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教学形式、教学方式、实践操作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探讨职校计算机应用课程如何开展教学改革。
【关键词】职校 计算机应用课程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3c-0126-02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使之既要有专业知识更要有实践技能。因此,职业教育应结合市场经济突出实践性教学及技能训练,强调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本位的指导思想。职校学生毕业后一般都在第一线从事具体工作,目前社会上各行各业和计算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计算机的普及使每个人都必须要会操作并会简单维护计算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职校中作为公共基础课开设,本文试从教学形式、教学方式、实践操作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探讨职校计算机应用课程如何开展教学改革。
一、教学形式
网络的发展对传统教育形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学生可以借助网络利用最好的学校、教师、课程和图书馆进行学习,而不必受时间、地点和很多外在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并要勇于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探索无论是对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内容上,应充分考虑计算机基础的实用性。怎样让学生乐意学然后主动使用?在完成计算机文化的普及上如何帮助学生通过网络获取需要的信息,增强自身的再学习能力?为了达到这些教学目的,就需要教师在内容的把握上好好地思考和选择。同时,教育理论的发展也对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往职校计算机课的教学基本上沿袭传统的授课方法——“板书+讲解”。由于目前计算机各种软件大多以图标方式和鼠标操作为主,操作直观、便捷,软件的应用与操作在黑板上难以向学生讲解明白,需要使用演示设备。因此,应改革传统授课方式,以“演示+操作+讲解”的授课方法来讲授计算机应用课程。计算机教学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先进的工具,建设较为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利用大屏幕投影进行直观教学。在实际教学中,以前用传统的授课方式由于没有直观的演示,学生听课不知教师所云,造成教师在讲台上用尽心思讲课,学生却昏昏欲睡,效果非常差。而采用多媒体教学有了同步的演示,实现了师生互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明显提高,因而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式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计算机教学的关键,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教学的关键,学习主动性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是激发创造的精神源泉。学生的兴趣越浓厚,求知欲越旺盛,知识迁移也就越快,信息交流量变大,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课堂教学效果当然也是最佳的。因此,教学方式的选择、运用,必须做到语言上通俗易懂,必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选用合适的教材
合适的教材对于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非常重要。职校的培养目标是突出实践和技能训练,若选用本科院校的教材,则理论性太强,学生容易产生枯燥感。因此,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应选择由职校编写的适合职校教学特点的教材。
(二)实用的教学内容
在内容上以实用为原则,对日常工作和学习中需要且经常使用的知识和技能重点介绍,着重讲解。如:操作系统中中文系统、常见的文件类型及其基本操作的使用是最重要的,应该重点介绍。而局域网和因特网已经成为现代“计算机环境”必不可少的部分,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对正确使用和简单维护非常必要。需要让学生理解掌握。
(三)教学的组织实施
教学的实施以实例教学为模式,在每个章节的开始给出有代表性的实例,使学生一开始就能从“可视化”的实例中对学习目标有一个整体认识,明白大概需要哪些知识,学习这些知识能做什么,随后,以实例为主介绍相关的知识。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方式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
(四)培养自学能力
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计算机知识更新加快,掌握一种操作系统和一种软件应用就可以享用一生的时代已经过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学生认知水平能够承受的前提下安排一些适合自学的内容,让学生自己掌握,从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开始自学的内容要少而简单,等学生认为自学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且乐于参与时,再适当加大自学的难度。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有了自学的习惯,才能在平时也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探讨,课堂上再经过教师的講解、指点及自己的练习,更快掌握更多的操作技术,从而使整个课堂教学更快、更高质量地达到预期的目标。提高教学效果。
三、实践操作与考核方法
计算机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应以实验课为重点,实验题则尽量将学生所需要掌握的技能融入与实际应用密切相关的实验任务中。在课时安排方面实践课时与理论授课课时为1:1,实践的考核成绩同样不低于课程总成绩的50%,这样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为了保障学生在上机时间内完成实验任务,教师应悉心辅导,学生应反复练习,体会通过某个操作所得的结果,寻找操作的技能技巧,最终达到能综合运用的目的。每次上实验课时应采用实验课记成绩制度,用以激发学生完成实验课的积极性。实践证明,每次上机后教师对学生的操作记成绩,能促使学生高效地完成实验任务,学生学习劲头更足,因而课堂教学效率更高。实验操作课应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操作更熟练,为今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考核方法可分成笔试考核和实践能力考核两个部分。笔试考核主要对理论知识和基本概念进行考试;实践能力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和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实验作业作为考核依据,成绩为百分制,理论考试占50%,实验成绩考试占50%。
总之,作为职校教学中一门年轻的学科,计算机课程的可发展空间非常广阔。在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深入理解学习该课程的意义,让他们在学习中始终保持热情与新鲜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加强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掌握动手能力,在实践过程中学会创造性地运用理论知识。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开设该课程的目标,才能培养真正适应现代信息技术时代发展的人才。
计算机是一门不断更新的课程,教师应转变观念,切实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有步骤、有计划地过渡到“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上,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主动建立起知识和能力个人结构。结合计算机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特点,教师应全面掌握教材,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筛选出教学的重点、难点,精心组织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辅助教学软件,把理论和实验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理论寓于操作中,在操作中消化理论。
(责编 赵聃)
【关键词】职校 计算机应用课程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3c-0126-02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使之既要有专业知识更要有实践技能。因此,职业教育应结合市场经济突出实践性教学及技能训练,强调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本位的指导思想。职校学生毕业后一般都在第一线从事具体工作,目前社会上各行各业和计算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计算机的普及使每个人都必须要会操作并会简单维护计算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职校中作为公共基础课开设,本文试从教学形式、教学方式、实践操作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探讨职校计算机应用课程如何开展教学改革。
一、教学形式
网络的发展对传统教育形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学生可以借助网络利用最好的学校、教师、课程和图书馆进行学习,而不必受时间、地点和很多外在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并要勇于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探索无论是对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内容上,应充分考虑计算机基础的实用性。怎样让学生乐意学然后主动使用?在完成计算机文化的普及上如何帮助学生通过网络获取需要的信息,增强自身的再学习能力?为了达到这些教学目的,就需要教师在内容的把握上好好地思考和选择。同时,教育理论的发展也对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往职校计算机课的教学基本上沿袭传统的授课方法——“板书+讲解”。由于目前计算机各种软件大多以图标方式和鼠标操作为主,操作直观、便捷,软件的应用与操作在黑板上难以向学生讲解明白,需要使用演示设备。因此,应改革传统授课方式,以“演示+操作+讲解”的授课方法来讲授计算机应用课程。计算机教学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先进的工具,建设较为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利用大屏幕投影进行直观教学。在实际教学中,以前用传统的授课方式由于没有直观的演示,学生听课不知教师所云,造成教师在讲台上用尽心思讲课,学生却昏昏欲睡,效果非常差。而采用多媒体教学有了同步的演示,实现了师生互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明显提高,因而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式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计算机教学的关键,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教学的关键,学习主动性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是激发创造的精神源泉。学生的兴趣越浓厚,求知欲越旺盛,知识迁移也就越快,信息交流量变大,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课堂教学效果当然也是最佳的。因此,教学方式的选择、运用,必须做到语言上通俗易懂,必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选用合适的教材
合适的教材对于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非常重要。职校的培养目标是突出实践和技能训练,若选用本科院校的教材,则理论性太强,学生容易产生枯燥感。因此,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应选择由职校编写的适合职校教学特点的教材。
(二)实用的教学内容
在内容上以实用为原则,对日常工作和学习中需要且经常使用的知识和技能重点介绍,着重讲解。如:操作系统中中文系统、常见的文件类型及其基本操作的使用是最重要的,应该重点介绍。而局域网和因特网已经成为现代“计算机环境”必不可少的部分,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对正确使用和简单维护非常必要。需要让学生理解掌握。
(三)教学的组织实施
教学的实施以实例教学为模式,在每个章节的开始给出有代表性的实例,使学生一开始就能从“可视化”的实例中对学习目标有一个整体认识,明白大概需要哪些知识,学习这些知识能做什么,随后,以实例为主介绍相关的知识。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方式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
(四)培养自学能力
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计算机知识更新加快,掌握一种操作系统和一种软件应用就可以享用一生的时代已经过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学生认知水平能够承受的前提下安排一些适合自学的内容,让学生自己掌握,从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开始自学的内容要少而简单,等学生认为自学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且乐于参与时,再适当加大自学的难度。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有了自学的习惯,才能在平时也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探讨,课堂上再经过教师的講解、指点及自己的练习,更快掌握更多的操作技术,从而使整个课堂教学更快、更高质量地达到预期的目标。提高教学效果。
三、实践操作与考核方法
计算机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应以实验课为重点,实验题则尽量将学生所需要掌握的技能融入与实际应用密切相关的实验任务中。在课时安排方面实践课时与理论授课课时为1:1,实践的考核成绩同样不低于课程总成绩的50%,这样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为了保障学生在上机时间内完成实验任务,教师应悉心辅导,学生应反复练习,体会通过某个操作所得的结果,寻找操作的技能技巧,最终达到能综合运用的目的。每次上实验课时应采用实验课记成绩制度,用以激发学生完成实验课的积极性。实践证明,每次上机后教师对学生的操作记成绩,能促使学生高效地完成实验任务,学生学习劲头更足,因而课堂教学效率更高。实验操作课应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操作更熟练,为今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考核方法可分成笔试考核和实践能力考核两个部分。笔试考核主要对理论知识和基本概念进行考试;实践能力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和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实验作业作为考核依据,成绩为百分制,理论考试占50%,实验成绩考试占50%。
总之,作为职校教学中一门年轻的学科,计算机课程的可发展空间非常广阔。在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深入理解学习该课程的意义,让他们在学习中始终保持热情与新鲜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加强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掌握动手能力,在实践过程中学会创造性地运用理论知识。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开设该课程的目标,才能培养真正适应现代信息技术时代发展的人才。
计算机是一门不断更新的课程,教师应转变观念,切实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有步骤、有计划地过渡到“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上,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主动建立起知识和能力个人结构。结合计算机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特点,教师应全面掌握教材,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筛选出教学的重点、难点,精心组织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辅助教学软件,把理论和实验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理论寓于操作中,在操作中消化理论。
(责编 赵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