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艺也修心

来源 :中华手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竹尺八,七弦琴,清水沥茶醉古今。熙贤斋里悠然馆,与君共修菩提心。” 尺八,长一尺八寸,中通外直,却能奏出天籁之音,传递出超越语言的禅意之美。易佳林说:“这是一门技艺,更是一种人生态度。”
  与尺八结缘
  易佳林的工作室里堆放着制作精美的尺八和洞箫,古香古色,有种时空错落的感觉。旁边另一间房里,堆满了竹子和工具,推开门,竹香扑面。
  只要客人来访,易佳林都会吹奏一曲。“民间会吹奏尺八的人很少,很多人对尺八不了解,而现场吹奏更能让人体会到尺八的魅力。”说完,他便拿起一根尺八吹了起来。尺八奏出的声音浑厚、苍凉,具有很强的穿透力。一曲完结,整个人像是被洗礼过,很是舒畅。
  易佳林自幼习箫,善奏丝竹之乐。“一次看武侠电视剧,发现里面有一种配乐像箫却又比箫更旷远、震慑人心,当时惊为天籁,后来知道这个乐器叫做尺八,绞尽了脑汁才得到一支。“于是便整天抱着吹,但自学并不能支持我走很远,幸运的是碰到了我的老师,他在日本是一流的演奏家。”易佳林说,“被日本视为国宝的尺八,是从唐朝传过去的,在中国失传近800年,作为中国的传统乐器,除了演奏,我更希望它能在中国传承。”有了这种想法,他毅然辞去大学教师的工作,埋头钻研尺八的制作。“当时,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家人也不理解,但我觉得,一切自然天成。”
  做一支尺八很容易,但做一支专业尺八却很难。从最开始的选材、制作、润色到后期的保养,易佳林都倾尽全心。由于国内可查的资料少,很多技艺无法攻克,易佳林不时向日本老师请教,以老师给出的专业尺八制作标准来要求自己。整个制作过程要求极苛刻,采用的竹子一般是生长三到五年,纤维紧密,内壁较厚的竹材;由于尺八必须带根部,取材都是从齐土的地方切下;在制作过程中,其内部与外观设计根据专业调律尺八的核心数据为参考依据,每削一个孔,都会通过试吹辨识音色再调整。经过千百次的试验,易佳林终于做出了合格的专业尺八。
  每次吹奏完尺八,易佳林都会将尺八放在阴凉处晾几个小时,让沾染的湿气散尽,再用棉布袋装好挂起来,这样既透气又隔灰尘。除了外在的保养,内在的养护更重要。新的尺八在易佳林手里吹几年,音色就完全出来了,这样的尺八才有生命力。随着对尺八领悟的不断加深,易佳林也会对原有的尺八做“手术”,这些被易佳林几番修改的尺八,和易佳林当下制作的尺八一样,不仅是吹奏的乐器,更是一种艺术收藏品。作为全国唯一会制作尺八的人,易佳林凭借着满腔的热情,通过制作、讲学、演奏等方式,用十几年的努力,让尺八文化从巴蜀之地传向了全国。
  不一样的人生
  苏轼有言:“丝不如竹,竹不如肉”,这里说的丝是指带弦的乐器,竹是指吹管乐器,意思是说竹管类的乐器相比弹拨的乐器更接近人的声音。吹管乐器虽音色优美丰富,但音域的宽度不够。在吸收了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易佳林在制作过程中不断总结,尺八制作标准是统一的,但风格却因人而异。日本尺八的音色适合于日本曲子,用来演奏中国古曲在意境上难免有所偏差。易佳林根据自己的感悟,制作的尺八在音域上有所拓展,音色也更加优美,做出了一批更适合演奏中国古曲的尺八。
  不只如此,平时除了做尺八和演奏,易佳林也举办尺八学堂。“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不少学生跟着我学习吹奏尺八,不过都是停留在基础阶段,我会反复念叨让他们练基本功和音色,在最开始的阶段,持续性练习非常重要。正如尺八一样,我的课堂有着非常大的开放性,只要学生喜欢,我就会鼓励他们去吹,尺八走心,所以一定不能逼迫。”
  于易佳林而言,只是自己会制作、吹奏尺八远远不够。“我当然希望有人能传承下去,但尺八制作要求相当高,既要会吹奏,还要有一定的领悟能力,所以这得靠缘分。不同的乐器,代表着不一样的人生观。尺八旷远苍凉,适合修心,更接近禅宗。我总觉得我能与尺八结缘是命中注定的。我是重庆人,性格直爽,不加修饰,这与尺八自然、通天地的特色如出一辙。”
  尺八与哲学一脉相承,只有深刻理解尺八的人,才能真正驾驭这门古老的乐器。初学尺八时,易佳林更多的关注是技巧上的学问,然后随着技艺的日渐精湛,他才开始领悟到尺八的精髓与真谛。随缘而遇,随遇而安,这是尺八带给易佳林最深刻的感悟。“与尺八结缘,是我的荣幸”,易佳林说,“不管未来的路有多难,我会一直坚持下去。”
其他文献
“樊家埝,靠沂河,家家户户做耍货。  耍货无大用,娃娃拿着笑呵呵,腾得妈妈好做活。”  这是山东临沂市郯城县樊埝村流行的民谣。这个村子很特别,走进去就会发现村里院外、巷里堆满木材,庭院中“呲呲啦啦”的旋木声此起彼伏。这里是有名的“木旋玩具之乡”,制作“耍货”已近600年。  耍货樊埝村  还未进村,就看见不少车辆装满木料往村子里走。和别的地方不同,这里的木料鲜有整根木头,多是细小的枝桠。“过去这么
国货是一种时尚。当穿遍了大牌运动鞋,用遍了进口化妆品之后,年轻人又穿上了白底蓝红纹的飞跃鞋,用起了塑料包装的美加净面霜,骑着28飞鸽自行车,手戴上海牌手表……这是一种标新立异,却让怀旧与时尚跨越几代人实现了融合。  国货更是一种情结。每一个经过扎实的、诚恳的工艺制作而成的物件,陪伴人们走过人生的漫漫长路,却依然经久耐用,容颜不改。  国货的回归,是怀旧的选择,也是时代发展的潮流。它们走过一年又一年
相传,明成祖尤爱收放自如、携带方便的折扇,便命内务府大量制作,并在扇面上题诗赋词,分赠于大臣,开启了折扇在中国的流行趋势。明清时期,折扇制作分布全国,以地名、人名命名,以杭州黑纸扇、苏州檀香扇、岳州豹花扇、金陵剪纸扇和荣昌夏布扇五大扇最为著名。  杭州黑纸扇  杭州折扇生产极盛,曾有细画绢扇、细色纸扇、影花扇、漏尘扇等多品种,“扇子巷”就是制扇作坊集中之地,地名沿用至今。但最为出名的,便是王星记制
知道印物所,是2014年的夏天,在日本设计师代岛法子小姐的展览室举办的“一印知夏”迷你版画展。那一张一张手工印制的小版画,朴实、简单,带着炎炎夏日的炙热温度,着实惊艳了我。彼时的印物所,已成立一年,在逐渐回潮的手工印制业内依然小众,但它的作品已经开始在各种画展中崭露头角。  印物所的前身,是一个小小的工作室。创始团队——刘沙、杨默和陈捷都毕业于艺术学校,骨子里一直埋藏着独立原创的欲望,在商业化和数
旧扫帚能做什么?在经金山手下,它可以变身侍女、大雁塔、鱼形笼、陕西八大怪。  环卫工用坏的旧扫帚能做什么?不过是丢弃的垃圾,或是柴火,可到了经金山手里,它们却摇身一变,成为翩翩起舞的侍女、巍峨耸立的大雁塔、精致灵活的鱼形笼、花样百出的陕西八大怪……  已经72岁的经金山,满头华发,但精神矍铄。“旧扫把经过长年累月的使用,竹竿被打磨得很光滑,自带包浆,可不能浪费了。”  旧扫帚变身记  经大爷的工作
许多人知道青和,大都因为同仁路上的那间店。这间开在购物广场旁的店,就像城市里的绿洲,空间很大,随处是花,就连墙上也手绘了绿叶,像是走入宫崎骏的动画中。  店铺中间有一张很长很大的桌子,店主落下会定期举办手工聚会。“没有比赛,甚至没有比较,只是邀请大家来一起玩手工。许多人问我,怎么把店打扮得这么拙、朴,我都回答因为没有图纸、没有设计师。所有人在一起,把这个空间当做一个DIY项目,凭感觉做了一次手工,
“做民艺很苦,但是精神饱满。”  “现在很多人追求时尚,但并不一定懂得美,不一定是在追求美。”  “墨子三便三不设计理论:一便于生、二便于身、三便于利;一不为观赏而设计、二不为纯粹装饰美而设计、三不为盲目刺激消费而设计。”  “很多看上去漂亮的项目,都是为经济炒作,不是为人的文化做事,而是为经济文化在做事。”
那个心里住着孩子的人,想为您设计一个家  “这一看就是学建筑的人设计的!”许多人看到我的家具后总会这样评价,好像下子就洞悉了被隐藏己久的秘密。  我叫薛莹,娇小的身体里住着永不泯灭的童心,同学打趣地说我像“托儿所”的。从此,托托便成了我行走江湖的名号。做家具之前,我在英国利物浦大学主修建筑。回国后,在家外企做建筑设计,许多新鲜的念头不断往外冒。或许是性格使然,加上对家具家居的偏爱,2014年,我索
在过去,漆筷是上层阶级饭桌上的餐具,如今漆筷制作传承人吴雪峰将它带入了寻常百姓家,也带向了世界。  位于湖北省西南边陲的来凤县,有一种纯手工制作的筷子,它以红木、乌木、黄杨木等为原料,利用生漆、桐油镶入珍珠贝壳制成。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来凤漆筷。  与许多古老的手艺一样,随着老手艺人的离世,会漆筷制作技艺的人渐渐少了。作为漆筷传承人的吴雪峰,从创业之初的漆筷作坊到现在的公司楚韵坊,他一直坚持着。
有人说,少数派花园就是重庆的文艺圈,在您开这家咖啡店之前,重庆的文艺圈是怎样的呢?有了少数派花园之后,这个圈子又发生了什么奇妙的变化?  李元胜:1999年,我和几个诗友一起做了界限诗歌网,聚合了一批热爱诗歌的文学青年,每个月我们会举办两三次读诗会活动。2007年,我们又做了大家论坛,圈子从诗歌扩展到了散文、小说、摄影、电影等类别,线下活动也开展得愈发频繁。我们坐遍了重庆各个角落的咖啡馆,到处流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