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素养对于高职院校的科研发展和教师个体发展而言都是极为重要的指标要素。本文立足于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素养现状问题,在对高职教师科研素养环境影响要素进行深入分析后,提出了如何构建良好的高职教师科研素养提升环境。
关键词:高职教师 科研素养 提升 环境构建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了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为生存与发展手段的新经济时代。高职教师的教育科研素养直接体现着高职院校的内涵质量的水平。但由于高职院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受到众多主观客观因素的影响,主要在于高职教师自身的科研素养极大的限制了高职教师开展科研工作。教师要有效开展科研工作,就需要具有相应的科研素养,因此,不管是从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而言还是从教师个人可持续发展而言,研究如何提升高职教师的个体科研素养,都已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科研素养是科研能力的基础
教师的科研素养是当代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所必备的基本素质和修养。诸多学者认为,教师的科研素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科研意识、科研方法和科研精神。本文试图从科研意识、科研知识、科研技能和科研精神等四个方面来对高职教师的科研素养进行探讨。其中,正确的科研意识是教师进行研究的观念导向系统,良好的科研知识结构是教师进行研究的基础材料系统,熟练的科研技能是教师进行研究的有效操作系统,健康的科研精神品质是教师进行研究的内在动力系统。
1.科研意识。科研意识是指个体进行科学研究的意识,对高职教师来说,就是教师有意向的、自觉的、有意识的对教育科研活动进行追求和探索。德国社会学家韦伯就认为,人类意识对于其行为具有指导作用。如果教师缺乏科研意识,就不可能去关注领域前沿、利用环境来开展科研工作,也不可能会有科研成果产出。
2.科研知识。科研知识包括科研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知识。科研知识是开展科研工作的基础,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没有理论上的认识,就不可能借鉴别人的经验和掌握教育技巧”。科研理论知识可以帮助教师创造新的经验,帮助教师发现值得研究的课题、为教师的科研工作提供分析框架以及对科研资料进行理论提升提供支持。
3.科研技能。科研技能是指教師通过学习和实践而获得的顺利完成研究任务的主体素质,也是科研素养的核心要素。对高职教师而言,所应该具备的科研技能应该包括叙事研究技能、经验研究技能、实验研究技能、观察研究技能、调查研究技能和协作及投稿技能。从具体能力角度而言则包括发现问题的能力、信息处理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开拓创新能力、沟通写作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等。
4.科研精神。科研精神是指由科研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研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科研精神是科研人员进行科研工作中所需要的精神素质的总和。尤其值得着重强调的是学术道德精神,任何科研工作都必须建立在遵守学术规范、学术道德的基础之上,严守学术诚信,而这一点却恰恰是不为国内科研工作所重视的。
二、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素养现状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没有专职的科研人员,从个体情况来看,高职院校的大多数教师基本上都知道科研工作的重要性,但却未必能真正认识到个体的科研素养其实是开展个人科研工作的基本要素。具体体现在:一是科研意识淡薄,多数开展科研的高职教师也仅仅只是为了评职称而东拼西凑出一堆研究成果,一旦职称问题得到解决,科研工作也就戛然而止,如此种种使得高职教师自身很难产生内在的、自发的科研意识;二是科研知识缺乏,最常见的问题就是所写出的科研论文属于低层次的经验总结,既缺乏理论高度也缺乏实践意义;三是科研技能偏低,科研理论和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直接导致高职院校教师对于科研工作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四是科研精神缺失,在高职院校中 科研精神缺失主要体现在高职教师缺乏求真务实的理念和团队协作意识,缺乏相关科研规范知识又不愿意学习和训练,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和教师个体的学术发展。
三、高职教师科研素养环境影响要素分析
要对高职教师科研素养的提升进行分析,不应该仅仅针对教师个体进行批判性研究,而要对高职教师所处的整体科研生态环境进行分析研究,抛开教师的外部工作生存环境谈教师科研素养提升或是强调教师个体内部努力而忽略高职院校的科研总体环境都是不科学的。一方面,教师在教育科研历程中,其本身的科研意识和科研信念,对于其自身的思考模式、在教育科研工作中的角色把握以及对自身的教育科研效能等方面都具有决定性的关键作用。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发展的受限,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教师的无能力或不作为造成的。
四、高职教师科研素养提升环境构建
促进高职教师科研素养的提升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本文将从外部环境的宏观层面和个体内部环境的个体微观层面结合在一起来对高职教师科研素养提升的环境构建进行研究探讨。
1.学校科研环境构建。高职院校科研环境构建的重点在于要注重围绕科研形成一个良好的高职科研生态系统,建立科研知识培育社区,以此推动科研活动和市场资源的有机互动。
1.1立足高职院校特点,构建良好的科研生态环境,完善的教育科研指导和服务体系。通过营造全新的科研意识、树立教育科研典型、引导教师科学规划自身的职业生涯以及加强科研培养机制等手段开展理念教育并提供支持。建立完善的科研支撑体系,在科研指导方面,帮助教师对教育科研工作进行正确的理解和掌握;通过教师群体内不同思想的交流与冲突促使教师扩大视野、开拓思路,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1.2完善科研管理制度,构建良好的科研文化环境。制定切实可行的科研管理制度,形成相应的奖惩与激励机制,激发和保护高职教师投身科研的积极性;针对不同教师制定不同的考评方法。科研团队建设方面,学校层面首先应该有目的组建一到两个个高水平的科研团队进行科研攻关,为学校的教师梳理榜样意识;学校层面通过现有的课题研究工作,发现学术和科研方面的带头人进行着重培养,并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派带头人到其他高水平的本科院校做访问学者以此得到较为规范与快速的成长。
1.3加强教师继续教育,构建持续的终身学习体系环境。学校为教师们提供外出学习、考察和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帮助教师更新知识结构,了解专业和行业发展的新技术和新动向。
2.个体科研素养提升。作为教师而言,首先是要提高科研意识,其次要注重对自身专业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和持续的更新,构建个体合理的知识结构与体系,为开展科研奠定基本的理论功底;再次要加强培养自身的科研技能,既要熟悉开展科研工作的基本环节和具体过程,更要勤于学习和创新科研方法,并进行不断的实践积累和总结。最后,教师要保持对所研究领域与问题的关注与跟踪,才有可能找准具备一定研究价值的研究问题,从而提升自己的科研素养。
总而言之,高职教师科研素养的形成与提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项工作既是高职院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高职教师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需要;同时也需要高职教师自身对科研素养提升意义的领悟和自觉行动。通过全方位、多角度、多途径以及长期的教育实践和共同努力,才有可能真正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素养,从而带动整个高职院校科研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吴义昌.如何做研究型教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2
[2]苏霍姆林斯基著,赵玮等译:《帕夫雷什中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76.
[3]雷小生,刘淑春.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素质现状及培养对策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9(05).
[4]张年国.制约教师科研素养提升的因素及解决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09(11).
作者简介:贺颖。教学科研处。讲师。硕士。
关键词:高职教师 科研素养 提升 环境构建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了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为生存与发展手段的新经济时代。高职教师的教育科研素养直接体现着高职院校的内涵质量的水平。但由于高职院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受到众多主观客观因素的影响,主要在于高职教师自身的科研素养极大的限制了高职教师开展科研工作。教师要有效开展科研工作,就需要具有相应的科研素养,因此,不管是从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而言还是从教师个人可持续发展而言,研究如何提升高职教师的个体科研素养,都已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科研素养是科研能力的基础
教师的科研素养是当代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所必备的基本素质和修养。诸多学者认为,教师的科研素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科研意识、科研方法和科研精神。本文试图从科研意识、科研知识、科研技能和科研精神等四个方面来对高职教师的科研素养进行探讨。其中,正确的科研意识是教师进行研究的观念导向系统,良好的科研知识结构是教师进行研究的基础材料系统,熟练的科研技能是教师进行研究的有效操作系统,健康的科研精神品质是教师进行研究的内在动力系统。
1.科研意识。科研意识是指个体进行科学研究的意识,对高职教师来说,就是教师有意向的、自觉的、有意识的对教育科研活动进行追求和探索。德国社会学家韦伯就认为,人类意识对于其行为具有指导作用。如果教师缺乏科研意识,就不可能去关注领域前沿、利用环境来开展科研工作,也不可能会有科研成果产出。
2.科研知识。科研知识包括科研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知识。科研知识是开展科研工作的基础,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没有理论上的认识,就不可能借鉴别人的经验和掌握教育技巧”。科研理论知识可以帮助教师创造新的经验,帮助教师发现值得研究的课题、为教师的科研工作提供分析框架以及对科研资料进行理论提升提供支持。
3.科研技能。科研技能是指教師通过学习和实践而获得的顺利完成研究任务的主体素质,也是科研素养的核心要素。对高职教师而言,所应该具备的科研技能应该包括叙事研究技能、经验研究技能、实验研究技能、观察研究技能、调查研究技能和协作及投稿技能。从具体能力角度而言则包括发现问题的能力、信息处理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开拓创新能力、沟通写作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等。
4.科研精神。科研精神是指由科研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研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科研精神是科研人员进行科研工作中所需要的精神素质的总和。尤其值得着重强调的是学术道德精神,任何科研工作都必须建立在遵守学术规范、学术道德的基础之上,严守学术诚信,而这一点却恰恰是不为国内科研工作所重视的。
二、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素养现状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没有专职的科研人员,从个体情况来看,高职院校的大多数教师基本上都知道科研工作的重要性,但却未必能真正认识到个体的科研素养其实是开展个人科研工作的基本要素。具体体现在:一是科研意识淡薄,多数开展科研的高职教师也仅仅只是为了评职称而东拼西凑出一堆研究成果,一旦职称问题得到解决,科研工作也就戛然而止,如此种种使得高职教师自身很难产生内在的、自发的科研意识;二是科研知识缺乏,最常见的问题就是所写出的科研论文属于低层次的经验总结,既缺乏理论高度也缺乏实践意义;三是科研技能偏低,科研理论和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直接导致高职院校教师对于科研工作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四是科研精神缺失,在高职院校中 科研精神缺失主要体现在高职教师缺乏求真务实的理念和团队协作意识,缺乏相关科研规范知识又不愿意学习和训练,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和教师个体的学术发展。
三、高职教师科研素养环境影响要素分析
要对高职教师科研素养的提升进行分析,不应该仅仅针对教师个体进行批判性研究,而要对高职教师所处的整体科研生态环境进行分析研究,抛开教师的外部工作生存环境谈教师科研素养提升或是强调教师个体内部努力而忽略高职院校的科研总体环境都是不科学的。一方面,教师在教育科研历程中,其本身的科研意识和科研信念,对于其自身的思考模式、在教育科研工作中的角色把握以及对自身的教育科研效能等方面都具有决定性的关键作用。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发展的受限,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教师的无能力或不作为造成的。
四、高职教师科研素养提升环境构建
促进高职教师科研素养的提升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本文将从外部环境的宏观层面和个体内部环境的个体微观层面结合在一起来对高职教师科研素养提升的环境构建进行研究探讨。
1.学校科研环境构建。高职院校科研环境构建的重点在于要注重围绕科研形成一个良好的高职科研生态系统,建立科研知识培育社区,以此推动科研活动和市场资源的有机互动。
1.1立足高职院校特点,构建良好的科研生态环境,完善的教育科研指导和服务体系。通过营造全新的科研意识、树立教育科研典型、引导教师科学规划自身的职业生涯以及加强科研培养机制等手段开展理念教育并提供支持。建立完善的科研支撑体系,在科研指导方面,帮助教师对教育科研工作进行正确的理解和掌握;通过教师群体内不同思想的交流与冲突促使教师扩大视野、开拓思路,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1.2完善科研管理制度,构建良好的科研文化环境。制定切实可行的科研管理制度,形成相应的奖惩与激励机制,激发和保护高职教师投身科研的积极性;针对不同教师制定不同的考评方法。科研团队建设方面,学校层面首先应该有目的组建一到两个个高水平的科研团队进行科研攻关,为学校的教师梳理榜样意识;学校层面通过现有的课题研究工作,发现学术和科研方面的带头人进行着重培养,并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派带头人到其他高水平的本科院校做访问学者以此得到较为规范与快速的成长。
1.3加强教师继续教育,构建持续的终身学习体系环境。学校为教师们提供外出学习、考察和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帮助教师更新知识结构,了解专业和行业发展的新技术和新动向。
2.个体科研素养提升。作为教师而言,首先是要提高科研意识,其次要注重对自身专业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和持续的更新,构建个体合理的知识结构与体系,为开展科研奠定基本的理论功底;再次要加强培养自身的科研技能,既要熟悉开展科研工作的基本环节和具体过程,更要勤于学习和创新科研方法,并进行不断的实践积累和总结。最后,教师要保持对所研究领域与问题的关注与跟踪,才有可能找准具备一定研究价值的研究问题,从而提升自己的科研素养。
总而言之,高职教师科研素养的形成与提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项工作既是高职院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高职教师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需要;同时也需要高职教师自身对科研素养提升意义的领悟和自觉行动。通过全方位、多角度、多途径以及长期的教育实践和共同努力,才有可能真正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素养,从而带动整个高职院校科研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吴义昌.如何做研究型教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2
[2]苏霍姆林斯基著,赵玮等译:《帕夫雷什中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76.
[3]雷小生,刘淑春.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素质现状及培养对策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9(05).
[4]张年国.制约教师科研素养提升的因素及解决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09(11).
作者简介:贺颖。教学科研处。讲师。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