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育是语言运用的教育,是致力于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教育。语言是思想的外壳,是文化的载体,因此,语文在致力于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更凸现思想教育、审美教育、人格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语文素质教育的要求,语文教育更体现出它独特的人文教育功能。如何在语文教育领域中充分发挥语文的人文教育功能,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个性发展的独特领域,形成健全的人格与个性,树立人格教育的意识,是当今语文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充分挖掘语文学科的潜能,用丰富的文化内蕴、优秀的人物、优美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品质,培养健全人格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使个体人格、人性与文化素质都得以完善、升华与提高,养成健康心理品质。而语文知识浩如烟海,语文内容包罗万象,精心挖掘语文素材,用丰富的文化内蕴、优秀的人物、优美的语言文字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效用是巨大的。语文课文中有许多著名人物的光辉事迹。如: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屡败屡战,终于推翻清朝,完成革命夙愿;发明家爱迪生在经历数百次失败之后,终于研制成耐用的钨丝灯泡;居里夫妇在设备简陋、条件艰苦的情况下,经过四十五个月的工作终于成功制取十分之一克的氯化镭……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坚强意志的好材料。再如:马克思、恩格斯的伟大友谊,为学生宽阔胸怀、处理人际关系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司马迁“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价值观;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人生观;林则徐为国禁烟的责任感……这些都是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浸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好素材。在教育教学中充分挖掘它的潜能,对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走近学生心灵,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情感环境,营造健全人格意识
坚持教学民主和亲近和谐的师生关系,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保持教师祥和的人情味,和学生建立伙伴式的平等关系,用微笑的表情、期待的眼光、大方的姿态、温和的语气、饱满的情绪去感化、熏陶学生,都可以使课堂教学成为师生情感双向交流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融洽和谐的心理情境。
实践证明:良好的心境可以使人联想活跃、思维敏捷、激情勃发。浓郁的激情能充分有效地调动智力因素,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极大地激发创新敏感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创设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努力做到“教得轻松,学得愉快”,让课堂充满情感的碰撞、情绪的体验、生命的交流。要做到这些,教师首先要学会尊重学生。教师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那样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要给学生以能支撑人生自信风帆的信任和赞美。其次,教师要善于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让每一位学生在融洽、有利于交往的心理氛围中无拘无束地学习。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对学生的错误、失败采取宽容的态度。当教师在教学中出现错误时,教师要勇于承认并善于采纳学生正确的观点。只有在这样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才能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再次,教师要加强自身人格修养,以人格魅力影响感染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心理,首先要求教师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是一个有健全个性的教师,做学生的“人师”,才能教育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教师的修养是通过教师的一言一行表现出来的,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正如乌申斯基说:“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因此,教师要以高尚的品格影响学生,以健全的人格塑造学生,使学生不仅学到知识,同时逐渐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三、构建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在语文教学中,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首先要多给学生提供机会,使学生的思维积极活动起来,引导学生自己学习、自觉学习,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独立钻研。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赋予他们权利,尊重他们的人格,建立以人为中心的教育价值观,平等地对待他们,更多地给予学生鼓励、启发和诱导,让正在成长中的学生去探索自己的人生道路,让正在发展中的学生去挖掘个人的潜在能力,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让学生成为思维的主体、情感体验的主体、思想的主体。
其次,增强交流机制,促进合作,培养健全人格。要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建立课堂上积极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将统一教学的组织形式转化成学生自学、小组讨论、集体研讨等多种形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情况对小组成员及其活动做出不同的组合和变换。小组活动使学生有了积极思考、互相交流、自由表达的机会,可满足学生追求交流、尊重、成就感等多种需求,学生处于主动状态,便可无拘无束地发表意见。由于各种意见互相交流、碰撞,使个体受到启发,产生认同灵感和疑问,激发出新的创造意识和解决问题的使命感。在集体讨论中,学生逐步形成擅长与他人合作的健康成熟的人格,从而形成友爱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团结向上的气氛。
四、注重创设乐学情境,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
语文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过程,更是作者的行文情感、教师的教学情感、学生的学习情感三者沟通融汇的过程,只有这三种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教学才会产生最佳的效果。学生的认知活动,并不单纯受他们的思想支配,也受他们的情感活动支配,受环境的影响,良好的教学情境对学生学习语文起着积极促进的作用。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乐学情境、学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认知冲突,加深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1、了解学情,作好开课前的蓄情准备
一堂课能否创造出良好的心理环境,决定于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师对学情的了解。教师课前可以通过让学生写周记、日记,询问、谈心等方式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也可以把有关的教学资源提供给学生,比如:教授柳永的词《雨霖铃》,可以在课前播放以该词作为歌词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领略该词的感情基调,为学习该词作好蓄情准备。教授《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前,可以组织学生看电影《杜十娘》,使学生了解文章的背景,为上课提供心理情感线索的准备。上课前作好心理铺垫,上新课,使学生处于“欢迎”的心理状态,上续课,使学生恢复到前一堂课的兴奋状态,这就是为课堂活跃作情感的准备。
2、教师注重情感的投入,陶冶学生的情操
作为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其“教”和“导”是创设良好心理氛围的关键因素。要让学生有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教师首先要对祖国文化充满热爱之情。要让学生的情感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教师必须率先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深入理解语言文字所传递的情和意,并根据作品中的具体形象,通过想象、联想,加上自己生活经验,丰富作品中的形象,把作者的情思化为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师只有自己对作品真正动心、动情,才能以情感染学生,展示课堂的魅力,带领学生置身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景之中,让学生通过教师对作品情感的演绎来体味作者的感情,这样可以使学生耳濡目染,深受熏陶,产生共鸣,提高审美意识,促进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3、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创造特殊的学习情境
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为语文教学提供图、声、文结合的新境界,使学生入情入境。例如:教学柳永的词《雨霖铃》,通过制作课件,把配乐朗读和动态画面相结合,以声带情,情从图出,意从境出,把学生带入作者的情感之中,学生入境快、深、切,感悟离情别恨的酸楚,得到美的享受。正因为这样的情境设置,使学生心灵上受到陶冶,感悟人生情感的真谛,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
五、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
语文不像数学那样答案是唯一的。语文学习中的文章、文学作品是多元的,而作为接受主体的学生,由于性格不同、情趣爱好不同、能力有差异,阅读作品的方式、审美体验也必然是不尽相同的。如果试图使多元的变为一元,使丰富多彩变成单纯一律,把一些定论用贴标签的方式硬性纳入学生的头脑中,必将扼杀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抹杀学生的个性。我们反对一元化,反对“标准答案”,提倡多元化,允许学生有独特的感受,鼓励学生发表独到的见解。要想方设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现和肯定学生哪怕是一丁点的优点和成绩,促进学生在课堂上找回自我、发展个性。在教学环节上,要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感悟,逐步消除学生的服从感、低下感、自卑感。对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适时引导学生变换角度进行探索,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
六、创造机会,让学生去感受成功的快乐
在语文学习中,有的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不高,没有自信心,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感受成功的喜悦。成功感是促使创造力自我引发的巨大精神力量。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一点一滴的成绩和进步,使学生对自己取得的成绩有一种独特的成功的快乐和恰如其分的自我欣赏和陶醉。这样,他们才能经常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就会取得更大的成功。所以,语文教学中,鼓励、肯定学生,也是心理教育的一个过程,也是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过程。
总之,语文教学思想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以人的和谐发展为本。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说到底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是语文教学研究中一个永恒的课题。
【组稿编辑:郭永强】
(作者单位:546100广西来宾市兴宾区二中)
一、充分挖掘语文学科的潜能,用丰富的文化内蕴、优秀的人物、优美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品质,培养健全人格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使个体人格、人性与文化素质都得以完善、升华与提高,养成健康心理品质。而语文知识浩如烟海,语文内容包罗万象,精心挖掘语文素材,用丰富的文化内蕴、优秀的人物、优美的语言文字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效用是巨大的。语文课文中有许多著名人物的光辉事迹。如: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屡败屡战,终于推翻清朝,完成革命夙愿;发明家爱迪生在经历数百次失败之后,终于研制成耐用的钨丝灯泡;居里夫妇在设备简陋、条件艰苦的情况下,经过四十五个月的工作终于成功制取十分之一克的氯化镭……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坚强意志的好材料。再如:马克思、恩格斯的伟大友谊,为学生宽阔胸怀、处理人际关系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司马迁“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价值观;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人生观;林则徐为国禁烟的责任感……这些都是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浸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好素材。在教育教学中充分挖掘它的潜能,对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走近学生心灵,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情感环境,营造健全人格意识
坚持教学民主和亲近和谐的师生关系,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保持教师祥和的人情味,和学生建立伙伴式的平等关系,用微笑的表情、期待的眼光、大方的姿态、温和的语气、饱满的情绪去感化、熏陶学生,都可以使课堂教学成为师生情感双向交流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融洽和谐的心理情境。
实践证明:良好的心境可以使人联想活跃、思维敏捷、激情勃发。浓郁的激情能充分有效地调动智力因素,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极大地激发创新敏感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创设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努力做到“教得轻松,学得愉快”,让课堂充满情感的碰撞、情绪的体验、生命的交流。要做到这些,教师首先要学会尊重学生。教师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那样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要给学生以能支撑人生自信风帆的信任和赞美。其次,教师要善于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让每一位学生在融洽、有利于交往的心理氛围中无拘无束地学习。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对学生的错误、失败采取宽容的态度。当教师在教学中出现错误时,教师要勇于承认并善于采纳学生正确的观点。只有在这样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才能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再次,教师要加强自身人格修养,以人格魅力影响感染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心理,首先要求教师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是一个有健全个性的教师,做学生的“人师”,才能教育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教师的修养是通过教师的一言一行表现出来的,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正如乌申斯基说:“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因此,教师要以高尚的品格影响学生,以健全的人格塑造学生,使学生不仅学到知识,同时逐渐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三、构建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在语文教学中,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首先要多给学生提供机会,使学生的思维积极活动起来,引导学生自己学习、自觉学习,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独立钻研。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赋予他们权利,尊重他们的人格,建立以人为中心的教育价值观,平等地对待他们,更多地给予学生鼓励、启发和诱导,让正在成长中的学生去探索自己的人生道路,让正在发展中的学生去挖掘个人的潜在能力,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让学生成为思维的主体、情感体验的主体、思想的主体。
其次,增强交流机制,促进合作,培养健全人格。要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建立课堂上积极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将统一教学的组织形式转化成学生自学、小组讨论、集体研讨等多种形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情况对小组成员及其活动做出不同的组合和变换。小组活动使学生有了积极思考、互相交流、自由表达的机会,可满足学生追求交流、尊重、成就感等多种需求,学生处于主动状态,便可无拘无束地发表意见。由于各种意见互相交流、碰撞,使个体受到启发,产生认同灵感和疑问,激发出新的创造意识和解决问题的使命感。在集体讨论中,学生逐步形成擅长与他人合作的健康成熟的人格,从而形成友爱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团结向上的气氛。
四、注重创设乐学情境,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
语文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过程,更是作者的行文情感、教师的教学情感、学生的学习情感三者沟通融汇的过程,只有这三种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教学才会产生最佳的效果。学生的认知活动,并不单纯受他们的思想支配,也受他们的情感活动支配,受环境的影响,良好的教学情境对学生学习语文起着积极促进的作用。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乐学情境、学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认知冲突,加深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1、了解学情,作好开课前的蓄情准备
一堂课能否创造出良好的心理环境,决定于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师对学情的了解。教师课前可以通过让学生写周记、日记,询问、谈心等方式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也可以把有关的教学资源提供给学生,比如:教授柳永的词《雨霖铃》,可以在课前播放以该词作为歌词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领略该词的感情基调,为学习该词作好蓄情准备。教授《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前,可以组织学生看电影《杜十娘》,使学生了解文章的背景,为上课提供心理情感线索的准备。上课前作好心理铺垫,上新课,使学生处于“欢迎”的心理状态,上续课,使学生恢复到前一堂课的兴奋状态,这就是为课堂活跃作情感的准备。
2、教师注重情感的投入,陶冶学生的情操
作为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其“教”和“导”是创设良好心理氛围的关键因素。要让学生有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教师首先要对祖国文化充满热爱之情。要让学生的情感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教师必须率先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深入理解语言文字所传递的情和意,并根据作品中的具体形象,通过想象、联想,加上自己生活经验,丰富作品中的形象,把作者的情思化为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师只有自己对作品真正动心、动情,才能以情感染学生,展示课堂的魅力,带领学生置身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景之中,让学生通过教师对作品情感的演绎来体味作者的感情,这样可以使学生耳濡目染,深受熏陶,产生共鸣,提高审美意识,促进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3、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创造特殊的学习情境
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为语文教学提供图、声、文结合的新境界,使学生入情入境。例如:教学柳永的词《雨霖铃》,通过制作课件,把配乐朗读和动态画面相结合,以声带情,情从图出,意从境出,把学生带入作者的情感之中,学生入境快、深、切,感悟离情别恨的酸楚,得到美的享受。正因为这样的情境设置,使学生心灵上受到陶冶,感悟人生情感的真谛,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
五、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
语文不像数学那样答案是唯一的。语文学习中的文章、文学作品是多元的,而作为接受主体的学生,由于性格不同、情趣爱好不同、能力有差异,阅读作品的方式、审美体验也必然是不尽相同的。如果试图使多元的变为一元,使丰富多彩变成单纯一律,把一些定论用贴标签的方式硬性纳入学生的头脑中,必将扼杀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抹杀学生的个性。我们反对一元化,反对“标准答案”,提倡多元化,允许学生有独特的感受,鼓励学生发表独到的见解。要想方设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现和肯定学生哪怕是一丁点的优点和成绩,促进学生在课堂上找回自我、发展个性。在教学环节上,要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感悟,逐步消除学生的服从感、低下感、自卑感。对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适时引导学生变换角度进行探索,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
六、创造机会,让学生去感受成功的快乐
在语文学习中,有的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不高,没有自信心,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感受成功的喜悦。成功感是促使创造力自我引发的巨大精神力量。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一点一滴的成绩和进步,使学生对自己取得的成绩有一种独特的成功的快乐和恰如其分的自我欣赏和陶醉。这样,他们才能经常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就会取得更大的成功。所以,语文教学中,鼓励、肯定学生,也是心理教育的一个过程,也是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过程。
总之,语文教学思想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以人的和谐发展为本。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说到底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是语文教学研究中一个永恒的课题。
【组稿编辑:郭永强】
(作者单位:546100广西来宾市兴宾区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