,智力活动就是在这样情绪高昂的气氛里进行的。”
二、拓展思维,转换角度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善于运用联想、逆向、灵感等多种思维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1.开放思维,创新立意。面对一个事物、一道文题,不直接从事物的本身引发联想,而找到与此事物相关的事,这许多相关的事组成一个外围圈,它们都以原事物为圆心,我们作文可以从外围圈上任找一点展开联想,写出有新意的作文。如以“水”为话题写篇作文。如果只从水的本身展开思考,大多会写出这样一些立意:①化水害为水利;②爱护环境,防止水污染;③珍惜用水,否则“世界上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④温柔似水,暴戾如洪,由水想到人的性格等等。这些都是从水的“原点”起步展开思考的,比较狭窄。如果我们的思维先走出一步,找到许多与水相关联的事物,再从“第二起跑线”起步,思维就会开阔得多,联想也就丰富得多了。如:①水与生命,水是生命之源;②水与大海,可写大海的浩瀚气势,可写聚涓滴而成大海;③由“水滴石穿”“飞瀑之下必有深潭”写到有恒必成;④由“君子之交淡如水”写到人际关系;⑤水与小溪,写小溪奔流入海百折不回,或写成“小溪流之歌”一类的童话故事;⑥水与文章,由“黄河之水天上来”说到文气的磅礴;⑦水与血,由“喷泉里出来的总是水,血管里流出的总是血”写到事物本质的区别……这样的立意几乎是难以穷尽的。这些都不是直接只写“水”,而是由水与别事物的关联写起的,思路变得异常开阔。
2.求异构思,新的解读。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没错,不同的读者,对教材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感悟。记得在讲完《落花生》后提问:“当代社会,你想做落花生那样的人,还是想做苹果、石榴那样的人?”学生纷纷发言,在激烈的争辩中,一反传统的一味推崇落花生式默默无闻的人,树立了现代人应具备的价值观:既要像落花生那样不计名利,踏实肯干,又应像苹果、石榴那样在适当的时候展示自己的才华,最终被社会所认可。这种辩证的人生观并非许地山当初撰文的初衷,但在现代社会,被赋予了新的涵义。又如以“雪”为题来作文,甲赞它的洁白纯净,乙却批判它的虚伪,掩盖了污泥浊水,粉饰了虚假的现状;丙批判它的冷酷,丁还可以赞扬它的温情,手捧着雪,它吸收了人的体温融化为水珠,颗颗滴下,这是它因为得到温暖而感动得滴落眼泪……这样褒褒贬贬,看似对立,实在都在以物喻人,各从一个侧面来谈塑造人的美好品格。通过聆听学生的不同声音,教师方能真正了解他们对文本的理解究竟到了何种地步,学生的这些观点也许不一定全对,但毕竟能从多侧面考虑,进行逆向求异的思维,正是学生的这种不同的思维使文本的解读价值长盛不衰。
三、真情评价,静待花开
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成功的意志和动力。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要尽可能创造成功的机会,帮助学生去获得成功的体验,用满意的效果去强化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对于优等生的作文我一般采取多种形式的综合评价,以挖掘他们的习作潜能,促使他们的作文质量越来越好,对中等生与后进生的作文,本着“多就少改、高分重赏”的批发原则,以鼓励为主,注重面批,善于捕捉他们文章中的闪光点,一句话、一个词甚至一个标点符号,我都会拿到班上去评议、赞赏,从而让学生看到自己写作的“光明前程”,充满信心地投人到每一次习作活动中去,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就感。
总之,作文教学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所谓教无定法,学无定式,我们教师要珍视并智慧地利用这个有利条件,积极探索新方法新途径,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潜能,在写作的这方土地里,用心浇灌,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