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对肾实质性恶性高血压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方法 资料选自2010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肾实质性恶性高血压患者27例,对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27例肾实质性恶性高血压患者中,肾小球疾病者24例(88.89%),肾小管间质疾病者3例(11.11%)。经过积极、全面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62.96%。结论 肾实质性恶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征复杂,其治疗效果较差,病死率高。
【关键词】 肾实质性恶性高血压;临床;特征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158-02
本院就将近年来收治的27例肾实质性恶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展开积极的治疗,再对其临床特征、治疗措施、临床疗效等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选自2010年5月——2013年5月本院收治的肾实质性恶性高血压患者27例,男女比例为16:9,年龄在31-6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9±5.27)岁。
1.2 诊断标准 患者的诊断标准为:①已排除内分泌及肾血管性因素导致的高血压;②短期内血压有明显升高,且舒张压>130mmHg;③心脏等其他脏器出现受损现象;④眼底检查可见双侧视网膜有火焰状、线样出血,且发生棉絮样渗出,或是伴有视乳头水肿等,其KW分级在Ⅲ—Ⅳ级;⑤经临床或病理诊断,确诊为肾实质性疾病。
1.3 方法
1.3.1 检查方法 ①常规检查:对患者行血常规、尿常规、尿系列蛋白、尿沉渣、尿NAG、24h尿蛋白定量、尿酸、血尿素氮、肌酐、血蛋白、血浆总蛋白、免疫球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抗核酸抗原抗体等指标进行检查[1]。②超声-影像学检查:对所有患者进行眼底检查、胸片检查、肾及心脏超声检查、肾动脉彩超检查、心电图及心动图检查等。③肾脏病理学检查:肾脏病理学检查主要是依据患者于其他医院采用电镜、光镜、免疫荧光等进行肾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
1.3.2 治疗方法 在27例患者中,对合并有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脑病、急性心肌梗等病的患者尽快进行降压治疗,其余患者均进行缓慢降压治疗。在初期治疗的3h内,采用静脉滴注乌拉地尔或硝普钠等适宜的降压药物,将患者舒张压降至100-110mmHg之间;待患者血压稳定之后,逐渐停止应用静脉降压药,将其调换至口服降压药。后续治疗的12-36h之内,根据患者心功能、肾功能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剂、钙离子拮抗剂、利尿剂、α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等口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逐渐将其舒张压降至90mmHg左右。在降压的同时,对患者原发病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积极的治疗,并针对肾功能衰竭且需透析者,及时进行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2-3]。
1.4 评价指标 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评价指标为:①血压。患者从入院后治疗的48h内,血压降至160-170mmHg/90-110mmHg,且可以稳定维持在该水平;②肾功能。显效:脱离透析,若是血肌酐恢复正常,或是血肌酐下降≥50%;有效:脱离透析,或是血肌酐下降≤50%;无效:未脱离透析,肾功能持续恶化,血肌酐无明显下降。注: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 结 果
2.1 临床特征分析 27例患者的入院后对各项指标进行检查,其临床特征分析如下:①血压:180—230mmHg/130-160mmHg。②眼底改变:Ⅲ级16例,Ⅳ级11例;③肾功能:肾功能不全衰竭期及尿毒症期11例,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16例。④尿检:24h尿蛋白定量<3.5g者18例,>3.5g者9例,其中,出现血尿者14例(包括镜下血尿9例,肉眼血尿5例)。⑤肾脏超声检查:肾脏结构异常者19例,肾脏结构正常者8例。⑥肾外表现:肾性贫血者16例,头痛、头晕者7例,脑梗死者5例,急性左心衰者4例,左心室肥厚者11例。⑦小管间质病变:10例小管间质纤维化,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以单个核细胞为主;17例小管萎缩、数目减少、伴代偿性扩张。⑧血管病变:所有患者均可见明显的肾血管病变致管腔闭塞或狭窄,且还有明显的小动脉纤维化、内膜增生、管壁增厚等;另有7例患者可见血管葱皮样改变。⑨肾小球病变:24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硬化,且8例可见细胞型新月体,9例出现囊壁增厚及纤维化现象。
根据27例患者入院一系列检查后的临床特征综合性分析可见,肾小球疾病者24例(88.89%),肾小管间质疾病者3例(11.11%)。在24例肾小球疾病患者中,8例为新月体肾炎,5例为Ⅳ型狼疮性肾炎,4例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5例为IgA肾病,2例为系膜增生性肾炎。
2.2 临床疗效分析 27例患者经积极治疗后,血压均有效地降在了标准范围内。而对患者肾功能的临床疗效分析发现,治疗显效6例(22.22%),有效11例(40.74%),无效10例(37.04%),总有效为62.96%。而在无效的10例患者中,3例因急性心力衰竭、尿毒症等而死亡,另外7例需要靠透析来维持生命。
3 討 论
本院通过对收治的27例肾实质性恶性高血压患者分析发现,其中有24例患者属于肾小球疾病,由此可见,肾小球病变是致使患者发病的主要因素,患者的肾小球是若是出现严重的损伤后,则有可能导致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管代偿病变和慢性损伤。而肾实质性恶性高血压患者由于各靶器官损害明显、临床表现复杂,虽在患者入院后行积极、全面的治疗,但多数患者的肾功能还是不能得到有效的恢复。本次研究的27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仅为62.96%,由此可见,此病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差。
综上所述,肾实质性恶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征复杂,其治疗效果较差,病死率高。
参考文献
[1] 迟新栋,等.培哚普利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肾实质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1):96-97.
[2] 郝敏.肾实质性高血压的诊治新进展[J].医学综述,2013,19(16):2953-2954.
[3] 吴建平.恶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症39例临床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10,32(1):57-59.
【关键词】 肾实质性恶性高血压;临床;特征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158-02
本院就将近年来收治的27例肾实质性恶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展开积极的治疗,再对其临床特征、治疗措施、临床疗效等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选自2010年5月——2013年5月本院收治的肾实质性恶性高血压患者27例,男女比例为16:9,年龄在31-6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9±5.27)岁。
1.2 诊断标准 患者的诊断标准为:①已排除内分泌及肾血管性因素导致的高血压;②短期内血压有明显升高,且舒张压>130mmHg;③心脏等其他脏器出现受损现象;④眼底检查可见双侧视网膜有火焰状、线样出血,且发生棉絮样渗出,或是伴有视乳头水肿等,其KW分级在Ⅲ—Ⅳ级;⑤经临床或病理诊断,确诊为肾实质性疾病。
1.3 方法
1.3.1 检查方法 ①常规检查:对患者行血常规、尿常规、尿系列蛋白、尿沉渣、尿NAG、24h尿蛋白定量、尿酸、血尿素氮、肌酐、血蛋白、血浆总蛋白、免疫球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抗核酸抗原抗体等指标进行检查[1]。②超声-影像学检查:对所有患者进行眼底检查、胸片检查、肾及心脏超声检查、肾动脉彩超检查、心电图及心动图检查等。③肾脏病理学检查:肾脏病理学检查主要是依据患者于其他医院采用电镜、光镜、免疫荧光等进行肾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
1.3.2 治疗方法 在27例患者中,对合并有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脑病、急性心肌梗等病的患者尽快进行降压治疗,其余患者均进行缓慢降压治疗。在初期治疗的3h内,采用静脉滴注乌拉地尔或硝普钠等适宜的降压药物,将患者舒张压降至100-110mmHg之间;待患者血压稳定之后,逐渐停止应用静脉降压药,将其调换至口服降压药。后续治疗的12-36h之内,根据患者心功能、肾功能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剂、钙离子拮抗剂、利尿剂、α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等口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逐渐将其舒张压降至90mmHg左右。在降压的同时,对患者原发病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积极的治疗,并针对肾功能衰竭且需透析者,及时进行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2-3]。
1.4 评价指标 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评价指标为:①血压。患者从入院后治疗的48h内,血压降至160-170mmHg/90-110mmHg,且可以稳定维持在该水平;②肾功能。显效:脱离透析,若是血肌酐恢复正常,或是血肌酐下降≥50%;有效:脱离透析,或是血肌酐下降≤50%;无效:未脱离透析,肾功能持续恶化,血肌酐无明显下降。注: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 结 果
2.1 临床特征分析 27例患者的入院后对各项指标进行检查,其临床特征分析如下:①血压:180—230mmHg/130-160mmHg。②眼底改变:Ⅲ级16例,Ⅳ级11例;③肾功能:肾功能不全衰竭期及尿毒症期11例,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16例。④尿检:24h尿蛋白定量<3.5g者18例,>3.5g者9例,其中,出现血尿者14例(包括镜下血尿9例,肉眼血尿5例)。⑤肾脏超声检查:肾脏结构异常者19例,肾脏结构正常者8例。⑥肾外表现:肾性贫血者16例,头痛、头晕者7例,脑梗死者5例,急性左心衰者4例,左心室肥厚者11例。⑦小管间质病变:10例小管间质纤维化,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以单个核细胞为主;17例小管萎缩、数目减少、伴代偿性扩张。⑧血管病变:所有患者均可见明显的肾血管病变致管腔闭塞或狭窄,且还有明显的小动脉纤维化、内膜增生、管壁增厚等;另有7例患者可见血管葱皮样改变。⑨肾小球病变:24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硬化,且8例可见细胞型新月体,9例出现囊壁增厚及纤维化现象。
根据27例患者入院一系列检查后的临床特征综合性分析可见,肾小球疾病者24例(88.89%),肾小管间质疾病者3例(11.11%)。在24例肾小球疾病患者中,8例为新月体肾炎,5例为Ⅳ型狼疮性肾炎,4例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5例为IgA肾病,2例为系膜增生性肾炎。
2.2 临床疗效分析 27例患者经积极治疗后,血压均有效地降在了标准范围内。而对患者肾功能的临床疗效分析发现,治疗显效6例(22.22%),有效11例(40.74%),无效10例(37.04%),总有效为62.96%。而在无效的10例患者中,3例因急性心力衰竭、尿毒症等而死亡,另外7例需要靠透析来维持生命。
3 討 论
本院通过对收治的27例肾实质性恶性高血压患者分析发现,其中有24例患者属于肾小球疾病,由此可见,肾小球病变是致使患者发病的主要因素,患者的肾小球是若是出现严重的损伤后,则有可能导致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管代偿病变和慢性损伤。而肾实质性恶性高血压患者由于各靶器官损害明显、临床表现复杂,虽在患者入院后行积极、全面的治疗,但多数患者的肾功能还是不能得到有效的恢复。本次研究的27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仅为62.96%,由此可见,此病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差。
综上所述,肾实质性恶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征复杂,其治疗效果较差,病死率高。
参考文献
[1] 迟新栋,等.培哚普利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肾实质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1):96-97.
[2] 郝敏.肾实质性高血压的诊治新进展[J].医学综述,2013,19(16):2953-2954.
[3] 吴建平.恶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症39例临床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10,32(1):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