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zx0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复习课应关注概念形成过程
  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灿烂辉煌的文化,但伴随着文化工业时代的到来,国民语文水平和文化素养之低下令人触目惊心。学校对培养小学生良好语文习惯越来越不重视,更强调的是书本知识的传授。良好的作文习惯包括勤观察的习惯、勤练笔的习惯、写完以后认真修改的习惯、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习惯。
  二、培养勤观察的习惯
  观察之于作文,有如鸟的翅膀,车的轮子,没有它,鸟不能飞,车不能行。
  1.观察是获得作文素材的重要途径
  有些小学生害怕作文,问他们为什么害怕,回答说“没有材料可写,没有话可说”。这话的确不假。学生写作文的时候,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作文题目出了老半天,可是有些学生还是咬着笔杆,望着天花板,没写下一个字。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没有材料可写。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作文材料,怎么写作文呢?
  作文之所以没材料可写,固然与他们年纪小、阅历浅和生活圈子狭窄、生活单调有关,但更重要的是没养成观察的习惯。由于没养成观察的习惯,所以往往很多有意义有价值的素材白白地从他们鼻子底下溜走了。
  要使学生作文有材料可写,就要培养他们观察的习惯。
  三、观察是作文内容具体的有力保证
  有些小学生的作文,内容空洞无物,就像上生理课用的人体骨架教具,只有骨头,没有血肉。例如,记事,只记做了什么事,却不记是怎么做的;写人,只写对这个人的大体印象,卻不写表现这个人的具体事情。这些都与观察有关。要使学生作文内容具体,也要培养观察的习惯。
  观察习惯如此重要,老师要在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上下功夫。
  1.要使学生明白观察的重要性
  要使学生懂得:观察是积累作文素材的重要途径。日常生活中和自然中并不是没有作文素材,而是我们没有留心观察、没有发现罢了。自然界中,生活中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素材,一次春游,一次比赛,一片流云,一乱清泉……都可以作为作文素材,关键问题是要留心观察。因此要教育学生做一个有心人,随时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景和物。观察多了,就不怕写作文时没材料可写了。
  2.教给观察方法
  小学生观察事物有他们的局限性:一是无序,二是粗心。无序,就是不按一定的顺序观察,东溜一眼,西瞧一下。这样难以对事物获得完整的印象。粗心,就是只看事物的大概,而不会对事物的局部和细微之处作认真细致的观察。这样,一些具体的生动的东西就被忽略了。例如,有时我们带学生去动物园参观,回来后让他们写作文,有些学生只知道写在动物园看到老虎、大象之类,至于它们长什么样儿,有什么特点就写不上来了,这就是学生观察粗心的证明。因此要告诉学生:观察既要按一定的顺序,又要细心。比如观察一棵树,先看这棵树的整体形象,它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再观察树干、树枝、树叶。观察树干,看它是粗还是细,是曲还是直,树皮是什么颜色;再用手摸一摸,树皮是粗糙还是细腻。观察树枝,看它是长得密还是长得稀,是向上伸还是向下垂。观察树叶,看它是绿色的还是红色的,是针状的还是掌状的,是对生的还是互生的。懂得了观察的方法,观察起来就会有序、细致了,写起作文来就能有条理、有具体内容了。
  3.指导观察实践
  教给学生的观察方法,不是老师光口头上讲一番学生就掌握了,老师要在指导观察上下功夫。在指导学生观察的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让他们眼看、耳听、鼻闻、手摸、甚至口尝,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要使客观事物在他们头脑中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同时,还要启发学生多动脑筋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分析事物之间的异同,从而加深对被观察事物的认识。课内的观察,老师固然要亲临指导,课外观察,如有可能,老师也最好能同学生一同观察。通过反复指导,学生才能掌握观察的方法。
  4.激发观察兴趣
  习惯与兴趣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对某种事情产生了兴趣,才会认真去做,持久去做。激发观察兴趣的方法很多,比如进行作文讲评时,让写得内容具体、条理清晰的学生朗读自己的作文,然后让他讲一讲他是怎么做到内容具体、条理清晰的;再比如开展“介绍一处自然景观”、“介绍一种自然现象”、“介绍一种动物”等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观察成果,尝到成功的甜头。
  四、培养学生写完后认真修改的习惯
  小学生作文,有一种不好的现象,那就是写完以后不加修改就交上来。出现这种现象并不奇怪,因为在学生看来,写作文是学生的事,改作文就是老师的事了。这种现象必须加以扭转,不扭转则严重影响作文的质量,严重影响作文水平的提高。
  要教会学生改作文,不是老师口头上教一教学生就会了,老师应该做示范。示范的办法是:选取本次作文中具有代表性错误的作文,用毛笔、大张的纸把它抄下来,挂在黑板上,再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修改。比如,文章中有哪些错别字;哪些句子不通顺、不连贯;中心思想是否明确;结构是否完整等等,如果有上述情况,应怎样修改,通过反复示范,学生就懂得怎样改作文了。
  虽然老师教给了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但学生不一定就会按老师教的去做,或许依旧写完了不修改,交上来了事。因此老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发现不修改的学生,应耐心教育,严肃批评,并把作文退回去,要其修改后再交上来。
  如果学生养成了修改作文的习惯,作文质量将有显著的提高。
  五、结论
  现在,我们正在实施新一轮课改,新课改以新的课程标准为依据,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究精神,同时也重视对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但在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很多老师只重视前者而忽视后者,这是对新课改精神的一种歪曲。其实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好比土壤,而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则好比水分和养料。水分和养料只有以土壤作凭借,才能发挥其作用,种子才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只有与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结合起来,新课改才能收到实效。
  作者单位:张家港市暨阳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人们常常认为教师必须是严肃认真、严谨睿智、有条理的人,因为教师这一职业要求其必须有较强的理性,这是教育好幼儿的前提。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教师同样也应是一个热情、和蔼、有爱心、充满激情、活泼开朗的人,这是教师“感性”的一面。如果我们谈到教师时,完全摒弃“感性”,使得“感性”在师生交往中处从属地位,或者被排斥在外的缺失地位,那就会导致教师与幼儿之间良好情感沟通的缺失,使得课堂缺乏生命活力。  然而,在
期刊
现代教学论认为:智能的发展是教育的根本。发展智能最为重要的是发展思维,而思维的发展主要是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学生知道如何去思维,就意味着学生学会了如何去获得知识,去了解事物,即学会了学习。叶老说:“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的本质就是提示了教学就是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那么在小学阶段如何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呢?  一、巧设问题,引导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不仅能加深对知识的理
期刊
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简单易懂,且教学节奏慢,绝大部分孩子都可以轻松地将数学学得很好,可一旦步入中学以后,许多孩子都觉得数学学习模式变化了,不能适应,因此学习数学较吃力。究其原因,中学数学的教学模式非常强调“自学”,而我们小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则较差,新课标也非常强调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那么,小学阶段该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呢?  一、课前预习——培养自学能力的良好开端  预习是指学生在课前独立
期刊
一、画画是孩子的天性,懂得保护孩子的天性才能使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  如同孩子走路、说话一样,画画是孩子天生的本能。人类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开始感受美术元素:首先,孩子在各式各样的玩具中感受到色彩,其次感受到形状。当孩子能够握东西时,就已经开始感知这个世界;他们用各种线条和色彩自由地、快乐地、甚至是肆意地表达着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抒发着自己的情感;在大人看来是“乱涂、乱画”,但是若你能耐心地倾听他
期刊
《纲要》中指出: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各种方式引导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书写技能。因此,早期阅读教育不但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能为幼儿所接受、深受幼儿的喜爱,而且能促进其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阅读也需要在慢慢培养、感受的过程中,体验到阅读带来的兴奋、乐趣以及收获。相信大家都喝过一杯香浓的咖啡,要让你来说怎么样才能品尝到咖啡中的浓郁香味?也
期刊
学校管理的任务是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而这一任务的实现有赖于学校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特别需要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品德高尚、业务精良、善于教书育人的教书队伍。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在学校管理工作中,抓好了教师工作管理这一环节,也就
期刊
教学是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它必须考虑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否扎实掌握,思维能力是否得以提升,情感态度是否得以发展等。而课堂教学的有效程度直接决定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优效的课堂是广大教师的理想和追求。然而在当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导致教和学的效益低下、甚至无效的现象时有发生。下面结合笔者执教的《百分数的认识》一课,谈谈自己对有效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尊重学生的学习基础是有效
期刊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该理论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认为知识不是由教师灌输的,而是由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协作、讨论、交流、互相帮助(包括教师提供的指导与帮助),并借助必要的信息资源主动建构的。  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整合是指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方法、信息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信息技术促进了物理教
期刊
长期任教六年级的我,今年接的是三年级的学生。一段时间下来,感慨颇多。相比六年级的学生而言,三年级的学生活泼、胆子大,课堂很活跃,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但是,我却常常看到这样的镜头:当一个学生的发言还没完,旁边的学生却高高地举起了手,大声嚷道:“老师,我来,我来……”当我指名一位学生回答时,其余举手的同学都异口同声地叹起气来,垂头丧气,根本顾不了听讲;当我讲得津津有味时,学生却在旁若无人地干着自
期刊
“生态课堂”这一时髦的名词随着人类密切关注生态和谐、创建和谐社会应运而生。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物种都具有各自的生物特性、生长需求和生存规律,具有各自相应的地位和作用,人类只有把握好物种的多样性这个基础,才能保证一个生态系统平衡并持续稳定地发展,反之,生态系统就会失衡。从生态学的角度看,课堂面对的也都是生动活泼、多姿多彩、独具特色的“人”,每个人又有各自独特的思维,因此我们在保证“生态课堂”平衡的同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