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于我国的政治发展而言,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实现民主政治的有效发展与进步,在当代中国的民主建设进程中,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始终被当做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甚至被某些人视为中国民主政治的基本生长点。因此,本文就针对当代中国基层民主与政治发展的关系进行简单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当代中国 基层民主 政治发展 关系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6-0290-01
从根本上来讲,当代中国基层民主政治的起步与发展,是基于全国、全社会鉴于“文化大革命”严重破坏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深刻教训的基础上的。无论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事业的进步,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应该希图毕其功于一役,其发展历程表现出沿着思考、实践、创造、反思,继而提升其水平的路径循序渐进的特征,基层民主在其中更多地是起到了积累经验、创造条件的积极作用。
一、当代中国基层民主政治发展的特点
(一)主体的广泛性与内容的直接性
中国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之所以能够沿着正确的轨道迈出一个个坚实的脚印,克服一个个障碍和困难,是与始终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群众为民主的受益者这一原则存在必然联系的。因为,唯有保证了民主主体的广泛性,民主政治发展进程才可能获得来自基层群众足够的理解、支持与参与,基层民主建设的推进也才可能在不动摇社会主义根本制度,不影响政治稳定大好局面的情况下得以实现。在坚持主体广泛性的前提下,中国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从一开始就得到了以普选制为代表的民主制度的全力支持。但考虑到中国的政治发展是在经济社会文化基础极为薄弱,保持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仍是压倒一切的主要任务的具体国情。
(二) 发展的主导性与多方的互動性
在一些后发现代化国家中,主导政治过程的集团阶层发展民主的意愿不足,或是其民主建设思路与基层思路南辕北辙,都可能导致体制内外力量的严重冲突,最终结果则是使基层民主政治成为一种颠覆性的因素,酿成主导者与基层社会双输的局面。反观中国的正面经验,在得到党和政府的正确引导的前提下,基层政权组织、自治组织、其他社会群体、公民个人以及媒体等力量都在法制的框架下介入基层民主的发展过程,尽管其中也会出现具体问题解释和解决思路方面的差异与碰撞,但法治原则的贯彻足以保证这些碰撞能在一个良性互动的氛围内起到塑造民主文化的积极作用。
(三) 发展的渐进性与发展的系统性
毫无疑问,中国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表现出了慎重稳妥改革、循序渐进推进的渐进性特征。民主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民主政治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民主建设实践不能独立和超越于相应的经济社会条件之外,具体到基层民主的领域也同样如此。尤其对于当前中国而言,基层民主的推进决不能以牺牲政治社会稳定,牺牲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为代价,更何况相当一部分盲目引进、快速推行西方式的民主化模式的后发现代化国家的惨痛经验已经成为了我们的前车之鉴。因此,最大限度地减小社会在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付出的代价,从而最终实现短期次优与长期最优的有机统一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二、当代中国基层民主与政治发展的关系
(一)基层民主的发展有助于健全政治发展指标体系
基层民主发展缺失滞后的民主政治不能被称之为完整的民主政治,中国民主政治主体的广泛性从本质上决定了我们的民主政治建设决不以建成一种只适用于人民定期选举代议机构,继而由代议过程体现民主原则的民主政治为目标。恰恰相反,我们认为,国家层面民主制度的确立以及人民选举权利的保障,是民主政治扎根的第一步,民主政治的发展更是一个长期、复杂和艰巨的工程,民主制度内容体系包含有许多子系统,选举和代议民主只是其中之一,而且在选举和代议过程中完全有可能出现反民主的因素,而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将有助于克服这些因素的消极影响。
(二) 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有助于优化行政管理体制
提高公共政策的科学化水平。根据上述对基层民主内容完整性的看法,基层民主的发展必须以行政管理体制与政策运行模式的调整完善为前提,没有与直接影响公民权利的上述内容挂钩,基层民主政治则或将孤掌难鸣,或将成为颠覆政治体系的乱政之源。并且,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有助于从积极方面上引导社会结构变迁,培养塑造合格的公民与良性的政治文化。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结构变迁的必然要求,同时,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又将反作用于社会结构变迁,当各阶级阶层以一种民主的方式参与到利益博弈、妥协的过程成为一种公认的规范时,社会结构变迁中的消极影响就在相当程度上被抑制住了。让精英无法垄断政治资源,也让大众对政治参与抱有信心,这正是基层民主对于政治发展中重塑社会结构方面的重大意义。
(三) 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是巩固政治稳定的基础
一般情况下,对政治稳定的威胁,主要是来自于社会基层,当公民个人和某些群体难以寻求到体制内的畅通表达渠道时,输入系统的堵塞就会构成对整个政治系统的巨大压力。而基层民主政治的健康发展则可以起到安全阀的作用,使公民倾向于诉诸体制内的手段解决问题,从而实现超越管制思路的更高层次的政治稳定。第五,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还为法治进程提供资源。除上述提到的理性的政治文化之外,良好的基层民主政治必定是严格遵循法治原则,重视程序的价值,并受到法治制度保障的民主政治。如果说单纯的法治主义还缺少一个民主政治的前缀的话,那么基层民主可以说就是在两者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
(四)政治发展也能有效推动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
比照上述内容不难发现,一个囊括了从国家层面到社会层面的完整民主政治制度体系是基层民主政治得以发展的制度基础,良好有序的基层民主政治在各项民主制度的保障下发展,其具体成果又在不断完善的民主制度内容中得到确认。同时,由政治发展带动的社会结构变迁、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等都是基层民主政治得以扩展的重要物质与精神基础。最后,还应特别强调的是,政治发展的路径选择,尤其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模式中体现出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两股力量相互配合、共同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据此而言,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也不可能违背这一上下积极互动模式的前提规定。
三、结语
总而言之,虽然说基层民主非常重要,但是仍然不能够被当做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主要支点。就针对于民主政治体系而言,基层民主是一种更具“初级”特征的民主,并不能代替更高层次的民主,更何况,即使是这种较低层次的民主政治,其发展现状也远谈不上达到了完善的程度,要依靠它来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主要动力显然超出了其能力负载的极限。着这样相对客观的评价,将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体系,更准确地把握其发展规律,进而开创出有别于西方模式的政治发展模式,为广大后发现代化国家推动政治发展的实践提供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参考文献
[1] 郑言,林毅.中国的基层民主建设与政治建设和政治发展[J].新视野,2013,01:49-54.
[2] 尹崟.中国农村基层协商民主研究[D].吉林大学,2015.
[3] 杨竣凯.当代中国基层协商民主建设研究[D].吉林大学,2014.
[关键词]当代中国 基层民主 政治发展 关系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6-0290-01
从根本上来讲,当代中国基层民主政治的起步与发展,是基于全国、全社会鉴于“文化大革命”严重破坏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深刻教训的基础上的。无论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事业的进步,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应该希图毕其功于一役,其发展历程表现出沿着思考、实践、创造、反思,继而提升其水平的路径循序渐进的特征,基层民主在其中更多地是起到了积累经验、创造条件的积极作用。
一、当代中国基层民主政治发展的特点
(一)主体的广泛性与内容的直接性
中国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之所以能够沿着正确的轨道迈出一个个坚实的脚印,克服一个个障碍和困难,是与始终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群众为民主的受益者这一原则存在必然联系的。因为,唯有保证了民主主体的广泛性,民主政治发展进程才可能获得来自基层群众足够的理解、支持与参与,基层民主建设的推进也才可能在不动摇社会主义根本制度,不影响政治稳定大好局面的情况下得以实现。在坚持主体广泛性的前提下,中国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从一开始就得到了以普选制为代表的民主制度的全力支持。但考虑到中国的政治发展是在经济社会文化基础极为薄弱,保持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仍是压倒一切的主要任务的具体国情。
(二) 发展的主导性与多方的互動性
在一些后发现代化国家中,主导政治过程的集团阶层发展民主的意愿不足,或是其民主建设思路与基层思路南辕北辙,都可能导致体制内外力量的严重冲突,最终结果则是使基层民主政治成为一种颠覆性的因素,酿成主导者与基层社会双输的局面。反观中国的正面经验,在得到党和政府的正确引导的前提下,基层政权组织、自治组织、其他社会群体、公民个人以及媒体等力量都在法制的框架下介入基层民主的发展过程,尽管其中也会出现具体问题解释和解决思路方面的差异与碰撞,但法治原则的贯彻足以保证这些碰撞能在一个良性互动的氛围内起到塑造民主文化的积极作用。
(三) 发展的渐进性与发展的系统性
毫无疑问,中国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表现出了慎重稳妥改革、循序渐进推进的渐进性特征。民主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民主政治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民主建设实践不能独立和超越于相应的经济社会条件之外,具体到基层民主的领域也同样如此。尤其对于当前中国而言,基层民主的推进决不能以牺牲政治社会稳定,牺牲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为代价,更何况相当一部分盲目引进、快速推行西方式的民主化模式的后发现代化国家的惨痛经验已经成为了我们的前车之鉴。因此,最大限度地减小社会在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付出的代价,从而最终实现短期次优与长期最优的有机统一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二、当代中国基层民主与政治发展的关系
(一)基层民主的发展有助于健全政治发展指标体系
基层民主发展缺失滞后的民主政治不能被称之为完整的民主政治,中国民主政治主体的广泛性从本质上决定了我们的民主政治建设决不以建成一种只适用于人民定期选举代议机构,继而由代议过程体现民主原则的民主政治为目标。恰恰相反,我们认为,国家层面民主制度的确立以及人民选举权利的保障,是民主政治扎根的第一步,民主政治的发展更是一个长期、复杂和艰巨的工程,民主制度内容体系包含有许多子系统,选举和代议民主只是其中之一,而且在选举和代议过程中完全有可能出现反民主的因素,而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将有助于克服这些因素的消极影响。
(二) 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有助于优化行政管理体制
提高公共政策的科学化水平。根据上述对基层民主内容完整性的看法,基层民主的发展必须以行政管理体制与政策运行模式的调整完善为前提,没有与直接影响公民权利的上述内容挂钩,基层民主政治则或将孤掌难鸣,或将成为颠覆政治体系的乱政之源。并且,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有助于从积极方面上引导社会结构变迁,培养塑造合格的公民与良性的政治文化。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结构变迁的必然要求,同时,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又将反作用于社会结构变迁,当各阶级阶层以一种民主的方式参与到利益博弈、妥协的过程成为一种公认的规范时,社会结构变迁中的消极影响就在相当程度上被抑制住了。让精英无法垄断政治资源,也让大众对政治参与抱有信心,这正是基层民主对于政治发展中重塑社会结构方面的重大意义。
(三) 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是巩固政治稳定的基础
一般情况下,对政治稳定的威胁,主要是来自于社会基层,当公民个人和某些群体难以寻求到体制内的畅通表达渠道时,输入系统的堵塞就会构成对整个政治系统的巨大压力。而基层民主政治的健康发展则可以起到安全阀的作用,使公民倾向于诉诸体制内的手段解决问题,从而实现超越管制思路的更高层次的政治稳定。第五,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还为法治进程提供资源。除上述提到的理性的政治文化之外,良好的基层民主政治必定是严格遵循法治原则,重视程序的价值,并受到法治制度保障的民主政治。如果说单纯的法治主义还缺少一个民主政治的前缀的话,那么基层民主可以说就是在两者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
(四)政治发展也能有效推动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
比照上述内容不难发现,一个囊括了从国家层面到社会层面的完整民主政治制度体系是基层民主政治得以发展的制度基础,良好有序的基层民主政治在各项民主制度的保障下发展,其具体成果又在不断完善的民主制度内容中得到确认。同时,由政治发展带动的社会结构变迁、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等都是基层民主政治得以扩展的重要物质与精神基础。最后,还应特别强调的是,政治发展的路径选择,尤其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模式中体现出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两股力量相互配合、共同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据此而言,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也不可能违背这一上下积极互动模式的前提规定。
三、结语
总而言之,虽然说基层民主非常重要,但是仍然不能够被当做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主要支点。就针对于民主政治体系而言,基层民主是一种更具“初级”特征的民主,并不能代替更高层次的民主,更何况,即使是这种较低层次的民主政治,其发展现状也远谈不上达到了完善的程度,要依靠它来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主要动力显然超出了其能力负载的极限。着这样相对客观的评价,将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体系,更准确地把握其发展规律,进而开创出有别于西方模式的政治发展模式,为广大后发现代化国家推动政治发展的实践提供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参考文献
[1] 郑言,林毅.中国的基层民主建设与政治建设和政治发展[J].新视野,2013,01:49-54.
[2] 尹崟.中国农村基层协商民主研究[D].吉林大学,2015.
[3] 杨竣凯.当代中国基层协商民主建设研究[D].吉林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