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王实甫,是我国元代著名戏曲作家,《西厢记》是其惊世骇俗之作,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不朽的杰作。这部作品中不仅具有深刻的反封建礼教色彩,而且“一见钟情”恋爱模式别出心裁。戏剧结构宏伟而紧凑严整而巧妙、纵横交错、跌宕多姿的复杂面貌。根据复杂的人物性格特征又展开了错综复杂的戏剧冲突,从而也就完成了莺莺、张生、红娘等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塑造。不仅如此,还打破戏剧体例加以创新,还用富于典雅宫丽、戏剧化、个性化的语言写下了这部具有“花间美人”班格调的作品。
[关键词]《西厢记》 戏剧 人物 艺术特色
中图分类号:U2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25-0320-01
《西厢记》作为我国古典戏剧中的一部典范性作品,其规模之宏伟、结构之严密、情节之曲折、点缀之富有情趣、刻画人物之生动细腻等,不仅前无古人,而且超过了元代的其他剧作家,正因为如此,元代贾仲明在《凌波仙》称:“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一锤定音,充分肯定了《西厢记》在文学史上的位置。
《西厢记》这部作品以深刻的反封建礼教的思想性和精湛优美的艺术性赢得了古往今来无数读者的喜爱。它表达了“永老无别离,万古常完聚,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西厢记》之所以能成为元杂剧的“压卷”之作,不仅是因为它具有深刻的反封建礼教色彩和进步的婚姻爱情思想,而且在戏剧结构与冲突以及体制创新和语言特色都取得了较大的艺术成就。
《西厢记》具有深刻的反封建色彩和进步婚姻爱情思想。“一见钟情”的恋爱模式别出心裁,打破了封建束缚的层层壁垒,表达了“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的主题思想。张生和崔莺莺的故事可谓是“一见钟情”,不再停留在传统的“才子佳人”故事,也不在把那种“门当户对”、“夫贵妻荣”作为婚姻的理想,表现出的是封建社会中大胆追求爱情与幸福的主题。这在当时的封建时代可谓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西厢记》的结构宏伟而紧凑,严整而巧妙,呈现出纵横交错、跌宕多姿的复杂面貌。它根据人物的性格特征,展开了错综复杂的戏剧冲突,使全剧围绕两条线索全面展开,刚好的完成了莺莺、张生、红娘等艺术形象的塑造,使其形象更加突出。
《西厢记》有两条线索,这也是其艺术成就的重要表现方面。一条是以“老夫人”为代表的封建势力与莺莺、张生、红娘之间的冲突而展开的。老夫人可谓是张生获得爱情的主要障碍,在这个矛盾冲突中充分体现了张生对爱情的执着,同时也暴露了他的软弱。这其实是封建卫道者与反封建、追求婚姻自由的叛逆者之间的矛盾冲突。另一条就是以莺莺、张生、红娘之间的矛盾冲突为线索的。首先是张生和红娘,他们之间并不是没有矛盾的。在最开始红娘还不了解张生时,张生要求红娘给予帮助,在红娘面前充分的暴露了自己的软弱和缺点。红娘当时根本看不惯他,所以一出场就招致了红娘的抢白,以后还经常嘲笑他。表面上看来,他们三人是全剧的正面人物,奋斗目标一样应该不存在着什么矛盾冲突,但是由于他们的出身教养、生活环境、成长经历、性格特点等都不一样,所以随着剧情的发展,必然也有不少的矛盾。
作者善于描摹景物、酝酿气氛、衬托任务的内心活动。多数场次饶有诗情画意,把抒情与写景相结合,人物的感情寄托于景物,而景物的衬托也达到了极致,从而形成了作品独特的风格。王实甫是酝酿气氛、描摹环境的圣手。全剧处处洋溢着诗情画意的气氛。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送别》一折,作者并未写主人公是如何的肝肠寸断,如何撕心裂肺不忍离别,二是利用古典诗词的描写愁恨是特有的表现手法,以景写人,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作者善于描摹景物、酝酿气氛,衬托人物的内心活动,多数场次饶有诗情画意,把抒情与写景结合起来,使情感更好的通过景物表现出来,景物的衬托作用把感情表现的淋漓尽致,形成作品独特的优美风格。小桃红前一支曲子很好地衬托了张生“坐不安,睡不宁”的初恋心情。后一支曲子写赖婚之后,莺莺看月时的情景。作品在许多与此类似的描写里,为全剧酝酿了爱情剧的气氛,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量。
《西厢记》的人物性格特点也是戏剧的重要成就,最突出的艺术成是成功地塑造了栩栩如生、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崔莺莺、张生、红娘、老夫人都由于王实甫的卓越才能而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主人公张生既有坚强,勇敢为自己未来而奋斗的勇气,但是同时也有懦弱,胆怯和退缩的弱点,从他和崔莺莺之间的爱情波折中能够变现出来,同时,崔莺莺也经过这样的方式,表现既有国相小姐的矜持,羞涩又有一般恋爱女性的的大胆和猖狂。作品就这样根据人物的不同性格展开戏剧冲突,展现了崔张争取爱情自由的曲折复杂的过程。
《西厢记》的语言做到了充分的性格化,即什么人物说什么话。在《西厢记》中,这种即景生情而又贴合人物个性的语言是很多的。如第三本《楔子》的开头:[旦上云] 自那夜听琴后,闻说张生有病,我如今着红娘去书院里,看他说甚么。[叫红科][红上,云]姐姐唤我,不知有甚事,须索走一遭。[旦云]这般身子不快呵,你怎么不来看我? [红云]你想张……[旦云]张甚么?[红云]我张着姐姐哩。这段对白是莺莺打发红娘去探望张生,但人物的语言声口,见性见情。 莺莺身子不快、实有心病,她却先责怪红娘不来看望自己,红娘对小姐的心病了如指掌,因此快人快语,语刚出口,又觉得过于直率,怕小姐难以下台,一句话只说了一半就停了:“你想张……” 莺莺对“张”字当然敏感,立即追问,红娘急切间改口:“我张望着姐姐哩。”足见红娘聪明狡黠,善于应对。剧中语言的充分性格化,对于全剧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西厢记》最突出的艺术成是成功地塑造了栩栩如生、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王实甫很善于按照人物的地位、身份、教养以及彼此之间的具体关系,准确地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并且调动多种艺术手段,生动、鲜明地将其表现出来。崔莺莺、张生、红娘、老夫人都由于王实甫的卓越才能而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
参考文献
[1] 曹寇. 《西廂记》和理想主义 《成长》 2007年 第04期 (91)
[2]史鸿敏. 《西厢记》的语言艺术 《文学教育》 2008年 第06期 (38)蒋星煜.
[3]《西厢记》研究与欣赏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4-10-1
[关键词]《西厢记》 戏剧 人物 艺术特色
中图分类号:U2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25-0320-01
《西厢记》作为我国古典戏剧中的一部典范性作品,其规模之宏伟、结构之严密、情节之曲折、点缀之富有情趣、刻画人物之生动细腻等,不仅前无古人,而且超过了元代的其他剧作家,正因为如此,元代贾仲明在《凌波仙》称:“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一锤定音,充分肯定了《西厢记》在文学史上的位置。
《西厢记》这部作品以深刻的反封建礼教的思想性和精湛优美的艺术性赢得了古往今来无数读者的喜爱。它表达了“永老无别离,万古常完聚,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西厢记》之所以能成为元杂剧的“压卷”之作,不仅是因为它具有深刻的反封建礼教色彩和进步的婚姻爱情思想,而且在戏剧结构与冲突以及体制创新和语言特色都取得了较大的艺术成就。
《西厢记》具有深刻的反封建色彩和进步婚姻爱情思想。“一见钟情”的恋爱模式别出心裁,打破了封建束缚的层层壁垒,表达了“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的主题思想。张生和崔莺莺的故事可谓是“一见钟情”,不再停留在传统的“才子佳人”故事,也不在把那种“门当户对”、“夫贵妻荣”作为婚姻的理想,表现出的是封建社会中大胆追求爱情与幸福的主题。这在当时的封建时代可谓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西厢记》的结构宏伟而紧凑,严整而巧妙,呈现出纵横交错、跌宕多姿的复杂面貌。它根据人物的性格特征,展开了错综复杂的戏剧冲突,使全剧围绕两条线索全面展开,刚好的完成了莺莺、张生、红娘等艺术形象的塑造,使其形象更加突出。
《西厢记》有两条线索,这也是其艺术成就的重要表现方面。一条是以“老夫人”为代表的封建势力与莺莺、张生、红娘之间的冲突而展开的。老夫人可谓是张生获得爱情的主要障碍,在这个矛盾冲突中充分体现了张生对爱情的执着,同时也暴露了他的软弱。这其实是封建卫道者与反封建、追求婚姻自由的叛逆者之间的矛盾冲突。另一条就是以莺莺、张生、红娘之间的矛盾冲突为线索的。首先是张生和红娘,他们之间并不是没有矛盾的。在最开始红娘还不了解张生时,张生要求红娘给予帮助,在红娘面前充分的暴露了自己的软弱和缺点。红娘当时根本看不惯他,所以一出场就招致了红娘的抢白,以后还经常嘲笑他。表面上看来,他们三人是全剧的正面人物,奋斗目标一样应该不存在着什么矛盾冲突,但是由于他们的出身教养、生活环境、成长经历、性格特点等都不一样,所以随着剧情的发展,必然也有不少的矛盾。
作者善于描摹景物、酝酿气氛、衬托任务的内心活动。多数场次饶有诗情画意,把抒情与写景相结合,人物的感情寄托于景物,而景物的衬托也达到了极致,从而形成了作品独特的风格。王实甫是酝酿气氛、描摹环境的圣手。全剧处处洋溢着诗情画意的气氛。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送别》一折,作者并未写主人公是如何的肝肠寸断,如何撕心裂肺不忍离别,二是利用古典诗词的描写愁恨是特有的表现手法,以景写人,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作者善于描摹景物、酝酿气氛,衬托人物的内心活动,多数场次饶有诗情画意,把抒情与写景结合起来,使情感更好的通过景物表现出来,景物的衬托作用把感情表现的淋漓尽致,形成作品独特的优美风格。小桃红前一支曲子很好地衬托了张生“坐不安,睡不宁”的初恋心情。后一支曲子写赖婚之后,莺莺看月时的情景。作品在许多与此类似的描写里,为全剧酝酿了爱情剧的气氛,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量。
《西厢记》的人物性格特点也是戏剧的重要成就,最突出的艺术成是成功地塑造了栩栩如生、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崔莺莺、张生、红娘、老夫人都由于王实甫的卓越才能而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主人公张生既有坚强,勇敢为自己未来而奋斗的勇气,但是同时也有懦弱,胆怯和退缩的弱点,从他和崔莺莺之间的爱情波折中能够变现出来,同时,崔莺莺也经过这样的方式,表现既有国相小姐的矜持,羞涩又有一般恋爱女性的的大胆和猖狂。作品就这样根据人物的不同性格展开戏剧冲突,展现了崔张争取爱情自由的曲折复杂的过程。
《西厢记》的语言做到了充分的性格化,即什么人物说什么话。在《西厢记》中,这种即景生情而又贴合人物个性的语言是很多的。如第三本《楔子》的开头:[旦上云] 自那夜听琴后,闻说张生有病,我如今着红娘去书院里,看他说甚么。[叫红科][红上,云]姐姐唤我,不知有甚事,须索走一遭。[旦云]这般身子不快呵,你怎么不来看我? [红云]你想张……[旦云]张甚么?[红云]我张着姐姐哩。这段对白是莺莺打发红娘去探望张生,但人物的语言声口,见性见情。 莺莺身子不快、实有心病,她却先责怪红娘不来看望自己,红娘对小姐的心病了如指掌,因此快人快语,语刚出口,又觉得过于直率,怕小姐难以下台,一句话只说了一半就停了:“你想张……” 莺莺对“张”字当然敏感,立即追问,红娘急切间改口:“我张望着姐姐哩。”足见红娘聪明狡黠,善于应对。剧中语言的充分性格化,对于全剧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西厢记》最突出的艺术成是成功地塑造了栩栩如生、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王实甫很善于按照人物的地位、身份、教养以及彼此之间的具体关系,准确地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并且调动多种艺术手段,生动、鲜明地将其表现出来。崔莺莺、张生、红娘、老夫人都由于王实甫的卓越才能而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
参考文献
[1] 曹寇. 《西廂记》和理想主义 《成长》 2007年 第04期 (91)
[2]史鸿敏. 《西厢记》的语言艺术 《文学教育》 2008年 第06期 (38)蒋星煜.
[3]《西厢记》研究与欣赏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4-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