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数学教育面临着新形势、新变革,传统的数学课,教师往往都是课堂的主角。如何突破这一瓶颈,成为了小学数学教学的新任务,只有教育工作者首先做出改变,才能引导学生想得更深、议得更好、学得更妙。本文将结合小学生数学教育的工作经验来谈一谈这一观点。
关键词:数学课;讨论式教学;思考
一、当小学数学课堂现状
数学课就是把课本上的定理、概念让学生记住,再教会学生做练习题就行了,这是大多数数学教师的观点。因此在教学中,许多数学教师照本宣科,一个人控制课堂,课堂气氛十分沉闷。一节课下来,教师自以为把所有的内容都传授给了学生,但实际上教学效果并不好。教师的付出并未换来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反而习惯了每天的课堂模式,习惯了教师絮絮叨叨的教学方法。学生丝毫提不起学习数学的兴趣,甚至对数学感到反感。
二、数学课的新方法——讨论式
(一)了解讨论的意义,增强认识
“讨论式”是集体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新应用。学生在讨论中实际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加强合作,展示他们或正确或错误的思维过程,体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互相交流、合作的重要性。有效的讨论式学习,能营造出更轻松、更民主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自主思考、踊跃发言,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
(二)创设情境,构建讨论氛围
为了更好地构建讨论的气氛,需要教师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特征,创设适宜学生探究的问题情境。问题是数学的核心,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学习中学生总是以“问题中心”的心理参与探究的过程,这对教师创造性地使用好教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要灵活机动地驾驭课堂、驾驭学生,让学生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疑惑,相互启发,共同去寻找问题的答案,通过学生的竞争意识、敢于挑战的心理,培养学生追求个性的创新过程,并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运用旧知解决新知,建立新的认知结构。
(三)掌握讨论技巧,培养能力
小组讨论中,让每个学生各尽其能,让每个学习者都积极参与其中并发挥其作用成了教师组建合作讨论小组的关键。教师要对小组内部的合理分工、对小组成员的培养等方面进行引导和促进,让整个组织在合作中体现学生的团队精神,形成一定的合作规则,促使学生掌握合作的技巧。
1.小组成员的培养。教师要使每个组员在不同的角色中获得不同的体验,就要求组员在小组中的身份要合理调整、转变。讨论交流中,组员之间的帮助远比教师直接指导的效果好,组员之间的互相指导帮助,无形中就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2.小组理性分工。集体分工,轮流发言,仔细倾听,认真思考,才能让思维活跃的学生得到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教师要提倡学生谈自己在讨论中获得的启示、收获,使学生得到切实的提高。
3.对小组讨论进行评价。教师要培养学生成功和自信的心理,就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互相评价,鼓励学生之间的互相表扬,让学生更加自信。同时,也要培养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
三、讨论式的应用
(一)增强开放意识,灵活选择讨论方式
在课堂上,讨论的内容和方式都要开放。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情趣的变化适当变换学生座位的排列方式和讨论方式。例如,学生的座位可变为剧院式、圆桌式;学生编组可指定搭配,如同位式、邻位式、男女对抗式、观点相容式等,也可自由组合。这样一来,将进一步增强师与生、生与生、组与组的互联互动,实现课堂的开放,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增强目标意识,恰当确定讨论主题
课堂讨论,是讨论式教学的中心环节。是讨论,就必须确定讨论的主题,而主题不能由教师直接给学生,而要引导学生在质疑的基础上筛选。然而,学生因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的不同,其水平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一方面要逐步指导学生学会质疑,另一方面又要善于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分类整理,及时处理。比如,在一堂课内,要将紧扣教学重点、难点和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确定为中心议题,展开全面讨论。这样,学生才有兴趣,效果也会好。
(三)增强参与意识,精心组织讨论过程
以学生为主体,这是基本的教学原则。在讨论式教学中,要真正贯彻这一原则,应该做到两个“必须”:
1.必须让学生“全员参与”。教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和空间,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力争人人参与讨论,个个相互交流,切实扭转以往少数积极同学出场、其他学生作为陪衬的局面。
2.必须让学生全面参与。教师要让学生参与讨论活动,既当参与者,又当组织者,也当领导者,每个人都可以参与、主持、领导小组甚至于全班的讨论,使所有同学的能力都得到锻炼,并均衡发展。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讨论式学习方式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在提高合作探究能力的同时,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伯富.讨论式教学在数学课堂的应用[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0,(02):117-122.
[2]王化来.如何增强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J].数学大世界,2011,(12):44.
[3]顾银霞.在多样活动中享受学习乐趣——浅析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策略的应用[J].文理导航,2011,(36):36.
关键词:数学课;讨论式教学;思考
一、当小学数学课堂现状
数学课就是把课本上的定理、概念让学生记住,再教会学生做练习题就行了,这是大多数数学教师的观点。因此在教学中,许多数学教师照本宣科,一个人控制课堂,课堂气氛十分沉闷。一节课下来,教师自以为把所有的内容都传授给了学生,但实际上教学效果并不好。教师的付出并未换来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反而习惯了每天的课堂模式,习惯了教师絮絮叨叨的教学方法。学生丝毫提不起学习数学的兴趣,甚至对数学感到反感。
二、数学课的新方法——讨论式
(一)了解讨论的意义,增强认识
“讨论式”是集体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新应用。学生在讨论中实际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加强合作,展示他们或正确或错误的思维过程,体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互相交流、合作的重要性。有效的讨论式学习,能营造出更轻松、更民主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自主思考、踊跃发言,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
(二)创设情境,构建讨论氛围
为了更好地构建讨论的气氛,需要教师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特征,创设适宜学生探究的问题情境。问题是数学的核心,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学习中学生总是以“问题中心”的心理参与探究的过程,这对教师创造性地使用好教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要灵活机动地驾驭课堂、驾驭学生,让学生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疑惑,相互启发,共同去寻找问题的答案,通过学生的竞争意识、敢于挑战的心理,培养学生追求个性的创新过程,并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运用旧知解决新知,建立新的认知结构。
(三)掌握讨论技巧,培养能力
小组讨论中,让每个学生各尽其能,让每个学习者都积极参与其中并发挥其作用成了教师组建合作讨论小组的关键。教师要对小组内部的合理分工、对小组成员的培养等方面进行引导和促进,让整个组织在合作中体现学生的团队精神,形成一定的合作规则,促使学生掌握合作的技巧。
1.小组成员的培养。教师要使每个组员在不同的角色中获得不同的体验,就要求组员在小组中的身份要合理调整、转变。讨论交流中,组员之间的帮助远比教师直接指导的效果好,组员之间的互相指导帮助,无形中就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2.小组理性分工。集体分工,轮流发言,仔细倾听,认真思考,才能让思维活跃的学生得到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教师要提倡学生谈自己在讨论中获得的启示、收获,使学生得到切实的提高。
3.对小组讨论进行评价。教师要培养学生成功和自信的心理,就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互相评价,鼓励学生之间的互相表扬,让学生更加自信。同时,也要培养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
三、讨论式的应用
(一)增强开放意识,灵活选择讨论方式
在课堂上,讨论的内容和方式都要开放。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情趣的变化适当变换学生座位的排列方式和讨论方式。例如,学生的座位可变为剧院式、圆桌式;学生编组可指定搭配,如同位式、邻位式、男女对抗式、观点相容式等,也可自由组合。这样一来,将进一步增强师与生、生与生、组与组的互联互动,实现课堂的开放,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增强目标意识,恰当确定讨论主题
课堂讨论,是讨论式教学的中心环节。是讨论,就必须确定讨论的主题,而主题不能由教师直接给学生,而要引导学生在质疑的基础上筛选。然而,学生因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的不同,其水平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一方面要逐步指导学生学会质疑,另一方面又要善于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分类整理,及时处理。比如,在一堂课内,要将紧扣教学重点、难点和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确定为中心议题,展开全面讨论。这样,学生才有兴趣,效果也会好。
(三)增强参与意识,精心组织讨论过程
以学生为主体,这是基本的教学原则。在讨论式教学中,要真正贯彻这一原则,应该做到两个“必须”:
1.必须让学生“全员参与”。教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和空间,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力争人人参与讨论,个个相互交流,切实扭转以往少数积极同学出场、其他学生作为陪衬的局面。
2.必须让学生全面参与。教师要让学生参与讨论活动,既当参与者,又当组织者,也当领导者,每个人都可以参与、主持、领导小组甚至于全班的讨论,使所有同学的能力都得到锻炼,并均衡发展。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讨论式学习方式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在提高合作探究能力的同时,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伯富.讨论式教学在数学课堂的应用[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0,(02):117-122.
[2]王化来.如何增强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J].数学大世界,2011,(12):44.
[3]顾银霞.在多样活动中享受学习乐趣——浅析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策略的应用[J].文理导航,2011,(3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