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意四位男童都能演绎《魔笛》的三小仙童和帕米娜

来源 :音乐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jiul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11月7日,德国托尔策童声合唱团(T?elzer Knabenchor)将第三次登上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的舞台,为观众奉上他们纯美的歌声与精彩的表演。
  此次托尔策童声合唱团十一月的演出仍保持三十位童声与十位左右成年男声搭配的阵容。现场聆听过他们演唱的观众应该与我有着同样的感受:四十人左右的童声合唱团仿若一支百人的合唱——荡气回肠,震撼人心。他们演绎的音乐作品难度之高,风格把握之精准,男童们的音乐素质之卓越,表演状态之成熟,都让人记忆深刻。他们和谐、明亮、充满意境的演唱让整场演出高潮不断。



  人人都是独唱歌手
  德国托尔策童声合唱团的前身是二战后的托尔策童军合唱团,1956年,十八岁的格哈德·施密特-加登(Gerhard Schmidt-Gaden)成为童声合唱团的团长。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起,合唱团在慕尼黑南部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两百余名团员被划分为四个年级,男孩们在六至八岁进入合唱团,接受专业、系统、严谨的美声启蒙训练,每周两至三次排练。在保证训练时间及质量的基础上,指挥鼓励孩子们的个性发展,找到自己音乐上的兴趣所在。每位成员都“乐艺高强”,比如活力小子雅各布不仅擅长踢足球,而且能够演奏单簧管、钢琴等乐器,还能在两到三分钟内用手机软件即兴作曲。
  托尔策童声合唱团没有固定的主唱,天赋加专业的个人技巧训练让每一位成员都能独挡一面。任意组合四位男童,都能演绎莫扎特《魔笛》的三小仙童和帕米娜。进入青春期变声之后,大男孩的嗓音在这里也得以进行科学与有效的保护练习,之后他们会继续加入到成年男声的队伍中。每一位大男孩都有自己擅长演绎的曲目类型,比如帅哥迈克尔有自己的摇滚乐队,大男孩弗雷迪会唱中文歌,迷人的歌剧男低音尼古拉斯曾被指挥大师阿巴多邀请加入到其马勒室内乐团中,录制了《魔笛》……他们自由纯熟地在流行与美声间自由转换,独唱与合唱协作融合堪称完美。
  传承、执着与创新
  尽管当今世界上很多童声合唱团都实行了一些变革,包括招收女孩或者采用清一色未变声的未成年成员等,但托尔策一直坚持始于“巴洛克音乐时期”正宗传统的童声合唱配置:小男童分唱女高音、女低音声部;成人男声演唱男高音、男低音声部,合唱的层次更加分明,更能游刃有余地驾驭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
  优秀音乐传统的学习与继承,需要音乐教师孜孜不倦的教导和男孩们从小耐心与细致的学习,而维系这一切的均是源于内心对音乐的持续热爱,对艺术的完美追求与忘我。在团长格哈德·施密特-加登与现任指挥、艺术总监拉尔夫·路德维希(Ralf Ludewig)及七名声乐教师的精心培育下,男童们涉猎的曲目非常广泛,从中世纪到现代的教堂音乐、民间音乐、牧歌、经文歌、歌剧、流行音乐等等,无所不包,尤其对巴洛克时期、古典时期和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演绎最为精彩。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精心、专业的培养,从这个合唱团里走出了许多活跃在当今歌坛的著名独唱家。
  这支优秀的团队也吸引了世界著名指挥家的青睐,奥地利指挥大师尼古劳斯·哈农库特曾这样评价托尔策童声合唱团:“从五十年代第一次听到他们的歌声,我就一直被这纯美所折服。”担任过维也纳爱乐乐团、柏林爱乐乐团、柏林德意志歌剧院交响乐团、悉尼爱乐乐团指挥的德国指挥家布鲁诺·维尔(Bruno Weil)更是毫不掩饰他对于托尔策童声合唱团的喜爱:“和他们的合作,让我在音乐生涯中,再次触及那艺术巅峰的辉煌。”与托尔策童声合唱团亲密牵手的大牌指挥还有克劳迪奥·阿巴多、莱纳德·伯恩斯坦、卡尔·伯姆、切利比达克、约翰·艾略特·加德纳、赫伯特·冯·卡拉扬、詹姆斯·莱文、马泽尔、容继业、里卡多·穆蒂、小泽征尔、乔治·索尔蒂等。男童们年纪虽小却极为认真专业,与柏林爱乐乐团、荷兰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以色列国家交响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等顶尖的交响乐团一直保持着愉快的合作关系。
  所有这些经历让托尔策童声合唱团快速成长,一直处于世界童声合唱界的领军位置,对于欧洲古典音乐的高水准演绎也让他们获得了“奥尔夫最佳奖、德国唱片奖、法国唱片奖,德国古典回声大奖”等众多知名奖项。
  精致的歌声飘扬过海
  日本、美国、以色列、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比利时、波兰、奥地利、瑞士……托尔策童声合唱团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每年有大约两百五十场各式音乐会,并会参与歌剧演唱制作。
  2013年,德国托尔策童声合唱团开始了访华首演,北京、天津、广州、深圳、上海……每到一处都掀起了一阵“托尔策旋风”:小男童的“萌”与大男孩的“酷”,纯美的和声,精湛的现场表演,将你深深吸引!
  上海,这座富有活力和艺术品位的城市,也是第三次迎来了这群“歌唱天使”。现任艺术总监与指挥拉尔夫·路德维希为了上海国际艺术节的表演,精心准备了一份音乐盛宴:门德尔松的宗教音乐《赞美诗》、舒伯特的《圣经第二十三首》、曾经让托尔策童声合唱团名声大噪的莫扎特《魔笛》、罗西尼的三首合唱曲(《信》《希望》《爱》)、卡尔·奥尔夫的跳舞组曲集、德国民谣、欧洲民谣及音乐剧、电影音乐,还有“猫王”、迈克尔·杰克逊、ABBA组合的跨界音乐等。路德维希教授表示,合唱团对于演出的一些跨界曲目的改编是非常认真的,既要符合中国观众的口味,也要追求完美的演唱艺术效果,甚至要让某些拥有特长的团员在其中发挥最大作用……
  这让我回忆起2014年,同样是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音乐厅,男童们如梦如幻的歌声动人心弦。当下半场ABBA乐队的《钱钱钱》(Money Money Money)以及皇后乐队的《我们是冠军》(We are the Champion)响起时,全场热情彻底引爆,优美的和声在音乐厅里回响。音乐会结束后,此起彼伏的欢呼声、掌声、赞叹声不绝于耳,人们久久不愿离去。还有什么比得到观众的喜爱与尊重更幸福的呢?
  自信与谦逊,羞涩与儒雅,自律与敬业,阳光与能量,融汇于托尔策童声合唱团的每一位成员身上。我相信,未来一定会有更多的爱乐者爱上“托尔策”,我们十一月见!
其他文献
拉莫好比沉闷乏味的反义词,他总是充满创造力。拉莫热爱挑战和超越传统,这为他同时赢得了热烈的赞赏和执拗的毁誉。  如今,人们总将“巴洛克”简单地当作十七世纪和十八世纪早期音乐的标签,而不思考这个词汇的原始含义。五百年前,“巴洛克”一词可以用来形容一颗畸形的珍珠或是一件过于奢侈的首饰。直到十八世纪三十年代,还没有人将这个词语运用到音乐方面。那时,有一位评论家评价让-菲利普·拉莫的首部歌剧《希波吕托斯与
期刊
郑明勋,这位国际乐坛声誉日隆的亚裔指挥家,以凌厉与细腻的双重指挥风格,受到世界众多乐迷的喜爱与追捧。从小爱好烹饪的他,视指挥如同掌勺,都要精选原料、精心调配,以达理想的境界。  2015年11月9日,郑明勋以乐团首席客座指挥的身份,率领德累斯顿国家管弦乐团,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的舞台,演释了贝多芬《第二交响曲》与马勒《第四交响曲》,为乐迷带来璀璨的德意志之声,这也是第十七届上海国际艺术节中交响篇章的
期刊
理查德·瓦格纳是一场病,而且只针对于我。  自2008年购进拜罗伊特音乐節全套瓦格纳歌剧后,我与“瓦格纳疾病”走过了七个年头。七年之痒,它的痛痒之处是《尼伯龙根的指环》里的《女武神》,我一共看过三场,两场在上海,一场在台北。2010年科隆歌剧院版《女武神》使我震惊,继而无可挽回地陷入“疾病”,心甘情愿地被瓦格纳“裹挟”。尼采反对瓦格纳,拼命逃出瓦格纳意志力的裹挟,才能走回他自己的哲学,我等只能在瓦
期刊
音乐剧《摇滚校园》(Rock of Ages)于2015年11月12日在百老汇冬园剧院(Winter Garden Theatre)开启了首场预演。当晚一群特别的嘉宾让演出现场变得格外热闹,他们是十二年前出演了电影版《摇滚校园》的“小演员们”。如今长大的小演员们集体亮相,让现场该剧粉丝惊喜连连。  该剧是英国音乐剧大师安德鲁·劳埃德·韦伯的最新力作,由《唐顿庄园》之父朱利安·菲勒斯(Julian
期刊
开幕式音乐会  中提琴是弦乐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它本身的特殊个性和作用,注定其身上有着一种耐人寻味的色彩。中提琴是一件极富内涵的乐器,其音乐的含蓄性、融合性以及深刻性,是任何其他乐器都难以匹敌的。中提琴又是一件人性化的乐器,它的音区和音质无不浸透着温厚善良的“人性特征”,而那“隐晦”般的音色,则带有忧郁的韵味感和成熟的“思想涌动”。  然而,这样一件特色突出而又接近完美的乐器,若干年前在中国却根本不
期刊
情歌起源于什么?是树上的鸟巢还是蜂房?事实上,从进化论的角度来看,各种有关音乐(包括富有感染力的情歌)起源的解释通常是基于鸟类和其他动物的求偶活动。当然,艺术家们有充分的理由对此观点产生质疑。艺术创作一度被视为神的力量,艺术家们现在会发现自己只是鸟类或蜜蜂的模仿者。  达尔文一直认为,通过研究动物王国,尤其是鸟类那富有旋律的发声,可以获得对音乐起源最好的理解。在达尔文的著作《人类的起源》中,对鸟类
期刊
本杰明·赞德(Benjamin Zander)是独特的。第一次在Ted看到他的演讲“古典音乐改变人心的力量”(The Transformative Power of Classical Music),我就被他的活力和他对古典音乐的激情打动和感染。这位马勒专家,本杰明·布里顿的学生,曾经的新英格兰音乐学院名誉教授,现在的波士顿爱乐乐团(Boston Philharmonic)指挥,与一般的指挥有着太
期刊
当我们提起“铜管乐器”时,相信乐迷们脑海中出现的,是铜管家族一件件“金灿灿”的成员们。嘹亮激昂的小号、内敛深沉的圆号、庄严饱满的长号不仅仅在古典音乐领域占据重要的地位,在爵士、流行等音乐中也是常客。它们互相协作组成的铜管重奏,也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并喜爱。2015年11月7日,德国铜管重奏团(German Brass)将来到上海,为乐迷们呈现精彩纷呈的铜管重奏音乐会。这也是他们2015中国巡演的
期刊
蛰居伦敦的日子与“2015 BBC逍遥音乐节”的演出档期基本重叠,我当然喜不自胜。尽管五场的聆乐纪录笃定只能忝列极品乐迷衣冠之末,却因超近距离现场感受了马友友版的一次性全套《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以下简称“大无”)而暗自庆幸,此番经历成了我化不开的“大无”情结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在我看来,这亦属可遇而不可求的事儿。2015BBC逍遥音乐节节目单  在位于查令十字路与丹麦街11号交汇的丁字路口那家名为“
期刊
喜爱俄罗斯音乐的乐迷们有福了,中国台湾爱乐即将来沪演出,距离上次巡演已三年有余。时过境迁,这一群海峡对岸的音乐家对俄罗斯音乐的热情有增无减。三年前,他们为上海乐迷献上了柴科夫斯基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序曲及格拉祖诺夫的小提琴协奏曲,这一次,他们带来的是老柴的小提琴协奏曲与拉赫玛尼诺夫的交响曲。  不少爱乐者可能会问:这么传统的作品,既不是马勒那样的大部头,又不是新鲜的当代音乐,既不属于西贝柳斯年的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