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a4529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目标:
  1.初读全文,正确掌握本课 “花港、赏心悦目、泉白如玉、清澈、一壶茶、鱼缸、一丝不苟、绣花、挥笔、厂徽、聋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句,在读中感悟聋哑青年做事全神贯注、一丝不苟的精神。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句,体会青年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點:
  体会文中“鱼游到了纸上”这个句子的含义及鱼游到纸上和鱼游到心上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听说我们这个班的同学特别聪明,那么,今天请大家尽情地展露你们的风采吧!首先,我给大家出一道IQ题,请听题:鱼为什么生活在水里?(学生回答)恭喜你,答对了!答案是“因为陆地上有猫”。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跟鱼有关的文章。(师板书:27、鱼游到了纸上)
  请看黑板,齐读一遍课题。(学生读课题)我从大家瞪大的双眼中看到了好奇的色彩,该不会是猫把鱼赶到了纸上吧?你们对这个课题产生了什么疑问呢?(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
  大家很会动脑筋,而且,看来这篇课文对大家很有吸引力。下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给各个自然段标上序号,并思考这两个问题:1.“鱼游到了纸上”是什么意思?2.是谁让鱼游到纸上的?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让学生把不会的词语写在黑板上,然后大家一起来认读这些词语)
  2.好,大家都读完课文了吧,还没读完的同学也请你们先停下来。我们来检查一下这几个生字的读音。(指名读,并让学生指出该注意的地方,再全班齐读)
  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读这些生字,并把这些生字卡片发给学生,看谁能在最短时间里能又快又准的把这些字的读音标出来。
  带着学生写难写的生字。并问学生在那些词语里见过这些生字。像徽可让学生跟着写几次。
  3.解决思考问题
  解决了生字读音后,让我们一起来看这两道思考题,第1题,“鱼游到了纸上”是什么意思,谁来说说你的理解?(提问学生。鱼画得很逼真,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仿佛在纸上流动)大家的词语积累很丰富。鱼游到了纸上,这种表达方式你们喜欢吗?仿照“鱼游到了纸上”,如果要表达小鸟画得很像,可以怎么说呢?老虎呢?(生仿句)这么有趣的表达方式,我希望大家记住它,以后也可以用到它。
  好,看第2题,是谁让鱼游到纸上的?(一个青年,一个聋哑青年)
  三、感悟聋哑青年的恒心与专心
  (一)感受聋哑青年的恒心
  这个青年能把鱼画得那么逼真,仿佛游到了纸上,那么,他应该是从小开始学画的吧?(生:不是)你从课文的哪一段知道的呢?(生:第12段)请全班齐读第12段。(生读第12段)
  青年人学画多久了啊?(生:才一年多)在学画的一年多时间里,他是怎样做的呢?(生: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从这一段中,你感受到他怎样的品质?(生:有恒心,坚持不懈)板书:恒心
  (二)感受聋哑青年的专心(重点指导朗读)
  文中哪个自然段描写了青年看金鱼的情景?(生:第4段)请大家齐读一遍第4段。(生读第4段)读得很流利,但是还可以读得更有感情。
  哪位同学想读给大家听一下?(指名读,并作及时反馈。你强调了个别词语,富有节奏感,读得很投入,你融入课文中去了,很好)
  我们男生女生来比赛读一读。(不分高低,各有千秋)
  在朗读的时候,大家都比较默契地强调了这几个词:老是,呆呆地,静静地,从来。这几个词给你传达了什么样的信息?你从这段描写中看到一个怎样的青年人?(生答。看鱼看得很入神,专心致志,认真,达到忘我的境界)板书:专心
  聋哑青年听不到金鱼戏水的声音,也无法用语言呼唤那美丽的金鱼,他坚持每个星期天去看鱼,呆呆地、静静地看鱼,他只是在用眼睛来看鱼吗?请大家闭上双眼(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那个最疼爱你的人,你能看到他们的样子吗?好,请大家睁开眼睛,谁来说说你刚才看到了什么?(生答)刚才你是闭上眼睛的,那么,你是用什么来看的呢?(用心,用脑子)很好,对于亲爱的爸爸妈妈,我们都很熟悉,用心记住了他们的音容笑貌。那么,聋哑青年不但在用眼睛观察金鱼,眼里有鱼,而且(生:心里有鱼)。
  四、解读“先游到了我心里”
  请大家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生读课文)
  你们认为,青年心里的金鱼是怎样的?(生:各种动态的金鱼都有,金鱼的每个部位都很清晰,青年对金鱼的特点了然于心)
  “鱼先游到了心里,然后才游到了纸上”,对这两段话,你有什么体会?(让生讲自己的体会)
  五、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聋哑青年学画鱼的恒心和专心,下节课我们再一起来欣赏他画鱼时的高超技术。下课。
  板书:
  27、鱼游到了纸上
  恒心、专心、用心
其他文献
伴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的出台,以及《残疾人保护法》第二十一条明确规定“国家保障残疾人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义务教育法新修订版第六条,还有《残疾人教育条例》中都对残疾人受教育权做出的全面规定。特教学校“送教上门”工作便也应运而生。对残障儿童教育的“零拒绝”,便也不再是一纸空谈,而是到了要真正落到实处的关键时期了。作为全国贫困县的特殊教育学校,在探索送教上门这一项工作中,我们采取“因地制
期刊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人们无时无刻都处在一个信息交互的状态,可以说没有人能在没有信息的生活中生存,信息已经不单单是一种带有意义的符号,还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社会资源,是社会不断进步的驱动力,同时为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因此,信息技术教学已经广泛地运用到,在小学的信息教学工作中,应不断创新发展信息教学的方式和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信息教学的最佳效果。  一、制定灵活
期刊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至3自然段  2.抓住重点句段,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山水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及祖国山水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重点句段,品味作者的思想感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山水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及祖国山水的感情  教学方法:  教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读中感悟  学法:
期刊
是怎样一种力量,穿越时间和空间,连接大地与海洋,只为完成一个遗愿,圆满一个梦想。  是怎样一种力量,撼动万千人的心田,模糊在座者的双眼,抒写感人至深,慷慨而激昂。  今日,读《感恩号出师表》,我们明白了,那便是孝道——一种强大而永恒的力量。  我们了解到,年近六旬的王凯、王锐兄弟俩,自制“感恩号”人力板车,两次徒步拉着年近八旬的母亲,一路欢歌,一路欣赏。517天的时间,37000多里的距离,他们在
期刊
一、关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长方体的认识》例1、例2。主要内容包括认识长方体, 探索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并应用长方体的特征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结合学生认知现状,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  2.使学生认识并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  3.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
期刊
授课班级:高二14班  授课时间:2016.12.06第1节  所用教材:人教版高二英语必修五第二单元  章节名称:Book5 Unit 2 The United Kingdom  课 时:1  课标要求  1.cultivate students ‘cultural awareness about the United Kingdom  2.learn to get useful informa
期刊
德育教育是道德品质教育、完整人格教育、价值观的教育,是文化所包含的思想精神教育!说到底是人性的教育!常说教书先育人,就是德育教育,可以说德育教育要比知识教育难得多,难在于德育教育是人的自我改造,是让认识正确的价值观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人性本身有自私和贪婪以及环境的各种诱惑,容易让人改变,知识教育是人改造外部世界人,而自我改造是比较难。  现实中如果忽视了德育教育而过度的重视知识教育,使学生的价值观偏
期刊
夜凉如水,幽幽夜空闪着点点星光,面前的桌子上,那几本书还在静静的躺着。像个等待千年的宝盒,只为有缘人开启。望着这些没有生命,却充满内涵的铅字,它们就像一个个跳动的精灵,时而游走在眼前,时而跃入脑海中,指引着我不断的超越昨天的自己。  参加工作之前,我眼中教师职业就是一片壮阔的海洋,生动,美丽,精彩,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令人心胸开朗,热血奔放。参加工作之后,本以为凭着一腔热情、无所畏惧,再加上年轻的资
期刊
一、课外延伸的必要性  品德与生活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要“我们的教育,我们的课程更要重视、关注怎样去改善、促进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生活。时下的有些品德与生活教学,脱离了儿童的现实生活世界,往往局限于书本的世界,回避了现实生活,人为地造成了“纯而又纯”的教育。学生所学的书本知识无法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无法真正触及儿童的真实内心,未能真正从儿童的心灵深处产生共鸣和影响。而真正有效的
期刊
一、前言  自闭症患者的诊断工作,各国大都参照美国精神医学学会编写《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 DSM)与国际卫生组织《国际疾病分类手册》(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 ICD)诊断标准。2013年5月18日美国精神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