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历史学科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有独特的优势。高中历史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历史课堂教学“必须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全面完成历史教学的三项任务,把德育放在首位。”高中新课程《历史》按照人类政治文明、人类社会经济、人类社会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线索,编成了必修1、必修2、必修3课本。它把纷繁的历史知识用相关理论组织起来形成专题,有较强的中外比较、前后比较的思想意识,因而具有对中学生进行德育的丰富内容。
一、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高中历史德育的永恒主题。“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我们的祖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传统的爱国主义源于古代,表现为对祖国大好河山、灿烂文化、优秀传统执着的爱和对祖国前途、民族命运的神圣责任感。如:北宋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南宋岳飞的“精忠报国”;明末清初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近代的爱国主义产生于特殊的历史时期,救亡图存是其核心,无数革命先烈为救国救民,面对强敌,英用无畏,前仆后继,视死如归,留下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豪迈壮举。如:虎门硝烟的林则徐、甲午海战中的邓世昌、戊戌变法中的谭嗣同等。学习上述史实,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报效祖国的决心。
二、民族精神教育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高中历史是民族精神教育的生动教材。
中国古代:1.大禹精神: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体现了公而忘私,舍已为人的奉献精神。2.鲁班精神:削木为器,飞三天而不落,体现出敢想敢为的创新精神。3.屈原精神:“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体现出为官恤民的忧国忧民精神。4.商鞅精神: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 ,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商鞅却被施车裂之刑,体现出革旧迎新、与时俱进的改革精神。5.郑和精神:郑和七下西洋的海上之旅凝聚并体现了中华民族开放进取、和平友好、交流合作和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中国近代:1.抗战精神:坚持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当亡国奴的自尊品格,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不畏强暴、敢于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民族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勇于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侵略者的民族自强信念,开拓创新、善于在危难中开辟发展新路的民族创造精神,坚持正义、自觉为人类和平进步事业贡献力量的民族奉献精神。2.长征精神: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3.延安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中国现代:1.王进喜精神:为中国有自己的石油而忘我工作、艰苦创业的铁人精神。2.红旗渠精神:河南林县人民为了改变恶劣的自然环境,苦战十个春秋,终于在太行绝壁上修筑了堪称“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红旗渠,结束了十年九旱的苦难历史。
三、人文主义教育
人文主义是以人本主义为核心综合构建起来的涵盖人的价值、尊严、情趣、意志、道德、态度、人性等的一种文化精神和生活准则,它以实现完整人性为基础,以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目标。人文素养是一个民族性格、品质的精华部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使学生具有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与其它学科相比,历史学科有着十分丰富的人文教育素材。如:两次鸦片战争,要让学生认识到落后挨打、奋发图强振兴中华是每个青年的历史责任,反抗外来侵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香港岛割让与回归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从《资政新篇》学习有识之士勇于探索、改革、进取的精神。在历史教学中应重视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现象,在文化史教学中强调以人为主体,尊重人的价值,关心人的利益的思想观念,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关注世界和人类的命运,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意识,注重爱国主义情操的陶冶、审美情趣的树立,培养人文精神。
四、公民道德教育
道德兴则国家兴,道德衰则民族衰。历史教学必须重视公民道德规范养成教育,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如:明代的于谦,以国家社稷为重,君为轻,他用《石灰吟》表达了自己的正直伟岸、冰清玉洁,“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倘若青年学生都能从历史中吸取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以史为鉴,砥砺自己,就能成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合格的道德公民。
五、“真、善、美”教育
“真”“善”“美”是人类社会最美丽的花朵。俗话说:“浇树要浇根,教人要教心。”历史是一部启迪心灵的生活教科书,高中历史课正是使学生个体不断获得“真、善、美”的过程,“真、善、美”是人的灵魂。
1.历史课教人以“真”
“知识就是力量。”历史课使学生掌握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知识和技能,认识到历史上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学会避免重走前人已走的弯路、重犯前人已犯的错误的方法,而且能够在新事物运动的现在看到新事物运动的未来,在艰苦卓绝、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清醒地预见到光辉灿烂的胜利前景。历史课让学生学会许多思维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未来创造历史的活动中变得更加聪明、更加自由、更加坚定。
2.历史课教人以“善”
历史课帮助学生树立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从《共产党宣言》发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伟大号召到巴黎公社举起第一面无产阶级专政的红旗,从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冲破西方黑暗的隆隆炮声到工农红军迎接东方黎明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无产阶级为争取共产主义的胜利,不惜用自己优秀儿女的鲜血和生命书写了人类历史上最为悲壮最为光辉的一页,这定将给无产阶级的后代子孙带来激情、勇气、信心和力量。历史课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继承中华民族吃苦耐劳的优良品格,养成敬业奉献、诚信务实、遵纪守法的道德风尚,明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道理。历史课培养学生爱国奉献的情操:梁启超说:“史学者,学问之最博大而最切要者,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 “读史使人明智”,它让学生懂得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真理!
3.历史课教人以“美”
历史美是社会美的重要领域,历史美就是对美好和谐生活的追求过程,即历史成果。历史美具有真实性,“真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历史,是以事实为依据,按其本来面目叙述和总结的,如同真实的自然美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一样,真实的历史美也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戚继光抗倭能激发学生为保卫祖国献身的斗志,布鲁诺被烧死在鲜花广场上的历史事实能唤起我们献身真理的精神,南京大屠杀能激起对侵略者丑恶行径的仇恨。历史美具有历史性,是当时经济基础和社会生活的反映。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画面描绘人物一霎那微笑的神情,这微笑表现在嘴角、眼角、面颊上,她右手轻轻的抚着左手,姿态端庄而宁静,背景是一片自然风光,衬托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历史美具有哲理性,反映出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社会理想的进步性。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历程,显示了历史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总之,历史上有许多能够陶情益智、塑造全面发展人的美的德育事物。只要历史教师善于挖掘,精心备课,善于表达,学生在历史课学习中定会受到熏陶、感染和启迪,使学生正确树立人生观、价值观,达到净化学生心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目的。
(作者单位:558300贵州省平塘县平塘民族中学)
一、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高中历史德育的永恒主题。“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我们的祖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传统的爱国主义源于古代,表现为对祖国大好河山、灿烂文化、优秀传统执着的爱和对祖国前途、民族命运的神圣责任感。如:北宋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南宋岳飞的“精忠报国”;明末清初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近代的爱国主义产生于特殊的历史时期,救亡图存是其核心,无数革命先烈为救国救民,面对强敌,英用无畏,前仆后继,视死如归,留下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豪迈壮举。如:虎门硝烟的林则徐、甲午海战中的邓世昌、戊戌变法中的谭嗣同等。学习上述史实,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报效祖国的决心。
二、民族精神教育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高中历史是民族精神教育的生动教材。
中国古代:1.大禹精神: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体现了公而忘私,舍已为人的奉献精神。2.鲁班精神:削木为器,飞三天而不落,体现出敢想敢为的创新精神。3.屈原精神:“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体现出为官恤民的忧国忧民精神。4.商鞅精神: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 ,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商鞅却被施车裂之刑,体现出革旧迎新、与时俱进的改革精神。5.郑和精神:郑和七下西洋的海上之旅凝聚并体现了中华民族开放进取、和平友好、交流合作和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中国近代:1.抗战精神:坚持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当亡国奴的自尊品格,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不畏强暴、敢于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民族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勇于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侵略者的民族自强信念,开拓创新、善于在危难中开辟发展新路的民族创造精神,坚持正义、自觉为人类和平进步事业贡献力量的民族奉献精神。2.长征精神: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3.延安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中国现代:1.王进喜精神:为中国有自己的石油而忘我工作、艰苦创业的铁人精神。2.红旗渠精神:河南林县人民为了改变恶劣的自然环境,苦战十个春秋,终于在太行绝壁上修筑了堪称“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红旗渠,结束了十年九旱的苦难历史。
三、人文主义教育
人文主义是以人本主义为核心综合构建起来的涵盖人的价值、尊严、情趣、意志、道德、态度、人性等的一种文化精神和生活准则,它以实现完整人性为基础,以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目标。人文素养是一个民族性格、品质的精华部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使学生具有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与其它学科相比,历史学科有着十分丰富的人文教育素材。如:两次鸦片战争,要让学生认识到落后挨打、奋发图强振兴中华是每个青年的历史责任,反抗外来侵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香港岛割让与回归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从《资政新篇》学习有识之士勇于探索、改革、进取的精神。在历史教学中应重视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现象,在文化史教学中强调以人为主体,尊重人的价值,关心人的利益的思想观念,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关注世界和人类的命运,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意识,注重爱国主义情操的陶冶、审美情趣的树立,培养人文精神。
四、公民道德教育
道德兴则国家兴,道德衰则民族衰。历史教学必须重视公民道德规范养成教育,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如:明代的于谦,以国家社稷为重,君为轻,他用《石灰吟》表达了自己的正直伟岸、冰清玉洁,“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倘若青年学生都能从历史中吸取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以史为鉴,砥砺自己,就能成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合格的道德公民。
五、“真、善、美”教育
“真”“善”“美”是人类社会最美丽的花朵。俗话说:“浇树要浇根,教人要教心。”历史是一部启迪心灵的生活教科书,高中历史课正是使学生个体不断获得“真、善、美”的过程,“真、善、美”是人的灵魂。
1.历史课教人以“真”
“知识就是力量。”历史课使学生掌握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知识和技能,认识到历史上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学会避免重走前人已走的弯路、重犯前人已犯的错误的方法,而且能够在新事物运动的现在看到新事物运动的未来,在艰苦卓绝、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清醒地预见到光辉灿烂的胜利前景。历史课让学生学会许多思维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未来创造历史的活动中变得更加聪明、更加自由、更加坚定。
2.历史课教人以“善”
历史课帮助学生树立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从《共产党宣言》发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伟大号召到巴黎公社举起第一面无产阶级专政的红旗,从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冲破西方黑暗的隆隆炮声到工农红军迎接东方黎明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无产阶级为争取共产主义的胜利,不惜用自己优秀儿女的鲜血和生命书写了人类历史上最为悲壮最为光辉的一页,这定将给无产阶级的后代子孙带来激情、勇气、信心和力量。历史课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继承中华民族吃苦耐劳的优良品格,养成敬业奉献、诚信务实、遵纪守法的道德风尚,明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道理。历史课培养学生爱国奉献的情操:梁启超说:“史学者,学问之最博大而最切要者,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 “读史使人明智”,它让学生懂得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真理!
3.历史课教人以“美”
历史美是社会美的重要领域,历史美就是对美好和谐生活的追求过程,即历史成果。历史美具有真实性,“真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历史,是以事实为依据,按其本来面目叙述和总结的,如同真实的自然美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一样,真实的历史美也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戚继光抗倭能激发学生为保卫祖国献身的斗志,布鲁诺被烧死在鲜花广场上的历史事实能唤起我们献身真理的精神,南京大屠杀能激起对侵略者丑恶行径的仇恨。历史美具有历史性,是当时经济基础和社会生活的反映。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画面描绘人物一霎那微笑的神情,这微笑表现在嘴角、眼角、面颊上,她右手轻轻的抚着左手,姿态端庄而宁静,背景是一片自然风光,衬托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历史美具有哲理性,反映出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社会理想的进步性。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历程,显示了历史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总之,历史上有许多能够陶情益智、塑造全面发展人的美的德育事物。只要历史教师善于挖掘,精心备课,善于表达,学生在历史课学习中定会受到熏陶、感染和启迪,使学生正确树立人生观、价值观,达到净化学生心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目的。
(作者单位:558300贵州省平塘县平塘民族中学)