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智慧结晶,其蕴含着中国民族几千年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国家发展的宏图壮志,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夺目的明珠。古诗词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培养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不仅能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还能增强其艺术审美能力,从而达到促进其语文综合素养良性发展的教学目的。为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使语文教学延伸到更有深度的方向。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能力;策略
古诗词是古代文人墨客抒发个人怀抱情志的方式,或有对人生的憧憬与追求,或有对现实世界的感悟与思考,或有对河山景色的向往与赞叹,诗人将思想情感凝练为优秀的语言文字,为我们留下了象征智慧与美好的精神文明。课程改革视域下的语文教育不再拘泥于传统的知识传授,而是转变为人文素养与学科素养兼具的素质教育,旨在于通过语文教学充分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使之语文素养得到全面发展。基于此,初中语文教师可从古诗词鉴赏教学入手,赏析蕴藏在古诗词中的文化内涵与语文知识,为学生进一步了解传统文化、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一、感受古诗词的朗读特点,鉴赏古诗词的独特韵律
古诗词是一种有特殊格式与韵律的文体,每个字词都包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节奏有助于他们更快速、更精准地把握诗词主基调,进而对诗词内容产生情感共鸣。由此出发,教师在进行古诗词鉴赏教学时应首先通过朗读教学促进学生形成“语感”,通过齐读、自由读、配乐读等方式,分析诗词的节奏韵律、语气语速,让他们跟随诗词节奏的抑扬顿挫感受诗人情感的变化,如此将平面文字转化为有感染力的语言,可以使之对诗词情感形成更主观的认知。
在学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歌时,笔者首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放映了该诗歌的朗读音频,让他们了解这首诗歌的主要情感基调,这首诗歌全篇可分为四段,每段的表达情感不同,朗读的节奏韵律也不尽相同,第一段表达了作者的焦虑之情,第二段凸显了作者的无奈之意,第三段则写出了作者的痛苦处境,最后一段抒发了作者的期盼,因此前三段情绪压抑而最后一段情绪激昂,这种抑扬顿挫的曲调变化充分体现出作者情感的愈演愈烈。如此通过朗读节奏分析诗歌的韵律与基调,可使学生对诗词情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二、探究古诗词的诗眼含义,鉴赏古诗词的点睛之笔
诗眼是诗歌中最具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其不仅具有统领全文的作用,还表现了诗人蕴藏在诗中的主要情感,是掌握诗词各部分相互联系的关键,也是古诗词的点睛之笔。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诗眼含义可以使他们更快速地理清诗词结构,并围绕诗眼分析诗词的内容内涵,这既有利于学生自主理解诗词能力的提升,又能让他们充分感受古典文学的独特魅力,可谓是一举两得。
例如:在学习《春望》这首诗时,笔者围绕“望”字展开教学,让学生分析探究“为何题目为春望,全诗却没有出现这个字眼”,大家通过阅读分析可以梳理出本诗内容皆为诗人所望之景,诗人看到国都的凄凉萧索,看到春花与鸟鸣中包含的怨恨,看到烽火三月时节一封家书的珍贵。后四句的抒情源于诗人在前四句中的睹物伤感,作者以移情于物的表达手法写出了对国事的忧思与对和平的期盼。由此可以看出,诗词内容皆是由“望”字引出的,“望”字作为诗眼统领了全文的结构与情感。
三、分析古诗词的主旨精神,鉴赏古诗词的思想情感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培养学生道德修养的重要性,旨在于使他们成为文化素养与人格品质俱佳的高素质人才。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即其中不仅包含诗人的豪情壮志与伟大抱负,更蕴藏丰富的人文知识,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传统文化、建立理想信念、发展健全人格,进而促使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这便需要教师注重古诗词情感教学,深入发掘诗词的主旨精神,发展学生的文化素养。
《行路难(其一)》这首诗在叙事部分写出了作者内心的烦恼与苦闷,在抒情部分表达了他对理想的追求和自信,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习诗人不畏艰苦的自信与对远大抱负的坚持,促使他们建立积极向上的发展观念。《钱塘湖春行》这首诗则通过对西湖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向往,教师便可引导学生充分感受自然景观的美好,增强他们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之意,同时促进其形成善于发展身边美好事物的探索精神。
古诗词凝聚了中华悠久历史的优秀思想文化,呈现了不同时代的文学魅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充分挖掘古诗词的思想价值与艺术价值,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合理的鉴赏教学策略,使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蕴藏的意境与情感,以促使他们的文化底蕴与人文素养得到综合发展。为此,教师可从古诗词的韵律、诗眼与情感三方面入手展开鉴赏教学,让学生全面领略古诗词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 何海江.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浅探[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8(05):50-51.
[2] 叶金华.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实践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8(07):33-34.
(作者單位: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峦庄初级中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能力;策略
古诗词是古代文人墨客抒发个人怀抱情志的方式,或有对人生的憧憬与追求,或有对现实世界的感悟与思考,或有对河山景色的向往与赞叹,诗人将思想情感凝练为优秀的语言文字,为我们留下了象征智慧与美好的精神文明。课程改革视域下的语文教育不再拘泥于传统的知识传授,而是转变为人文素养与学科素养兼具的素质教育,旨在于通过语文教学充分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使之语文素养得到全面发展。基于此,初中语文教师可从古诗词鉴赏教学入手,赏析蕴藏在古诗词中的文化内涵与语文知识,为学生进一步了解传统文化、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一、感受古诗词的朗读特点,鉴赏古诗词的独特韵律
古诗词是一种有特殊格式与韵律的文体,每个字词都包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节奏有助于他们更快速、更精准地把握诗词主基调,进而对诗词内容产生情感共鸣。由此出发,教师在进行古诗词鉴赏教学时应首先通过朗读教学促进学生形成“语感”,通过齐读、自由读、配乐读等方式,分析诗词的节奏韵律、语气语速,让他们跟随诗词节奏的抑扬顿挫感受诗人情感的变化,如此将平面文字转化为有感染力的语言,可以使之对诗词情感形成更主观的认知。
在学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歌时,笔者首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放映了该诗歌的朗读音频,让他们了解这首诗歌的主要情感基调,这首诗歌全篇可分为四段,每段的表达情感不同,朗读的节奏韵律也不尽相同,第一段表达了作者的焦虑之情,第二段凸显了作者的无奈之意,第三段则写出了作者的痛苦处境,最后一段抒发了作者的期盼,因此前三段情绪压抑而最后一段情绪激昂,这种抑扬顿挫的曲调变化充分体现出作者情感的愈演愈烈。如此通过朗读节奏分析诗歌的韵律与基调,可使学生对诗词情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二、探究古诗词的诗眼含义,鉴赏古诗词的点睛之笔
诗眼是诗歌中最具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其不仅具有统领全文的作用,还表现了诗人蕴藏在诗中的主要情感,是掌握诗词各部分相互联系的关键,也是古诗词的点睛之笔。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诗眼含义可以使他们更快速地理清诗词结构,并围绕诗眼分析诗词的内容内涵,这既有利于学生自主理解诗词能力的提升,又能让他们充分感受古典文学的独特魅力,可谓是一举两得。
例如:在学习《春望》这首诗时,笔者围绕“望”字展开教学,让学生分析探究“为何题目为春望,全诗却没有出现这个字眼”,大家通过阅读分析可以梳理出本诗内容皆为诗人所望之景,诗人看到国都的凄凉萧索,看到春花与鸟鸣中包含的怨恨,看到烽火三月时节一封家书的珍贵。后四句的抒情源于诗人在前四句中的睹物伤感,作者以移情于物的表达手法写出了对国事的忧思与对和平的期盼。由此可以看出,诗词内容皆是由“望”字引出的,“望”字作为诗眼统领了全文的结构与情感。
三、分析古诗词的主旨精神,鉴赏古诗词的思想情感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培养学生道德修养的重要性,旨在于使他们成为文化素养与人格品质俱佳的高素质人才。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即其中不仅包含诗人的豪情壮志与伟大抱负,更蕴藏丰富的人文知识,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传统文化、建立理想信念、发展健全人格,进而促使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这便需要教师注重古诗词情感教学,深入发掘诗词的主旨精神,发展学生的文化素养。
《行路难(其一)》这首诗在叙事部分写出了作者内心的烦恼与苦闷,在抒情部分表达了他对理想的追求和自信,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习诗人不畏艰苦的自信与对远大抱负的坚持,促使他们建立积极向上的发展观念。《钱塘湖春行》这首诗则通过对西湖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向往,教师便可引导学生充分感受自然景观的美好,增强他们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之意,同时促进其形成善于发展身边美好事物的探索精神。
古诗词凝聚了中华悠久历史的优秀思想文化,呈现了不同时代的文学魅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充分挖掘古诗词的思想价值与艺术价值,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合理的鉴赏教学策略,使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蕴藏的意境与情感,以促使他们的文化底蕴与人文素养得到综合发展。为此,教师可从古诗词的韵律、诗眼与情感三方面入手展开鉴赏教学,让学生全面领略古诗词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 何海江.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浅探[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8(05):50-51.
[2] 叶金华.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实践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8(07):33-34.
(作者單位: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峦庄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