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舞蹈是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在很早以前的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是用“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来表达他们最激烈的思想感情,舞蹈往往适合社会生活密切相连的,远古时代人们用舞蹈来诠释劳动,狩猎,战争,祭祀,娱乐和爱情等。随着社会的发展,舞蹈的思想内容和形式技巧也有了很大的发展,祭祀祖先,歌颂英雄的乐舞,庄严肃穆,气势雄伟,宴享娱乐供人观赏的舞蹈,抒情优美,技艺绝伦。这都体现了人们往往在不同的情况下,用不同的舞蹈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所以说舞蹈具有非常强的抒情性,抒情性是舞蹈中必不可少的因素。
舞蹈是人感情最集中最激烈时的表现形式,人的形体动作能抒发人最激动时的心态,表现丰富的内在感情,诗人闻一多说过:“舞蹈是生命情调最直接,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足的表现。”我们从古代文物和历史资料中得知,原始人的舞蹈状态形式主要是抒发了他们内心激情,表现生命的无限活力。舞蹈的这种特点充分体现出它的强烈抒情性。
舞蹈艺术是客观生活的反映,并不是单纯的模拟和再现生活,它不同于戏剧等表演艺术,可以有细致的过程,情节,表现比较复杂的内容,它是以其特有的表现手法,用高度凝练,概括诗一般的舞蹈语言来深刻反映人的丰富的内心世界。这就是有的诗人和艺术家根据舞蹈的强烈抒情性的特点,称它为动态的形象诗歌的原因。
舞蹈形象是生活情操和心灵火花的升华和体现,强烈的抒情性使舞蹈艺术具有迷人的魅力和强烈的美感。《雀之灵》绚丽端庄,《竹林深处》的秀美纯静,《同行》的炙热深情,《天鹅湖》,《丝路花雨》的诗情画意,如同一首抒情诗,但又比诗歌更具体形象化,他们把人们内心的情绪和抽象的概念,通过动态具体化。一般来说舞蹈艺术不适宜表现事件过程和图解语言,它是通过抒情来叙事,而叙事也是为了抒情。因此创作舞蹈的材料,情节,通常是以强烈的抒情性为基点的,艺术家所塑造舞蹈形象都是生活中典型人物感情的角度集中和升华,是用动态的语言揭示人的内心的真,善,美。如《再见吧,妈妈》中的战士形象,引发人们对崇高情操理解追求,舞剧《天鹅湖》中舞蹈形象,令人在诗情画意中领会那纯真的善和美,舞蹈强烈抒情性这一基本特征为舞蹈艺术开拓深远的疆域。
舞蹈艺术的内在属性在于它的抒情性,即抒发人的情感。舞蹈不同于其他艺术的特点所在,就是它是唯一用我们自己的身体做材料的艺术。虽然它不象语言在表达思想概念上明确,直白,可是有些用文字语言难以表达的人复杂的情感状态,用人的肢体语言却能充分的表达,法国舞蹈家诺维尔说:“人类的感情达到了语言不足以表达的程度,情节舞蹈就会大大奏效,要描绘的感情越强烈,就越难用语言来表达,作为人类感情顶峰的喊叫也显得不够,于是喊叫就被动作所取代。”① 舞蹈家吴晓邦在其《舞蹈和姊妹艺术的关系》文中说:“在我们日常生活习惯内,当我们用语言和文字难于传达或不能透彻表现某一个人物的思想和感情时,我们往往用人体的动作和姿态,反而可以简单明了的表达出来。”② 我国古代《诗经?大序》中也说:“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磋叹之,叹之不足,不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毛诗太序》。可见舞蹈确实是人在异常激动时的产物,是内心激情的外在表现。手舞足蹈的确是很有抒情性的。它在表现人的情感方面所具有的真实,直切纯朴 ,丰富,细腻等方面是其他艺术所不及的。如被人们称做为舞蹈动作诗篇的芭蕾舞名作《天鹅之死》,它所表现出‘天鹅’如此丰富的情感和思想,它所给予观众深透的审美感觉,是很难用语言或文字来表达的。天鹅在生命垂危的时刻,只要一息尚存,就要展翅飞翔,就要为重上天空而进行不屈不挠的奋斗的形象,把它对生活的热爱,生命的追求,它不屈服于命运与死神的斗争精神,完全在舞蹈动作中表现出来。舞蹈结尾,当它耗尽自己的全部力量 ,屈身倒在地上,就在她闭上眼睛前的那一刹那,她的手臂还在微微的抬起颤动了一下。而这微微颤动的动作,她所展现的思想感情又是多么的丰富!她可以引起观众十分广阔的联想。因此我们说这个舞蹈虽然表现的是一只天鹅的垂死,但它却是一首生命的颂歌。
在生活中我们把表现人的各种情绪和情感的动作姿态,称为“表情动作”舞蹈中的表现性动作,主要是生活中的表情动作为基础,经过艺术的提炼,组织美化加工而来。我们一般所谓的表情动作是指那些与人的情感和情绪状态相联系的身体各部分的动作变化。如面部的表情动作称面部表情,身体各部分的表情动作称为身段表情,人的表情的动作极为丰富,这是由人在社会生活中的情绪和情感多种多样与繁复变化所形成的。而人的情感情绪总是由一定的客观事物所引起的。离开了客观事物的制约,无缘无故的情感是没有的。正如《乐记?乐本篇》中所说的:“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即人的思想感情的变动是外界事物给予影响的结果。因此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好恶态度的心理反映。能满足或符合人的需要的事物,就会引起人的积极态度的反映,使人产生一种肯定性的情感,如愉快,满意,喜爱等等。反之,不能满足人的需要或与人的需要相抵触的事物,就会引起人的消极态度,使人产生一种不定性情感,如嫌恶,愤怒,憎恨等等。自古以来,我国人民把人的情绪分为七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即所谓的“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近代人们往往把快乐,忿怒,悲哀列为最常见的基本情绪形式,而各种情绪又根据人对客观事物好恶的态度不同程度的反映,表现出不同强度的各种表现形式。如快乐可分为:遗憾,失望,难过,悲伤,哀痛;愤怒可分为:轻微不满,生气,恨,怒,忿,激愤,大怒,爆怒等等。情绪和情感按其基本表现形式来分类,可分为激情,心境,热情三种表现形式。激情是强烈的,激动而短促的情绪状态。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平静而持续的情绪状态,而热情则是一种强有力的,稳定而深刻的情感。热情是不如激情强烈,但较激情深刻而持久,它有时不如心境广泛,但较心境强烈深刻而稳定。
由于舞蹈艺术具有抒情性的特点,所以人类的各种情绪和情感,在不同的舞蹈作品中,都有着极其鲜明,生动,具体的体现。如:《红绸舞》通过舞蹈者手中的红绸不断飞舞流动的各种线条所组成的丰富多彩的画面,抒发了获得自由的中国人民那种兴奋喜悦的心情和精神振奋,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的精神风貌,这个舞蹈就着重体现了“喜”。在中国舞《母亲》中,当得知两个儿子在战场上牺牲的消息,母亲痛彻心骨的哀伤之情,和对帝国主义的痛恨之情。《再见吧 妈妈》中解放军战士对祖国对亲人深沉而强烈的爱。《白毛女》中“奶奶庙”一场,黄世仁,穆仁智误以为喜儿就是白毛仙姑显圣,要对自己的恶行进行惩处的极端恐惧。《巴黎圣母院》中副主教洛德?浮罗洛对美丽的吉普塞女郎艾斯梅拉尔达的邪念欲望。可以看出舞蹈抒情性这一本质特征在舞蹈中都有鲜明的表现。
舞蹈艺术所要求的人体动作不仅仅是自然的或单纯的,而是经过美化后极富感情色彩的动作,人物动作只是舞蹈的表现手段而非目的。真正好的舞蹈是源于情感的,因此,在接触一个新的舞蹈时,我们想首先应掌握的不是它的动作,而是了解作品中所表达的是怎样一种情感。这样才能在舞台上挥洒自如地体现出舞蹈的真实情感,才能够感染观众。创作没有模式,表演没有模式,但却有规律可循,不同题材,风格的舞蹈作品,多有不同的情感内涵,它的表演手段也不尽相同。然而以情为本,融情于舞,我认为是最根本的表演规律,是每一个舞者通过角色心灵的必经之路和创作生动形象的必由之路。
收稿日期:2012-04-23
舞蹈是人感情最集中最激烈时的表现形式,人的形体动作能抒发人最激动时的心态,表现丰富的内在感情,诗人闻一多说过:“舞蹈是生命情调最直接,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足的表现。”我们从古代文物和历史资料中得知,原始人的舞蹈状态形式主要是抒发了他们内心激情,表现生命的无限活力。舞蹈的这种特点充分体现出它的强烈抒情性。
舞蹈艺术是客观生活的反映,并不是单纯的模拟和再现生活,它不同于戏剧等表演艺术,可以有细致的过程,情节,表现比较复杂的内容,它是以其特有的表现手法,用高度凝练,概括诗一般的舞蹈语言来深刻反映人的丰富的内心世界。这就是有的诗人和艺术家根据舞蹈的强烈抒情性的特点,称它为动态的形象诗歌的原因。
舞蹈形象是生活情操和心灵火花的升华和体现,强烈的抒情性使舞蹈艺术具有迷人的魅力和强烈的美感。《雀之灵》绚丽端庄,《竹林深处》的秀美纯静,《同行》的炙热深情,《天鹅湖》,《丝路花雨》的诗情画意,如同一首抒情诗,但又比诗歌更具体形象化,他们把人们内心的情绪和抽象的概念,通过动态具体化。一般来说舞蹈艺术不适宜表现事件过程和图解语言,它是通过抒情来叙事,而叙事也是为了抒情。因此创作舞蹈的材料,情节,通常是以强烈的抒情性为基点的,艺术家所塑造舞蹈形象都是生活中典型人物感情的角度集中和升华,是用动态的语言揭示人的内心的真,善,美。如《再见吧,妈妈》中的战士形象,引发人们对崇高情操理解追求,舞剧《天鹅湖》中舞蹈形象,令人在诗情画意中领会那纯真的善和美,舞蹈强烈抒情性这一基本特征为舞蹈艺术开拓深远的疆域。
舞蹈艺术的内在属性在于它的抒情性,即抒发人的情感。舞蹈不同于其他艺术的特点所在,就是它是唯一用我们自己的身体做材料的艺术。虽然它不象语言在表达思想概念上明确,直白,可是有些用文字语言难以表达的人复杂的情感状态,用人的肢体语言却能充分的表达,法国舞蹈家诺维尔说:“人类的感情达到了语言不足以表达的程度,情节舞蹈就会大大奏效,要描绘的感情越强烈,就越难用语言来表达,作为人类感情顶峰的喊叫也显得不够,于是喊叫就被动作所取代。”① 舞蹈家吴晓邦在其《舞蹈和姊妹艺术的关系》文中说:“在我们日常生活习惯内,当我们用语言和文字难于传达或不能透彻表现某一个人物的思想和感情时,我们往往用人体的动作和姿态,反而可以简单明了的表达出来。”② 我国古代《诗经?大序》中也说:“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磋叹之,叹之不足,不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毛诗太序》。可见舞蹈确实是人在异常激动时的产物,是内心激情的外在表现。手舞足蹈的确是很有抒情性的。它在表现人的情感方面所具有的真实,直切纯朴 ,丰富,细腻等方面是其他艺术所不及的。如被人们称做为舞蹈动作诗篇的芭蕾舞名作《天鹅之死》,它所表现出‘天鹅’如此丰富的情感和思想,它所给予观众深透的审美感觉,是很难用语言或文字来表达的。天鹅在生命垂危的时刻,只要一息尚存,就要展翅飞翔,就要为重上天空而进行不屈不挠的奋斗的形象,把它对生活的热爱,生命的追求,它不屈服于命运与死神的斗争精神,完全在舞蹈动作中表现出来。舞蹈结尾,当它耗尽自己的全部力量 ,屈身倒在地上,就在她闭上眼睛前的那一刹那,她的手臂还在微微的抬起颤动了一下。而这微微颤动的动作,她所展现的思想感情又是多么的丰富!她可以引起观众十分广阔的联想。因此我们说这个舞蹈虽然表现的是一只天鹅的垂死,但它却是一首生命的颂歌。
在生活中我们把表现人的各种情绪和情感的动作姿态,称为“表情动作”舞蹈中的表现性动作,主要是生活中的表情动作为基础,经过艺术的提炼,组织美化加工而来。我们一般所谓的表情动作是指那些与人的情感和情绪状态相联系的身体各部分的动作变化。如面部的表情动作称面部表情,身体各部分的表情动作称为身段表情,人的表情的动作极为丰富,这是由人在社会生活中的情绪和情感多种多样与繁复变化所形成的。而人的情感情绪总是由一定的客观事物所引起的。离开了客观事物的制约,无缘无故的情感是没有的。正如《乐记?乐本篇》中所说的:“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即人的思想感情的变动是外界事物给予影响的结果。因此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好恶态度的心理反映。能满足或符合人的需要的事物,就会引起人的积极态度的反映,使人产生一种肯定性的情感,如愉快,满意,喜爱等等。反之,不能满足人的需要或与人的需要相抵触的事物,就会引起人的消极态度,使人产生一种不定性情感,如嫌恶,愤怒,憎恨等等。自古以来,我国人民把人的情绪分为七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即所谓的“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近代人们往往把快乐,忿怒,悲哀列为最常见的基本情绪形式,而各种情绪又根据人对客观事物好恶的态度不同程度的反映,表现出不同强度的各种表现形式。如快乐可分为:遗憾,失望,难过,悲伤,哀痛;愤怒可分为:轻微不满,生气,恨,怒,忿,激愤,大怒,爆怒等等。情绪和情感按其基本表现形式来分类,可分为激情,心境,热情三种表现形式。激情是强烈的,激动而短促的情绪状态。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平静而持续的情绪状态,而热情则是一种强有力的,稳定而深刻的情感。热情是不如激情强烈,但较激情深刻而持久,它有时不如心境广泛,但较心境强烈深刻而稳定。
由于舞蹈艺术具有抒情性的特点,所以人类的各种情绪和情感,在不同的舞蹈作品中,都有着极其鲜明,生动,具体的体现。如:《红绸舞》通过舞蹈者手中的红绸不断飞舞流动的各种线条所组成的丰富多彩的画面,抒发了获得自由的中国人民那种兴奋喜悦的心情和精神振奋,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的精神风貌,这个舞蹈就着重体现了“喜”。在中国舞《母亲》中,当得知两个儿子在战场上牺牲的消息,母亲痛彻心骨的哀伤之情,和对帝国主义的痛恨之情。《再见吧 妈妈》中解放军战士对祖国对亲人深沉而强烈的爱。《白毛女》中“奶奶庙”一场,黄世仁,穆仁智误以为喜儿就是白毛仙姑显圣,要对自己的恶行进行惩处的极端恐惧。《巴黎圣母院》中副主教洛德?浮罗洛对美丽的吉普塞女郎艾斯梅拉尔达的邪念欲望。可以看出舞蹈抒情性这一本质特征在舞蹈中都有鲜明的表现。
舞蹈艺术所要求的人体动作不仅仅是自然的或单纯的,而是经过美化后极富感情色彩的动作,人物动作只是舞蹈的表现手段而非目的。真正好的舞蹈是源于情感的,因此,在接触一个新的舞蹈时,我们想首先应掌握的不是它的动作,而是了解作品中所表达的是怎样一种情感。这样才能在舞台上挥洒自如地体现出舞蹈的真实情感,才能够感染观众。创作没有模式,表演没有模式,但却有规律可循,不同题材,风格的舞蹈作品,多有不同的情感内涵,它的表演手段也不尽相同。然而以情为本,融情于舞,我认为是最根本的表演规律,是每一个舞者通过角色心灵的必经之路和创作生动形象的必由之路。
收稿日期:2012-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