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已成为整个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一环,也是职业教育转型发展、深化内涵建设的关键。中职学校应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努力提升学生职业素质,力图契合企业人才需求标准,实现从学生到职工的角色转换。笔者就相关调研和企业反馈,对当前中职生职业素质存在的问题和如何构建、实践中职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模式进行探究与分析。
关键词:职业教育 企业需求 劳动教育 中职学生职业素质
近几年,在我市经济稳定向好、高质量发展的劲头下,我校结合本市中职学校、企业、在校生以及毕业生等,针对中职学生职业素质现状与养成模式进行进行调研、探究。调研可知,企业对于生产一线培养的有专业技能的中职毕业生的需求量很大,一些中职学校的毕业生供不应求。企业在招聘时,把中职生的职业素质放在第一标准,中职生的职业素质越高,获得成功就业的几率就越大,越促进职业生涯发展。
一、中职生职业素质现状
(一)中职学生职业素质存在问题
1.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较弱,易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学习方面有厌学情绪,导致学习兴趣不高;加上社会背景和家庭原因,一些学生在校属于“被动”学习,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不服从课堂纪律差与教学管理,不良癖好时有发生。
2.学生生源地因素,一些學生属于单亲家庭或隔代教育,导致学生“养尊处优”,习惯舒适安稳的生活,不爱劳动,缺乏吃苦耐劳精神;有些学生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待人冷漠孤僻,心理承受能力差,遇挫折易自暴自弃。
(二)企业反馈中职生职业素质存在问题
1.有些中职生进入企业后无法转变角色,仍以中职生身份自居,常出现迟到、打瞌睡、不分场合耍手机等不良行为,组织纪律观念较差;保持学生惯性思维,事事需要师傅手把手教导,缺乏工作能动性和必需的沟通和钻研能力。
2.有些中职生自恃专业技能强、妄自尊大,实际工作中拈轻怕重、眼高手低,技能操作能力差,易犯错忽视工作安全,胜任不了工作岗位;实际工作中嫌脏嫌累嫌工资待遇低,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二、中职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模式
(一)注重行为规范,进行理想教育
1.中职学生职业素质养成需先从日常的生活点滴做起,注重个人行为规范。教师要借助科学的管理思想进行管理与教育,让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要借助科学的规章制度,引导学生动手制定和实施班规、班风、学风和专业目标,强调学生行为习惯、言行举止和专业技能。
2.需强化职业意识,加强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师应结合当前市场人才需求和专业发展趋势,帮助学生认识专业性质、工作内容;利用参观企业、企业实践、听取优秀毕业生专题报告等形式唤起学生的自信、激发兴趣;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引导学生立足于社会现实和自身实际作长远规划,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提高适应未来社会和职业发展需求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做好职业规划和准备。
(二)加强合作学习,进行吃苦耐劳教育
1.中职学生职业素质养成需加强中职生间的合作学习。教师要推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进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组织学生进行实际岗位角色扮演、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工作任务学习。任务实施应着重培养学生做到“胆大心细”,尽量师生、生生互动达到全员参与,满足中职生的个人表现欲望,获得认同感、成就感和集体归属感。
2.需开展劳动教育实践课程,培养中职生吃苦耐劳精神。教师应结合专业特点,遵循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认真组织开展劳动教育实践课,提高学生职业劳动技能水平,培育学生积极向上的劳动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劳动态度。劳动教育实践课程形式应灵活多样化,可持续开展日常生活劳动,进行自我管理;可定期开展校内外公益服务性劳动,维护校园环境秩序;可运用专业技能为社会、提供相关公益服务;可依托学校实际实习实训条件,进行真实的生产和服务性劳动,增强职业认同感、劳动自豪感,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
(三)创新职业素质养成模式,进行综合素质积分考核
1.中职学生职业素质养成需根据“职教20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企业人才真实需求为导向,以“学校与企业、智能与技能、学习与劳动”双融双驱、多措并举,借助学生德育品牌活动、学生社团、文体活动等载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工匠精神”融入教育教学环节,构建学生职业素质养考核体系,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工程。
2.需改变传统的学生考核评价模式,可尝试“素质银行”学分模式,建立与工学结合相适应学生考核评价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通过“素质银行”可根据学生平时表现进行学分认定并及时进行“存取”、更新学生“数据库”,设置毕业证颁发最低学分标准,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能动性,进行学生综合素质积分考核。
中职学校应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努力提升学生职业素质,力图契合企业人才需求标准,实现从学生到职工的角色转换。
参考文献
[1]孙兵,朱红枫.以就业为导向培养中职生的职业素养.当代职业教育.[J].2010,2
[2]闽清,黄晓初,张丽.中职生职业素养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职教论坛.[J].2011,6
张龙(重庆市工业高级技工学校机电工程系,重庆市永川区 402160)
张龙(1988.11-),男,汉族,安徽阜阳人,助理讲师,本科,主要从事机电专业教育教学
樊静(重庆市工业高级技工学校汽车工程系,重庆市永川区 402160)
樊静(1993.01-),女,汉族,重庆永川人,助理讲师,本科,主要从事素质教育研究
*2020-2021年度重庆市市级一般课题--“双轮驱动”下中职生职业素质养成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20ZJXH282107)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职业教育 企业需求 劳动教育 中职学生职业素质
近几年,在我市经济稳定向好、高质量发展的劲头下,我校结合本市中职学校、企业、在校生以及毕业生等,针对中职学生职业素质现状与养成模式进行进行调研、探究。调研可知,企业对于生产一线培养的有专业技能的中职毕业生的需求量很大,一些中职学校的毕业生供不应求。企业在招聘时,把中职生的职业素质放在第一标准,中职生的职业素质越高,获得成功就业的几率就越大,越促进职业生涯发展。
一、中职生职业素质现状
(一)中职学生职业素质存在问题
1.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较弱,易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学习方面有厌学情绪,导致学习兴趣不高;加上社会背景和家庭原因,一些学生在校属于“被动”学习,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不服从课堂纪律差与教学管理,不良癖好时有发生。
2.学生生源地因素,一些學生属于单亲家庭或隔代教育,导致学生“养尊处优”,习惯舒适安稳的生活,不爱劳动,缺乏吃苦耐劳精神;有些学生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待人冷漠孤僻,心理承受能力差,遇挫折易自暴自弃。
(二)企业反馈中职生职业素质存在问题
1.有些中职生进入企业后无法转变角色,仍以中职生身份自居,常出现迟到、打瞌睡、不分场合耍手机等不良行为,组织纪律观念较差;保持学生惯性思维,事事需要师傅手把手教导,缺乏工作能动性和必需的沟通和钻研能力。
2.有些中职生自恃专业技能强、妄自尊大,实际工作中拈轻怕重、眼高手低,技能操作能力差,易犯错忽视工作安全,胜任不了工作岗位;实际工作中嫌脏嫌累嫌工资待遇低,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二、中职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模式
(一)注重行为规范,进行理想教育
1.中职学生职业素质养成需先从日常的生活点滴做起,注重个人行为规范。教师要借助科学的管理思想进行管理与教育,让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要借助科学的规章制度,引导学生动手制定和实施班规、班风、学风和专业目标,强调学生行为习惯、言行举止和专业技能。
2.需强化职业意识,加强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师应结合当前市场人才需求和专业发展趋势,帮助学生认识专业性质、工作内容;利用参观企业、企业实践、听取优秀毕业生专题报告等形式唤起学生的自信、激发兴趣;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引导学生立足于社会现实和自身实际作长远规划,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提高适应未来社会和职业发展需求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做好职业规划和准备。
(二)加强合作学习,进行吃苦耐劳教育
1.中职学生职业素质养成需加强中职生间的合作学习。教师要推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进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组织学生进行实际岗位角色扮演、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工作任务学习。任务实施应着重培养学生做到“胆大心细”,尽量师生、生生互动达到全员参与,满足中职生的个人表现欲望,获得认同感、成就感和集体归属感。
2.需开展劳动教育实践课程,培养中职生吃苦耐劳精神。教师应结合专业特点,遵循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认真组织开展劳动教育实践课,提高学生职业劳动技能水平,培育学生积极向上的劳动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劳动态度。劳动教育实践课程形式应灵活多样化,可持续开展日常生活劳动,进行自我管理;可定期开展校内外公益服务性劳动,维护校园环境秩序;可运用专业技能为社会、提供相关公益服务;可依托学校实际实习实训条件,进行真实的生产和服务性劳动,增强职业认同感、劳动自豪感,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
(三)创新职业素质养成模式,进行综合素质积分考核
1.中职学生职业素质养成需根据“职教20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企业人才真实需求为导向,以“学校与企业、智能与技能、学习与劳动”双融双驱、多措并举,借助学生德育品牌活动、学生社团、文体活动等载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工匠精神”融入教育教学环节,构建学生职业素质养考核体系,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工程。
2.需改变传统的学生考核评价模式,可尝试“素质银行”学分模式,建立与工学结合相适应学生考核评价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通过“素质银行”可根据学生平时表现进行学分认定并及时进行“存取”、更新学生“数据库”,设置毕业证颁发最低学分标准,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能动性,进行学生综合素质积分考核。
中职学校应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努力提升学生职业素质,力图契合企业人才需求标准,实现从学生到职工的角色转换。
参考文献
[1]孙兵,朱红枫.以就业为导向培养中职生的职业素养.当代职业教育.[J].2010,2
[2]闽清,黄晓初,张丽.中职生职业素养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职教论坛.[J].2011,6
张龙(重庆市工业高级技工学校机电工程系,重庆市永川区 402160)
张龙(1988.11-),男,汉族,安徽阜阳人,助理讲师,本科,主要从事机电专业教育教学
樊静(重庆市工业高级技工学校汽车工程系,重庆市永川区 402160)
樊静(1993.01-),女,汉族,重庆永川人,助理讲师,本科,主要从事素质教育研究
*2020-2021年度重庆市市级一般课题--“双轮驱动”下中职生职业素质养成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20ZJXH282107)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